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流浪】45 人间正道是沧桑 作者、演播:冰戈 收听请点击链接 转眼就到了1977年下半年,因为父亲被给予平反,苏可也被落实了干部子女政策回到了北京。她也不知道从那儿打听到了,关于全国高等院校招生工作座谈会的消息,并且说是教育部组织召开的。反正是有鼻子有眼的,就想方设法悄悄的告诉了回京探亲的沈玉兰、吴启凡。 吴启凡和沈玉兰一听就来了精神头儿,看着不少知青找到各种理由离开了北大荒,也在想着未来怎么办?可是这二位不愿意稀里糊涂的就回北京了,总想着有个说得过去的、硬梆梆的理由。这下子听说有恢复高考的可能,决心卯足了劲儿拼它一把,正正当当的该干嘛干嘛! 工人家庭的吴启凡首先得到了家里的支持,他的妈妈干脆提前退休给他们看孩子,让他们集中精力准备复习。机关大院一般干部家出来的沈玉兰虽然没有什么背景,可是教过书的父亲却帮助他们寻到了宝贵的复习资料。 他们在家里根本就无心久留,狠狠心放下了一岁多的女儿知晓,背着沉甸甸的一包书啊纸啊笔啊,很快返回了连队,并告诉了大家得赶快准备。 连队的知青们得知此事,先是欣喜若狂感觉有了希望和奔头,但是很快又热的热、凉的凉,趋于烦恼、烦躁的无限焦躁状态。 想想也是,虽说这些知青们人数众多,可尽是些初中生或者刚上高中、有的仅仅是小学六年级程度,让文化大革命闹得根本就没学到多少文化。何况这一放十来年,原来在学校学的那点知识早就还给了老师。就算是那几个少数的高中生脑子好使,要想复习明白、考上大学,那可得下足了天大的功夫才有可能。 就在各个连队的知青们议论纷纷、瞻前顾后、慌慌张张的徘徊于考还是拉倒的矛盾心理时,这个牵动人心、恢复高考的民间传说,竟闪电般的成为了现实。 1977年10月21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新闻媒体,都以头号新闻发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还发布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 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考生要具有高中毕业或与之相当的文化水平。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录取原则是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恢复统一考试,由省级命题。招生考试在冬季进行,新生春季入学。 那个冬天是异常寒冷的,而关于恢复高考的消息犹如爆炸了一颗原子弹,震撼了整个中国大地,烘烤着多年积压下来的几千万中学生。 与热气腾腾的全国各地一样,北大荒的几十万知青简直就被炸晕了、震蒙了,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好像真的就又去背着书包上学堂了。 然而,再仔细的一琢磨、一核算,这些个被炸晕了、震蒙了的年轻人干脆就蒙瞪过去了!一张张红润润的脸变得刷白,一个个热气腾腾的脑袋直冒冷汗。 您想啊,1977年10月21日中央媒体才发布消息,说是恢复高考了;可是规定到1977年的11月28日高考就要开始,最迟也就是到12月下旬,满打满算的也就只有一个多个月的复习准备时间。并且还要分文、理两大类,文科考政治、语文、数学、史地;理科考政治、语文、数学、理化。 您说,这么短暂的时间要复习这么多科的功课,先别说消化、分析、理解、掌握了,就是张开大嘴囫囵吞枣的将那些课本、资料,一张张的塞进嘴里、嚼碎、再咽进肚子里,那都嫌时间不够用。 这一个多月的考前准备时间,煎熬着决心一试身手的知青们,也考验着北大荒的人间冷暖。 远在师部的孙大力虽然自己不参考,还是特地托人给战友们捎来了宝贵的复习书籍与参考资料。团部的刘学峰碍于自己高一的学识不足以及身为副场长的实际,决意放弃高考,却整来了几箱肉罐头和奶粉专程跑到连队给战友们加油打气。 方连长和连里决定给参考的知青放假,让他们安心的备考,争取有所建树。他还说:“考上了是你们的能耐、是连队的光荣,考不上那才叫正常、多学点知识没有坏处!” 说实在的,这次高考根本就没有输赢。 如果说有,就只有赢家,那就是在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阉割了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重见天日;那就是普普通通的学子有了脱离愚昧、脱离贫困,迈入文化殿堂的可能;那就是从这一时刻起,一条全新的起跑线又划了出来,让天下有志者能够有机会起跑飞奔! 这一次高考,23连没有多少人报考。有的准备好好复习来年再说,有的嫌省里的大学学科太弱不想考,总之想法还挺多。 据报道,这一年报名准备高考的中国青年多达一千余万人,其中一共有570余万人参加了考试,而最终被录取的人数只有27.3万人。 幸运的是,吴启凡和沈玉兰双双考入牡丹江师范,算是不错的去处。李海则考到了省城哈尔滨师范,那是当年最好的结果。郭彩贞考到了离农场不远的鹤岗师范,干脆就没去报到,她说,还不如在农场好好的再复习一年,考就考个像样的学校。 舒高没有合适的美术院校可考,孙大力在师部事情多都没有参加考试。 张强也没有参加高考,他忙活着帮助冯双双复习,双双愣是考到了齐齐哈尔师专,可是这不近的距离闹得她和张强人在两地,结婚的亊就搁在了一边儿。以后的亊儿还不知道咋样呢! 1977年瞬间恢复的高考,以当年冬季进行招生考试,来年春季新生入学,百天之内解决问题的速战速决方式,把全体中国人憋闷了十年之久的一口弑文恶气喷发出来了。 这块像‘睡美人’一样被久久冰封了的大地、心田,将如何迎来苏醒的美丽容颜,将如何迸发出长久的、灿烂的、文明的欢笑? 人们都在默默的期待,又悄然的隐藏着些许不安! 就连那些在战争年代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英雄们,都被暴风骤雨般的文化革命了,更何况站在英雄身后的亿万普通民众。 中国老百姓的要求实在是不高,安稳、和平、温饱、欢笑----仅此而已。在那十年里,谈不上富足、谈不上自尊,更无从谈起民主与自由,因为那实在是太奢侈了。 中国的老百姓把希望寄托到了未来,因为他们心里的那奌儿火星还在,因为他们还相信中国共产党的章程里为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还在,如果这一条没了或者只是成为了摆设,那奌儿宝贵的火星还能亮多久就不好说了! 北大荒的知青们,是那个特殊年代锻造的特殊群体,用他们的话说:咱也种过地、咱也扛过枪、咱还跨江守边防!只是咱------- 北大荒的土地开垦出来了、北大荒的小树挺拔起来了、北大荒的知青们成熟起来了,只是他们真的不知道他们到底算个啥?他们的未来能是个啥? (待续:46 再见啦,我的大学!) |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9-11 17:03 , Processed in 0.140008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