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后山村 作者/曲明远

2018-11-28 21:24| 发布者: 千帆过| 查看: 4058| 评论: 0|原作者: 曲明远

摘要: 宝岛后山村--我的第二故乡2018-09-06阅读数330 今年十月二十日是六八届知青下乡五十周年的日子。 五十年,正好是半个世纪,再加上山下乡时的年龄,我们这届知青均已近古稀之年。 回首当年,不胜唏嘘,虽然已经事过境 ...
 

今年十月二十日是六八届知青下乡五十周年的日子。

五十年,正好是半个世纪,再加上山下乡时的年龄,我们这届知青均已近古稀之年。

回首当年,不胜唏嘘,虽然已经事过境迁,可是那个火热的年代却始终令知青们难以忘怀。

在这个特殊日子,写几个在农村时的生活小片段,献给那些曾和我一起上过山下过乡的知青们,共同缅怀一下那段值得留恋的岁月。

一、

那一天,在辽南大地一个叫大刘家公社的地方突然热闹了起来,十几辆大卡车上装满了一群城里来的学生。

车上,他们高喊:向贫下中农学习!向贫下中农致敬!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扎根农村闹革命!

车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几十辆由各个生产队派来接学生的牛车、马车也早早挤在欢迎的人群中。

也许就是这一刻,我们似乎完成了一生中第一次蜕变:由城里人变成了乡下人。

喧嚣过后,一辆辆马车、牛车拉着由公社分配来的学生,沿着崎岖的乡间小路奔向各自的村庄。

  时至深秋,远处炊烟袅袅,路边已经收割的庄稼整齐的堆放在田间;偶尔经过一片果园,成熟的果实已挂在枝头。

此刻,父母送行离别时饱含泪水的面孔已经模糊,兴奋和新奇已经占据了我们的心头!

二、

后山村南面有一座小山,小山下边有条小河,趟过这条小河就到了村里。村子以一条街为界,东边的叫后山东队,西边的叫后山西队。

城里年青人的到来,一时间给这个静寂村子带来了活力和期盼。

刚到那会儿,老人们摸着我们的手,心痛的说:啧啧,多嫩的小手,爹妈怎么舍得叫你们上农村!村里姑娘们面对这些城里来的小鲜肉,害羞地站在远处偷偷地瞧着,村里小伙子就更兴奋了,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如花似玉的大闺娘,从来可没有见识过!

听说这两个队为了争取男生还是女生还费了一番周折,后来考虑西队适龄青年比东队多,而东队劳动力少,双方才达成一致:男生到后山东队,女生到后山西队。

这可着实让东队的小伙子们沮丧了好长时间,而西队的小伙子们则兴高采烈。

西队的适龄青年为了得到姑娘们的青睐,各显神通,整天殷勤地围着女生们的屁股转。

更让东队男生羡慕的是,那些有儿子的大娘大妈们三不动就炒几个菜,争着抢着请女生到家里吃饭,虽然目的很明显,但是那时候的女生非常单纯,情窦未开,根本不会知道大娘大妈们的心思,一来二往,也就乐不思蜀了。

而分到东队的男生就没有那么幸运,因为公社有令,对知青要同工同酬,可我们这些臭小子什么农活也不会干,挣的工分竟然和他们一样!所以我们不仅不能得到东队小伙子们的呵护,反而还要挺起瘦弱的身躯,咬紧牙关,起早贪黑和这些黝黑强壮的男人一起从事各种繁重的农活。

更可悲的是,队里第一年曾送给我们一头小猪,队长告诉我们:这头猪长大以后,肉要腌起来,猪油要㸆出来,这是明年一年的油腥。由于我们超负荷的劳动,每天还吃不饱,所以,这头猪还没等长大就提前被我们杀掉吃了。

后来的惨状就可想而知了,转过年来,盐水煮黄豆,清水煮萝卜,凉拌地瓜梗等就成了歺桌上的家常菜,再后来,伴随着青年点的夜半饮烟,老乡家里的鸡鸭鹅狗也开始逐渐减少。

后山东队青年点成了村里最不稳定因素。

三、

村前面的小山,是一座石头山,刨开表皮,下边就是青石,是盖房子的好材料,也是村里二个生产队主要的经济来源。

冬季农闲时候,村里就会派上一些强壮的年轻人到这里采石。

采石不仅是一项体力活,还需要有一定的采石经验。

经验丰富的好手,能根据石头的纹路,判断出石料的优劣,然后再选出合适的爆破点,用钢钎打眼,装进火药,将孔塞实,最后点燃导火索,迅速跑开,在远处等待石头爆裂。火药装多了,石头就炸飞了,不出活儿;放少了石头不能爆裂。最危险的是,当导火索燃尽,不见炮声,这个时候就要上去排除哑炮,但有时候会遇到导火索又重新燃起的情况,村里有个老乡曾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被飞石砸伤也是经常发生的事。

当然我们初来乍到,这种技术活儿还轮不到我们。

所以,往石坑上搬运石头就是我们活儿了。

重重的石头要沿着徒峭的石壁靠手搬肩抬一块块地运到石坑的上边,其劳动強度可想而知了,几个小时下来,胳膊和双腿已经不听使唤。

为了让我们体力得到恢复,每隔一天改为让我们扶钎打炮眼:师傅们站立,双手抡起大锤,重重的砸在钢钎上,我们蹲在石头上,手扶钢钎的双手要随着大锤下落有节奏地转动,几锤下来,双手虎口已经震麻。当钎子逐渐深入到石层里时,双手除了要转动钢钎还要用力拔动钢钎,避免钢钎被石头卡住。

一天下来,双手已经麻木,双臂也抬不起来了。

一冬天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劳作着,光鞋子就磨破了好几双,双手磨破了又长,长了又破,最后终于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四、

说起后山东队做的粉条,方圆几十里是出了名的,县城供销社每年都是定点前来定购,价格要比其他队高出几分钱。

其实,做粉条每个村都会做,但是唯独后山东队做出来的粉条色泽光亮,煮出来筋道爽滑,堪称一绝。

每年到了地瓜收获的季节,老乡们先把长的光溜的、大小均匀的选出来,留做过冬食用,剩下的用井水洗净,用粉碎机磨成浆,再用滤布滤出淀粉,沉淀后包在纱布中挤净水份,自然凉干,放入密封室,用硫磺熏蒸,以增加白度。

到了数九寒冬,漏粉房间里就开始忙碌起来。

首先,粉匠将一盆淀粉倒入大铁锅中,加入开水快速搅拌,直至变成透明面糊。

紧接着,再倒入淀粉,围绕在大锅周边的人要把双手迅速插进滚烫的淀粉糊,不断用力向下推动淀粉,直至揉成光滑的面团,开始由于不掌握方法,双手常被烫起水泡,鼓起的水泡再被面团挤破,几天下来,已是遍手鳞伤。

在揉面团时,一大锅水已经滚开,锅的正上方吊着一个底部开满孔的漏勺,放进一块揉好的面团,掌勺的随即用力拍打面团,漏勺便挤出来一束粉条,随着加入的面团和连续的拍打粉条就陆续进入开水中。粉匠先用筷子挑出一段滚烫的粉条放进嘴里咀嚼,如果他认为可以,漏粉就继续进行,如果觉得口感不对,揉好的这一锅淀粉就算作废了。

漏出的粉条缠挂在小木棍上再挂在场院里,经过一夜就冻成冰砣了,再用棒槌敲打,待冰渣全部打掉后,粉条就完全干燥了。

当捆好了的粉条被装上一辆辆马车,浩浩荡荡地送往县城时,手上的烫伤已经地把原来磨出来的老茧又重新揭掉,老茧处又形成了嫩嫩的鲜红的疤痕。




五、 下乡到后山村,经历了四个春播、夏种与秋收,生产队里所有的农活基本都能拿得起放得下了。与此同时,也亲身体验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也感受到了农民朴实善良的品质,这对于我后来的工作和生活都受益匪浅。

  退休以后,曾和青年点的同学回访过后山村:村子中间那条把村庄一分为二的小街依然还在,只是已经失去了当年的意义;慈祥的大娘大妈们早已不在,偶尔见到当年的农村小伙伴都已经老态龙钟;采石场也不见铁锤的叮当声,石坑里积满了雨水;村头的漏粉房也不见踪影;只有门前老槐树上挂的那口钟依然随风摆动,象是对我们诉说着这几十年来村里的变化。

后山村,这个曾经承载着我们无数痛苦与欢乐的地方,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但依然是值得我永远怀念的第二故乡。


10

鲜花
3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4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9-14 12:00 , Processed in 0.107006 second(s), 16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