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知青岁月之——青年农场的苦乐时光(2)

2023-1-16 10:49| 发布者: 安宁檬| 查看: 122| 评论: 0|原作者: 海丝路老翁

摘要: 在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5周年的活动中,合浦青年农场的知青们,回想起当年知青生活的苦乐时光。记忆犹深的几件事回忆起到青年农场的生活,其中的几件事是大家记忆犹深的:一是第一次放假回家探亲。到青年农场满一个 ...
在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5周年的活动中,合浦青年农场的知青们,回想起当年知青生活的苦乐时光。
记忆犹深的几件事
回忆起到青年农场的生活,其中的几件事是大家记忆犹深的:
一是第一次放假回家探亲。到青年农场满一个月后,是知青们第一次放假的日子,这是大家成为知青后的第一探亲,为了这第一次回家探亲,大家四点钟就起床了,女知青们则忙着梳妆打扮,经过了一番忙碌之后,就带着急切的心情,结伴在朦胧的晨曦中步行了两个多小时,回到县城时天刚刚亮。特别是经过梯子岭的时候,黑坳坳的树林更加使人产生阴森恐惧感。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一路小跑的冲过这片“野猪林”(由于这片森林在当时处于茂密的原始生态状态,且离县城较远,周边也没村庄,经常有野猪等野兽出没,因此当地人称之为“野猪林”)。
二是翻番薯生吃。初到农场时,在生活上一下子有许多没有习惯的地方,特别是每天吃饭的时候,一个捧着大碗饭,面对清水寡油的大锅熬冬瓜和咸萝卜皮,更加想起了温馨的家庭生活,因此触动了对家的思念,心里禁不住产生了辛酸的感觉,有的还流下了眼泪。由于缺乏油水,大家经常处于吃不饱的饥饿中,也就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为了给肚子“填空”,有的知青忍不住了,就结伴到收获了的空薯地里去“翻番薯”,翻到了番薯,就迫不急待的生吃起来以充饥。吃的多了,引起肚子痛,到卫生所去检查,结果医生说是肚里有蛔虫,开了打虫药回来吃,还一连吃了四天。
三是人工拉犁耙耕田。用人工拉犁耙耕田这种以前只在电影里看到的情景,没想到,来到青年农场当知青后,这种情景就活生生的在知青们的生活经历中出现了。那是1975年12月上旬到年底,合浦出现少见的有重度低温阴雨及霜冻、冰冻,最低气温降至——8℃,全县冻死冬薯31531亩、耕牛300余头。青年农场的耕牛也未能幸免。但是为了抢种补种冬季农作物,全队知青齐上阵,用人力拉犁拉耙。而女知青们的力气不济,就三个人在一起合力抓犁扶耙,坚持着“以人代牛”去完成任务
四是在那个影视戏剧都是样板戏主导的年代里,文化生活对于知青们来说,需求是迫切的。每当电影院有新的电影放映,或劳动影片复映时,知青们都会克服一切困难,夜行廿五里(青年农场距离县城25里路,连夜赶回县城,第二天一早,四点多钟,又骑着自行车启程了,因为要在六点半开工前赶回农场。
对于夜行回县城看电影,男知青们更是勇气可嘉。每当打听到有新的电影放映的时候,男知青们便三五结伴约定,吃了晚饭就整装出发,一路小跑的赶到县城电影院,买票看中场电影(当时县城的电影院晚上放电影一般是三场,头场是六点三十分左右,中场是八点十分左右,夜场是十点左右),由于但是的电影不是经常性放映的,一场新的电影往往是人山人海的排队买票,知青们长途奔跑也往往都是买不到票,大都只能看夜场的,看完了夜场电影之后,再行回农场时,在路上已经听到附近乡村的鸡啼了,这时,大家一路行一路的打趣说,这是一场免费加映的“夜半鸡叫”。
张荷湘夜行惊魂
在回县城的夜行中,有浪漫的记忆,也有惊心的遭遇。三队指导员张荷湘的一次回县城的夜行,就充满了惊险。那是一天下午收工之后,吃了晚饭已经是七点多钟了突然接到场部的通知,要她第二天早八点回到县城廉州参加有关会议。为了不耽误第二天按时参加开会,张荷湘决定当天晚上就赶县城。张荷湘所在的三队离县城有12公里,且沿途都是山岭,当她翻过了巫走岭,在山脚下的小路上匆匆赶路的时候偶然回头时,在朦胧的夜色中发现身后跟着一个中年男人,开始时张荷湘还不以为然,以为这也是赶夜路回县城的。但不久却发现,这个男人并不似是赶路,而是刻意跟着自己的,因为自己加快脚步走的时候,身后的男人也跟着快行,自己放慢脚步的时候,身后的男人也跟着慢行。当队部越远,处于前不着村,后不见店的时候,身后的男人跟距离越来越近。此时,张荷湘心生一计,就一边走,一边吹起口哨,吹的都是毛主席语录歌,身后的男人听到口哨声响,以为是有了其它人来了,于是就悄悄的溜走了。张荷湘摆脱了男人的跟踪,加快了脚步,一口赶回县城时,经是将近十点了。
与死神邂逅
在知青岁月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经历,有的甚至是在生死边缘上与死神擦肩而过,张荷湘就曾经历此一劫,那是在为秧苗施肥的田间管理过程中,张荷湘作为连队的指导员,以身作则,事事一马当先,吃苦在前,这是必然的。有一次,在给秧苗施肥中,因为肥料不足,张荷湘就一个跳进粪坑里去清里积粪,以取得更多的肥料。而当时三队的那种粪坑是半敞开式的。而且又和队里的猪栏连在一起,猪栏里的猪尿猪屎则沿着暗沟排进粪坑,暗沟的有毒气体也随之排放出来。当时张荷湘就一心只想着清理暗沟的积粪,尽量多积肥,并没有考虑其它防范措施,就在干了一阵之后,突然感到头晕气焖胸胀,开始还以为是感冒中暑所致,但接着很快就处于神智不清的感觉,好在别的知青发现她面色不对,把她拉了上来,经卫生员检查,竟是二氧化碳中毒,好在发现及时,也算有惊无险。
吃忆苦餐
回忆起青年农场度过的日子,大家对吃“忆苦餐”同样是记忆犹新,却又另有一番感觉。忆苦餐是当时开展阶级教育的一种活动,就是参照旧社会贫苦群众度饥荒的野菜粥或剩弃变质的粗糙杂粮,无油无盐的煮一大锅,然后分给大家吃,从中感受贫苦日子的滋味,这就是“忆苦餐”。但是,由于大家都不知道那种野菜可以吃,那种野菜不可以,为了确保安全,又不能去找那些变质的食物来粗糙杂粮当煮,而在当时生产队集体经营的体制下,物资供应凭证,虽然比较紧缺,但绝不允许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因此也不可能到市场上去购买。而“忆苦餐”在当时是政治任务,谁都不敢以优充劣来煮这“苦餐”。正在费思量中,有人提出是否用我们的口粮去村里和老乡换杂粮回来煮,这也不算是,这一提议得到了采纳,于是就由队里的指导老农帮联系兑换,结果换回了一大袋木薯巴,炊事班熬了大半晚,第二天中午一收工,就围着木桶每人勺了一大碗吃了起来。本来,在吃忆苦餐前,大家都有了心理准备,即使这些木薯巴再难吃,也要克服一切吞下去。但真正吃起来的时候却发现,这些木薯巴并不像想象中带有苦涩味,反而是味道可口,有的食量大的男知青吃了一碗,又再勺第二碗。这时,队里的指导老农告诉大家,他带着口粮谷去与老乡换杂粮时,老乡都是用家里刚晒好的新鲜木薯巴来兑换,因此大家的忆苦餐,就变成了“试新鲜”了。指导老农还特别交带大家,不要把此事传出去。而大家也心照不宣的向指导老农表示,希望以后多吃这样的忆苦餐,多接受教育。
收音机喇叭
提起到青年农场的生活,从沙田公社机关的单位插队落户到三队几位知青却另有一番向往的,因为在动员他们上山乡(实际上也是宣布他们去上下下乡)的会议上,主持会议公社的领导专门请了一个曾在县五七干校(青年农场的前身)学习过的干部作了现身说法,当时这位干部介绍青年农场的情况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收音机喇叭,还有糖一样甜的大西瓜。谁知到了农场之后,没有看到楼上却看到的只有楼下,虽然也看到了电灯电话,但电灯是没有电线的,电话倒在场部办公室里有一台,而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倒真是有一台被弃置在学习室的直流电的收扩机和一只高音喇叭。可惜的是,这台扩音机装上干电池,打开开关后,传来的不是播音员的声音或歌声,而是吱吱喳喳的嘈杂声。即便如此,这也算是证实了“收音机喇叭”是存在的这一点事实。
开始的时候,因为农忙工紧,并没有人想起要让这“收音机喇叭”重现声响。到后来,每逢放假的日子里,县城来的的知青大部分都回县城与家人团聚了,只有沙田来的这几个知青就成了“常任留守人员”,因此就有人想到了弃置中收音机喇叭,就拿了出来东捣鼓,西折腾的,居然发现故障所在,只是一条电源线断接了,接通了之后,收音机喇叭真的响了起来,于是,三队的驻地不时的响起了扩音机的广播声。
但是,三队的“收音机喇叭”响了一阵之后又不响,原来是电池耗光了,而当时电池供应是凭证的,每本供应簿每月只供应一对电池,而这台扩音机需要两对电池组合6伏电。为了让三队的“收音机喇叭”再度响起来,大家就四处收集旧电池,最多的时候用12节旧电池串联起来供电。但旧电池竟毕不顶用,最多用了三两天之后就“没电”了。后来采取了节约用电的措施,就是到田间劳动时才开收扩机。于是,每次出工的时候,就把高音喇叭绑在用一条长竹竿的顶端,插在田埂上,顿时,横田。黄泥垌的田野间,传来了响亮广播声,不知情的场部其它队及周边的乡亲们,都以为三队来了宣传队,纷纷跑过来打听,什么时候有戏看啊!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19 21:47 , Processed in 0.132008 second(s), 22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