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随风万里》:182(上)莫斯科使馆沉思
林小仲lxz 5月21日 1985年12月上旬,我们中国青年发明家代表团一行,从保加利亚归国途中,乘火车穿越有苏联粮仓之称的乌克兰,抵达苏联首都莫斯科。
莫斯科始建于1147年,沿莫斯科河而建,从沙皇俄国到苏联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首都,有800多年的历史。冬天,白雪皑皑,将有森林之都的古城装点得童话世界一般。街道两旁到处都是厚厚的积雪,建筑、房舍都披着银装,随风飘动的松枝、树叉上,载着雪绒花,不时脱落到柔软的雪地上。市内车辆穿流不息,行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皮毛衣、羽绒服、各种冬装绒帽,穿着打扮不同。女士们甚至还穿着裙子和长筒靴,穿梭在沿大街的商铺中,毫不介意天寒地冻。
我们被安排住进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使馆建于1958年,占地11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41564平方米,这应该是中国最大面积的驻外使馆之一。使馆在莫斯科友谊大街6号,位于著名的列宁山(现在更名叫麻雀山)上,居高临下,对面是气势宏大的莫斯科大学。在使馆临近观景台,俯瞰莫斯科市区,克里姆林宫、新圣女修道院、科学院主楼、莫斯科河等尽收眼底。中国大使馆内设计充满民族风情,古香古色的宫灯、雕梁画栋的装饰、苏州风格的园林景观,如同置身于祖国。使馆友人告诉我,中国驻苏联大使馆被誉为莫斯科一大美景。
我们住在使馆大院内的一栋大楼招待所,临街的多层高楼,许多国的政府代表团都下榻在这里。那时,使馆电梯关门需手动拉铁栅栏,是黑白电影中见到的老式电梯。招待所是宾馆客房,进入房间,墙上张贴着公告,几行打印黑体字醒目映入眼帘:"请勿谈机密,小心窍听器⋯⋯",不由得让我想起苏联神出鬼没的克格勃,它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和以色列摩萨德并称为"世界四大情报机构"。望着窗外昏黄的路灯,树影斑驳摇曳,窗台上厚厚的积雪,听着呼啸风声,似乎多了几分神密。1985年,中苏关系依然紧张,这一年3月,苏联年轻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苏联进入解体前的改革时期,中苏关系尚未解冻,但是两国关系已经明显缓和,这么多中国代表团,出访欧洲各国,在莫斯科中转住在使馆,也说明"春江水暖鸭先知"。使馆招待所房间里暖意融融,站在玻璃窗前,不远的莫斯科大学巍峨壮观,主楼大底座、高尖顶,在夜幕中灯光璀璨,主楼建筑与北京展览馆外形相似,但是要大数十倍。莫斯科大学主楼高240米,共39层,有三万多房间。莫斯科大学建于1765年,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大学。
晚饭在使馆招待所食堂,宽敞明亮,热热闹闹。对于我们这些在国外工作两个月的人来说,中餐是极好的享受,更何况使馆不乏国内调来的名厨主理。用餐中,居然遇上北京部委的几位朋友,大家相邀饭后到使馆休闲处茶叙。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莫斯科曾经是我们儿时向往的圣地。60年代在人民大会堂观看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时,最难忘的开篇台词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略知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苏联曾对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发生过重要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的黄埔军校,北伐战争,1921年上海建党,江西苏区,长征到延安,西安事变,国共合作抗日,无不有苏联和共产国际的介入。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零时10分,苏军150多万军队,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在长达数千公里边境线上,分三路从东、北、西三个方向,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袭。我当知青的呼伦贝尔盟,也曾是其中一路苏军进攻地区,苏军在海拉尔要塞遭遇日军顽强抵抗,战斗持续7天8夜,据估算苏军为攻克日军海拉尔要塞,官兵伤亡5000多人,其中有7位苏军年轻士兵,象黄继光那样舍身堵枪眼、炸碉堡,我曾多次参观过战役纪念馆,这些历史也应该铭记。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滿目疮痍、百废待兴,上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的中国156个项目,帮助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曾经有许多苏联专家帮助工作。友谊好景不长,苏共20大后,中苏关系由分歧到激化,以《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社名义,相继发表九评苏共公开信,两国关系,由争吵不断升级,演变成各自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对这段历史见仁见智,恩怨情仇,有后人评论:用极左,反对教条主义。也有专家认为,反对修正主义,错将阶级斗争为纲,导致我们暴风骤雨十年恶梦发生。 谈及两国关系,在座诸位犹为愤愤不平的是,近代史上,沙皇俄国,先后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清政府手中,霸占夺走1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斯大林时期,苏联支持有156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脱离中国独立。这些话题有些沉重,大使馆落地窗外,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许多人聚拢观看雪景,有兴致的在使馆开阔的花园里踏雪,体验寂静雪夜幽雅恬静,如孩子般嘻闹玩耍。
我们对脚下这片土地的了解,是通过儿时在师院礼堂看《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等苏联电影,见识了彼得堡和莫斯科,攻打冬宫的场面曾让人热血沸腾,才略知一二。然而有些事,则是这次莫斯科之行几十年后才知道:1918年,沙皇一家大小,被布尔什维克秘密警察殘忍灭门清洗,包括沙皇夫妇的四位公主和年幼的儿子。1998年,叶利钦总统下令,将他们的遗体隆重安葬在彼得堡的彼得-保罗要塞大教堂中。金碧辉煌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斯大林曾经将列宁在时的主要领导者中大部分人清洗,托洛茨基、加米湼夫、季诺维也夫、布哈林等著名革命家先后被杀害,布哈林的妻子比布哈林小25岁,她忍辱含愤,坚强活着,直到1988年,将布哈林遗书内容交给苏联最后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她有幸见到国家为布哈林等人平反昭雪。在斯大林大清洗年代,有几百万人被无辜杀害,无数政治家、将帅、各级领导、知识分子和普通人蒙难,残酷令人震惊。
我们还聊起高尔基的《海燕》、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契科夫的《变色龙》、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复活》、《战争与和平》,果戈里的《钦差大臣》等书。其实,对我们学生时代影响大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许多人记住书中那段名言:"人最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而我印象深刻的却是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与冬妮娅那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这本书的作者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工人家庭,如今乌克兰已与俄罗斯分道扬镳。我也看过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书中展示顿河流域哥萨克人,在一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期间的苦难历程,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新华书店为数不多的苏联小说,我从这本书中,了解俄罗斯人的生活和性格。大家还兴致勃勃谈到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他一生中两次被流放,不向权贵低头,他为妻子的荣誉,与法国藉宪兵队长丹特斯决斗,伤重身亡,年仅38岁,世人曾感叹:“俄国诗歌的太阳沉落了”。 |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1-23 03:06 , Processed in 0.097005 second(s), 1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