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么让老百姓能够接受抵押贷款提前买房的好处? 孟晓苏讲到了当年的趣事,“有位房地产专家编出了一个‘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天堂对话’的故事,说一个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钱,还没有买上房就去世了。在天堂里她遇到一个美国老太太,人家靠贷款买房住了一辈子,还清贷款才去世。相比之下,中国老太太亏大发了……” 这个当时流传的趣谈,引发了全社会的思考,很快推动起居民贷款买房。孟晓苏回忆说,“别说居民一时接受不了贷款买房,那时候让银行接受它也用了三年时间。开始他们怕居民不还钱,我拿国外的情况告诉他们,抵押了房产怎么会不还呢……所以,从供给侧到需求端做了三年工作,才推动了住房抵押贷款的全面实施。” “改革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实施起来实在不容易。但中国改革具有巨大的内生性动力,一浪推一浪地推动中国走到今天。”孟晓苏说。 今天的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住房建设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已经得到了完全印证。孟晓苏给出数据,房改20年以来,房地产作为新动力源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房地产投资从1998年的3580亿元,一路增长至2017年的14万亿元,增长40倍;中国GDP也由7.8万亿元,一路增长至2017年的82.7万亿元,增长10倍。“其中,房地产投资比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用资金少一半、拉动力大一倍。” “中国的城镇居民住上了更加舒适宽敞的房子,过上了更有尊严的生活。很多用几万元买到房改房的居民,随着房价上涨变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房改带来的普惠是显而易见的。”相比中国居民此前蜗居的住房状况,孟晓苏如是感慨。 未来20年:中国楼市的发展会长期持续 “喜的是看到房改作为一项重大改革,有力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实现;忧的是当年房改任务还有好多没有完成,房改所指明的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调控中经常发生迷离。” 面对记者的采访,孟晓苏道出自己喜忧纠结的心情。虽然年近70,但眼前的孟晓苏坐姿挺拔、声音洪亮,思路没有一丝混乱。 孟晓苏梳理道,从启动房改至今,中国房地产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1998~2002年的房地产迅速成长为主导产业;2003~2008年政府介入要降温;2008~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海啸,政府制定4万亿元投资拉动计划,房地产重新活跃并拉动经济增长;2010~2012年启用限购政策压抑房价上涨;2013年楼市购买力重新活跃;2014~2015年在政策遏制下房地产与相关产业发展困难,再次出现产能过剩;2016年中央加大力度去房地产库存,化解产能过剩,出现新一轮销售上涨与房价上涨;2017~2018年调控政策进一步收紧,中国房地产市场再次进入调整期。 20年里,房地产拉动经济发展成果明显,但因忽视廉租房建设和土地供给不足,不断引发着问题。几度出台调控政策,试图达到抑制房价上涨的目标,结果调控走错了方向,陷入“越调控房价越上涨”的怪圈。 “短期调控必然只会带来一时的效果,这种短期调控压下来的并不是房价,而只是销量,全国城镇平均房价一直在上涨。而这几年楼市在短期调控的压抑下,形成了三年一个小周期的回旋现象。”孟晓苏对房地产的发展规律深入观察,戏称之为三步舞曲“蹦嚓嚓”的脉动节奏,并称2018年已经进入第二个“嚓”的阶段,预计明年还会“蹦”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