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知青淘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71#
 楼主| 发表于 2016-3-11 17:04:41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十七

楹联伴我度晚年(二)


还有一副楹联是写给富玉冰的。富玉冰是我们班女生三杰之一——其他两位,一位是高桂玲,另一位是贾朋。富玉冰的父亲是小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初期,小学校长的地位虽然不能与民国时代相比,但也不是现在的人可以理解的。家学渊源,她写得一手漂亮的隶书。三十多年前她曾给我写过几幅,可惜多年辗转流离,尽皆散失了。我给她写的楹联是:
白雪留丹,笔走龙蛇悬玉腕;
青鸾愁黛,功成父子鉴冰心。
富玉冰喜欢在白纸上写红字,故说白雪留丹;青鸾,镜子。1999年前后,其家中诸多不顺,惹得很有担当的她一度愁眉紧锁。在种种逆境面前,犹未忘记对孩子的教育。其中,小儿子在小学四年级即拿到了由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亲自颁发的业余六段证书,距离业余最高段位仅一步之遥——围棋业余段位最高是七段。现在他已借此获得了理想的工作。这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富玉冰那颗纯洁的心——冰心。冰心,比喻心地清明纯洁,表里如一。说她心地清明纯洁,表里如一,还有一件事可以为证。1968年下乡到北镇县青堆子公社六屯大队不久,大队组织批判丁启明。多数人为了自保,不得不敷衍着说几句,也有个别人为了显示自己“革命觉悟”高,痛揭狠批。只有富玉冰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有人再三点到她的名字时,她始终保持沉默。而这在当时是要冒很大风险,需要很大勇气的。君子小人,高下立判。
说到另外一位女生三杰中的高桂玲,令我想起一件事。“文革”中我们班一位很注重形象的男同学,因为理发师理的发型不满意,索性剃成光头。但只有自己剃又心有不甘,便趁同学午睡的时候,在每个男同学的头上推了几剪子,大家醒来后不得不都剃成光头。算上始作俑者,一共有二十名男同学剃成了光头。一次高桂玲和我面对面坐着,她认真看了看,说:“你剃光头挺好看。”当时没有在意,后来皈依佛门,忽然想到我前生是否是僧人,因持戒不严,故又来轮回。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九年前到清原县青云寺给去世的小妹妹做超拔,当时写了一首诗:“瞻礼青云寺,超拔骨肉亲。晨钟惊宿鸟,暮鼓觉行人。渐悟佛经意,初聆梵呗音。西方非远路,全在净身心。”用的是新韵。当时自己对佛教是一窍不通,却能暗合佛家精神,不能不说是很奇妙,所以后来自己骑自行车到大伙房水库附近三慧寺皈依的时候,才说“单车三慧寺,双脚踩蹬疾。跋涉非嫌远,皈依但恨迟……”了。后来青云寺住持上宝下和老和尚世寿九十七的时候,自己无知者无畏,撰写一联托人带去表示祝贺:
三宝常住,九品池中,看大德白莲已达八千里;
六和永存,七世佛后,望高僧青云再度十万人。
联中嵌了宝和老和尚的法号和世寿,从意思上看真不错,所以受到好评。但从联律上讲,严重失律。不过自己才疏学浅,不能内容和形式二者兼顾,没有办法。三宝指的是佛、法、僧,六和全称六和敬,六和塔的名字即据此而来。
现在高桂玲随儿子就住在六和塔所在地的浙江杭州。高桂玲具有一种天生高贵的气质,但却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美人。她原来有两条粗粗的长过腰际的辫子,有一次我看见她将两条辫子盘在头上,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就把她与德国女作家安娜•西格斯那篇如梦如幻的小说《已故少女们的郊游》中的玛丽安娜联系起来。小说中是这样描写玛丽安娜的:“在跷跷板的另一头坐着玛丽安娜,我们班上最漂亮的姑娘。她那双细长的腿交叉地搁在木板上,她的棕褐色的辫子在头上盘成一圈。她的面容高贵而端正,就像中世纪玛尔堡地方教堂里的石雕的少女头像,脸上的表情是如此开朗和妩媚。人们看到她的时候很少会毫不动心或者冷淡地把她当作一朵画出来的鲜花而看待。”遗憾的是,“文革”中她第一次进北京的时候,就被剪掉了留了十几年的辫子。我想她当时一定是很痛苦的,但是这种痛苦是绝不敢在脸上表现出来的。后来她再也没有留过那么好看的辫子。高桂玲被剪掉了辫子,令我感到惊讶,但更大的惊讶还在后面。出了火车站——著名的北京站,便看见一群红卫兵押送着被剃了阴阳头——就是剃一半留一半——的人迎面而来。后来又听说烧书,烧字画,砸文物——“文革”期间毁损的文物比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毁损的不知要多多少倍。不久即听说老舍先生投湖自尽——后来又听说当年已经准备授予老舍先生诺贝尔文学奖。而诺贝尔奖是不授予死人的,评奖委员会到中国调查后确认死讯,便授予了日本的川端康成。由此看来,高桂玲只损失了两条辫子,这在当年真可以忽略不计。后来,高桂玲随兄长去了贵州的六盘水。现在她定居浙江海盐。一个儿子子承父业,做了医生;另一个儿子是教师,住在杭州。我为她撰写了:
一代佳人,怜卿远嫁六盘水;
三生宿愿,祝我早穿百衲衣。
出句写高桂玲,因六盘水所在的贵州当时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地方,所以用了一个“怜”字;卿,古代对人的敬称,见《词源》;对句写我,因她那句“光头好看”,勾起前世僧人之联想,然此生出家已晚,希望来世早早剃度,修行成佛。
贾朋也是女生三杰之一,她的父亲是一家大型国有煤矿副矿长,母亲也是医生。这在大多是工农家庭出身的我们看来,可以算作是贵族子女了。知识分子父母的熏陶,潜移默化地令她具有一种典雅脱俗的气质。虽然出身干部家庭,但她毫无矫揉造作之态,甚至比我们不少工农子女还朴素,这一点赢得了我们很多人的尊敬。因她的大家气质与才气,我曾把她比作民国时期的林徽因,送她的楹联是:
大家无俗态,少女有才情。
她的哥哥毕业于清华,姐姐也是名校毕业,如果没有十年浩劫,我想她距清华也不会太遥远。
当然,优秀的女同学并非仅富玉冰、高桂玲和贾朋三位,比如具有古典之美、如林黛玉的商秀芳,彼此接触较少;堪称才女的王雅洁,由于转到我们班较晚,当时了解不多;受到我们班长王绍福青眼相看的吕欣,我的同桌——过早凋谢的皮秀琴……都很优秀,挂一漏万,难免遗珠。
贾朋和我曾先后在同一所小学读书。另外还有一位徐伟也是小学校友。具有数理化天赋的徐伟在我们一年四班堪称佼佼者。这也许是继承了其父的基因吧——其父在20世纪曾是盘锦油田主要筹建者之一。徐伟后来也成了盘锦市一家企业的负责人。退休之后,许多单位还争相聘他去担任技术指导,最近又担当了给老年大学讲课的任务,所以他现在是退而不休。徐伟为人坦荡,既无防人之心,更无害人之意,我用十个字概括他:
少立青云志,老怀赤子心。
世上好人不少,但心地纯洁如徐伟这样的还不多见。
应征的楹联是因为名利,送给同学的楹联是因为感情,但也有少数楹联既非为了名利,也非为了感情,而是其他。
比如,怀念胡耀邦的一副楹联:
光耀家邦,一生为宦无城府;
泽施朝野,千载做人有楷模。
就是有感于胡耀邦伟大的人格而撰写的。他落实干部政策解放了多少老干部,摘掉了多少“右派分子”和地主、富农的帽子,平反了多少冤假错案,这也正是他至今还活在千千万万人民心中的原因。他是我们做人的楷模,如果大家都能像他一样,我们中国很多不如人意的事情都不会发生。我没有别的更好的方式来为他做些什么,只能以一副楹联作为他即将到来的百年诞辰的献祭。
楹联增加了我排遣寂寞的方式,给了我抒发感情的载体,让我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我喜欢楹联,今后还会继续写下去,但不会再为名利而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2534

帖子

74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7
QQ
72#
发表于 2016-3-11 21:22:17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3-11 17:04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十七

楹联伴我度晚年(二)

王庆敏同学作品很多,在我校素有“小秀才”之美誉。他在楹联、骈赋、格律诗和古汉语方面都有一定造诣。
张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22
73#
发表于 2016-3-12 09:51:57 | 只看该作者
晚年爱上写楹联,
先后获奖好喜欢,
写给同学更真挚,
全是心意总绵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74#
 楼主| 发表于 2016-3-12 12:11:32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3-12 09:51
晚年爱上写楹联,
先后获奖好喜欢,
写给同学更真挚,

多谢龙行版主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75#
 楼主| 发表于 2016-3-12 12:28:04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十八

回忆阎修桐在农村的日子里

王庆敏

阎修桐是我在抚顺一高中高一、四班读书时的同班同学。如果论学习成绩,他不是我们班最好的,严格说恐怕只能算中等以下,但论后来的造诣及职位,他却是我们班最高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归结于时势、机遇以及个人的追求和努力。纪录片《春花秋实——记画家阎修桐》解说词稿以及《采访画坛新秀阎修桐先生》一文对他的艺术成就有较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此处主要谈谈他的成长机遇。
1968年9月26日,我们作为所谓的“知识青年”,随着上山下乡的洪流被裹挟到北镇县青堆子公社六屯大队。我和林福盛、牛建春、阎修桐、王三杰、崔玉珍、贾朋、王雅洁、郭素琴等十几位同学被分到远离大队的第六小队。当时青年点还没有盖,被队里安排到一户姓孙的社员刚刚盖好的新房里(此房是人家准备结婚用的,他家虽然不愿意,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敢怒而不敢言,所以对我们并不友好,我们的饭锅同时也是他们家的猪食锅——连我们的水缸也是生产队里刚刚腾出来的猪食缸),女同学住较小的东屋,男同学住在西屋。阎修桐作为青年点点长,没有挑选比较暖和的炕头,而是选择了炕梢。我挨着他,所以许多事情他都和我说,对于他的成长历程,我也因此比别人了解得多一些。通过接触,我发现他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有一次,他给我讲过一个关于乞丐雪夜马棚避寒的故事,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乞丐作的那首诗:“大雪纷纷赛鹅毛,身披马粪头顶瓢,今夜我在这里过,那些穷人怎么熬?”身为乞丐,已经极其不幸,却还想着不如自己的人,这种境界,远非“安得广厦千万间”可比了。
我们六屯大队的领导是很有头脑的人,处处都能紧跟形势,所以在很多方面就成了锦州市的“点儿”,农业学大寨、教育革命、民兵训练等都是“点儿”,好像有七个之多,因此他们很能发现典型。有一次,高一、二班一位姓柳的同学到马号(马棚)里饲养员的住处住了一夜,访贫问苦,第二天便被大队大肆宣传。阎修桐是个很有头脑的人,见此情况,便问我应该怎么办。我真的不太懂得这方面,也没有给他提出好建议,不料他很快就想出来了一个办法——给五保户韩大爷端尿盆。想出来立马行动,第二天早早起来就去了,回来后我问他如何,他皱了皱眉说太恶心了,没端。但他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第三天终于把五保户韩大爷的尿盆端出去倒了,于是大队又发现了一个典型,后来又有了割高粱割伤脚不下火线的事,便大树特树起来,很快便从大队的学毛著典型成为公社的学毛著典型。我们都觉得可笑,端尿盆也能成为典型。有一次我和他还有牛建春我们三个一起堆高粱垛。休息的时候,我和牛建春便开玩笑地说他过几天说不定会成为县里的典型,后来又说也许会成为市里的典型,这样从市里说到省,一直说到全国。我们是开玩笑,以为端尿盆无论如何也不会为省市典型,他却很认真,没有认为是玩笑。不料他真的成为了辽宁省学毛著积极分子。去省里开会之前,他不无骄傲地对我夸耀说有七个人替他写发言稿,只比中共“九大”代表王贵中少两个人,我真不知道他的发言稿里面编了些什么,不过据他自己说,肯定没有端尿盆这件事。六屯大队真不愧是市里的“点儿”,和他一起参加辽宁省学习毛著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还有另外三名代表,两名是我校同学,一名是大队负责知青工作的副主任——这名副主任后来因奸淫女知青被判刑七年。阎修桐从省里开会回来后,把得来的一大堆书全给了我,不过因为里面到处引用《毛主席语录》,编排水平极低,所以也没有怎么重视,后来渐渐散失了,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有些可惜——毕竟是那个时代的见证。
参加辽宁省学习毛著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是阎修桐在农村的顶峰,后来因为没有其他典型事迹而慢慢被大队忽视。不久以后,大队推荐我们班一名女同学——也是我们一个青年点的——到锦州师范学校去上学,而没有推荐他,气得他破口大骂,说:“我上顿酒下顿肉地供着他,为什么不让我第一个出去!”我问他什么上顿酒下顿肉,他才说那名后来被判刑的副主任到抚顺办电——当时六屯还没有通电,借助知青名义来请求支援——的时候住在他们家,他们家酒肉满招待。大队见事情不妙,便答应他再有名额肯定让他先走,这才把他稳住。后来清华大学来招生,大队没有食言,果然把他推荐上去,当时很多同学不服气,大队解释说阎是典型,怕倒下不好看,送走了便一了百了了。阎修桐也不愧是抚顺一高中的学生,自己回来说在清华是前几名的高材生,刚开始我们还不相信,后来才知道,他的同班同学好多还是初中生,即使是高中的也并非重点高中的,难怪他在同学当中显得鹤立鸡群了。
说来可笑,很多人都不会想到,一个堂堂的清华大学教授、国家部委办局里的一位中层领导,竟然是以端尿盆起家。这不由得令我想起清代一部有名的笔记小说——沈起凤的《谐铎》,里面有一个故事,讲学使某公担任主考,临行前向恩师某尚书辞行,尚书有屁欲放,欠了欠屁股,学使以为尚书有话要说,便起身聆听,尚书婉辞说道:“下气通而已。”学使便牢牢记住“下气通”三个字,不料考生中真有一个叫“夏器通”的,文章是狗屁不通,无奈是恩师嘱托,便取为第一名,引起舆论大哗。学使回京复命,拜见尚书,说起“夏器通”之事,尚书不解,后来知道了原委,不由哈哈大笑,说当时只是放个屁而已。放屁无心,端尿盆有意,可谓异曲同工。当然,那个夏器通与我的同学阎修桐不可同日而语,当时同学不服气的是,真凭考试,好多同学都比他有条件上清华,只是机遇而已。后来见识渐多,也就心平气和了,比如那个刘志军,只读过初中,不也当上铁道部长了吗!
2008年9月26日,阎修桐曾回抚与同学一聚,遗憾的是此一聚竟成永别。写此文权且作为一种纪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22
76#
发表于 2016-3-13 08:53:2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同学有心计,
能够想到出名意,
最后总算得所愿,
只是走得早一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77#
 楼主| 发表于 2016-3-13 12:10:38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3-13 08:53
这个同学有心计,
能够想到出名意,
最后总算得所愿,

多谢版主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78#
 楼主| 发表于 2016-3-13 12:26:35 | 只看该作者
《西北行》序

王庆敏

人生不足百年,志向常存万里。昔日鉴真东渡传经,玄奘西行求法,哥伦布直通两美,麦哲伦环绕一球,九死一生,成就一生大业;三灾八难,流传万世美名。郦道元为宦,兼行访渎搜渠,竟撰《水经》三卷;徐霞客辞家,专事登山玩水,终成游记一函。彼辈实为人杰,吾侪非是世雄。虽未克为其先道,但尚堪步彼后尘。且不同者:昔年险道,今日坦途;而相似处:他乡美景,异族奇风。卧游天下,只可观花雾里;伫立面前,方能留念心中。是以亲人情侶,重载小车,沉浸东南烟雨;驴友影迷,长枪短炮,饱经西北沧桑。
吾友民生,他年同学,聪明睿智,蕴藉风流。久歆太白之行,未遂青莲之愿。今卒离职场,重负在身而顿失;初涉影坛,轻装上阵以一尝。乃置装备购佳能,只身闯荡张家界;踏征程开视野,数日流连大草原。然未可释怀者: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不曾入镜之:天山积雪,毡帐牧羊。故一旦闻风,暂辍东南之诱;数天备战,遂成西北之行。于人情向菊,风意摧莲之日,偕友数人,始发云台,途经张掖,夜宿酒泉,驱车近三万里;采风一月,影留碛口,人拍敦煌,景抓图瓦,照片过二千张。数轮筛选,得精品百帧;几度校雠,成新书一部。
览此风光画册,不亚山阴道上;随他摄影镜头,绝胜蚂蚁国中。叹序言者虔心未至,愧无光照临川之笔;幸摄影师慧眼已通,喜具情移受众之才。瞻禾木入秋,令人心旷;看天山转场,叫我魂惊。落叶无言,影光皆美:流沙有意,韵律俱佳。花头饰美人,叫人遐想;白哈巴良夜,令我沉思。喀纳斯碧水朝晖,似歌似画;赛里木澄湖秋月,如幻如诗。丹霞残照,直攀格瑞《无题》;黄漠清泉,不让凯文《静影》。壶口瀑飞,令他胆战;甸头雾起,教尔神怡。骏马厮磨,莫非初恋?老牛独爱,正是深情。胡杨林驻足不前,几番惊喜;托克逊乘车直下,数度险情。郊野边城,足堪悦性;花香波影,尽可怡情。佳作连篇,皆赖辽东才媛秋兰勖勉;妙文累牍,多承燕北方家黄凯品评。观兹影集,杂念顿消,会生宗悫乘风之志;读彼文章,豪情常起,曾有班超赴远之心。
人生有尽,欲望无穷。君临一国,富有九洲。妃后媵嫱,盈宮盈殿;金银珠宝,满库满仓。然唐明皇粉黛三千,承雨露无非数女;而汉武帝嫔娥四万,沾恩光不过几人。广厦千间,只眠一榻;佳肴百味,惟食数脔。皇家金殿,终化囚牢,极权何益?邓氏铜山,竟成饿殍,重宝孰能?至于我等小民,朝思夕计,营营于蜗角虚名,终无了日;星饭晨炊,苟苟于蝇头微利,岂有竟时?况辜负春花秋月,更耽搁绿水青山。无限风光,岂容浪掷;有余岁月,难令虚拋。炊金馔玉,干禄求官,中外庸人之俗态;玩水游山,吟风弄月,古今达士之常形。羡吾友逍遥,不将俗事留于心底;念他乡寥廓,当把闲情约到眼前。工作则正身诚意,富国裕民;退休而览胜寻芳,娱亲悦己。一世为人,百年立德。倘能如此,仰面向天,可无愧也;问心于己,岂有憾哉?作序一篇,成诗八句:
万里驱车过玉关,探幽猎影陇新间。
卡中留下两千影,梦里欣开六十颜。
人世难逢张口笑,天山始得净心闲。
俗缘当断直须断,休往浮名顶上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25
79#
发表于 2016-3-13 23:50:04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3-10 13:08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十五

我经历的文革(二)

     作者学长现在身居美国,远离故土,抚顺一高中老三届同学们的情谊是十分珍贵的。 借文字倾诉出往事带来的心痛之事,使自己的心在多年后得以释怀也算是对自己心扉的一个慰藉。释怀就轻松,愉快就健康~ 恭祝异国他乡生活安享悠闲之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25
80#
发表于 2016-3-13 23:54:32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3-11 17:04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十七

楹联伴我度晚年(二)

            楹联伴我度晚年(一)(二) 好文字、好雅兴、好心态。为您点赞~ 恭祝王庆敏学长新春吉祥如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 22:45 , Processed in 0.278016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