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5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知青生活(十一)

[复制链接]

19

主题

23

帖子

11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17:0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行天下 于 2024-5-3 08:11 编辑

                                              菜圃浇灌
    早在一连的时候,我就在一连的蔬菜班干过,后来营里调整连队工作,四连专门种植蔬菜,养殖牲畜。给其他连队提供蔬菜和猪肉。但实际上主要是给一连和四连供应蔬菜。二连、三连离得远。三连蔬菜完全自己解决。二连也很少来要蔬菜。
    1971年3月我们一连的蔬菜班就一并调到了四连。但是四连并非只种蔬菜,还有少量的大田作物。我在四连也干过不少大田的农活。种植蔬菜和种植大田作物有很大的不同。一是蔬菜的品种多,当时我们种植的蔬菜主要有青菜、萝卜、胡萝卜、卷心菜、茄子、蕃茄、土豆、辣椒、丝瓜、黄瓜、冬瓜、南瓜、豇豆、刀豆、扁豆、蚕豆、大白菜、韭菜、菠菜、洋葱等十多种。也曾少量种过
西瓜、香瓜、红薯,花生等作物。二是蔬菜的田间管理与大田作物不同。各种蔬菜之间的田间管理也有所不同。有的蔬菜如青菜要经常浇水、施肥;有的就不需要常浇水,如韭菜;番茄长到一定时候还要整技、扎架;黄瓜、丝瓜、豇豆、刀豆、扁豆等作物也要搭架子;大白菜长到一定时候要用草把它扎起来等等。三是有些蔬菜生长期短,要种好几茬。所以田块要有预案。这一茬后,下面要种什么,都要考虑好。因此,种蔬菜是有技术要求的。当时我们这些城市来的知青对于种菜是一无所知。幸好当时上面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留用了一些场员子女。就是过去在劳改农场的犯人刑满后,留在农场当了场员,他们的子女就被称为场员子女。场员子女都有比较丰富的农活经验和技巧,有的场员子女年龄跟我们知青也差不多大,就成为我们知青队伍中的特殊人员。虽然我们都同他们平等相处,但是他们内心实际上都有点自卑感。和睦谈笑之时,有一道无形的沟壑把我们和他们隔开。因为那是一个注重政治身份的年代。
    指导我们种菜的场员子女名叫李建华,他年龄可能比我大一点,身材比我高一点,比较壮实,圆脸,脸色稍黑,有些沧桑。李建华很能干,各种农活都会干,懂得蔬菜的种植方法和生长特点,应该是他以前种过蔬菜。所以实际如何种蔬菜,每种蔬菜种多少,基本都由他提出,我们认可一下就定了。每天菜园的活儿大都是由他提出安排,然后我们去干。不知怎么的,我有时会把李建华与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的形象联系起来,尽管前者的年龄比闰土大了不少。李建华还有个弟弟,比他矮,平时也不多说话,跟我们接触较少。
    我在李建华身上学到了不少种蔬菜的知识,至今还记得他的样子。不知他现在过得怎么样。希望他能够幸福安康。
    到蔬菜班种菜,也算是对我的兴趣。我小时候喜欢探究事物,不但经常拆开探究一些机械玩具,对植物的生长也很感兴趣。
    小时候,我家屋顶上有一个木制的晒台。虽然年久失修,有些木头开始腐朽,家里已经不在晒台上晾晒衣物,但我还是喜欢爬上去眺望远处。那时候,无锡城里很少有高层建筑,三四层楼高已经是高层了。我站在晒台上,周边的屋顶都在脚下,南边有二幢高一点的建筑,近的是同学葛建明家的三层楼,稍远一点就是南禅寺塔。北边高一点的建筑就是普仁医院(无锡第二人民医院)。因为有了这个小晒台,我就在晒台上的花盆里种些当时手头找到的植物种子。对葱蒜之类的植物我已经不大感兴趣了。夏天吃香瓜,把香瓜子种到花盆里,很快就发芽长出了瓜秧,后来还长出了瓜蔓,但没有结果。还种过玉米,当然也是只长植株。后来偶然种了丝瓜和紫扁豆,没想到不但长得茁壮,后来还开花结果。丝瓜和扁豆的蔓滕都爬得蛮高,丝瓜开淡黄色的小花,先后结出二三根丝瓜,当然长得不大。记得吃了二根嫩的,专门留了一根让它长老,变成丝瓜筋,留了种子下来。扁豆开淡紫色的小花,到秋天收获了一小把扁豆。这在我童年的生活中算是很了不起的成功。现在到菜园干活,可以更多地观察植物的生长。
    菜园种植是个细巧活。这个倒是比较符合我的个性。因为我在大田干活就自己要求自己尽量做得符合标准,这样就快不了。在菜园干活本身就要求做细活,如整地,不但要求平正,还在求土块整得细碎,让种子充分接触土壤,有利于出芽生长。有些蔬菜比较娇嫩,栽培种植都要细致,比如番茄整技,扎架,不能伤了植株。我就适合干这样的活儿。现在想来,这不但是一种性格使然,而且还隐藏着一种对事物和谐的美的追求。即每样活儿不但要做得到位,而且要看上去舒服。虽然当时做不到每畦地都整得方方正正,沟壑笔直整齐,但我干活是尽量朝着这目标去做的。几十年后我到日本旅行,一路上看到日本的农田,一畦一畦是那样的整齐,沟壑笔直,干净,充分地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我不由得回想起自己当年在菜园干的活儿,对比之下,我干的活儿还是太粗放,不够细巧。
    种蔬菜的活儿很杂,但最常干的就是挑担浇灌。
    菜园最重要的活儿就是挑担。从春天播种开始,一直到秋末,几乎一半的活儿是挑担,不是挑水,就是挑肥。即使冬天有时也要挑肥沤地,为来年作准备。对于挑担,我们城市来的知青几乎都没有干过。虽然这个活儿容易上手,但菜园的挑担与大田的挑担还是有所不同。菜园主要挑木桶,大田基本不挑木桶。木桶有大有小。大木桶装满一担约有百二十斤,小木桶一担约八、九十斤。
    蔬菜的播种一般都用穴种,就是用锄头在整好的菜地开个小穴,把蔬菜种子放入,再掩盖起来。只有种小青菜,用撒播的方法。撒播关键是要撒得均匀,不能有的地方太稀,有的地方太密。撒播完后,用耙子耙一下。然后再浇点水。蔬菜发芽后,如果不下雨,那就天天要浇水。尤其是小青菜,菜秧的根很浅,地下水它吸不到,必须要常浇水。
    给蔬菜浇水是我们男知青的主要活儿。菜园的水源就是我们营地周边的围河,围河实际上就是大一点的水沟,它与营地前面的大河相通。菜园就在围河的边上。河边有一个简易的挑水小码头。就是在河边水里打了二个木桩,木桩上面架了二根木棍。因为河边水太浅,水桶汲水不方便。有了这个伸入河水的小码头,挑水时人可以踏在木棍上,在水深处汲水。一开始我以为汲水就是拿一个木桶去盛满水,提上来,再把另一个木桶盛满水,提上来,然后把二桶水挑走。但是看到李建华的汲水才知道根本不需要这样一桶一桶提上来。他挑着空桶走到小码头上,一手抓住桶绳,把水桶向前扬起侧倒,然后迅速往下往后一拉,侧倒的木桶立即切入水中盛满了水,再快速用手向上一提,一桶水就装好了。另一手把同样的动作做一下,二个桶的水都装满了。整个动作完成估计也就三、四秒时间!然后一个转身,走上堤岸。轮到我们来汲水了。一开始都不熟练,有时木桶切不进水里,木桶拍在水面,溅出大量水花,桶里却没装上水;有时只装了半桶水。有时重心不稳,差点跌到河里去。但试过几次后,慢慢也都掌握了汲水的技巧。我体会到这种汲水的动作,手的作用非常重要。手拎着桶绳扬起木桶,掌握着木桶切入水的角度;木桶装满水后,手提起水桶,但不要全部提离水面,要让木桶一半仍浸在水里。以免一边太重,引起重心不稳。然后另一只手做汲水的动作。等两只桶都装满水了,再起身,提起木桶,这样既省力,又安全。我很快就熟练地掌握了河边汲水的技巧。
    河边汲水,有的地方没有码头,怎么汲水呢?只好一只桶一只桶地汲水。把桶绳緾在扁担头上,人站在河边平坦处,利用扁担和桶绳的长度,把桶摔到河深水处,左右晃动木桶,使之切入水中,然后往上提起使木桶盛满水,再把盛满水的木桶拉到靠近人的河边,把扁担搁在一个胳膊上,另外一个手握扁担的另一头用力往下按,利用杠杆的原理把盛满水的木桶提到岸上。二个桶装满水就可以挑走了。这种办法比较费力,但有时条件限制,也不得不用这种办法汲水。
    水挑到菜田,李建华浇水,这个也有技巧。不能把一勺水浇在一个地方,要均匀地撒开来,让菜秧普沾雨露。整块菜地都浇均匀了,才算完成。这个挑水浇灌是我们蔬菜班男知青最常做的活儿。
    除了播种和浇水,菜园重要的活儿还有挑肥施肥。蔬菜与大田作物不同,需要经常施肥,否则长不好。这个肥料也跟大田施化肥不同,那时全是施有机肥料:人、畜的代谢排泄物,或者是棉子饼沤的肥料。所以种蔬菜不能怕脏。说实在的,一开始我也不适应。闻到那个气味,看到许多秽物,有点想呕吐。那时候,连队只有公共厕所。厕所旁边就是一个很大的露天蓄肥池。排泄物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就成为很好的肥料。我们为了要这个肥料,还不得不义务冲洗厕所。后来我在苏北农村,包括苏南无锡地区的农村,都看到过,在农家的菜地不远处,埋下一口大水缸,作为蓄肥池。
      我们挑肥就来到这个大池子边,用长把勺子舀出秽水装桶,然后挑到菜地浇灌。从厕所到菜地要跨过围河。这河上以前就有人搭了一座简易小桥,就是在河中间打了二根木桩,两边各用四根毛竹捆扎搭在上面,只比独木桥宽了一点儿,长约十多米。一般走在上面没有问题。但有时潮湿或者泥污,就会打滑,难免有人要摔下河去。我们要挑着担子走这个桥,我一开始心里真的直打颤。看着别人挑着担,晃晃悠悠走过去了,我一咬牙,也挑起装满秽水的担子走上了小桥。头几步还比较稳,走了几步感觉竹子桥面有点颤动,心里有点慌,但此时不能后退,只有往前走一条路,我咬紧牙,稳住重心,赶紧迈步往前走,总算走到了桥头,一脚踏上土地,顿时心中大定,第一担顺利过关。走到菜地放下担子,这才感觉竟然出了不少汗水!以后一担一担挑着,但心里对小桥的恐惧感没有消失。终于有一天上午,我挑着一担秽水走在小桥上,脚下一个不稳,连人带桶一齐跌到河里!幸好当时天不冷,河水其实也不深,我从河里站起来,水也就过腰深。我赶紧爬上岸,捞出扁担木桶,回去换好衣裤,继续干活儿。说也奇怪,从小桥上跌了一次以后,我心里对小桥的恐惧反到没有了,就觉得即使跌一下也没啥。人一冷静下来,脑子也活络起来,记得小时候看杂技走钢丝,心中为演员紧张,问父亲为什么她二只手要左右摆动?父亲说,因为她要掌握重心,有的演员走钢丝手里会拿一根长棍子,都是为了掌握重心。我想到,我们挑着担子,其实也相当于一根稳定重心的长棍,二个垂下的木桶就等于降低了人的重心。所以只要担子不是太沉重,挑担过小桥反而应该重心更稳当!那次跌下去,实在是自己太紧张,以致重心偏移,脚步踉跄,导致跌下。想明白了这点,放下心结以后,我再挑担过小桥,就不再紧张,而是放松。双手扶着桶绳,步伐与扁担的颤动一致,稳步走过小桥。从此再也没有跌下桥去。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56
沙发
发表于 2024-5-3 08:12:53 | 只看该作者
种菜也是不容易,
在此回忆诉点滴,
亲身经历写得细,
不忘当时经历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8 04:36 , Processed in 0.171010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