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77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知青生涯----(三十三)团结友爱知青情--作者:激...

[复制链接]

370

主题

74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3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15:06: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激情岁月 于 2016-5-28 21:48 编辑

                   激情岁月,励炼华年
       我原是辽宁省抚顺市一高中二年三班学生,于1968年9月下乡到辽宁省北镇县青堆子公社王家大队第五小队,历时七年.当时同队的共有11名同学,所住的屯子叫后青堆子,(当地管村庄叫屯子)在那里渡过了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现回忆于此,将分段写出,各段独立成章,但不一定按时间上的顺序编排.
                (三十三)团结友爱知青情
       由于养了一回猪,吃过了一回自养猪的猪肉,同学们都学会了辨别痘猪肉的方法。这痘猪肉也叫米猪肉,切开猪肉的瘦肉部分,如果发现上面有大米粒大小的透明白点,用手一捻,如果化了,那就是脂肪,如果是象沙粒一样硬,就是猪绦虫卵,那就是痘猪肉。可不要小看这个技能,因为当地是痘猪的传染病区,如果买到了痘猪肉那是一件很闹心的事。吃了怕传染,不吃又白花钱。学会辨别,就给自己的安全加上了一道保险。
       我们青年点的粮食平时都存放在生产队的仓库里,那是毛粮。每当粮食快吃完时,都要到生产队去领下一次的口粮,然后拉到青堆子加工厂去加工,加工后的粮食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粮食。我们平时的主食主要是高粱米,加工高粱后出来的副产物叫高粱麸子,可以用来喂猪。
       现在猪杀掉了,加工高粱后出来的高粱麸子就没有用了,只好把它卖掉。社员们为了好区分五个女知青,按照年龄把五个人分别叫做陶老大,唐老二,高老三,邓老四,王小五。记得那一次是王进君和陶秀莲两人去卖麸子。俩人也和其他赶集的人一样,把高粱麸子放在地上,就等人家来买了。集市上人来人往,熙熙嚷嚷,热闹非凡。可两人在那站了半天,连一个打听的人都没有。这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点奇怪,怎么我们的东西没人要哇,是嫌我们的麸子不好吗?怎么谁也不来问一问呢?俩人一合计,旁边卖货的人都连喊带吆喝的,我们俩在这站着一声不吭,可能人家不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也可能以为我们的高粱麸子是买来的,所以没人问。那咱俩也吆喝一下试试。可两个人从来没有吆喝过,这一说吆喝,两人谁也张不开嘴,犹豫了半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喊出声来。后来还是王进君壮着胆子硬着头皮喊了一声:“卖麸子啦”,还别说,这一喊还真见效,马上有人过来问:“多少钱一斤?”,这一问倒把俩人问住了。是啊,多少钱一斤哪?刚才光顾着卖,也不知道该卖多少钱一斤哪?王进君灵机一动,忙对那人说:“你先等一等呀。”连忙转身跑到旁边一个卖麸子人那里问:“你这麸子卖多少钱一斤?”,那人张嘴就把价钱告诉了她,王进君赶紧跑回来按照比别人家少一分钱的价格告诉了问价的人,那人一听价格还算便宜,高兴地把麸子买走了。俩人互相对看一眼,会心地笑了,心里那高兴劲就甭提了,好象心头卸去了一个大包袱一样,这头一次赶集真就把麸子给卖了。
       王进君的家庭条件在我们11个人中算是最好的,我们每个同学每个月家里给的生活费一般都是5元,而王进君每个月家里给的生活费是20元,比其他同学优越多了,所以她从来没有尝到缺钱是什么滋味。但就是这样一个在家里娇生惯养在福窝里长大的女孩子到农村以后,却是和大家一样在田里爬摸滚打,什么脏活累活都跟着干,完全没有娇小组的样子。就说每天早上挑尿这件事吧。她竟然能每天早上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臊,不怕臭地挨家挨户到社员家里去收尿,倒尿,这需要有多大的毅力和决心才能办得到!
       有一段时间,青年点的炉灶由烧柴改为烧煤,灶边又多了一个风匣,做饭时需要有一个人不停地拉风匣,才能保证做饭用火。这一改,原本已学会做饭的我们又变得不会做饭了。当时做饭是女同学轮班一个人一天。头一天轮到唐桂云做饭,早上是贴苞米面饼子。她还是按照过去烧柴时的办法,拉一下风匣贴两个大饼子,再拉一下风匣,再贴两个大饼子。等到出早工的同学回来吃早饭,打开锅盖一看,上面一圈大饼子已经糊了开始发黑;中间一圈还没有熟,是生的;底下的一圈全溜到锅底成了面糊涂。唐桂云一看急得哭了起来,这饭可怎么吃呀?对面屋的邢书记一看连忙赶了过来,一边说,拉风匣做饭哪能一个人做呢?怎么也得两个人做饭才行。一边帮着刷锅烧火,接着做饭,但仍是没有挽救过来,大饼子还是夹生。大家一边劝着唐桂云,连说没关系,一边风卷残云般地把这些大饼子吃了个一干二净。望着这帮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同学们,双眼满含泪水的唐桂云感到了一种从没有过的温暖。
       那一天轮到女同学中的老大姐陶老大(即陶秀莲)做饭,又是贴大饼子,没承想碱对多了。金黄色的大饼子成了黑褐色,看着这变了色的大饼子,陶秀莲又急又气,连说:对不起。时竹春风趣地说:碱大了对胃有好处,省得得胃病。一锅大饼子又被大家吃了个干干净净。没有人埋怨,没有人说三道四,好象根本没发生什么事一样。
       不久,发生了一件谁也没有料到的事,青堆子公社群众专政队把时竹春从我们青年点带走了,罪名是参加什么“裴多芬俱乐部,听敌台广播”。这可让我们青年点的同学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竹春和我们整天在一起,没有什么越轨的行为啊!他上哪去偷听敌台广播啊?这倒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件事情还得从头讲起。
       时竹春的哥哥嫂子都是辽宁大学的老师,年青人在一起喜欢蹦蹦跳跳,唱唱歌跳跳舞,曾收听过美国之音的广播,被人诬陷为搞“裴多芬俱乐部,收听敌台广播”,时竹春曾到他哥哥姐姐那里去过,这在那个“一人犯法,株连九族”的年代,这可是个天大的事,就这样,时竹春就被株连关到了青堆子公社的一间小黑屋里。时竹春的遭遇得到了全体同学的同情。时竹春是我们青年点中个子最高的,约有1米80左右,长得白俊秀气,说话中还时常流露出一股稚气,凡事喜欢较真,爱和人辩论,吹得一手好笛子。对文艺特别擅长,在校时就是学生会的文艺部长。青年点每个同学都不相信时竹春会反党反社会主义,对其遭到专政都深感不理解,同时对这种拿青年学生当专政对象的行为都感到异常气愤。可是在那个阶级斗争至上的年代,在那个唯成份论甚嚣尘上的年月,大家也都是敢怒而不敢言,因为不定哪句话说走嘴了都可能会招来飞来横祸,只有在心里暗表同情。由于时竹春为人忠厚老实,待人直爽热情,平时说话直来直去,在生产队劳动时又踏实肯干,不怕脏累,从不偷奸耍滑,很得社员们的好评,社员们都亲切地称他“老时”,所以社员们对时竹春的遭遇也是深表同情。每当青年点吃点好吃的大家就想到了时竹春,他被关在公社的小屋子里能吃好能睡好吗?王进君和高玲就主动承担了为时竹春送饭的任务。从我们青年点到公社大约有二里多地,两人到了公社后,高玲就在外面等候,由王进君进里面送饭。因为高玲家在文大中也受到不公正待遇,不敢进里面去,而王进君属于根红苗正那种人,自然不怕这些。看到同学送来的饭菜,感激的泪水在时竹春的眼眶里打转。
       由于时竹春确实没有什么问题,在里面问也问不出什么来,因此过了一段时间,就把时竹春给放了回来。在那个 不讲法治专讲人治的年代,就是这么横不讲理,平白无故,人就失去了人身自由,没有任何法律手续,就可以把人关起来。万幸的是,尽管精神上时竹春受到了折磨,受到了摧残,好在身体上还没有受到伤害,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在这个事件中,我们这个团结和谐的青年点也在帮时竹春渡过难关中助了关键的一臂之力。
    (从左至右:后排为李文东,张铁华(激情岁月),徐庆明,中左一为唐桂云,高玲,王进君,陶秀莲,下左为张吉庆,时竹春,那学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56
沙发
发表于 2016-5-25 08:31:24 | 只看该作者
知青亲如一家人,
遇事相互来帮衬,
无论生活与政治,
总是互助不陌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0

主题

74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38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5-25 09:00:58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5-25 08:31
知青亲如一家人,
遇事相互来帮衬,
无论生活与政治,

谢谢龙行天下版主点赞!我们青年点是一个团结友爱互助的集体,我们为此而自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5-25 22:15:51 | 只看该作者
这张照片很珍贵啊,恰同学风华正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0

主题

74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38
5#
 楼主| 发表于 2016-5-25 22:18:0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知青张希伟 发表于 2016-5-25 22:15
这张照片很珍贵啊,恰同学风华正茂。

那是我们青年点同学特意到沟帮子照像馆照的,也是当年难得的一张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719

帖子

329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96
QQ
6#
发表于 2016-5-26 16:30:24 | 只看该作者
好珍贵的照片。风华正茂的你们,除了干农活还要在农村卖麸子,难怪书生们张不开嘴。时过48年,回忆起来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0

主题

74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38
7#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7:53:39 | 只看该作者
张荣清 发表于 2016-5-26 16:30
好珍贵的照片。风华正茂的你们,除了干农活还要在农村卖麸子,难怪书生们张不开嘴。时过48年,回忆起来也觉 ...

是的,现在看来就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09

帖子

325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53
8#
发表于 2016-5-27 22:56:11 | 只看该作者
这张知青的老照片太珍贵了!这是传家宝!
广阔天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0

主题

74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38
9#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4:09: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是的,这样的照片太少了,仅有有限的几张。谢谢石老人知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2534

帖子

74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7
QQ
10#
发表于 2016-5-28 15:39:06 | 只看该作者
又生动,又感人,又真实。把当时知情的遭遇不幸和生活中的磨练过程刻画的淋漓尽致。
张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0 13:03 , Processed in 0.207012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