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燕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燕津 .咬文嚼字》

[复制链接]

243

主题

2534

帖子

74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7
QQ
81#
发表于 2017-12-11 21:47:34 | 只看该作者
燕津 发表于 2017-12-9 20:13
《咬文嚼字》之十六:

                   风马牛为何不相及?

在享受趣味中学习知识。点赞!
张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644
82#
发表于 2017-12-12 07:38:32 | 只看该作者
燕津 发表于 2017-12-11 20:48
《咬文嚼字》之十八::

                   到底知道不知道?                 

有点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8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2 18:33: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燕津 于 2017-12-12 18:36 编辑
张庆先 发表于 2017-12-11 21:30
滕王阁确实很美!


我利用工作之便多次去过江南三大明楼,即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滕王阁确实不错。照片上是老兄?一睹老兄尊容,谢谢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8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2 18:37:43 | 只看该作者
张庆先 发表于 2017-12-11 21:47
在享受趣味中学习知识。点赞!


老兄客气了。谢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8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2 18:38:30 | 只看该作者


谢龙行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86#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2 18:42:46 | 只看该作者
《咬文嚼字》之十九:
      
         
       祖国诞生60年?
      
       这些天,庆祝国庆60周年的语言、文字不绝于耳、随处可见。“祖国华诞60周年”、 “今天是祖国(或中国)的生日”等祝福的句子也时有所见。
      然而有些句子是经不起推敲的。

      “诞”,指的是诞生、诞辰、生日。
      很明显,“诞”之前,“诞”所指的事物还没有出现。
      说“祖国华诞60周年”,难道我们60年前就没有祖国吗?
      说“今天是中国的生日”,生日很显然是指1949年的10月1日,既然1949年才出生,那么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又置于何地?

      由此,那首亿万人民耳熟能详的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个错误的句子。
      其中的“中国”如果特指“共和国”,还可以,但给人的感觉显然是泛指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大国,那这个泱泱大国公元1949年才“出生”,就显得有些滑稽可笑了。

      正确的说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简称“共和国国庆60周年”。如果再简称“建国60周年”、“国庆60周年”,也可以,但这个“国”一定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可以,一个“新”字也可以简单划分出历史的时间段落。

      1943年,曹火星在晋察冀边区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中国。这首歌最初的歌名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平津解放前夕,中宣部觉得不妥,后来毛泽东主席亲自为歌曲的名字加了一个“新”字,这样,这句歌词就经得起推敲了。

     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庆节,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或“共和国60华诞”才是相对准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2534

帖子

74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7
QQ
87#
发表于 2017-12-12 22:19:38 | 只看该作者
燕津 发表于 2017-12-12 18:33
我利用工作之便多次去过江南三大明楼,即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滕王阁确实不错。照片上是老兄?一睹老 ...

照片是我和老伴。10年前去过滕王阁,不愧江南名楼!
张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644
88#
发表于 2017-12-13 07:45:45 | 只看该作者
燕津 发表于 2017-12-12 18:42
《咬文嚼字》之十九:
      
                祖国诞生60年?

是应该注明“新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89#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3 21:15:43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7-12-13 07:45
是应该注明“新中国”!

大家习惯了,也就糊里糊涂人云亦云,不较真了。谢龙行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9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3 21:17:07 | 只看该作者

《咬文嚼字》之二十:

                     正音
        

         汉字的读音,有许多正音读法和社会上流行的读法不一致。
        电视广播播报新闻和学校里的语文教学采取的是规范读音,而社会上却常常有着自己的读法。

        除地方方言的特定读法除外,许多字的“缪音读法”流行甚广。例如,校(jiao)正读成 xiao正,莘莘(shen)学子读成xin xin学子,疾风知劲(jing)草读成jin草,乳臭(xiu)未干读成乳chou未干等,不胜枚举。

       坚持字音正确读法最好的是国家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新闻播报及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字音标准的依据是权威机构出版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
        但有时,坚持传统而权威的“阳春白雪”也“随波逐流”,约定俗成地俯身屈就社会上的“下里巴人”。

        例如,“证据确凿”、“穿凿附会”中的“凿”,过去的正音一直读(zuo),我们从事语文教育的,也经常用此来出题考查学生的正确读音,后来突然有了变化。

         那次孩子问我,我告诉他念zuo,后来孩子据此答卷,不料得了一个x号,我一查字典,咦?字典什么时候给改过来了?再找本老字典,哦,前后俩标准。
      
           还有一个“啥”字,更离奇。
         
          我们按常规把它读作二声的sha。
       那次我在一个学校听课,任课老师一直把“啥”读作四声(煞音)。下课后我立即查了字典,果然,“啥”读四声,而且只读四声,不是多音字。
        虽然感到很别扭,但还是从此知道了。

        不料过了几年,再查字典,“啥”字的读音又变了,随从了大众读法,读sha的二声了。
       (写此文时,我翻阅我1979年版的《辞海》,“啥”字还在读“煞”的音呢。)

         还有一个读音问题,直到现在我也有想法。
      
       “秘鲁”是南美洲的国家名字,是根据音译而来的,既然读音为bi lu,四声,(毕鲁),为什么不从汉字里选“必”、“毕”、“碧”、“币”等字,偏偏选中“秘”字呢,何况“秘”字原本不是多音字,只读 mi ,只因为有了这层“海外关系”,才多了一个“必”的读音。何苦呢?

        汉字蕴藏着无尽的知识,仅正音识读就有着正与俗、古与今等不同的区别,其中还有些不乏令人扑朔迷离。
        正因如此,汉字的魅力更加彰显,内涵更加丰富。

        钻进故纸堆,有时也是一种乐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7 21:51 , Processed in 0.183010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