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清风修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岁月划痕(1—62章)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201

帖子

720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203
141#
 楼主| 发表于 2014-5-31 20:59:31 | 只看该作者
                          老车富士霸王号
                                ——岁月划痕之四十八(中)

       1964年我放暑假的时候,同院的全哥让我到新市区的新市场给他排队抓自行车票。他不知通过什么渠道获得了内部消息,说那天新市场的五金交电商店要发自行车票,而他上班没时间,就让我替他去排队。他已有一辆自行车,可知道了这个消息还想买辆新的,腾出旧的让全嫂骑。
  那时候买自行车都要车票,车票如何分配,我一无所知,就是觉得非常金贵,很难弄到手。车票一般都是内部分配,只有商店通过关系弄到了计划外的自行车,才对社会公开发放。不过发放时也很机密,只有提前得到消息的人才可能一大早就去排队,领到这数量有限的车票。全哥是理发的,接触的人多,也算是消息灵通人士,所以才得到了这么机密的消息。
  新市区是1961年才建立的工业区,虽说也划入了市区,但它位置在大西郊,为它配套建设的那个新市场距我们住的地方得有十几里路,我要走着去得一两个小时才能到,于是全哥就让我骑他弟弟安哥结婚时买的新车。
  安哥是1964年五一结的婚,新娘子姓于,婚房就是我们院儿东边靠南的那间6平米的小屋。你可别说婚房小,一结婚就能有这么一间房子就不错了,这之前谢姑姑曾住过这间小屋,她也是在这间小屋结的婚。
  而安哥的一位姓白的朋友也想结婚,就找不到房子,最后借安哥家在院子东南角的那间只有门没有窗的5平米的夹道房结的婚。这位白哥的新娘叫小英儿,是梁家胡同的。后来得知,白哥的父亲赫赫有名,是号称能“镖打洋火头”而专卖“海马追风膏”的白学英白师傅。我亲眼见过白师傅演武售药,地上插好火柴,手持带红绸的钢镖,口中念念有词,边说边练。可练到最后并不打“飞镖”,而是隆重地推出他的膏药。
  虽没有见识白师傅的镖技,但他的武功我还是亲眼见了,真不错。听说白哥是白师傅的儿子,我觉得他肯定也是练家子,不由刮目相看。可白哥住我们院儿的那段时间,没有练过武,倒是总唱歌,还唱得挺棒,有男高音的范儿。他唱的最多的是《亚非拉人民要解放》,刚开始我听成了“鸭飞啦”,后来才听出是怎么回事。
  白哥结婚时,屋里除了床板,就只有一个很小的桌子。安哥也强不了多少,也是除了床板就一张桌子,但桌子要大些,是正规的迎门桌。安哥结婚时置办的唯一大件,就是借给我骑的这辆自行车。安哥把这辆自行车当心肝宝贝,总擦得一尘不染,能舍得让我骑,我兴奋得恨不能当下就去排队。
  第二天5点多钟我就出发了。新市场建成后,我一直没有去过,全哥怕我找不到,认真详细地给我讲了要走的路线。他告诉我的是一条近路,从我们五中向西,过单洞子(穿越京广线铁路的小型地道桥),穿越庄稼地中的一段土路,上马路后再向东向南,就到了。
  上路时街上人很少,我骑得又是新车,走得顺风顺水,就是到了那段土路时感觉有些不好走。路边是划人的玉米叶,路中部是两道巴掌深的车辙,遇到坑坑洼洼总怕掉到车辙沟里去,骑得有点儿提心吊胆。不过骑过这段土路就又好走了。
  6点来钟我就到了新市场,很容易地就找到了五金交电商店,因为门口已有人排队,我也赶紧放好车排过去。
  等到商店开门,却没人出来发票儿,排队的人们自然要打听,可商店的人却说,没有这码事儿。人们都不相信这样的解释,认为他们是想把大家骗走,再把车票发给熟人,所以都不走。
  可店里的人都各站各的柜台,根本没人理这些排队的。排队的人要找领导,他们就说领导不在,排队的人没了辙,只好散去。
  我又骑车往回走。骑到来时的那条土路时,对面晃晃悠悠地来了一辆进城拉大粪的驴车,我感觉车边上的路还足够宽,骑过去没问题,就没有下车。可骑到近前时,不知怎么又想起了“越怕撞哪儿越撞哪儿”的事儿,心里紧张得不得了,又拿出了对付汽车的办法——死死地掌把,不再蹬车。可没想到驴车走得慢,晃晃悠悠总过不去,就在驴车走到跟前时,我的车没了速度,一下子倒在驴车前,我手疾眼快跳开了,可自行车的前轱辘却被驴车轧成了麻花儿。
  赶驴车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汉子,他一直坐在车辕上,看到我的车子倒下,他没有刹车,看到我的车被他的车轧了,他也没有下车,只是斜欠着身子往后看。我清楚地看到了他的眼神,没有一丝的愧疚,没有一丝的同情,倒有几分幸灾乐祸。
  他的驴车还在晃晃悠悠地往前走,我焦急地喊道:“你停下!”他瞪了我一眼,转身将驴车赶得更快了。
  我想追上去,可想想是自己摔倒的,人家没有多大责任,追上去又能怎么样呢?再说,这条土路上只有我们两个人,纠缠起来,他打我一顿我也没有办法。我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走了。
  自行车的前轱辘拧了麻花,不能再骑,我只好抬起车把拖着车子往回走。出了这么大的事,我该怎么办呢?我的脑子飞快地转着,想着各种办法。
  走进市区,街上的人纷纷看我,看得我都有些发毛。我的脑子还在转,这么推回去实在是太难看了,最好能修一修,可我也没有钱啊。突然,我的脑袋灵光一现,想起了同学丁秦生,他在修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201

帖子

720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203
142#
 楼主| 发表于 2014-5-31 21:00:58 | 只看该作者
               老车富士霸王号
                             ——岁月划痕之四十八(下)

       丁秦生是我的小学同学,很内向,不凑群儿,是沉默的老好人。他对所有人都持友善态度,当然也对我不错,但他又不和任何人过于亲近,似乎更愿意站在圈子外边看着大家。
  小学毕业后,同学们更奔东西,很快就都失去联系。一次我偶尔路过北大街南口东北角的自行车修理铺,发现他竟然在里边干活儿,进去寒暄,才知道这家存在多年的自行车修理铺就是他父亲开的,他考中学落榜后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就到父亲的车铺来帮忙,跟父亲学习修车的手艺。那时候自行车基本上是普通家庭中最贵重的家产,修理维护是在所难免,所以街上的自行车修理铺都生意红火,能学这么一门手艺算是端上了铁饭碗,也是不错的选择。
  想到丁同学,我就把拧了麻花的自行车直接拖到了他家的修车铺。我把情况跟他一说,他立即给我修理。由于修理的难度大,他还叫上了他的父亲。他父亲是个四方大脸的胖子,与他长得很像。
  粪车已把瓦圈轧得严重变形,丁同学和他父亲费了好大劲,才把它校正,但损伤的地方是无法完全复原了。前叉子也扭了个儿,他们夹在台钳上才正过来。之后又调节辐条拿了笼。鼓捣完了之后他父亲说:“也就修成这样了,只能凑合着骑,要想放心,最好换了前叉子和前轱辘。”
  这事不是我能决定的,我说以后再说吧。我向他们父子致谢,但一分钱没给,我口袋根本就没钱。他们父子大概已猜出会是这样,也根本就没提钱的事儿。
  回到家之后,我不敢去找全哥,而是先跟母亲说了这事儿。母亲说:“你都十四五了,怎么办事还这么不牢靠?”母亲没有再往深里说我,而是去北屋把此事告诉了全哥。
  全哥和安哥都没有说我什么,可我觉得很对不住他们,不愿着他们的面,总想躲着他们。连那天五金交电商店为什么没有发票儿的事,我都没有问全哥。
  事后,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自己骑车会“越怕撞哪儿越撞哪儿”,我经过观察之后发现,大男人们骑车从容,是因为他们腿长,出现情况紧急刹车后能用一条腿支撑而不倒,而我如果像他们那样紧急刹车,车子一歪我就得人仰马翻。由于不敢刹车,所以出现紧急情况也只能任由车子前行。此时潜意识中会迫切希望车子尽快停下来,而撞到东西又是尽快停下来的最简捷的手段,所以就出现了“越怕撞哪儿越撞哪儿”的现象。
  找到了原因,我就想解决的办法,能长出大男人们那样的长腿当然最好,可那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到的,于是我就想最好能有辆小号车子。没想到这个愿望很快就实现了,父亲涨了工资,还补发了一些钱,就给母亲买了一辆26的旧自行车。
  那时的自行车不光要票,价格也不菲,一辆新车大概要一百五六十元,是普通工人四五个月的工资。父亲补发的钱没有那么多,另外也找不到车票,于是就去了小集街的旧货市场。
  他买回的车虽是我想要的26小车,但也太破旧了,车把基本上没有了电镀,一个把套儿还摔了一块儿;瓦圈和辐条锈的没有一点儿光亮,外胎的花纹都磨平了;座子是硬皮的,没有弹性,却有破洞;最怪的是后衣架,用偏铁加工的,大而方,还没有夹子。中轴上有黄铜焊过的痕迹,看来还有内伤。
  它跟院里邻居们那些乌黑闪亮的新车一比,晃得太土太旧了,我看出母亲也有些不满意。可父亲解释说,这车子在当年可是王牌车子,小日本生产的,叫“富士霸王号”,他听卖车的人说,是日本鬼子占领保定时带过来的,保定说不定就只有这一辆呢。听父亲这么一说,我又仔细打量这辆车,那车架子和车标确实有古董的气质,闪着包浆的光泽,没有一点儿锈痕。车把虽说看不出电镀,但表面棕红,还很光滑。可其它部件就都不行了,父亲说那些不行的部件都是后来换上去的杂巴凑,所以旧得快。
  为了让它顺眼一些,父亲下了大工夫擦拭,还给车座子做了一个加棉垫的布套。再看,感觉也不错了。
  父亲一直说它好骑,可我试过之后却觉得它有些重,不像飞鸽新车那么轻灵。虽说如此,我还是高兴,毕竟我们家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还是26的,小孩骑着不显高。
  为了能多骑车,父亲教母亲骑车子时我也跟着去。不知为什么,母亲就是不敢“溜”车子,如果硬让她“溜”,是一“溜”就倒。而不会“溜”就没法骗腿上车,急得父亲直叹气。最后父亲想出了绝招,让母亲先坐到座子上,再由他扶着后衣架推动,让母亲学着蹬。
  母亲就这么着学会了骑车,但还是不会“溜”,上车时要先骗腿坐上去,再硬蹬着走起来。下车时要先把车刹住,再左脚支地,骗腿下车。没想到她的这种骑车方法,还固定下来成了永久模式,每次我看她上车下车,都觉得笨拙得难受 。
  就这辆我不太喜欢的“富士霸王号”,日后却为我们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母亲一骑就是十几年,后来我和我妻子又都骑过。1976年我妻子户口办到保定,母亲看她上班太远,要步行一个多小时,就把自行车让给她。妻子直到换了工作后才把车子还给母亲。1981年,我的自行车被小偷偷了,没法上班,母亲又把车子让给我。我直到买新车才把它还给母亲。母亲退休后,没人再骑,它也退了休,静静地呆在父母楼下的小屋里。
  父亲由于能骑公家的大破车,一直没有买车,1990年退休后偶尔去远一点儿的地方,就骑母亲的“富士霸王号”。这辆车是退而难休,还得继续发挥余热。
  回想起来,父亲为孩子们买过不少新车,却没为自己买过新车,就是这辆破旧的“富士霸王号”陪伴了他们一辈子。
  父母去世后,他们住的房子因为筹措住院费而卖给了一位亲戚,那辆破旧的“富士霸王号”也就和楼下的小房一起交给了人家。至于人家怎么处理的这辆车,就不得而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34
143#
发表于 2014-6-1 07:52:48 | 只看该作者
从小羡慕他人车,
借用一次闯大祸,
自家买了旧二六,
用了数年积功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201

帖子

720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203
144#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20:48:05 | 只看该作者
              矿石收音机(1)
       ——岁月划痕之四十九

            班里突然冒出个无线电小组,让我大为光火。
  小组的成员中有王同学和程同学,打篮球他俩是班队的主力,打乒乓球他俩是校队的主力,搞无线电他俩又要当主力,凭什么?。
  另外,辅导无线电活动的是刘老师,听到他们张嘴闭嘴都说刘老师,我也生气。我们班是1964年9月上初中二年级后有物理课的,教我们的就是辅导无线电活动的刘振通老师。刘老师课讲得好,内容又是我喜欢的物理,我也就喜欢上了刘老师。可看他们说话的神气,好像刘老师只是他们的老师一样,我心里很不爽。
  于是,我决定学点儿高深的物理知识,压他们一头。那时刘老师正好给我们讲了原子方面的知识,我便从校图书馆借了一本《原子的秘密》。印象中这本书是少年科普读书,采用的语言是孩子们能接受的语言,但内容还是太深奥了,好多地方我看得似懂非懂。虽然硬着头皮把书看完了,但收获不大,基本上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感觉这东西不是初中生能研究透的,便决定放弃。
  我的原子钻研是偷偷进行的,没人知道,可无线电小组却是公开活动,自然得到了班里人的关注,有的人还跟风搞起无线电,比如小个子李同学。这玩意儿真那么有意思吗?我决定从校图书馆借一本这方面的书看看,好知己知彼,再作较量。没想到这一看,把我也给迷住了。
  我借的是一本少年科普读物,叫做《少年无线电爱好者》。书中的内容和插图多与苏联有关,感觉作者主要是参照苏联的书籍编写的。书中介绍了无线电的发展历史和基础知识,也介绍了一些实验项目,其中最简单的是矿石收音机。后来,又借过一本与之类似的书,叫做《少年无线电》,它更侧重于介绍实验操作,其第一章讲的就是矿石收音机。当时班里的无线电小组安装的也是矿石收音机,我就决定也试着装一台,暗中和他们比一比。
  矿石收音机虽说简单,但书中要求准备的元器件也不少,从哪儿买这些东西?哪儿的最便宜?我觉得那些鼓捣无线电的同学肯定知道,就悄悄注意了他们的议论。一次小个子李同学说,他发现南关公园附近有一家废品站在卖大水淹过的耳机听筒半成品,一角钱一个。后来,他带同学去看时,我也跟着去了,并且也买了一个。这下子暴露了我的意图,我只好告诉他们我也想搞无线电。
  这个听筒半成品要缠上线圈才能使用,可我不知道哪儿有缠线圈需要的漆包线。我的好朋友、已经参加无线电小组的程同学,并不知道我搞无线电暗含有较劲的意思,热情地告诉了我一个重要信息:日光灯的镇流器里就有漆包线,学校的杂物仓库里就有镇流器,学校的杂物仓库就在校园的东北角上。
  那个地方是一个极僻静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去,我去过一次还是为了听石班长讲故事。那时候我们都刚到班上,大家还不很熟悉,石班长也还不是班长,但他岁数稍大,会讲农村的坏故事,我们一帮人就跟他到了这个僻静的地方,接受性启蒙。我们就坐在那个杂物仓库的窗下听他讲,当时听得津津有味,没太注意这个仓库,只记得它的窗户没有玻璃,上面钉了木条,透过木条的空隙,能看到屋里有缺胳膊少腿的桌椅板凳。
  放学后,程同学带着我悄悄来到杂物仓库,仓库的破门没有上锁,只用旧铁丝绑了一下。他拧开铁丝,把门拉开一个小缝儿,我俩就钻了进去。屋里的南边都是旧桌椅,北边墙根靠着一些缺角的平板玻璃,西北角墙根则放着一堆换下来的木制的日光灯架子——和我们教室里吊着的那些基本一样,它上面的正中装着镇流器,下面的两端装着灯管卡座。这正是我们要找的。我俩兴奋走到墙角,一人拿起一根灯架,快速地过从上面摘下镇流器。得手后我们又悄悄溜出破门,用铁丝把它绑好。一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拆镇流器,因为我担心它已烧坏不能用。拆掉铁皮外壳,砸掉像沥青一样的封漆,就露出了线包,看看没有烧毁的迹象,我判定它能用。
  后来,我们还从废品站买过拳头大小废变压器,也是为了拆漆包线用。
  有了漆包线,我就自己缠听筒的线圈,没有计算匝数,就是将里面的两片磁铁缠满为止。缠好后用电池试了试,有“咔咔”的声音,但能否正常收听广播还不敢确定。为此,我想尽快装一台《少年无线电》中介绍的那种最简单的矿石收音机,来检验一下。
  这种收音机只需要天线、地线、矿石和听筒,接线简单无比:天线连接矿石,矿石连接听筒,听筒连接地线就行了。于是我着手准备这几种东西。
  那时保定有专门的无线电器材商店,另外电料门市部和五金交电商店也卖这类东西。我在税务角的电料门市部买了矿石检波器,是固定式的,带金属支架和安装螺丝。主体是手指粗的塑料管,两端是金属封堵,检波用的那块小矿石就放在封堵的一端,有一根很细的金属触针固定在另一端,针头触在矿石上。塑料管上有个小孔,在触针受到振动失去检波作用时,可通过小孔拨动触针进行调整。接着我又在电料门市部东边的五金店买了做天线用的细铅丝,书上要求用铜线,我嫌太贵,没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201

帖子

720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203
145#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20:49:47 | 只看该作者
       矿石收音机(2)
           ——岁月划痕之四十九

    材料买齐后,我着手做天线。按照书上的要求,在一根长木杆的顶端钉一根短棍成十字架,再在十字架上等距离钉上多个小钉,然后将铅丝绕小钉旋成网状,即为天线。余下的铅丝作为引线引入屋内。为了防雷,我还按书上教的方法做了防雷器。
  我做天线的木杆也就一房高,只有固定在房顶才能更好地接收信号。我踅摸后发现,南屋房顶上的小庙最适合充当固定基座,便上房把天线绑在了小庙上。我一直对这个屋顶小庙充满好奇,因为听说这个院儿以前闹鬼,搅得人们不得安宁,是房东请道士修了这个小庙,才镇住鬼祟,保了平安。固定天线时我特意认真地看了看小庙,它用青色斗砖砌成,有点像农村房子上的砖砌烟囱,只是更高些,得有一米多高吧,镶嵌在里边的是一块磨过的青砖,上面刻着工整的楷体字“北斗七星君”。
  我做的地线很简单,就是把家里的一根煤火炉捅条钉到了屋子角上,然后在上面绑了一段铅丝。书上的方法更好更简单——在自来水管或暖气管上绑根引线即可,可我们家没有这两种高级玩意儿(直到1981年我们院儿才有了自来水,还是我动手引进的,装在了院子里,屋里还是没有。暖气是1992年搬家住上楼房才有的),只好用了捅条。
  天线、地线安装好之后,我开始试验。接线的时候,手都有些哆嗦,心里紧张得跟在电视里看神五发射差不多。
  在全部接线接通的一瞬间,听筒里传出了清晰的广播声,成功了!我兴奋地招呼父母来听。母亲听了也跟着兴奋,又招呼邻居来听。全哥的爷爷听了之后发表评论:“这孩子真能耐,鼓捣这么个玩意儿就能唱戏,这戏还唱得真好,有板有眼的!”
  我心说,人家唱得有板有眼跟我没关系,可我并不解释,只是尽情地享受大人们的赞美。
  那时院里只有全哥一家买了电子管的收音机,也是刚买了不久,人们对这个能唱歌唱戏说相声的大匣子都很喜欢,亲切地叫它“戏匣子”,并把视为一个神奇的玩意儿。而我这个小屁孩儿竟然也鼓捣出了能唱歌唱戏说相声的“戏匣子”,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母亲欣赏了一会儿给我提了意见,怎么有几个声音搅在一起,这个大声唱,那个小声说?她建议我关闭那些捣乱的声音,就让一个人唱。我跟她解释说,我眼下装的是试验机,对电台信号还不能调谐,所以天线能接收的信号会同时播放出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得装一台正式的矿石收音机,这需要花钱买一些元器件。母亲痛快地答应,给我钱。
  我按照书上的要求买了一个可变电容和一个固定电容。线圈是按照《少年无线电》介绍的方法自己做的——用厚纸粘两个纸筒,将漆包线缠在上面,再把两个线圈套在一起。
  《少年无线电》介绍的这款收音机没有设计机箱,而是设计了个三合板的机座。我们家没有现成的三合板,我就到处翻腾,最终在菜橱发现了垫油瓶子的三合板。我如获至宝,立即拿出来加工。机座的加工其实很简单,就是用小刀裁出两块长方形木板,再借助充作底脚的小方木将它们钉成直角形,带底脚的一块充作底板,另一块充作面板。
  之后我连夜将元件安装在机座上。这项工作也不复杂——将线圈装在底板上,矿石、电容都装在面板上。为方便调谐或拨动,将可变电容的旋钮柄和矿石都露在了面板外侧。另外,我还买了4个接线柱,两个装在底座上用于接天线和地线,两个装在面板外侧,用于接听筒。
  装好一试,效果颇佳,能听到河北台及中央1套、2套的广播,而且不混台。我本想让母亲也分享我的快乐,可父母早已睡熟,就没打扰他们。
  第二天上学,我在书包里装上了我做好的收音机,想到班里好好显摆显摆。可到了学校打开书包一看,发现机座粘满油渍,像垃圾桶里捡的,就没敢拿出来,怕现眼。怎么会这样呢,我想到了我们家的灯泡,母亲为省电一直用15瓦的灯泡,屋里总是很昏黑,所以晚上没有看出来。而早上5点多我就得出发去学校,屋里依然昏黑,也没有看出来。
  我没有声张,又悄悄地把收音机带回了家。我决定重新做机座。这次我求了同院儿已当了木匠的喜子,他很快就给我拿回一块儿新的三合板,我又做了一个满意的新机座。
  可做好后我还是没有敢显摆,因为我听到别人念叨,他们的收音机能收听五六个台,声音还大,说是离着听筒一两米远都能听到,我的可达不到这个水平。
  我的为什么台少,声音小?我分析后认为,一是天线引线过长,从院子最南边引到最北边,得有十多米,电阻太大,二是引线没做支架,有的地方就搭在了屋顶,造成了信号损失。于是,我决定将天线挪到我们家附近,引线入室时用木棍支一下。
  把它挪到哪儿呢?我勘察后发现邻院门楼上的装饰柱是不错的选择。我家西屋的后身儿是好朋友斗儿家所在的院子,他们院儿除了有外院儿,还有里院儿。外院儿是后圈的,大门很简陋,而里院的大门是原有的,建得很精细,门楼上有精雕细刻的花砖,顶部还有带圆球的装饰柱。这装饰柱就适于绑天线,而且距我家也只有三四米远。
  于是我上房(卸下我们院儿的大门,把它靠在院子西南角低矮的小厕所,就能上去)从南屋的小庙上拆下天线,举着它从南房绕西房,再绕到北房,准备站到北房边上去绑。可就在我踏上北房屋顶的时候,忽然感到全身麻酥,一个跟头就重重地摔在房顶。那摔倒的地方离房顶边缘不到一尺,差点儿就把我掉下去。我吓得魂不守舍,心咚咚地跳个不停。怎么会这样,我站起来查找原因,发现天线的引线搭在了西屋与北屋之间的电线上,而电线外皮已老化裸露出铜芯,我顿时明白我触电了。我更害怕了,如果不是在摔倒时天线瞬间脱手,后果就更不堪设想了。
  我小心地拿起天线立杆,将天线拖离电线,然后收起来扔在了房上,我已没有心情接着干。第二天我才上去把它绑好。
  天线挪了位置之后,再试我的收音机,声音大了,台也多了,可混台的现象又出现了。于是,我又按照书上的方案,缠了抽头线圈,装了分线器,把混台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对改进后的收音机,母亲很满意。可我还想改进,想让它的效能达到极致,我又想到了听筒。我的听筒是“土造”的,如果用正规听筒会不会效果更好呢?就在这时我通过小个子李同学,和住在我们学校南边的梁同学成了朋友,他借给我一只全铝壳的正规单只听筒。我回家一试,声音大多子,夜静更深的时候,我们整个屋子都能听到广播的声音。
  可我的成果还是不好意思在班里显摆,因为班里的无线电小组已经开始安装“半导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34
146#
发表于 2014-6-10 08:20:15 | 只看该作者
班里有了无线组,
小伙看着心不服,
自己努力来制作,
终于成功达满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201

帖子

720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203
147#
 楼主| 发表于 2014-6-15 20:08:00 | 只看该作者
                  半导体(1)
       ——岁月划痕之五十

          半导体是什么?年轻人可能想不到,就是遛早儿的老头儿手里的小收音机。一些不能与时俱进的老人,至今还把听收音机叫做“听半导体”。
  我也属于不能与时俱进的老头儿,看到小收音机就叫半导体,其实我知道半导体是一种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电子材料,用它指代收音机不准确,它应该叫晶体管收音机,但改不了了,因为我从十几岁就这么叫,叫了一辈子。
  我最初听到这个词,大概在1965年。此前,班里有了无线电小组,我眼红,也跟着鼓捣。当我安装好一台自己比较满意的矿石收音机,准备和无线电小组的人切磋时,发现他们已经在鼓捣“半导体”了。
  “半导体”是什么?我回家查阅从校图书馆借的《少年无线电爱好者》和《少年无线电》,发现里面只有矿石收音机和电子管收音机的内容,没有半导体方面的信息。于是我又去了校图书馆。管理员给我推荐了一本《少年半导体收音机》,翻看后才知道,无线电小组所说的“半导体”,原来是指用半导体三极管(也叫晶体三极管)安装的收音机。于是我也想买三极管鼓捣“半导体”。
  可到无线电器材商店一问,三极管要三四块钱一只,磁棒要两三块钱一根,另外还得买二极管(替代矿石)、电解电容、开关、电池,喇叭、变压器等,原来鼓捣半导体还得花这么多钱,父母肯定不给,我有些泄气。可看到无线电小组的人谈论得那么神气,我又不甘心,便决定做一做母亲的工作,做不通了再放弃。
  一天,我看母亲比较高兴,就趁机对她说,我还能装比矿石收音机更棒的收音机,叫“半导体”。这种收音机比全哥家的收音机体积小,还不用交流电,想拿到哪儿听,就拿到哪儿听。费用比买台收音机低得多,有一二十元就够。大概是因为我组装矿石收音机大获成功,母亲对我有了信心,居然同意了,破天荒地给了我十元钱。
  我知道母亲是咬着后槽牙给的钱,所以恨不能一分都掰成两半花,能买处理品的尽量买处理品。那段时间,我放学后就到处找处理无线电器材的地方,跑第一楼,跑大旗杆,跑南大街,凡是有可能处理无线电器材的商店我都跑遍了。我还转废品站,当时保定的多数废品站都卖拆解的电器元器件,转的最多的地方是南关的两处,西大街西边的一处,城隍庙边上的一处。
  南关公园北边的那家废品站卖电解电容,有小胡萝卜那么粗,接线都七扭八歪,带着焊锡,一看就是拆下来的。我看它不像是半导体上用的,没有买。后来从第一楼里的那家电料门市部买了一只我需要的白铝壳的电解电容, 30微法的,花了几角钱。
  我的低频三极管也是从那儿买的,是“黑礼帽”外壳的那种,花了2元多。负责测试的是一位高个子的中年男子,大方脸,说话声音浑厚,还带磁性,很容易让人记住。他好像以前在税务角电料门市部工作过。他测试的工具不是万用表,而是一台自制测试机。这台测试机是一个刷了清漆的木盒子,顶面上有旋钮,有三极管插座。我猜着里边是他们自己安装的4管收音机。测试前他开机让你听一下,然后拔掉相应的管子,插上你要买的管子,再调节偏流电阻的旋钮,如果出来的声音和测试前差不多,或者更大些,他就说没问题,开票收钱。我还从那儿买了二极管、开关、磁棒,买了缠磁棒线圈的7股绞合漆包线。磁棒也很贵,3块多一根。
  我最先实验的电路是《少年半导体收音机》介绍的第一个电路——单回路式单管机电路。书上不仅有电路图,还有实体接线图,我就是按照书上的实体接线图安装的。实验时我一般不用电路板(正式安装我用的电路板是三合板),接线也不焊接,而是将元器件摊放在桌子上,用细铜丝(多股电线中拆出的细铜丝)绑扎。之所以这样,主要是想检验各元器件的效能和电路的效果,如果特别满意再考虑正式安装
  开始我没有烙铁,正式安装也就是把元器件固定在三合板上,接线时依然采取绑扎的方法。后来我找到一块紫铜,用它做了个火烙铁才开始焊接。焊料是焊锡丝和松香。
  第一次实验圆满成功,接上天线、地线,听筒中发出的声音比矿石收音机大多了。接着,我又实验来复再生式单管机。这需要用高频三极管,我又去第一楼买了一只,花了3元多。还买了一个二极管和一个用于自制高频扼流圈的小磁环。这次试验也顺利成功。接着我又在来复再生式单管机的基础上,加一级低频放大(有现成的低频管),实验两管机。
  书上说这个电路的效果不错,不用天线都能带动喇叭。于是我又到处找便宜喇叭,最后在南关公园北边的那家废品站用4角钱买到一只动圈喇叭,5吋的。动圈喇叭还要配输出变压器,我又按书上的方法自制了变压器。这次实验虽然也取得成功,但我自己感觉不太满意,主要是改用喇叭收听后声音太小,除了河北台能听清楚,别的台都听着费劲。
  进一步改进的方案书上就有——安装三管机和四管机。我决定一步到位,加一个由两个低频三极管组成的推挽输出,装四管机。四管机的电路不光需要增加两个三极管,还需要增加推挽式的输入变压器和输出变压器,增加带开关的电位器,买这些元器件还需要钱,我只好再次向母亲开口,母亲又给了。
  电路中要求用作推挽输出的两个低频管要参数接近,我买的时候希望大方脸的售货员给用万用表测试一下,他说测不了,最后还是在自制测试机上测的,参数如何就只能听天由命了。虽说两只推挽管子不知是否匹配,但整机安装后效果相当满意,音量大了,台也多了,我决定把它安装成正式的收音机。
  正式的收音机需要有机壳,而书中没有相关介绍,于是我就自己设计。由于喇叭大,只能设计成台式的,我就参照同院全哥的台式电子管收音机画了图纸:外框由4块框板组成;面板由上大下小的两块三合板组成,两块板向内倾斜相交,下边窄的一条儿板上安装旋钮,上边宽的一块儿装喇叭。后盖板上留散音口。
  画好图纸,我向同院当木匠的喜子借了一把锯、一个刨子和一个凿子,就动了工。我虽没有干过木工,但动手能力强,很快就掌握了这些工具。干活儿的工序大致如下:一、刨好框板,连锯带凿加工出“咬口”,再开出卡面板的槽儿;二、锯好大小两块面板及后盖板,分别掏出喇叭孔、旋柄孔、散音口,在大面板上粘上母亲给找的绿色花绸子布;三、将需要粘合的地方都抹上胶,再把面板卡入槽中;四、将框板咬合在一起,敲实。最后在下边粘上木腿儿。
  胶干之后,我用砂纸将机壳打磨光滑,并在下部面板和正脸儿的边框刷了白色调和漆,在框板和后盖上刷了天蓝色的调和漆,还找了个天安门徽章钉在了大面板的左上角儿做装饰。之后,我把焊接好元器件的电路板装入机壳,就完成了安装收音机的全部工作。
  母亲看后赞不绝口,父亲虽没有表扬,但露出的也是赞许的神情。院里的邻居也都夸奖,只有喜子的母亲没有表态。班里的同学知道后也来观摩,其中就包括无线电小组的同学,他们对我取得的成绩都表示惊讶,公认我是班里搞无线电的N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201

帖子

720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203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4-6-15 20:09:24 | 只看该作者
              半导体(2)
                ——岁月划痕之五十

       我很兴奋,决心再接再厉,可就在这时遇到了新问题:一是《少年半导体收音机》介绍完来复式四管机实验之后,介绍的是半导体超外差收音机实验,而我对它的原理和电路看不太明白。二是所有精力都用在鼓捣半导体上,影响了学习,各科成绩都有所下降。英语是重灾区,主要是因为它不能像其它课程那样在课上消化,课下不死记硬背,无论如何也考不好。为此,我动了歪脑筋——期末考试前用铅笔在课桌的黒漆上抄一大堆单词,以备考试时偷看(找好角度就能看到)。可没想到考试时模糊了,怎么也看不清楚,最后考砸了。我觉着肯定及不了格,但分数下来出乎我的意料,竟然得了60分。发了卷子一看,才知道是教英语的李老师给加了分。事后李老师找我谈了话,问我出了什么情况,我只好如实相告。他建议我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并提醒我,这样下去将来难以升学。
  这些问题影响了我的决心,我决定不再攀登“超外差”的新高峰,无线电活动就此告一段落。
  我在37班有个好朋友,叫老贵儿,他也在鼓捣无线电,装的是电子管的收音机。他知道我也喜欢无线电之后,到我家看了我装的半导体,又带我去他家看了他装的电子管收音机。他装的好像是五灯(管)的,声音非常响亮,响亮得半导体不能比拟,收的台也多,感觉和同院全哥家的那台不相上下。
  看到差距我有了压力,又想集中精力鼓捣收音机。反复权衡之后,我决定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但也不放弃无线电,挤出一些时间继续搞。不过不再扩大实验领域,而是继续深化对半导体来复式收音机的钻研。于是我先后在科技书店买了三四本有关半导体收音机的书籍,还买了《无线电》杂志,从中挑选好的电路实验。
  实验需要元器件,我只好拆掉已装好的收音机。不知是不是因为期望值过高,我实验了不少电路都不满意,所以实验也就停不下来。一次实验时,我绑扎好电路后进行调试,不知怎么拉动了一下摊在桌子上的一堆元器件,听筒中的声音就突然没有了。我心里敲起了小鼓,说可别是短跑把三极管烧了。第二天一放学,我就拿着4只三极管去第一楼测试。大方脸售货员真好,二话没说就帮着测。测到高频管时测试机不响了,他同情地看着我说:“这只烧了。”看着烧了的管子,我那个丧气,心里直骂:“你这么笨呢?”我没敢跟父母说,决定自己慢慢攒零钱再买一只。
  其实,书上已建议做一个专门用于实验的电路板,这样既方便又安全,可我嫌麻烦没有做,没想到倒惹出了个更大的麻烦。
  不久,我在转西大街那家处理无线电器材的商店时,看到正在卖玻璃壳的高频管,五毛一只,机会千载难逢,我立即抢购了一只。当晚我又开始实验,在调整偏流电阻时,我习惯性地用嘴唇贴到管帽上测试温度(怕电流调大了管子发热,我一直用敏感度高的嘴唇测试),没想到那管子竟然比开水还烫,一下就把我的嘴唇烫了个大泡。我顾不上嘴唇疼痛,赶紧把电位器的电阻调大。电流小了,管子不那么热了,可音量也小了。没有办法,我只能将就。
  我一直在父母住的西屋搞实验,因为我家只有父母住的西屋有桌子,我住的小东屋没有。我一鼓捣就到半夜,10多平米的小屋亮着电灯,肯定影响父母睡觉,可他们从来没有因此说过我。我当然也尽量不发声响,比如调试声音时就不用喇叭而用听筒。
  我的实验也不知搞了多少次,最终还是觉得老的经典电路更好一些,于是决定不再实验电路。不过我又有了新目标,就是装一个袖珍收音机,因为只有袖珍收音机才能体现半导体携带方便的特点。
  袖珍收音机的机壳,既要小巧,又要结实,我感觉自己做不了,就想买一个,可商店很少有卖的。一次,我正好碰上一家商店在卖,就挤进人群,买了一个。这机壳很典雅——黑色塑料的外框,白色塑料的正脸儿,喇叭孔上还装饰着黑色的横条纹。之后,我便根据这个机壳攒钱购买所需元器件,由于父母给的零花钱很少,半年过去了还没有买齐。
  这时同院的安哥买了个粉红色外框的机壳,让我帮他装一个小半导体。那时成品半导体很难买到,赶时髦的人都找人帮着安装。我用安哥给的20多元钱(印象)买齐了所需元器件,很快就将收音机装好。我给他装的是来复式四管机,也就听十来个台,声音也不是很大,还有些尖厉,跟全哥家的电子管收音机没法比。可安哥挺满意,因为能随身带着随时听。
  大概在1966年初,叔叔一家从老家来保定看望我们,他也让我帮着装了一台袖珍机。
  我自己的元器件最终也攒齐了,我也为自己装了一台袖珍机。现在我还能记起里边的零件,有带白色旋钮的小电位器,有云母介质的小单联,有带有金色贴纸的小喇叭。
  袖珍收音机装好后,我没有再继续实验,而是集中精力学习,因为我面临着升学考试。可没想到很快就文化大革命了,没有了升学这回事儿,我也再不用学习,于是我又重操旧业,除了搜罗新电路实验,还帮别人装收音机。我的好朋友型同学就给我揽过活儿。型同学也喜欢搞无线电,他所在的物探大院的一个比他小四五岁的孩子求他帮忙装收音机,他一口答应,可一直给人家装不好,就让我给帮着装。他知道我一直用煤火炉烧火烙铁焊接,特麻烦,就帮我借了那个孩子的电烙铁(那孩子那么小,他家就给他买了电烙铁,真让我羡慕)。我一用,真方便,就盼着自己也有一个。退休后我才如愿以偿,买了一个,可至今还一次都没有用过。
  1969年,我去了内蒙兵团,带上了那台袖珍机,把那个台式机留给了父母。至于买的那些半导体书籍、杂志和剩下的元器件,都送给了喜子。去兵团前,喜子帮我打了个箱子,无以为谢,这把这些东西送给了他。他受我的影响,也喜欢了上无线电。
  我把袖珍收音机带到了内蒙的乌拉盖草原,本以为能在战友们面前显摆一下,可没想到,开机后只能听到电流的声音,好不容易找到个台,声音也小的像蚊子叫,看来草原深处的广播信号是太弱了。眼看显摆不成,我没敢声张,悄悄把它压到了箱子底儿。后来探家时又把它带回了保定。
  我已经有了听收音机的习惯,听不着就别扭,便暗下决心,自己攒钱买一台能在草原正常收听的收音机。1974年4月,我发现乌拉盖供销社在卖半导体收音机,就赶紧买了一个。是红灯牌便携式七管三波段超外差收音机,价格为98元。贵是贵了点儿,可感觉着值。它音质好,音量大,灵敏度也高,能收到许多台。还非常漂亮,是黑色的塑料壳,金色的喇叭罩,还配着棕色的皮套,背在肩上自己都觉得神气。
  1975年我从兵团返城,发现我安装的袖珍机和台式机,都处于闲置状态,基本没人听,看来个人安装的这种半导体已经落伍,没人待见了。我带回的“七管红灯” 倒很受欢迎,弟弟妹妹们都抢着听。
  1977年我结婚时,这台“七管红灯”是我们夫妇唯一的家电,婚后好长时间的业余生活就是听它说唱。后来社会上开始流行磁带录放机,用它能录节目,放音乐,想听什么就听什么,不像收音机只能被动选择。我俩有些眼红,也着手攒钱。1985年6月,我们花481元(当时我俩都挣30多元,这钱也算是大钱了)在保定商场买了一台“南虹”NH5305型台式双盒式立体声收录两用机,不仅能用磁带录放音乐,还兼作收音机,我的“七管红灯”也就闲置起来了。
  后来,妻子听说她的一位总给我们帮忙的工友想买半导体,就把“七管红灯”送给了人家。
  我本以为自己彻底告别了半导体情结,可最近从网上看到,有人为了怀旧,竟然网罗旧元器件,重装半导体,搞得我也有点儿心动。可我又懒得动手,就写这篇文章做个了结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34
149#
发表于 2014-6-16 11:18:33 | 只看该作者
兴趣真的太重要,
想听收音自己搞,
频频艰难不放弃,
念念不忘如今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201

帖子

720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203
150#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15:52:19 | 只看该作者
               英雄情结(1)
             ——岁月划痕之五十一

   小时候特别想当英雄,可看了英雄们的事迹后发现,当英雄也得有机会。比如董存瑞、黄继光,就赶上了战争年代,他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就成了战斗英雄。而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是和平年代,无仗可打,自然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再比如向秀丽,她赶上了火灾,与烈火英勇搏斗,为保卫工友及附近群众,献出宝贵的生命,成了英雄。可这种机会也不是想遇到就能遇到的。再比如少年英雄刘文学,为保卫集体财产,与地主分子英勇斗争,壮烈牺牲,成了英雄。可你碰上五类分子搞破坏的机会也很小,也许一辈子都碰不上一次。所以,我一直觉得当英雄是件非常之难的事情。
  没想到在1963年3月5日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报纸上刊登毛主席和多位中央领导人的题词,号召人们向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英雄学习,他没有遇到什么生死考验,也没有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坚持不懈地学习毛主席著作,坚持不懈地做好人好事,坚持不懈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成了英雄。他的名字叫雷锋,是一位解放军战士。
  他的成长之路,让我觉得英雄不再高不可攀,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可能成为他那样的英雄。大概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所以中央一发号召,全国就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
  不过当时我没有立即行动,因为正在备考小升初,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学习上。直到考上中学,班里组织学雷锋活动时,我才跟着行动起来。
  我们保定五中的学雷锋活动也跟全国一样,搞得红红火火。为了配合活动,音乐老师还教了我们一首歌,叫《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铿锵有力:“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立场坚定斗志强!”我们经常唱着这首歌,学雷锋做好事。后来,学校还组织我们学习《雷锋日记》。大概在1965年,又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雷锋》。
  学习英雄本来是我发自内心的想法,可经过学校组织之后就有些麻烦了,各班都要比赛,成了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
  我们班的政治空气一直比较浓,团支部成立得早,而且很有战斗力,能够很好地配合班主任搞政治活动,所以学雷锋活动抓得更紧。回想起来我们班大致搞了以下活动。
  一是学习《雷锋日记》,进行心得交流。我们除了讨论,还写心得体会,写得好的,就抄在黑板报上。我是板报组成员,就干这事儿。上不了黑板报的也浪费不了,统统挂在班里的“学习园地”上。
  在学习讨论中,我记住不少雷锋的名言警句,印象最深的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还有一段四季排比句:“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相信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看到这些句子都会感到非常亲切。
  二是组织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开展后,值日生轻松了,刚一下课就有人抢着擦黑板。早上还有人提前到校擦桌子,擦玻璃。楼道、操场也每天都有人扫,校园卫生面貌大变样。还有同学学习雷锋勤俭节约,将班里的废纸收集起来卖到废品站,把钱交到班里作班费。
  校园内学雷锋的资源毕竟有限,同学们便把活动扩展到社会上去,结成学雷锋小组,到街上扶盲人或老人过马路,帮拉车或蹬三轮的推车。还有女生去慰问过军烈属。拾金不昧是重大学雷锋项目,可这事儿可遇不可求,只有少数同学完成过。班里也曾组织过给灾区捐款,但同学们自己没有收入,家里给的零花钱又都有限,所以效果一般,印象中全班才捐了二三十元,还没有雷锋一个人一次捐得多。
  班里组织学雷锋的那个时期,我正好痴迷无线电,就没怎么参加学雷锋小组的活动。等班里总结时,我发现自己竟然排到了后边,就坐不住了,赶紧想办法弥补:一是开辟新战场,参加街道组织的学雷锋活动,一般是清扫街道卫生。二是主动出击,寻找机会做好事。我走在街上时处处留心,看到有人需要帮忙立即出手。这样也做了些帮人推车、扶人过街、帮人提物之类的好事。
  可做了好事又遇到两难选择,是否向班干部汇报。汇报吧,就不是真学雷锋,因为雷锋做了好事不声张,甘当无名英雄。不汇报吧,我就没有学雷锋的好事“入账”,很可能真的成了落后分子,还拉了班里的后腿儿。苦恼中我又想到了雷锋,雷锋做了好事不留名,那别人怎么知道的呢?我寻思着是被帮助的人有心,千方百计打听他是谁,还写表扬信,于是就盼着有人给我写表扬信。可左等右等没人写,我实在沉不住气了,只好厚着脸皮去汇报。
  老师还让我们把学雷锋的经历写成作文,我没干什么生动的事儿,作文自然也写得不生动。可有的同学写得生动,说自己如何冒雨送带孩子的老人回家,老人如何称赞他是活雷锋。作文获得到老师好评,还在课堂朗读,听着像真事儿似的。可我觉得可疑,怎么跟雷锋叔叔做好事的细节都一样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6 03:11 , Processed in 0.204011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