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少年已知愁滋味          文/安宁檬

2021-9-2 15:41| 发布者: 千帆过| 查看: 289| 评论: 0|原作者: 安宁檬

摘要: 少年已知愁滋味 安宁檬 双河县是西南地区一座美丽的小县城,因境内有白水河、黑水河而得名。白水河平静舒缓,黑水河汹涌澎湃,老人们传说是由一位清秀的姑娘和一位骠悍的小伙子幻化而成。双河县盛产大雪梨,每到梨 ...
少年已知愁滋味
         安宁檬
   
双河县是西南地区一座美丽的小县城,因境内有白水河、黑水河而得名。白水河平静舒缓,黑水河汹涌澎湃,老人们传说是由一位清秀的姑娘和一位骠悍的小伙子幻化而成。双河县盛产大雪梨,每到梨花开放的时候,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十分壮观。可对于林若熙这群十六、七岁的下乡知青来说,这儿却是一块迷茫的土地。他们打起背包离开父母来到这里的时候,正是三九寒天,既没有多少绿叶,更看不见什么梨花,有的只是萧瑟的寒风和不知前路在哪儿的懵懂。
林若熙是老三届的初中生,在班上年龄偏小,虽然身材高挑,但看上去还像个孩子,红扑扑的脸儿像苹果,一头乌发梳成两条齐肩刷把辫,尤其是那双睫毛浓密的梦幻般的眼睛,一张一合间透着十分的稚气和纯真。她和学校的两千多位同学,按上级安排上山下乡,从省城蓉市来到双河县插队落户。
在蓉市离家的那天早晨,她是一个人背着行囊出门的。若熙家住在父亲工作的建筑学院里,原是院领导的父亲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还被关在“牛棚”里,除了劳动改造不得离开关押他的那个房间。妈妈正卧病在床,只能眼泪涟涟地目送女儿只身离去。当她背着铺盖卷走到正对学院门口的那条路时,见有一个人在寒风中扫地,从那瘦削的佝偻的身影她看出是爸爸,他系了一条大围裙,手里拿着一人高的大竹扫帚,一边扫地一边不时抬头看家的方向。若熙急忙走到爸爸身边。
“知道你今天一早要走,我就先来扫这条路。”爸爸满眼担忧地说。
爸爸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一张五元的钱,塞到女儿手里:“拿着,可买点油盐。”
若熙知道这是爸爸从每月十五元的生活费中省下来的。自从成了走资派,父亲的工资就从每月一百三十元降到了十五元。若熙攥着这还带着爸爸体温的五元钱,泪如雨下。
“要照顾好自己……好好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走吧。”爸爸转过身去继续扫地。
“爸爸我走了。”若熙哽咽着。
爸爸没有抬头,只是挥挥手。若熙走了,几次回头看爸爸,爸爸手拄扫帚站在那里,注视着她步步远去的身影,见她回头,挥挥手,直到她消失在学院门口。拐个弯她从墙洞里最后一眼看爸爸,见爸爸头埋在扫帚把上,瘦弱的身体在微微颤抖……
若熙到学校集合,三十多位同学上了一辆大卡车,各自坐在自己的背包上。她和同班同学费惠坐在一起,她们组成一户,被分配到双河县梨树公社河东生产队。费惠比若熙大半岁,皮肤很白,微胖,细长的眼睛,有一张嘴角上翘的嘴,不时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连哭的时候也像是在笑。很多家长来送行,车上车下哭成一片。费惠的妈妈也来了,拉着她的手久久不肯松开,千叮咛万嘱咐。车已开出好几里地,费惠和不少同学还在抽抽咽咽地哭。若熙没有哭,没有一个人来送她,她似乎连哭的理由都没有。
大卡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一天,黄昏时分到达双河县梨树公社,在一条坑坑洼洼的简易公路边停下来,同学们慢慢下车。可刚一下车就听见有人尖叫,原来踩在了一根死人骨头上。车停的地方是新近才开出的简易公路,路旁被挖断的坟堆里露出半截破烂棺材。女同学吓得哭起来,男同学们也议论纷纷:“这是什么地方啊!怎么让我们到这种地方来!” 没下车的同学不敢再下来,下了车的又跑回了车上。
看到这种情况,加之天色已晚,送他们下乡的工宣队队长只好临时决定,把学生们拉回县招待所住下来。第二天,集中学习上山下乡文件,并大声反复齐颂“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下午,工宣队长又耐心地跟同学们做工作,大家重又登上大卡车开往梨树公社。当再次来到那条简易公路的时候,半截坟堆已清理掉了,而且各生产队还派了代表在那里等候,一看到知青们的车,就敲锣打鼓、齐声高呼:“热烈欢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没等学生们下车,就有人上来热情地帮着提行李,接他们到各自的生产队去。来接若熙费惠的是生产队队长谢富贵和一位小伙子。中年队长今天特意穿了一件干净的、补丁补得很规整的衣服,憨厚地笑着。他把俩女孩的行李装到他和小伙子背来的两个大背篓里,全都背上,说你们走不惯山路,慢慢跟着我们走就行了。
天色已近黄昏,同学们望着这片陌生的土地,四面黄土,满目苍凉,感觉自己就像孤儿,被遗弃在这深不可测的山沟里,就此开始自谋生路,心中充满不知命运为几何的恐惧。大家依依惜别,此去山高路远,不知何时再见,心情沉重地跟着各自的“乡亲”上路了。
若熙费惠跟在队长身后,在山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到达河东村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河东村位于白水河东岸的一个山坳里,河水在那儿拐了一个弯,村子就在那河湾处。这是一个典型的西南小山村,二十来户人家,四周竹林环抱。村民们节约灯油,大都还未掌灯,加之掩隐在树丛中,几乎走到跟前,还看不见有个村子。走近了才看到错落的黑乎乎的房屋,一条山溪从村里穿过,泛着些许亮光,还叮咚作响。绕过几丛竹林,来到一个院子前,一条油亮亮的黑狗早在门口张望,还汪汪地叫。房东大婶迎出来,四十来岁,慈眉善目,穿着阴丹蓝中式棉袄,头上盘着白布头巾,笑吟吟地在围裙上擦着手。黑狗极灵醒,见主人热情,也开始摇尾巴欢迎来客。
河东村每户人家都姓谢,无一例外,就是外来的上门女婿也要改姓谢,以保证子女姓氏的纯正。每家都严格按照祖宗传下的班辈和排行起名,也严格遵循班辈称呼,因此80岁老翁叫3岁孩子爷爷的也不少见。若熙和费惠见村里人大都称房东为二婶,她们也就随了口称呼二婶。二婶已从本来不宽敞的房间中腾出两间小屋,一间给她们作寝室,一间盘了个火塘,除睡觉以外的所有活动都在火塘屋进行。生产队用国家拨给知青的安置费为她们置办了两张单人木床,劳累了一天,她们随便收拾收拾就睡下了。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3-29 19:33 , Processed in 0.094006 second(s), 16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