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67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征文《下乡第一天》

[复制链接]

4059

主题

9028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285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5:0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征文《下乡第一天》
  1970年5月27日,在地处北疆的小城,通辽市中心人民广场上,人声鼎沸,彩旗飘扬,主席台上高悬着的大喇叭里,一曲曲的革命歌曲正在放声歌唱。一字排开的解放牌大卡车里,站立着即将出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革命小将和他们的简单行囊。
   无蓬的卡车里也站立着,未能等来分配工作的68届初中毕业生小可。他与机关包家属,自愿结合的六名相识和不相识同学,和其他一大批的同类一样,正在待命出发。
在嘈杂的送行人群中,小可没有发现母亲的身影,但是,母亲含泪接过微薄的下乡补助金,为自己准备下乡用的生活物品,带着自己去百货大楼买,脸盆,毛巾,香皂的情形依然清晰在目,她那忧郁的眼神,永远的镌刻在小可的心底了。那具洗脸盆上,扬帆起航的图案,也许暗示着她的一个美好愿望。
当时在生活困难的小可家里,连一套像样的行李都需要赊账购买, 能为小可准备一套齐全的生活用品,母亲一定是舍出了脸面,向人求借而来的。
此刻的小可,并没有那种骨肉别离的痛苦,反而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几年来,学校停课闹革命了,无所事事的小可,每天出出进进的闲逛。当时家里粮食供应本上的供应量不够吃,父亲的工资不足以用来购买议价粮,填饱全家人的肚皮,并且由于历史的问题,他大约是被控制使用的人员,社会上的每次运动他都是重点对象,被人戏称为老运动员。所以他不敢让自己已经有劳动能力的孩子,去卖些零工,挣钱补贴家用。尽管他只是一名中层的业务主管人员。
面对全家人的生活窘境,一个业已年近20岁的男子汉,每天日出而动,日落而息,混迹于街头巷尾的大字报和群众辩论之间,却束手无策,不能为母亲分担忧愁,为此常常深感不安。
这次响应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不但能填饱自己的肚皮,也能为家庭减轻了一些负担,这也不啻是一种解脱。
67届的同胞哥哥已在二年前,去扎鲁特旗插队落户了。
嘈杂中,汽车启动了,小可看到广场上送行的人群中,有人在擦眼泪,环视身边的同类,大家都一脸肃穆的看着什么,没发现同类有人哭泣的现象。
解放卡车一路的颠簸,经过了一个个的村庄,一片一片油绿的庄稼地,大约还经过一座县城,历时大约7-8个小时,在下午时分,由正北方向,驶入了一个村庄,在一座小学校的操场上,停驶不动了,这里就是内蒙古的开鲁县,三棵树公社,方子地生产大队。
早在报名申请下乡的阶段,小可就已知道,这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兼有渔牧业,是开鲁县境内比较富庶的地方。
但是,后来五年的插队生活证实;在城里动员下乡时的宣传品上,虽有基本事实,但却被注入了水分,发酵,膨胀了许多。
事实上,在小可被选调离开的那年,所属的第五小队每个劳动日的分值为0·25元,小可经历最高年份的分值,也仅仅是1·28元。
虽然我们在第二故乡吃的第一顿饭,就有新鲜的大鲤鱼,但是,这里水面宽阔的渔塘,较大面积的沙丘牧场,却只是点缀的花环而已,并没有给属地的社员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模式,使这里的亩产徘徊在200市斤左右,可以想象,如此的生产状况,经济收入自然微薄得很。所以,当时这里的人们生活是很艰辛的。
此刻,这操场上早已经聚集了一批欢迎的人群,大家毫无所企盼,新奇而热情的欢迎这批由城里来的青年人。
有带队的干部,指挥大家带着行李下车集合。生产大队在小学校的教室里设置了临时饭堂,大锅炖鲤鱼,还有不计量可以随便吃的高粱米干饭,这是我们由城市到农村来插队落户的49名知青人,在第二故乡享用的第一次,也是小可终生最后的一次享用,集体欢宴上的丰盛佳肴。
  开饭前,有生产大队领导的欢迎致辞,有带队干部的讲话,也有人,代表全体的知青人,作了激情澎湃的发言,称;“-----,我们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饭后,在场的各生产小队的队长,代表本队,领回分配给他们小队的知识青年。小可与其他九名男,女同学(此前大多互不相识)被分配到第五生产小队。
旋即,大马车拉着我们的行囊向村中走去,小可与另外两名男生,被安排到一户农家的房舍里,其他人等也分别的被安排到各个农户的家里暂住了。
农家居舍,厚厚的门墙,让小可感到很是惊诧,泥抹的墙壁,空空如也,老式窗棱上的糊纸,随风颤动,一盏小油灯,发着昏暗的光环,一股发霉的气味,弥漫在这狭小的空间里。
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和漆黑的夜空,小可,此刻才感到有一股不可名状的凄凉,一股离别的痛苦,隐隐约约的涌上心头。
有人传话过来,带队干部明天返城,知青可给家人带信回去。于是,小可趴在父亲手制作的,不太规矩的木箱子上,借着暗淡的油灯,写了下乡之后的第一封平安家信。并在收信人的位置上,特别注明;通辽王大人收。(此字样,后来遭到人家的奚落)
虚龄20的小可,终于体会到欲哭无泪的真实含义了。
经过整日的奔波,这一晚,饱食后的疲劳室友们,都默默地整理着自己的物品,默默地铺好自己的睡具,默默地进入了梦中。尽管他们中间还有多年的同窗好友和城里的近邻。
从此,这群被冠以知识青年的城里人,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开始谱写曲折的人生篇章。
                         王亚清(小豆子)
                             15年1月13日

小豆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36
沙发
发表于 2015-1-17 09:03:09 | 只看该作者
难忘下乡那一天,
告别亲人到下边,
招待虽有炖鲤鱼,
小土房里写信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6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1233
板凳
发表于 2015-1-17 21:09:04 | 只看该作者
生动的叙述,让我们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5

主题

6605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177
地板
发表于 2015-1-17 21:25:43 | 只看该作者

下乡第一天,是老知青心里永远的记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25
5#
发表于 2015-1-17 21:54:16 | 只看该作者
难忘的日子,人生的新启程记忆犹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59

主题

9028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2858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17:23:0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各位好!
            谢谢大家光临支持!
                 祝愉快!
小豆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8

主题

2489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9782
7#
发表于 2015-1-19 17:47:41 | 只看该作者
下乡第一天,无论多大年龄,都是从学生换位到成人的开始......准备遭罪吧,嘻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36
8#
发表于 2015-1-20 08:16:51 | 只看该作者
质的变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5

主题

2185

帖子

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3551
QQ
9#
发表于 2015-1-20 11:19:54 | 只看该作者
   “下乡第一天”题目出的好。只要是知青,都可以回忆起一大串的故事。希望大家踊跃投稿,把我们“当农民”的第一天记录下来,是“苦难的开始”、还是“爱情的开始”、而或是“奋斗的开始”?
   “小豆子”同学已经写完了,您呢?
欢迎来到《彩云之南》——我的第二故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59

主题

9028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2858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5:54:48 | 只看该作者
闲人一个 发表于 2015-1-19 17:47
下乡第一天,无论多大年龄,都是从学生换位到成人的开始......准备遭罪吧,嘻嘻 ...

哈哈!闲人一个好!
               遭罪的开始,遭罪的结束,伴随草民的就是遭罪啊!
                   哈哈,祝愉快!
小豆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 17:59 , Processed in 0.245014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