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知青淘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811#
 楼主| 发表于 2016-8-21 20:38:22 | 只看该作者
雾梦 发表于 2016-8-19 23:09
知青淘吧学姐您好,9月的知青之旅新疆游,您参加吗?

雾梦版主晚上好!我有事昨天没上网,回复晚了,请谅。9月的知青之新疆游我好想参加,因为那是我曾经洒过汗水的地方(大串联时我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参加了四个月的秋收劳动),这次是故地重游的好机会;同时又能和您以及众多的知青网友相识并短暂相处……真是梦寐以求。只是我因给女儿照顾刚满一岁的孩子,实在走不开,只能错过这个机会了。真遗憾……
谢谢您的盛情,我们只能以后再找机会相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812#
 楼主| 发表于 2016-8-21 20:38:50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236


我的高中生活情怀






艾静廉
原抚顺一高中三年六班学生。1968年作为知青集体下乡到北镇县青堆子公社东砖台大队三小队。1973年抽调到锦州铁路运输学校理化师资班学习,1975年毕业分配到山海关铁路中学任教。1984年调入大连机车车辆工厂子弟中学,任中学化学高级教师,直到2000年正式退休。


我的高中生活情怀
退休在家有空闲时间了,脑海里常常涌现一些高中时代的生活情景!

国庆15周年的记忆
1964年的国庆节恰是我国建国十五周年,那时十五周年是大庆年。抚顺市将组织全市各行各业队伍搞庆祝游行,我们学校的项目是组织一个由各民族组成的舞蹈方队。这个方队由二百人组成,全由我们学校学生装扮成各个少数民族,有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朝鲜族、彝族和高山族等。我们除了上课,每天下午都要排练,那个年代这就是政治任务,政治任务高于一切。
记忆中,舞蹈方队是十列二十行,每行代表一个民族。我被分配到蒙古族队列。学的是蒙古族舞蹈的基本舞步,什么平步、马步、踏踮步、硬肩、软肩、耸肩,动作挺复杂的,还要边行进边表演舞蹈动作。我们的舞蹈老师是抚顺市歌舞团的一名年轻漂亮的女演员,形象气质均让我崇拜,所以学起来颇有兴趣和灵性。到后来在“文革”中跳忠字舞,以及以后对音乐的乐感,简单的舞蹈动作比划得有点模样,说起来还真的要感谢那个时代的高中生活的影响!

游泳情趣
1965年暑假后,我们二中有三个年级六个班划归到抚顺一高中,学校搬迁到抚顺河东郊区。新校址离浑河较近,我们宿舍离浑河更近一些。体育老师抓住这有利的“天然资源”,体育课上安排了游泳课。那个年代对于内陆地区,游泳这项活动还算得上有点奢侈吧!特别是我们女孩子既保守又胆小,学起来还真是够难的了!我只记得老师教的蛙泳基本功,当时自己还能沿着河边顺水游走十来米吧!而逆流就不行了!游得次数虽然不多,但给我留下了诸多美好的回忆!直至后来我来到大连工作,有机会到大海里一试身手,和我爱人说我“会”游泳,爱人说那好就游游看吧。几十年没下水,何况是大海呐,我一下水整个就吓蒙了,大海的浪涛起伏,爱人站在一个地方(做标记)让我往前游,我划拉半天水,起来一看哪,几乎还是老地方啊!他笑得是前仰后合,连连说:我可看见“会”游泳的了!从此后我就是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了!
但是我还是要感谢我高中时代的体育老师,首先是他交给了我游泳的基本动作(蛙泳);其次也留下了我的游泳情结。
因为是在大连,离海较近。再加上我的工作(在学校工作)每年有寒暑假,所以,有机会陪孩子到海边。虽然我游泳的水平不行,但是可以做孩子的启蒙老师,教教孩子基本动作。也就用了一个暑假的几天工夫吧,孩子很快就学会了游泳。想起来这不也得益于我们高中的游泳课和体育老师吗!
退休后我们有的是时间来打发了,为了尽可能地让晚年生活更丰富多彩些,更有益晚年的身心健康,我又重拾起这一项活动,了却高中时代未得以完成的游泳情结!
自从被爱人笑话“会游泳”后还真的一直没敢去再游过。所以一切从头儿开始,先从浅水区练换气、练体力,会换气了再到深水区,直到在整个泳池自由自在了,就自定目标每次去游1000米~1200米。
不怕大家笑话,我这个土教练还教会了五个徒弟哪!如今我们一个小团队坚持游泳这项活动已经有两年半了!
坚持游泳后,我的身体素质大大增强,如今很少感冒,即便感冒也就只是用点小药,精神倍儿爽!心里永远怀念高中时代的游泳情结。

“阶级教育展览馆”的解说员
由于抚顺的资源丰富,享有全国的“煤都”之称。地理位置又是东北,所以抚顺在解放前同国家一起经历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1964年为教育国人忆苦思甜,不忘国耻,抚顺承办了规模宏大的阶级教育展览馆,定期组织全省各界人民来参观。参观人数、场数之多,使现有的解说员已经应接不暇了,当时恰巧我们抚顺二中的校址位于抚顺市市总工会“隔壁”。而且为了使我们学生既能受到教育又能得到锻炼,也算是假期生活的实践课吧,学校接下了义务解说员的工作。我很荣幸地被选拔进了义务解说员的队伍。
我们经过严格的思想教育,参观了整个展览馆,提高了认识的同时又直接观看了解说员的讲解。我接的任务是“万人坑”馆。
“万人坑”馆主要介绍的是:“1932年9月16日上午,日本出动几百人借口说村民通匪(指的是通东北抗日联军),将平顶山村团团包围,挨家挨户地将村民驱赶到村西的平顶山下,然后放活焚烧村的所有房屋,接着就对聚集在山脚下的近三千名手无寸铁的男女老少开枪射击。顿时,惨叫声、哭喊声、谩骂声与枪声连成一片,一排排、一片片地倒地身亡。更加残忍的是丧心病狂的日军又对受伤未死者逐个刺杀,连孕妇和儿童也不放过。还有惨不忍睹的场面:将母亲怀中的婴儿高高挑起在刺刀尖上。屠杀持续了三个多小时。然后,日军又直扑附近的各个沟寨,将未来得及逃跑的二百多村民残忍杀害,并纵火焚烧房屋和牲畜。过后,日军又用汽油和坑木焚尸,并将尸骨掩埋在平顶山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平顶山惨案。”
我的每一次动情讲解不仅使自身受到教育,也感染着每一位观众。看到观众受教育的神色,我就很有成就感。
这段经历不仅使我受到了思想上、身心上的教育,更受到了能力上的锻炼——使我从一个不敢在人面前讲话的腼腆的小姑娘,锻炼成能在众人面前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讲解员了。由衷地感谢我的母校给了我这段人生经历的历练!

难以忘怀抗旱劳动的师生情
抚顺处在长白山余脉的丘陵地带,春天干旱少雨。那个年代各个行业都有着团结协作的精神。重点高中学校培养的也不仅仅是升学的尖子生,而是品学兼优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那时对于我们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讲,粮食是我们的生命线。因连年的灾荒,要吃饱饭那是很困难的,所以有了灾害,各行各业都得去农村支援。我们学校去的是“抚顺县会元公社砖台大队”。我们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虽然辛苦却也乐在其中。记得我班的宋殿武特能干,他不仅在劳动中干在前面,也特热心地为大家服务,无论谁的困难他都会跑在前面给予帮助,食堂和同学们需要的特殊用品,他常常要越过山头往返十余里地之外的供销社去买,从不计较。
更令我终生难忘的是,我突然病了,连续高烧不退,胡话连连,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山沟里,把我们班主任陈德学老师吓得整天守护着我,不时地用湿毛巾捂住我的头(用来降温),同学们都来关心我,送饭端水,嘘寒问暖,宋殿武跑到几公里外的卫生所给我买了退烧药,控制住了我的病情,使我很快地得以康复。至今我也没有忘记当年老师同学给予我的关照。
回忆起来,那个年代,我们所就读的省级重点高中,肩负着为国家重点大学输送人才的艰巨任务,学校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给我们提供了方方面面的得以锻炼的机会,让我们的思想、品德、情趣、书本知识与社会活动能力兼而顾之,使“老高三”在经历了“文革”后的国家建设中成为各行业的中坚力量。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我们的高中生活丰富多彩、充实而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813#
 楼主| 发表于 2016-8-21 20:40:42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237

岁月放歌(一)

詹恒志
原抚顺一高中三年六班学生。二中、一高中学生会主席。1968年知青插队到北镇县青堆子公社东砖台大队三队。1971年转点到桓仁县桓仁镇。1978年回城,分配在抚顺石化北天远大公司任副经理、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2005年退休。


岁月放歌
我从小学时就喜欢唱歌,老师看我有音乐方面的天赋,也就特殊地培养我,在夏令营时让我领唱“夏令营旅行歌”和“歌唱二小放牛郎”。那稚嫩、纯正的童音打动了一位懂音乐的校长(夏令营由全区各个小学的优秀学生组成)。他教导我怎样发声——用气、用嗓,还鼓励我保护好嗓子,将来当个歌唱家。上初中时,我曾想报考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怎奈父母极力反对,未能如愿。
十送红军
抚顺二中(1965年暑假后部分高中班级划拨到一高中,我们班在其中)每学年都要组织全校文艺汇演,班长邵中恒和团支书戴玉芹组织班干部和部分文艺爱好者一起开会研究我们班准备出什么节目。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詹恒志嗓音好来个独唱,吕丹会吹笛子,就上个笛子独奏不就行了;也有的说这不行,没有代表性,还是弄个小合唱、快板群之类的好;还有的说谁写本子?写哪方面内容?众说纷纭……我说,我提议我们全班都上场,就出一个节目:表演唱“十送红军”。戴玉芹说,这个提议好,大家也表示赞同。她说:“我和班长负责动员、组织,詹恒志负责教唱和导演,全班齐上阵十送红军。”于是,经过简单的动员后,我们班就利用放学后半小时时间天天学唱。首先我给同学们讲解了这首歌是反映红军经五次反围剿后,实行战略转移(以后称长征)。出发前,苏区的百姓依依不舍,含泪相送,表演唱歌曲,大家在唱和表演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表达出军民鱼水、依依不舍的情感,还要体现红军必胜的坚定信念。

基本都会唱后,就开始组织表演了,我和尹素珍分别担任男、女领唱,又划分了“五送红军”的女生齐唱和“九送红军”的男生齐唱。我们按照同学的音色、音域和体貌特点分配了角色:有送军鞋的妇女,有手拿红缨枪的儿童团,有肩扛鸟铳和梭标的民兵……戴玉芹戴上红袖标束着皮带饰农会干部,张凤舞、周世纯饰演老人,艾静莲、马有乐饰儿童,赫威、孟祥武和佟克义等饰待出发的红军,仲跻明、王绍华和王治中饰民兵,大个子宋殿武、袁广仁打横额,黄庆仁、曹建华背锣鼓……各有角色。当时,除红军的军装是借来的,其余的服装都自行解决。


到了彩排那一天,同学们相互看着打扮都开心地笑了,好像自己真是演员了。临近汇演了,我们请来了学生会文艺部长田文昌,他又找来几个玩乐器的同行共同给我们伴奏。田文昌真是个文艺天才,他编了一段“十送红军”的前奏曲,曲调悠扬、深沉,旋律自如、和谐,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汇演那天,全班同学都倾心至腑地演唱,和着那优美、亲切、深情的旋律,感染着全校的师生: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暤叫;
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完;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拿山……
演出结束,立刻博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我们班的“十送红军”一鸣惊人,轰动全校,得了一等奖。校长张世善高兴地说,你们演得太逼真了,感人至深哪!时隔五十多年,同学们回忆起那段往事还是兴奋不已啊。

库尔班大叔你上哪儿
提起学生时代的新年晚会,会使人兴奋不已。1966年新年将至,同学们都说要好好热闹热闹(这是中学时代最后一个晚会),班主任陈德学老师也鼓励我们说,咱们班有基础,要很好地准备一下。班委会也号召同学们要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每个人都亮出自己的绝活。于是,同学们就自行组织起了节目:吕丹的笛子独奏,戴玉芹、李洪兰、杨凤霞、王丽等同学的女生小合唱,马有乐、赫威、袁广仁和孟庆华表演的三句半,我和宋强还自编了一段相声“王杰精神颂”……
元旦前一天下午,全校各个班都兴高采烈地布置各班的教室:明亮的窗户,挂上鲜红的彩旗当窗帘,教室四周连同照明灯管都拉上了彩花;黑板上写上四个醒目的大字——“迎春晚会”,画面右下角画了一束鲜亮多姿的牡丹花,还配着迎春花,左上角画着一对大红灯笼;课桌摆成U型,留出表示主题的黑板,连同讲台板就作为舞台。桌上还铺上了台布,上面摆着瓜子、花生等干鲜水果。
新年晚会少不了各个班级都要选一个拿手的节目到其他班级去拜年,我们班早有准备——我们自导自演的表演唱“库尔班大叔你上哪儿”半个月前就酝酿成熟了,由我出演主人公“库尔班”,戴玉芹、王丽、李洪兰、尹素珍、艾静莲、石景荣等同学扮演维吾尔族姑娘。歌曲由著名词曲作者陈克正、彦克编写,由著名维吾尔族歌唱家克里木改编并演唱,这个演唱在解放军第三届文艺汇演首次登台,一举轰动。那时还没有录像更没有光盘,我们就凭着记忆和歌词的描述以及画报上的人物开始编舞、串场、着装。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排练成功了。在班级里我们试着演练一遍,同学们都说很好,詹恒志真像库尔班大叔,那个腔调也像新疆人。
晚会开始了,我们这个节目组穿着华丽的维族服装——头戴花帽,穿绣衫裙和花鞋;我戴上特制的新疆胡须,头顶花帽,身穿裕袢,戴着一个奖章,手捧着冬不拉(用秦琴代替),腰里还挂着水葫芦,脚蹬一双马靴,可谓全副武装,真像一个地道的维族老汉。我们在走廊里一出现立刻引起各班哗然,纷纷拉我们去他们班拜年。盛情难却,我们只好说先从四楼三年部来逐班拜年。到各班先由团支书讲一套新年祝福词,最后说我们带来的节目是“库尔班大叔你上哪儿”,随之手风琴奏起,我就开始上台跑场,“东方刚升起美丽的彩霞,我赶着马儿离开了家耶……”随后维族姑娘上台,扮作河边打水样子,看见库尔班便询问库尔班大叔你上哪儿,经过一番翩翩起舞的说唱交流,库尔班告诉姑娘们:“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我心里有说不尽的高兴话,乡亲们派我当代表,慰问解放军上哨卡。”这一首歌颂军民鱼水情的表演唱自始至终充满着欢快、热烈、幽默、挑逗的气氛,感染着观众,同学们都赞不绝口,我们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全校十八个班,我们都演到了,腿脚酸了,嗓子哑了,但是我们很高兴。
四十八年后,我们班为纪念升入高中五十周年搞了大集会。时年,我们都已年逾古稀,但同学们在一起还都像年轻时一样,尽情地畅谈、回忆,唱啊,跳啊……提起当年的“库尔班大叔你上哪儿”,大家又演、唱跳了起来,酒店的服务员,连同厨师也都围了过来观看:这帮老头、老太太演得太好了,这要是在年轻时,再化上妆,可以上老年组的“星光大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29
814#
发表于 2016-8-21 22:05:05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8-21 20:38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236

   高中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悠悠往事总会因那时候的风华正茂、质朴纯真而留下美好的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29
815#
发表于 2016-8-21 22:08:10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8-21 20:40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237

岁月放歌(一)
      细腻的描述将那真挚的情感融汇在那一字字、一行行、一段段的回忆记载中~ 真诚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22
816#
发表于 2016-8-22 08:41:03 | 只看该作者
高中点滴真难忘,
舞蹈游泳解说忙,
十送红军感动人,
库尔班的歌舞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817#
 楼主| 发表于 2016-8-22 22:11:53 | 只看该作者
雾梦 发表于 2016-8-21 22:05
高中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悠悠往事总会因那时候的风华正茂、质朴纯真而留下美好的回忆~  ...

感谢雾梦版主的精准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818#
 楼主| 发表于 2016-8-22 22:12:13 | 只看该作者
雾梦 发表于 2016-8-21 22:08
细腻的描述将那真挚的情感融汇在那一字字、一行行、一段段的回忆记载中~ 真诚感人~ ...

谢谢雾梦版主的理解和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819#
 楼主| 发表于 2016-8-22 22:12:40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8-22 08:41
高中点滴真难忘,
舞蹈游泳解说忙,
十送红军感动人,

谢谢龙行超版的精准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820#
 楼主| 发表于 2016-8-22 22:14:53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238

岁月放歌(二)

詹恒志

草原红卫兵见到毛主席
1966年5月我们高三毕业班正处于紧张的准备高考阶段,一天,我们从学校的广播里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的“5•16通知”,紧接着又传来被毛主席批复的聂元梓等北大六名教师的“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自此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停课了,工厂停产了,各单位的领导被莫名其妙地定上“走资派”被罢官了,政府机关也不办公了,满街是大字报,满耳是口号,到处是拳头、高帽、牌子、造反、打倒……我们这些毛主席的红卫兵纷纷成立了各个红卫兵组织,誓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来捍卫党中央,捍卫毛主席。同学们有的拿起笔作刀枪搞大批判,有的不分昼夜地参加派性大辩论,有的去全国性的大串联,也有的成了逍遥派……
我和几个同学一合计决定:发挥我们的特长,组织一个“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许多同学闻讯纷纷来报名,队员有柴国斌、孙洪仁、刘家祥、何家平、李广勇、曹德利、亢国生、任勉力、张书汉、郑金鼎、盖奎忠、石已凤、张翠华、田春艳、夏亚男、李丽、杨桂兰,杨敏生等二十多人,我任队长,柴国斌是副队长兼乐队分队长。我们自带乐器(有的是从兄弟单位借的),自做道具,身着红卫兵军装,佩戴袖标和毛主席像章,开始排练。节目单有:开场式:前进,英雄的红卫兵;女生独唱:解放军和咱一条心;男生独唱:贫下中农盼毛选;歌伴舞:毛主席畅游长江;舞蹈:红军不怕远征难;表演唱:四个老头学毛选;舞蹈:草原红卫兵见到毛主席、牧民心向毛主席、在北京的金山上;独唱:孤儿泪;山东吕剧:天安门升起了红太阳;联唱:毛主席语录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节目也不断推陈出新。节目的创新和提高得益于抚顺市群众艺术馆的老师,他们都是从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的,有着丰富的群众艺术工作的经验。王老师手把手教我们舞蹈“草原红卫兵见到毛主席”,还为我们说戏:来自草原的红卫兵,以急切、热望的心情到北京去见毛主席,一路上,以策马扬鞭的舞姿表现出急切见到天安门、毛主席的激动心情。伴着欢快的蒙族舞曲,曹德利、亢国生、石已凤、张翠华他们跳得非常激情优美,当时在抚顺市一演走红。

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从草原来到天安门,
无边的旗海红似火,战斗的歌声响入云,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领导我们闹革命,
啊哈嗨——啊哈嗨……敬爱的毛主席,心中的红太阳,
草原上人们热爱你,海枯石烂不变心,啊哈嗨——啊哈嗨……


郭老师还教我们吕剧表演唱“天安门升起红太阳”。他先教我们山东话的发音和腔调,然后为我们说戏。我在这个节目担当领唱,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表演得惟妙惟肖,在演出中不时地博得观众的掌声。

文艺宣传队的演出得到全市人民的喜爱,各单位、群团组织纷纷邀请我们去演出,当时可以说,我们登上了全市大多数的舞台,我们还到工厂、农村、敬老院和部队去慰问演出。在慰问演出过程中,我们还和兄弟单位切磋演出心得和经验,学习新的节目,如“牧民心向毛主席”这个舞蹈就是我们从驻抚部队学来的。
我们这支文艺宣传队一直活跃到学校大联合后,革委会成立大会是我们最后的演出。

草原赞歌
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好像风平浪静了。中央一个号令“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我们这些等待“文革”后,按运动中的表现选送上大学”的毕业生都成了当代的知识青年,戴上大红花,就被一列西去的火车送到辽西大平原——北镇县。我被安插在青堆子公社东砖台大队三小队接受再教育,看青、收割、打场、农田建设……在迎庆“九大”期间,我们大队从各个生产队中抽调出以我们班同学为主体的文艺骨干,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我任队长。经过简单的排练,就到各个生产队演出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后来到全公社汇演,我们还被评为优秀表演奖。后来我被抽到东、西砖台两个大队合办的砖台小学校当老师。小学教师不分专业学科,连踢带打什么都教,我是以教音乐为主,那时,没有教学大纲,我就教孩子们唱:“火车向着韶山跑”、“红星歌”、“歌唱二小放牛郎”等以及“样板戏”选段,全校一派朝气,阵阵歌声笼罩着校园。

有一天,县里的电影放映队来到砖台放映电影,是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农村的业余文化很匮乏,东、西砖台的乡亲们都早早来了,占个好位置。银幕就支在我们学校的大操场。电影一开演,主人公“龙梅”和“玉荣”为保护公社的羊群在暴风雪中顽强搏斗的画面感动着每一个人,尤其电影中的主题曲更是恰如其分,感人至深。电影放完了,我的心久久未能平静,心想我要能把这首歌教给孩子们该多好啊。恰好,放映队的同志就被安排当晚住在学校(当时我也住在学校),我就把我的想法说了。放映队的同志说,我们就把有歌儿那个拷贝放几遍,你能记下来吗?我坚定地说:能。于是他们放着,我就专心记,记完词再记配曲,很快我就完成了,试唱了一遍,大家都满意地鼓起掌,说:你就是一个音乐家。
第二天我就把这首“草原赞歌”教唱给学生们,孩子们兴高采烈,都说:詹老师太能耐了,听一遍就会,还教我们。于是,全校在上课前、课间操、放学路上到处都听到:
天上闪烁的星星多,星星多;不如我们草原的羊儿多;
天上飘浮的云彩白,云彩白;不如我们草原的羊绒白;
啊哈嗬嘿……啊哈嗬嘿;不如我们草原的羊绒白;
敬爱的毛主席,毛主席;草原在你的阳光下兴旺;
敬爱的共产党,共产党;小牧民在你的教导下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0 01:09 , Processed in 0.195011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