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知青淘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91#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5: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3-29 12:31
难忘当年月牙湾,
挥汗如雨干得欢,
无私奉献成绩显,

月牙湾的故事仅仅是当年风雨历程的一页,有龙行超版的肯定,再苦也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92#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5: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3-29 12:31
难忘当年月牙湾,
挥汗如雨干得欢,
无私奉献成绩显,

月牙湾的故事,仅仅是当年艰苦奋斗的一页,谢谢龙行超版的支持和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93#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20: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四十二

寻找回来的岁月

陈俊龙
原抚顺一高中一年级六班学生。1968年9月,下乡到北镇县吴家公社高台子大队第八生产队,1975年回城。1978年入校学习、毕业后到抚顺四中任教。2000年退休。

重阳节和画友们登高望远,山顶上大家尽情地唱着、跳着,全然忘了自己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一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把我带回那朴素、简单的快乐岁月。
小时候,家境比较贫寒,父亲每月几十元钱的工资,是七口之家的唯一经济收入。母亲是个勤俭节约、会持家的人,很少给我零花钱。偶尔给一毛钱,也舍不得乱花,给自己买一支铅笔,再买一块橡皮,剩下的钱买一碗山里红揣在兜里,边走边吃,遇上小伙伴,抓一把送给他们,大家共享着美味,吟唱着顺口溜,跳着皮筋,痛痛快快地玩着,在清贫和简单中快乐着。
一天,父亲用母亲在生活中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买回一台新时代牌的收音机,从那时起,我舍不得花时间到户外跳皮筋、打口袋,放学后赶紧回家,静静地守候在收音机旁,等待着那嘹亮的“嗒滴嗒、嗒滴嗒……小喇叭开始广播了!”我全神贯注地听着孔融让梨、凿壁偷光等历史故事,在我的心灵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知道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迪生、牛顿、哥白尼……从中我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智慧,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更吸引我的是,收音机传出的优美的音乐、动听的歌曲。我听会的第一首歌曲是“大月亮”,那活泼欢快的旋律打动着我,我盼着新年早点到来,把这首好听的歌唱给老师和同学听。新年终于到了,在热烈的掌声中,响起了清脆动情的童声,“大月亮,笑嘻嘻,我们在月下做游戏,哥哥当火车,我当小司机……”在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中,我捧着奖状飞快地跑回家,娘见了也是满脸的笑容,抚摸着我的头,只说了三个字:“好孩子!”我高兴极了。
后来,我又从收音机中听会了“放小驴”、“牧马少年”、“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许多好听的歌曲,音乐给了我活泼开朗的性格,给我的少年无穷的欢乐。在无忧无虑中读完初中,考上高中,埋头学习,做着人生的梦。
荏苒的光阴走进令人难忘的六十年代,浓重的政治气氛破碎了我的梦,带走了少年时的欢乐。人生的历程中开始了那悠悠的岁月,上山下乡,回城读书,努力工作,少年时的快乐成了美好的回忆,我渴望着有一天能找回那让人留恋的时光。
离开了三尺讲台,结束了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失落和迷惘围绕着我,寻找新的生活,让自己走出低谷,找回那流失的岁月。
2007年,我参加了抚顺市老年大学,学习国粹水墨丹青,一切从零开始,买笔、墨、纸、砚,绘画书籍,像小学生一样,跟着老师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学习,从临摹古人到现代名家,一丝不苟地练习笔墨技法,结识画友,相互切磋,交流体会,看画展,学习绘画理论,不断丰富自己。为积累创作素材,浏览名山大川,登黄山、庐山、九华山,观壶口瀑布、长江三峡,山的雄伟、水的秀丽给我灵感。家乡的一草一木也是写生的素材。从临摹到创作,从观看到参展。2012年,在抚顺市文联和广电局的大力协助下,举办了“墨舞春风”迎新春四人联展。博大精深的中国画,已深深地浸入我的灵魂,愉悦了我的身心,给我的老年生活注入了青春活力。
当我手握毛笔,酣畅的彩墨跃然于纸上时,心随笔墨徜徉在山水之间,漫游在鸟语花丛中,好像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繁杂的人际,心找到了家园。每当一幅画完成,首先就问已经九十多岁的母亲:“娘,我画的好看吗?”“好看,很好看!”她眯起眼睛认真地看着,微笑着说。小时候,娘摸着我的头,夸我是好孩子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这就是我要的朴素、简单的快乐,那是让我们留恋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岁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94#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21: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庆先 发表于 2016-3-29 21:30
陈俊龙老年生活丰富多彩、快乐潇洒。不仅保持着童心,经常回忆童年时期的“朴素、简单的快乐”;而且退休 ...

是值得效法的晚年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95#
 楼主| 发表于 2016-3-30 14: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3-30 09:49
重阳登高引吭歌,
童年收音机中得,
老来醉心丹青事,

感谢龙行超版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96#
 楼主| 发表于 2016-3-30 14: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雾梦 发表于 2016-3-29 23:28
细细品文陈俊龙老师《寻找回来的岁月》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岁月的回忆中总是那样美好,小喇叭吹响 ...

谢谢雾梦版主的点评,陈俊龙同学的晚年生活是值得效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97#
 楼主| 发表于 2016-3-30 15: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四十三

登上九磴山

杨林昭
原抚顺市一高中一年六班学生,下乡到北镇县吴家公社。1970年末,转到铁法矿区大明镇生产大队。曾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1974年12月,到清河发电厂当工人。历任班长、科员、副科级检察员、监察室副主任、主任、纪委副书记。2000年后被厂任命为建安公司党委书记、厂副总经济师兼建安公司经理职务,高级职称。

在辽宁的北部,辽河的中游,松辽平原的腹地,有一座新兴的城市,这就是风光秀美的铁岭市清河区,而九磴山则地处在清河区的中段地带。九磴山并不高,曾经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清河发电厂就坐落在九磴山的西坡上。
每当闲暇时登上山顶,凝视近在咫尺的高大厂房,遥望山下的生活区,这景象总是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宛如仙境的生活区内一座座宽敞明亮的职工住宅楼,鳞次栉比;宽阔的柏油马路纵横交错,各种车辆如穿梭一样来来往往;还有几座突起的高层大厦,犹如擎天巨人一样,气势格外引人注目;农贸大厅和到处可见的商业街,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生活保障;丽景饭店的钟塔,高高地矗立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它早已是清河区的重要标志。飞速的发展和繁荣的景象,使人们心旷神怡。望着这今非昔比的一切,心中的感慨颇多。
1974年末,我作为知识青年被抽调到清河发电厂。刚来的时候,眼里所见到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这里是一个典型的穷乡僻壤,光秃秃的九磴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杂草丛生,裸露的山岗上,尘土随着风弥漫在半空中,四周的山坡上到处是一座座坟茔,呈现着原始的荒凉。虽然在建厂工地上有几座吊塔在繁忙,但在周围除了工棚和几处工人休息用的活动板房外,再看到的只是一些零星低矮的平房。唯一一条遍体鳞伤的土路通向外界,车辆经过时,不时地颠起一阵烟尘,雨后的这条路就地地道道变成了“水泥”马路了。入厂初期,由于发电厂刚刚组建不久,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居住在临建房内,十几名工人挤在用木板搭就的通铺上,窗户上没有玻璃,只用塑料布挡挡风,寒冷的天气,冰凉的床铺,常常让我留恋起农村青年点的火炕。后来为了干活方便干脆搬到班组里去住,真是“吃住在现场,以厂为家”了。当时的思想非常淳朴,就是要一切听从党的安排,“扎根电厂,把青春献给祖国的电力事业”,响应厂党委的号召:先生产、后生活,多苦、多累都是心甘情愿。无论是燃料卸煤,还是灰管路搬迁等会战,都竭尽全力去干,那年月还没有机械设备和像样的吊装工具,全部工程只靠人拉肩扛去完成,尽管环境恶劣,工作生活条件都很差,但我们仍然是满怀信心,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多发电、满发电、为祖国多做贡献。随着机组的不断扩建,投产发电后的设备质量及运行不稳等问题,致使检修任务相继增多,面对出现的问题,干部职工团结一心,起早贪晚,同甘共苦奋战在一起,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完成了设备改造的任务,保证了机组多发满发电和各项指标任务的完成。
生产上去了,厂领导开始逐步重视职工生活条件与环境的改善。职工们积极响应厂党委号召,多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在九磴山峦栽下了大批的槐树、柳树、松树等。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使原本荒芜的秃山变成了如今这样葱郁、鸟语花香。当闭路电视差转台在九磴山顶出现后,给职工的文化生活带来一个新的飞跃。如今,山上修建了体育场,中间有四百米跑道,周围还有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锻炼的人们从早到晚络绎不绝。盘山而筑的小路一修再修,供人们健身锻炼,平坦的柏油路让车辆直达山上,九磴山早已不再寂寞了。
改革开放以后,我厂调整经营方式,转机建制,深化企业改革,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发电机组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虽然前进路上遇到的困难与阻碍有很多,但全厂干部职工齐心努力,使企业始终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着。

四十年过去了,沧海桑田,回首观望,山还是那座山,可厂房却不是原来那座厂房,它已经变得更加雄伟高大。每当晨曦刚刚露头,九磴山上就早已是人群沸扬,人们在这里跑步、健身、晨练,春季里还有许多人和孩子们在这里放风筝,阵阵的唢呐声和悠扬的歌声,不时地从山腰的树林里传出。山脚下低矮的小平房早已经荡然无存,职工游泳馆冬夏开放,为职工和家属们提供了锻炼与防暑降温的好场所,体育宫为各种球类比赛及举办其他活动创造了优美的环境,文化广场上,亭台楼阁欢声沸腾,在长廊里和长凳上,经常有三五成群的老年人,坐在一起玩扑克或唠家常。夜幕降临后,在五颜六色的灯光下,广场又成为人们饭后聊天、扭秧歌、跳广场舞、跳健美操的好地方。多彩的景象,悠扬的音乐,欢快的舞姿,和谐的氛围,总是让人流连忘返。
九磴山,是座名不见经传的荒山,在这里,不仅有我们用双手建成的全国第一座超百万千瓦容量的火力发电厂,而且随着不断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城市建设,清河已经成为我省新兴的旅游胜地,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而九磴山则是这些腾飞发展、巨大变化的见证。正应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佳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仙不是别人,正是清河发电厂全体员工和全清河的老百姓。屹立九磴山,荡漾清河水。如今,随着光阴的逝去,我们已经进入了退休的行列,但是我们的精神不减当年,依旧意气风发,值得高兴的是,我们赶上了坚持依法治国、日益繁荣昌盛的当今盛世,为了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满怀必胜信心,脚踏实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向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98#
 楼主| 发表于 2016-3-31 12: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地子 发表于 2016-3-31 07:42
深刻,生动,正能量、、、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深刻,生动,正能量、、、”——您的评价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99#
 楼主| 发表于 2016-3-31 13: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3-31 08:41
九磴山头赏风景,
心潮澎湃当年情,
挥汗拼搏建电厂,

谢谢龙行超版的点评,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6-3-31 13: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3-31 08:41
九磴山头赏风景,
心潮澎湃当年情,
挥汗拼搏建电厂,

谢谢龙行超版的点评,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9 19:01 , Processed in 0.252015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