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金火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篇小说《深度痕迹》连载

[复制链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423
46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9 09:33: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龙版关注留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423
462#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9 09:53:56 | 只看该作者
《深度痕迹》第十八章(5)
      芦樯楠这次共带来了五幅画,是装在一个缝制的装粮食的口袋里,袋口、袋身、袋底都用绳子扎着,为的是使画不漏出去,不在袋里滚动,看出来芦樯楠干工作、做事心是很细的。芦樯楠解开袋口小绳,抽出一幅画递给贺冬生,贺冬生解开画轴绸缎系带,放在床上展开,见是一幅墨梅画,两枝瘦梅傲雪绽放,旁边是苍松古树白雪压枝,更显出梅花迎风傲雪的高尚。画中野梅疏落,梅枝清老、苍松奇崛、矫健,用笔洗练老道,很有功力。落款为“丁末年东部草堂雪居”。贺冬生一时断定不了是什么年代,何人所作,不过从画的装表材料上看应是明清时代或更早,因为他从画的天杆处闻到了细微的香味,只有檀香木有这种味道,而用这种木做画的天杆的都是明清以前的居多。从画轴头看也是很古旧的,像是紫檀的。他无法立即做出鉴定,要通过鉴定工具书再进一步研究。他把画小心地卷起来系好绦带,递给芦樯楠说:“是老画,再看看那几幅然后我再进一步研究。”芦樯楠将画放在桌子上,又从袋子里把剩下的几幅都拿出来放在床头,递给贺冬生一幅。贺冬生展开放到床上,是一幅《百鸟图》轴,设色绢本,他用卷尺量纵有168厘米、横65厘米,构图奇巧,百鸟各色、形态不一、有的仰头鸣唱、有的技头栖息、有的花旁觅食、还有的两鸟对语。画中菊花、兰草、一派生机,多而不乱,艳而可爱,颇见功力。左下角署款“臣阿克章阿恭绘”没署年代。但从署名和用纸初步判断应为清代宫廷画师所作,但他对这名作家也不熟悉。
      他又拿过一幅是册页图,打开看为《庭院游乐图》共十二开。册页很小,只有二寸长宽、正方型、图册虽小,庭院曲桥、荷塘回廊、树木花鸟、人物仕女,山峦林峰,样样俱全,微型册页用笔之精与巨幅卷轴相同。落款为“乙卯年技窝头陀”。
      展开另一幅右边有一行小字写《二乔图》。立轴,画中两位仕女美艳生动,却无脂粉气、神态闲静、淑雅庄重,可谓古时美人之佳丽,画中景色宜人,亭台湖石、小桥流水、花草芬芳、精道叫绝。画左边有端庄小楷题五言绝句一首“湖山景色美、菊兰雅君心、若待比二乔、红颜为首屈”。下署:“庚寅与友奕隽谈古雅鉴,秋室居士”。从画题和画意上看画中两仕女应该为三国故事中的大乔、小乔两位美女。
      最后一幅设色绢本立轴山水画、左上角有四行小字前两行为五言诗“门经俯清溪,茅檐古木奇,红尘飞不到,时有水禽啼”。另两行为:“同治已巳年秋写于碧螺山房之雨熄奇峰山人”。画中山峦层层叠嶂,林峰挺拔。山间隐现亭台楼阁,山下小桥流水,绿树成林,几间茅舍分落于林中山腰和山下,茅屋中隐士榻上读书,远山近景,层次感极强。画如诗、诗如画,给人以鲜活的生命力和世外桃园的幽静美景。
      贺冬生看完这五幅画,感觉真是大饱眼福,大开眼界,以往参加的几次市里拍卖会上的字画,与这几幅比真叫不可同日而语,自己今天才算是见到了古字画。他对芦樯楠说“我感觉这五幅都是老画,我把上边的落款记下来,晚上回家查查作者是谁,我试试看能否鉴定这些画,真没想到你家会有这么好的画。”芦樯楠答到:“还有好几袋子呢,每个袋子大概有十多幅画左右,父母留下的能有近百幅吧。”
     “难道你祖上是清朝的大官?或是书香人家?”贺冬生问道。
     “唉,外祖父家几代都是清代文官,出过几个翰林,还有一个大学士,据说外公曾告诉我母亲,祖上还出过一个宫廷画家,与什么意大利人大画师郎世宁有过交往,这位前辈收藏过一些画,家中留传的这些有一半是他的家传。”
     “哦!你外公姓什么呀?”
     “姓张,别提了,要不是祖上有几代人在清朝和民国做官,我家也不能定个反动官僚资本家的成份,我也可能不会落得现在这个命运。”芦樯楠有些伤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的运气不会总不好,命理学上还讲个十年一大运,五年一小运呢,说不定你的好运快要来了。”
     “来了又有什么用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已经过去,对我来讲一切都无所谓了,我只是想怎么改变一下孩子的命运,特别是我的老儿子和小玉两人,虽然他们都没上过大学,但我还是不想让他们当一辈子农民,种一辈子地,我和他爸这辈子当农民是够够的了,受穷受累受罪也受够了。所以小玉出来闯,我支持,也很欣赏她,虽说没什么大成就,但总算是见了点世面,开了些眼界,看到了农村以外精彩的世界,看到了城市的科学发展和先进文化。虽说没学到什么过硬的技术和本领,却也靠自己的劳动改善了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她出来打工的这几年,每年都给家里捎回万八千的,还有吃的、用的,我这当妈的心里是高兴的。只是让她小小年纪就受了很多苦,她出来闯的时候比我当年下乡时还小,我的心里也不好受啊!”说着芦樯楠落泪了,小玉也红着眼圈拿毛巾来给她擦泪,贺冬生见此情景,想起了小玉打工时的一些遭遇,不仅也落下泪来。他感叹人生,深深地为他们母女和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感慨万分,内心中又夹带着对自己的自责和忏悔。他安慰芦樯楠说:“现在不幸的命运都过去了,晚年你是会安稳幸福的,儿女们也一定会改变面貌,这点我坚信、请你们也放心,做为老战友,我会尽我的能力去做我该做的事的。三十多年了,我还能这么巧的与你们相见,说明我们的缘是深深的,可能从现在起好运正向我们走来。”
      当天晚上回到家里贺冬生就把有关中国书画鉴定的一些工具书找了出来,他对照《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和《中国历代书画家篆刻家字号索引》等书,将记录下来的几幅画的落款人名字号对照查起来,除一幅没太搞清外,其它几幅基本弄清楚了。
      立轴《松梅傲雪图》他鉴定为明代后期山水画家孙克弘的作品,其人号雪居,以画花鸟著名,也画山水,晚年摈弃一切,仅写墨梅,甚雅尚。此人曾官至汉阳太守。此幅作品从风格看应为其晚期之作。
      立轴《百鸟图》署款为“臣阿克章阿恭绘”经查阅此人为乾隆年间宫廷画师,八旗人,乾隆初年入内廷学画,善画花鸟,传统功力深厚,也工书。临摹董其昌神情逼真,乾隆二十三年奉命改名为嵩龄。生卒年不详。从艺活动约在乾隆年间。
      十二开山水人物册页《庭院游乐图》落款为技窝头陀的人,经查阅考证为清中期的画家陈枚。今江苏太仓人,字载东、号殿抡、技窝头陀是他的晚号。雍正四年(1726)起供奉内廷,官内务府掌仪司员外郎,生卒年不详。其画传统功力较深,受宫廷派影响并能参用西洋画法。善于寸尺纸上做画,所画人物山水惟妙惟肖,乾隆年间曾与孙祐、金昆、戴洪、程志等五人同绘《清明上河图》卷。此册页作于乙卯年应为1735年,为雍正末年的作品。
      立轴《二乔图》落款为秋室居士的画,经查阅考证应是清中期画家余集所作,其人字蓉裳、号秋士、秋室居士、展长、佛泉外史等。(1738-1823)今杭州人。画中题诗款谈到的友人奕隽应为潘奕隽,其二人时称号吴越二老先生。诗文书画时称三绝。余集善山水、花卉、翎毛、兰竹、尤工仕女。人物宗陈洪绶,画美人尤妙,京师人称余美人。此画作庚寅年应为1770年,是乾隆三十五年。
      最后一幅立轴奇峰山人款山水画,经查清代有号为奇峰山人的画家共两人,但都不在同治年间,而是更早些。此画同治己巳年应为1869年。虽然没有查证出作者,但从画的风格、技法等方面看,也应为清代晚期官员所作。从风格和笔法上看,画面色彩艳丽浓厚,用干笔勾勒山的轮廓,而后皴擦山的脉络,山头和山石部分涂石青,色泽鲜艳,表现方法精致细微。画面表现出儒雅贤士追求世外桃园的隐居生活和精神世界。既有清初“四王”的画风,又有“明四家”的传统。
      综观这五幅画基本上是士大夫所画,除了宫廷画师就是清朝官员,从这点上看符合芦樯楠家庭祖上生活的圈子,如果不是宫廷画师或官宦人家是接触不到这些画的,由此推断这些画是真迹应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而且有的画还可能是传世作品中未见记载的,可能是同僚和友人互相赠送和交换传世的。贺冬生为自己的推断和发现感到有点激动,这也是他接触古玩收藏领域以来最有意义的一次活动,也是他极好的一次理论学习和实践鉴赏相结合千载难逢的机会。想到芦樯楠手中还有近百幅这样的画,说不定比这五幅收藏价值更高、名气更大、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更让人惊叹呢!他的心里有些激动,他决定随芦樯楠到她插队落户的家乡兰花镇河口村去住几天,一来对她的画做些研究、进行鉴赏学习,二来也想亲眼看看她这三十几年生活的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314
463#
发表于 2014-10-19 10:09: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4-10-19 10:11 编辑
金火鸟 发表于 2014-10-19 09:53
《深度痕迹》第十八章(5)
      芦樯楠这次共带来了五幅画,是装在一个缝制的装粮食的口袋里,袋口、袋身 ...
    你写的头头是道,行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25

主题

8190

帖子

4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46716
464#
发表于 2014-10-19 12:50:28 | 只看该作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的运气不会总不好,命理学上还讲个十年一大运,五年一小运呢,说不定你的好运快要来了。”
好事多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423
465#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9 19:51:54 | 只看该作者
苦辣酸甜 发表于 2014-10-19 10:09
你写的头头是道,行家。

谢谢夸奖!图片真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423
466#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9 19:53:53 | 只看该作者
开心 发表于 2014-10-19 12:50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的运气不会总不好,命理学上还讲个十年一大运,五年一小运呢,说不定你的好 ...

是的,其实很多人的生活很不容易。谢谢关注,问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22
467#
发表于 2014-10-20 08:43:22 | 只看该作者
妈妈拿出五幅画,
老贺认真考评它,
皆是清代真创作,
看来都是真迹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423
468#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0 09:16:32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10-20 08:43
妈妈拿出五幅画,
老贺认真考评它,
皆是清代真创作,

呵呵,说的真好!问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423
469#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0 09:43: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火鸟 于 2014-10-20 09:47 编辑

《深度痕迹》第十九章 乡下鉴赏(1)
                          第十九章 乡下鉴赏
      贺冬生和芦叶芳母女是坐火车去宾城的,虽然路程仅一个半小时,但三人同坐一趟列车奔赴一个地方却让三人都有新的感叹。小玉想起了她和贺冬生不久前一同坐火车去上海参加全国药展会的几天几夜,火车上、宾馆中、外滩边,还有南京路上的商店和饭店,最让她难以忘怀的事他们在宾馆的两个晚上。贺冬生和芦叶芳想到了一块,他们想到了三十多年前他们从北京和哈尔滨上山下乡时上火车的情景,那激动人心、热烈欢送的场面。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父老兄弟送别,同学邻居相送,至今历历在目。芦叶芳想到她与贺冬生虽然战友几年却从未一起坐过火车,曾经幻想过要同贺冬生一起坐火车从兵团回家探亲,先到哈尔滨看望他父母,再坐火车去北京到自己家让父母亲见见他,可是这幻想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没想到三十多年后却同坐一趟列车去自己的家——乡下。唉!这就是缘啊!贺冬生想起他上大学坐火车走的时候的心情,兴奋、离别、憧憬、伤感、渴望、迷茫,真是百感交集、五味搅肠。而今昔日的恋人、战友团聚了,却好似一个在天堂、一个在人间,想起曾在一起战斗、工作、学习的日子,想起兵团往事,他在心中吟出两首七律。
                                        知青
                                          一
                                 弹指挥间三十年,
                                 屯垦戍边红心见。
                                 战天斗地练赤胆,
                                 酷暑严寒磨双肩。
                                 斗私批修明大义,
                                 少年壮志热血漆。
                                 扎根边疆谋大业,
                                 励志未酬有遗篇。
                                           二
                                 返城投身现代化,
                                 读书务工搞科研。
                                 千行百业留身影,
                                 蓦然回首已中年。
                                 忠心为国不言悔,
                                 壮年雄心力更漆。
                                 老骥伏枥图强盛,
                                 和谐社会普新篇。
                                    2003年秋有感于与战友返乡的列车上
      列车在快速的行驶着,三个人谁也没说什么话,思绪却也同列车一样飞奔着。
      一踏上河口村的小路,贺冬生就产生了一种亲切和轻松的感受,似乎有一种又回到了阔别多年故土的感觉。可能是因为曾经战斗在生产建设兵团几年的原故,也可能是因为工作中经常下乡调研的经历,总之他一见到农村广阔的田野和房舍袅袅的炊烟,他的心情就立刻平静了许多,城市的喧嚣和浮澡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他喜欢农村的环境,安静、清新、广袤,让人心情恬静、胸襟开阔。特别是见到远处青山峰岚,近处小溪流泉就更加能让他体会到了一种诗情画意。难怪古来圣贤雅士、文人士大夫都愿意到有此等意境的地方,吟诗作画、排遣郁闷、调解心情、隐居读书。这时他就更加体会到有时人们是多么地需要一种世外桃源的生活。此时他能更深刻地理解诗人陶渊明决心归隐田园之殷切心情。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芦叶芳的家乡竟然也是一个自然景色很美的地方,从汽车公路朝村子的小路走去就会看见一条小河沿着小路蜿蜒向远方流去,不知它要经过多少个村子,流向哪里汇向江河海洋。河水清澈可见河底鹅卵石,比起省城松花江来可真是清浊分明,足见工业的污染还没到这里。村中有河,河口村名不虚传。村子周围三面环山,虽不算高,却不是光秃荒石,山上林木茂盛、层林尽染,在斜阳的照射下,葱绿、深黄、大红、淡紫几色树林交错辉映,把初秋的山林装扮的如诗如画,人们称这种多树种的山林叫“五彩林”。贺冬生以前听小玉讲过,她家周围的山上长有野生蘑菇、木耳,小时她和哥哥常到山上去采集这类干菌菜,还有松籽什么的。村民也上山砍伐白桦木杆做小院栅栏。这山林满山是宝,所以人们说有山有水的地方再穷也饿不死人,只要人勤快,林中都是金。只不过这山林现在国家都加强了管理,人们不能随便砍伐和采集了。
      有百十户人家的河口村现在也比知青大批返城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当年北京、哈尔滨等地知青仅剩了芦叶芳一个人,村里的大多数人现在仅仅知道她这个人,只有少数人知道她的名字,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她的名字,更不知道什么上山下乡运动,也不知道她是从北京到这里落户的,只有比她年长的或当年相仿年龄的人知道她是大城市来的人。她已近耳顺之年,且很多人也都随着流逝的时间慢慢淡忘了她的历史,甚至连芦叶芳也常常忘了自己的知青出身,因为不论从外表和内在她都完全融入了这个村子里,融入到这片山川河流的氛围中,在她身上再也看不出一点当年的影子。如今在村里她就是芦老太太,村里人知道她有点厉害,这都是那些年为医疗事故上访留给大家的印象。当年那个英姿飒爽的女知青身影已被历史潮流冲刷的暗淡无光了。
      现在村里的青年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剩下的承包种地,搞搞副业和家庭小作坊也都生活得很好,几乎家家是砖房,草房仅见几户。相比之下芦叶芳家的砖房旧了些,还是小玉她爸活着时盖的,已有十多年了,但是这几年屋里家什却添了不少,这都是小玉的功劳,电视机、半导体收音机,都是小玉这两年买的,装衣服的旅行箱也买了两个,还有吃饭的折叠桌,这两件是贺冬生送给小玉在城里用的,她也拿回了家里,当时还有一些贺冬生家里不穿的衣服,有些还是很新的,也都装进两个新旅行箱让小玉拿给几个哥哥干活穿,女孩子是顾家的。芦叶芳将家中装粮装物的西屋给贺冬生收拾干净住,火坑上换了新席子,这屋平时没人住,平日里娘仨就住东屋。自打她领着小玉大哥住到镇敬老院后,整个三间房就留给了小玉的小哥,为的是让他成亲不受哑吧哥哥的拖累,但哑吧大哥却不愿住在敬老院,再加上那里伙食不好,所以娘俩也经常回来住几天。这两个儿子始终是小玉妈的一块心病,一个残疾、一个不愿结婚,本来是要给老儿子创造一个好点的完婚条件,但小儿子并没有要结婚的意思,虽然把他和哑吧哥分开,不能常吵架了,但小儿子就是不愿结婚,他说看到二哥成家后整日忙着生活的日子实在太辛苦,拖儿带女的上有老下有小,每天起早摸黑的耕种劳作,虽说现在有了拖拉机,可还是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田、犁地、除草、收割,没完没了的农活,累的人腰也弯了,背也驼了,头发也白了,满脸的褶子。一辈子为了吃喝操不完的心,干不完的活。还是一个人过自由自在的,现在家里的地一多半让他租给了别人种,自己仅种一小部分价值高的经济作物,什么芸豆、小豆、绿豆和瓜菜之类,这些作物他连吃带卖,也不太累。虽然他家的生活也一天天的好起来了,可他仍然是不愿意结婚。小玉妈怀疑小儿子是不是有病,也曾让小玉领他到省医院检查过一次男性专科,那次还是贺冬生帮他找的专家,还真查出点毛病,是一种性功能障碍病,主要是心理障碍引起的,吃点药可以治好,但思想上要解决问题就稍难了些。回来后小玉和他妈同他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掏出了他的一些心里话,原来他是因为前几年看到家里生活困难,大哥又是这么个情况,就认为自己没有条件结婚。再加上看到二哥成家后,只顾自己的小家,对家里很少尽孝,感到家里的重担必须由他来挑,自己虽然没什么大本事,但种地养活妈妈和妹妹还是没问题的,妹妹在外打工贴补家已经很不易,自己要是成了家,娶个好媳妇还可以,要是遇上个刁蛮馋懒的,怎么与母亲过?加上还有个哑吧哥,所以他就想要守在妈妈身边尽孝,久而久之,他对女人就没了兴趣,由此也生出了性功障碍病。虽然也吃药治疗调理了一些日子,但由于心理问题没解决好,他的病还是没有彻底根治,芦叶芳也一时不知怎么办好。成了她的一块心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5

主题

6605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177
470#
发表于 2014-10-20 09:56:16 | 只看该作者

感慨岁月无情,“当年那个英姿飒爽的女知青身影已被历史潮流冲刷的暗淡无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 22:49 , Processed in 0.113006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