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忆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上) 文/张翟西滨

2020-3-27 21:29| 发布者: 千帆过| 查看: 37| 评论: 0|原作者: 张翟西滨

摘要: 刘文西(1933年10月17日——2019年7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水竹村,中国人物画泰斗,“浙派人物画”代表画家之一、黄土画派创始人、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画像的作者。曾任全国文联委员、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 ...
    刘文西(1933年10月17日——2019年7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水竹村,中国人物画泰斗,“浙派人物画”代表画家之一、黄土画派创始人、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画像的作者。曾任全国文联委员、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全国首批百位名师称号获得者。曾任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当代画派联谊会主席等。主要作品有《毛主席和牧羊人》、《陕北人》、《东方》、《解放区的天》和巨幅系列长卷《黄土人》等近百幅。2019年7月7日13时50分左右,刘文西病逝,享年86岁。
                                                                       ——题记
忆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上)
文/郝振宇   张翟西滨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物画泰斗、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在我们文化宫书画厅办过个展,不仅为咸阳职工美术爱好者举办过讲座,他还与文化宫文军有过一段师生情哩!”73岁的市工人文化宫退休职工赵尧追忆当年的情景溢于言表。这也勾起我们欲采访这桩尘封往事的心旌。
刘1.jpg
1999年10月,西安美院建院五十周年校庆时留影,
刘文西(左二)、文军(右一)
       今年3月初,“一手疫情防控、一手复工复产”期间,我们荣幸参加了壁画家文军先生在市工人文化宫开设的个人创新工作室揭牌和“云”讲座活动,不大的房间悬挂着他的唐墓壁画临摹作品《马球图》《侍卫队领班》《端杯侍女图》《观鸟侍女》《吹横笛的乐女》等精品,桌面摆着研究馆员职称证件、获奖奖杯和已出版的《文军画册》、散文集《欧洲行》,浓浓的艺术氛围,使大家赏心悦目、大开眼界。文军先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西安美院毕业生,也是中国画坛大师刘文西的学生。当年刘文西、张义潜、陈忠志被誉为西安美院的“三套马车”,他们组建了美院国画系。刘文西一生创作分为革命领袖题材的“伟人情结”和表现黄土地的“陕北农民情结”。其代表作有“祖孙四代”、“毛主席和牧羊人”、“解放区的天”和百米长卷“黄土地的主人”等,他的人物造型能力堪称国内一流,他的画风代表着中国画写实风格的发展方向,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刘2.jpg
疫情防控期间,文军先生
在文化宫开办壁画创作“云”讲座
       坐在我们面前的文军深情叙述:“1960年我初中毕业后考入西安美院附中,刘文西当时来西安美院任教刚两年,他的住所兼画室距我的教室和宿舍很近。入校不久,赶上国家三年大饥荒,美院师生停课种粮食,一部分去渭南大荔农场,另一部分到西安终南山开荒种地,我和刘老师都是上山种地的。天天在一起,当时他只有20多岁,在深山中常能看到他像关中小伙一样伐树背粮,挥镢挖地的身影。
       文革期间,刘老师被红卫兵赶出家门,在‘牛棚’强迫劳动,他和家人住在学生宿舍区,恰好在我的宿舍隔壁,我和同学卢北祥住一间,而他一家四口却挤在我隔壁的另一间房里。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他白天在红卫兵的监督下劳动,晚上回家还要潜心搞创作,因他政治上受冲击和歧视,有时会把我的名字加上作为合作者以便在报刊上发表画作。”
       说着他找出一份泛黄的1984年1月14日出版的《陕西农民报》,在四版“新年画”通栏标题下,赫然并排刊登着刘文西的画作《房东的女儿》和文军的《好好学习》。足见36年前师生不凡,一路同行。
        一席长谈,渐入佳境,也对文军先生也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
       1970年文军毕业分配到榆林地区群众艺术馆作群众美术的辅导工作,对下属12个县文化馆有业务指导关系。刘文西老师把陕北作为他的创作基地常来榆林,文军多次陪伴在绥德县作画,时常是带着杂粮饼或窝窝头到地里和农民一起劳动、画速写收集创作素材,晚上他们还在绥德县文化馆画模特,只要一拿起画笔就会情不自禁画到夜里12点。
       1977年文军从榆林调至咸阳市工人文化宫负责职工美术创作的组织和辅导工作,八十年代他发起并举办了《上海、无锡、咸阳三市职工美术作品联展》,文军以师生名义特邀刘老师参加开幕式。那几年,文化宫还举办了《刘文西国画人物画展》《尚德周油画展》,展出间隙,都为咸阳职工美术爱好者作过讲座。
       文军说,当年,我组织青少年美术学习班也请他来为学生传授水墨人物画示范课,当时大家都很穷,最感动的是给刘老师打个电话,他会自己乘59路公交车来市工人文化宫。由于条件所限,大多在图书馆门外的院子,将画毡铺在乒乓球台案,他提笔在宣纸上作画,一般画人头像,边讲边画,几十个职工业余美术爱好者围成圈看他作画,他不带印章,画好的画那个学生眼疾手快就拿走了。活动结束文化宫以“四菜一汤”便餐招待刘老师,无分文报酬。最后一次是他从日本访问归来,我邀他来文化宫,他欣然允诺,他给大家示范画了一幅“日本新娘”,中午饭点,我让别人先陪刘老师去餐馆,我收拾清理作画现场时,发现他画的那幅“日本新娘”掉落地上压在桌腿下,随手拾起留念;不久我带着这幅画到西安美院,让刘老师在画上题字盖章,这是我唯一收藏到刘老师的一幅作品。
刘4.jpg
1982年元月,文军收藏刘文西先生《日本新娘》画作
       九十年代,我接待来访的澳大利亚艺术家时,曾领着外宾去西安美院拜访过刘老师。前几年,市工人文化宫主任陪同全总的人去美院拜访刘文西,他还询问我的近况!常言道,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尽了自己。我想表达的是,有一种职业最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情感最动人,那就是师生情!

3

鲜花
2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3-29 17:21 , Processed in 0.153009 second(s), 23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