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我的知青生活(二十八)

2024-6-16 17:16| 发布者: 安宁檬| 查看: 153| 评论: 0|原作者: 无锡知青朱兆中

摘要: 政治生活与思想变化 知青来到生产建设兵团,虽然远离了城市的文革氛围,生产劳动成为生活的主题,逐渐淡化了革命的热情,但还是没法摆脱文革政治的影响。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建设兵团不是世外桃源,不能 ...
                     政治生活与思想变化
    知青来到生产建设兵团,虽然远离了城市的文革氛围,生产劳动成为生活的主题,逐渐淡化了革命的热情,但还是没法摆脱文革政治的影响。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建设兵团不是世外桃源,不能脱离当时文革的政治大环境、舆论大氛围。二是兵团农场的各级领导还是遵循文革突出政治、政治挂帅的工作方式。遵循上级的要求安排一些政治活动。三是知青自身的思想观念从主体上说还是文革的思想方式,就绝大多数知青来说,还不可能超越文革思维模式。
    生产建设兵团组建之时,是要按照军队的方式来管理知青,所以我们在淮海农场时还有过一次半夜里军训拉练之类的事情。到了方强之后的一段时间,还要求我们早起集合出操,跑步等活动。还有吃饭排队,各排唱歌之类的形式。以后随着农事繁忙,这种军队式的活动也就逐渐消失了。但是,连队、全营组织的革命大批判之类的活动还持续了较长的时间。连队组织的政治学习,营部组织的政治学习更是一直坚持到兵团撤销。甚至后来转制成农场也一直组织政治学习,直到我离开农场。但是相比于二十多年后我看到的关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浓厚的政治色彩,我们江苏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五团的政治色彩其实还是比较淡的。
    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我也开始参加到文革运动之中,主要是参加当时的革命大批判。
    为什么说我开始参加到文革运动之中呢?因为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参加过文革的活动和组织(如红卫兵组织,如大批判,大字报、大串联、破四旧等等活动)。我只是以一个闲居在家的初中学生的身份,目睹和听闻了部分无锡地区以及全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的情况。我完全是一个文化大革命的旁观者。因为我在文化大革命刚开始之时,1966年的暑假前几天,突然患了急性肾炎,住院治疗一阵子,在家休养。我很担心学校的学习,因为马上暑假后开学,我就要升到初二年级了。如果还要休息就会拉下学习。这是我最不愿意的事情。于是我一边在家休息,一边就拿哥哥以前初二的书本来看。希望不要因为疾病而落后于同学。没有想到这时候“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闹革命了。
    说是“爆发”文化大革命,是因为当时我对文革完全不了解。以为是突然搞起来的运动。其实早在我们初一年级的下半学期末,大约是1966年的5月份文革就开始了,标志是《五一六通知》的发表[1]。不过当时我们初一的学生,只管自己的学习和玩耍,根本不懂毛主席已经在搞文化大革命了。令人诧异的是1966年放暑假之前,大概是56月份吧,有一天我到学校,看到在学校的一区走到二区必经的过道的墙壁上突然贴满了大字报,揭露和批判我校一位高三同学的日记。我在下课后认真地看了这些大字报,心中既震惊,又疑惑。震惊的是阶级斗争真的就在自己的学校发生了,多年的阶级斗争教育决定了我当时只会这样去认识问题。疑惑的是这个日记怎么会给人看到的呢?在我的常识中,日记是个人自己的东西,除非自己主动示人,别人不会看到私人日记。我当时根本没有什么“隐私”之类的概念,全毕直觉常识看问题。但这个问题我只是闷在心里,没有对别人讲过。然后,那位被批判的高中同学竟然被关在学校一区一楼的一间房间里。大家在窗口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位同学,带眼镜,圆脸。我到图书馆去借书,也看到了关在屋子中的那位同学。我还记得有人义愤填膺地指责他,表达了鲜明的阶级立场。但是,说实在的,我当时一点都没有对这位被批判的同学的愤慨之心,有的反而是一丝对弱者的同情。我站得稍远一点,看着屋子外面的一些人对屋子里面的人表示着种种义愤,默默地转身离去。
    后来听说学校里又贴出了批判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的大字报。但这时我已经住院治病去了。
    这件事情给我心里留下了一个阴影。本来我也想着要记点日记,把自己做的和想的写下来,以免时间长了忘记,也好经常翻看一下,回味过去的自己。但是看了学校对高中同学的日记的揭发和批判,我再也不敢写日记了,日记并不保险啊!
    使我安心做一个文化大革命的旁观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家被七中的红卫兵抄家了。大约是19667月份的一天上午,无锡市七中[2]的红卫兵突然来到我家,说是要给我家破四旧。当时家里只有我和妹妹在家,父亲上班去了,母亲也出去了,好象是去买菜了。我和妹妹都很茫然,我的心里有点害怕,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但是看红卫兵不是很凶的样子,稍微安心了一点。这些红卫兵就闯进我家开始翻箱倒柜地搜起来。一会儿就把家里翻得一塌糊涂。所有箱柜抽屉都被打开,地上堆满了各种杂物。我和妹妹呆在一边看着,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想去告诉父母,当时也没有电话。心里只是叨念着父母早点回来。
    过了一会儿我的父母都回来了。也不知道谁通知了我的父亲,让他从单位赶了回来。父母回来了,我心里松了口气,感到有倚仗了。但面对这种情况,我的父母也无可奈何,也不敢得罪红卫兵。好在红卫兵的态度比较平和,不算凶狠。最后,红卫兵把我家的所谓“四旧”东西装满了好几辆板车,运走了。板车上装的主要是旧书字画,还有许多过去家里祭祀用的铜制烛签、香炉之类的东西。我家不是大富之家,不过是一个旧式读书人家,最惹人注意的大概是一大柜子旧书了。后来听人说,居委里有人告诉红卫兵,这家人家家里有许多旧书,让红卫兵来破四旧。抄家的红卫兵临走时,我听得父亲对他们说:这些书有的是有价值的,请他们送到图书馆去。后来这些书藉字画到底怎样处理的,我就不知道了。听说红卫兵把抄来的书藉,字画,和其他许多“四旧”的东西都烧掉了。
    抄家以后虽然慢慢恢复了原来的生活状况,但是我的心里多少产生了一点自卑感,对红卫兵有点敬而远之的情绪。也就一直游离于文化大革命的洪流之外。所以文革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而我什么也没有参加。但是,文化大革命对我这个旁观者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当时铺天盖地的舆论宣传,不由我这个思想幼稚的中学生有什么其他选择。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逐渐为我所接受。
    到了生产建设兵团这个全新的环境中,我同许多知青一样,努力想融入这个集体之中,所以各方面都想表现得好一点。从1969年底擅自回家到1970年初回到连队后,我不但努力劳动,而且还积极参加营、连召开的大批判会,学习毛泽东思想讲用会等等。那时连队大批判要有人写批判文章,但写的人并不多。我想可能一些人在文革中常写大批判,已经不屑于写这类文章了。而我以前从来没有写过这种文章,此时对此正有新鲜感。所以几乎每次开会都写一篇,而且写的时候动脑筋,遣词造句也颇用心。只是当时大批判的稿子现在都找不到了,写的具体内容也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所有稿子开头一定要用一段与内容相关的毛主席语录。然后就是进行口诛笔伐。说实在的,我们这些中学生对于被批判的所谓“刘邓路线”、“走资派”等等根本也不了解,所谓批判也就是嘴巴上说说而已。只是在“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的时候,我倒是经常会自省,自己是不是有什么私心杂念。经常会想到高尚的张思德、白求恩,以此来鞭策自己。
    我在兵团农场的积极表现从深层次来说,有二个原因:一是文化教育使然,二是心理暗示影响。
    所谓文化教育方面的原因,是指我的童年既受到家庭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接受了社会革命文化的教育。家庭中的传统文化是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感受到的。他们身上体现出“温、良、恭、俭、让、勤、信”的品质。特别是其中的“恭、信”,父母差不多做到了“恭而不近于谀,和而不至于流”,不屑于低声下气去求人,内心清高而为人谦逊,自强不息只想以自己的能力和实绩立足社会,对工作恪尽职守,信守职责。父母的这种既传统又带点现代的观念和做法,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我(我们兄妹三人)。所以我的工作态度,就是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份工作,只要你做了,就得信守职责,尽力做好。做事情,做工作都要认真踏实,不可以敷衍了事。
    同时,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新时代,毛主席称之为“天翻地覆慨而慷”;我们所处的社会,那时通俗地叫做“新社会”。在这个新时代和新社会,革命文化以泰山压顶之势扫荡摧毁着一切旧文化,旧习惯,旧观念。这就使我(也是我们这一代中的大多数人)不可避免地接受了革命文化的熏陶。革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阶级斗争、阶级观念,也包括一些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埋头苦干、艰苦朴素等道德和品行的要求。而这些道德和品行的要求倒也与我家庭的教育大体相合。
    这样,二种文化就在我身上融合起来,再加上我自身的性格特点,造就了我在兵团农场踏实干活的现实表现。
(未完待续)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9-8 10:54 , Processed in 0.131007 second(s), 22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