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林小仲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价知青上山下乡要客观真实

[复制链接]

973

主题

7万

帖子

9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1378
11#
发表于 2017-9-2 20:43:08 | 只看该作者
夕照老牛 发表于 2017-9-2 17:20
文革前下乡的知青虽未形成什么群众运动,但不能把他们割裂出去,邓小平说我们那代人是崩溃的一代人,事实 ...

很赞同您的客观分析观点,支持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3

主题

7万

帖子

9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1378
12#
发表于 2017-9-2 20:43:38 | 只看该作者
夕照老牛 发表于 2017-9-2 17:20
文革前下乡的知青虽未形成什么群众运动,但不能把他们割裂出去,邓小平说我们那代人是崩溃的一代人,事实 ...

很赞同您的客观分析观点,支持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1471

帖子

484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41
13#
发表于 2017-9-3 08:33:43 | 只看该作者
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把刘少奇打成叛徒内奸工贼。
邓小平上台后,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刘少奇平反!那个对?
”邓小平以他言简意赅的“三个不满意”对那场运动做出了历史评价。这既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局性的结论,也是当年下乡的知青们的主流认识,这才是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真实的评价。
云南知青的强烈要求回城引起全国知青的大返城!得到了当时囯家领导人邓小平李先念的肯定!
这就是客观亊实!
我不论毛泽东邓小平的功过,但这是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亊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9

主题

962

帖子

479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92
14#
发表于 2017-9-3 10:34:35 | 只看该作者
方外山庄 发表于 2017-9-3 08:33
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把刘少奇打成叛徒内奸工贼。
邓小平上台后,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刘少奇平反!那个 ...

我觉得全国知青大返城,不能只是邓小平、李先念的肯定,应是党中央的肯定和决定,不然怎么可能终止十来年的强制知青上山下乡?文革前后的知青上山下乡在强制上是有区别的, 前者都是自愿的,一般是高初中毕业生,后者绝大部分非自愿,并且包括16岁的小学毕业生,他们可怜,连物质由分子抅成,分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都不知道,也算知识青年! 我知道的一个小学毕业生就在下乡后,最后去当了和尚!  在成都如果子女不下乡,父母是黑五类的,父母天天遭批斗。父母不是黑五类的不准上班,回家把你子女工作作通,同意下乡才能回单位上班。可文革前不是这样的。
知青问题真是一个沉痛的,不堪回首的话题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主题

390

帖子

617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73
15#
发表于 2017-9-3 15:07:28 | 只看该作者
竹萍 发表于 2017-9-3 10:34
我觉得全国知青大返城,不能只是邓小平、李先念的肯定,应是党中央的肯定和决定,不然怎么可能终止十来年 ...

首先声明,我是独生子,是68届高中毕业生,我可以不下乡(下去以后,“四向办”还来人告知:如果你们反悔,趁你们户口还未转可以回去),但我是自愿下乡的。我父亲于1971年迫害致死,受父亲牵连,我在农村吃了不少苦头,我在《知青生活点滴》系列回忆中都有记叙,我不悔恨,也不庆幸。我想,无论是自愿下乡的也好,被迫下乡的也好,大家走到今天已经实属不易,今天发动知青自己来评价那场运动,不仅不能收到积极良好的效果,反而起到撕裂知青群体的消极作用,说得不好听一点,是别有用心!我不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1471

帖子

484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41
16#
发表于 2017-9-3 16:03:48 | 只看该作者
竹萍 发表于 2017-9-3 10:34
我觉得全国知青大返城,不能只是邓小平、李先念的肯定,应是党中央的肯定和决定,不然怎么可能终止十来年 ...

经过十几年的上山下乡,知青们都渡过那艰难困苦的岁月,云南知青强烈要求回城的上访,得到了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的肯定,终止了上山下乡运动,结束了千千万万个知青的苦难生涯,迎来了七九大返城的胜利。
就单单知青返城,我们不论邓小平的前后功过,这一决定是正确的,是全体知青拥护的,是得民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3

主题

7万

帖子

9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1378
17#
发表于 2017-9-4 15:00: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共同 于 2017-9-4 15:17 编辑

历久弥新: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及其当代继承与意义 http://www.qstheory.cn/llqikan/2017-08/12/c_1121473038.htm
注:葛元仁是该楼作者林小仲的师院附中同学

编者按:葛元仁同志的《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再认识》在本刊2017年第2期发表后,我刊编辑部收到了一些北京高校学生的来信,表达了他们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认识及其当代意义的看法。尽管他们的看法不一,也有深有浅,但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相结合的认识已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正如一位同学所说:“我们相信,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到生产和人民群众火热的斗争中去,始终为我们,尤其是为青年人,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自我、土地、劳动、劳动者、物质生产的契机。”这才是我们高校教育中最可宝贵的东西,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根基所在。特摘要刊出,以飨读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3

主题

7万

帖子

9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1378
18#
发表于 2017-9-4 15:01:33 | 只看该作者
一、如何认识和评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对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认知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耿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由中国主要矛盾决定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指出,革命在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主要矛盾反映了中国所处的环境,国内经济恢复取得一定成绩,但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农业就其基本形态来说,仍旧是分散的、个体的、落后的,广大农村仍使用传统的手工工具,靠人畜耕种,靠天吃饭,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产品商品率也很低,不能向城市和国家工业化供应更多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这一情况反映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业与农业存在的主要矛盾,即农业积累与工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二是农业生产并不乐观,这就要求在土地不断开垦的基础上,需要知识青年到农村去进行科技指导与文化传播。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由知识青年地位决定的。知识青年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知识青年与工人农民在革命过程中互相帮助、缺一不可。一方面,“五四”以来,知识青年在革命过程中具有带头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中国革命的主体与骨干是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人农民,因此,全国知识青年一定要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变成一体,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队伍。知识青年在革命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对知识青年进行更好地培养,一种方法是对知识青年进行思想改造、理论教育;另一种方法是对知识青年进行实践改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教育政策的调整,知识青年的人数越来越多,但存在教育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不适应的问题,这就造成知识青年的数量提升,知识青年的教育质量难以提升、知识青年就业困难等问题。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由中国革命经验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分析了中国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脱离的现象,阐述民主主义推行受阻、立宪改革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于,知识阶级的青年未深入到农村中宣传社会主义,这是需要知识阶级青年认识与改正的。党的创始人毛泽东以知识青年参加的五四运动为例,说明知识青年通过运动未能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的主要原因在于:知识青年未能动员与组织工农群众,中国近代史上革命的成败同知识青年是否与工农群众结合相关联。由于认识到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的重要性,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坚持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的做法,如抗战时期延安青年运动将学习革命理论与生产运动相结合,促进革命由失败转向胜利;再如1947年的五二〇运动,学生运动与工人罢工相结合,形成“第二条战线”,有效推动中国革命走向高潮。中国革命中的失败教训与成功案例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中国共产党在借鉴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3

主题

7万

帖子

9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1378
19#
发表于 2017-9-4 15:02:09 | 只看该作者
在评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时要反对三种错误思潮。





    第一,反对用割裂历史的方法来评价。“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但是有些人对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评价却是打着历史反思的旗号,实际脱离历史的分析,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相比较、与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发展相比较,认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就是“突发奇想”的一场运动,这本身就是割裂历史的分析方式。另外存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文革”的产物的认识,这一认识同样是割裂历史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开始时已有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他们是先行者;“文革”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达到高潮;“文革”后1980年结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以《关于当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几点意见》为标志,文件明确提出“能够做到不下乡的,可以不下”。这种割裂历史的分析方法必定导致片面、孤立地看待问题。





    第二,反对用个人情感的方式来评价。历史评价无关个人情感,情感是一种心理的体验与主观感受,如果从个人的心理感受角度评价历史,则会倒向唯心主义一边。但往往存在用个人经历来看待历史事件的现象,如一些人认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使大批知识青年在青春年华失去了在校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使许多有志青年的理想化为乌有,客观上造成人才生长的断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造成社会动荡、部分干部不廉洁、中国社会政治腐败迅速恶化,“后门之风”盛行等。每个人具有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认知、人生经历,知识青年这一群体也不例外,如果将个别的、片面的看作一般的、全面的,即是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评价的扭曲,难以正确评判。





    第三,反对非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的评价。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不断发展、科技快速更新、网络媒体盛行,随之而来的非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对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评价泛起,不断否定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需要警惕与反击。例如,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其惯用伎俩来批判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的进程,并否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伤痕文学”通过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控诉时代带来的苦难,全面否定上山下乡这段历史。例如,一部分人大肆宣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带有强烈的民粹主义色彩,甚至认为这是民粹主义“潜流”的产物,认为这不利于知识青年的自由精神、身份意识与文化尊严,这种忽视中国实际情况、忽视知识青年时代特色的认知是错误的。对于用非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评价历史的做法,我们需要坚决抵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3

主题

7万

帖子

9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1378
20#
发表于 2017-9-4 15:02:48 | 只看该作者
科学评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要坚持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评价。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评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需要从新中国成立后具体的经济状况、社会状况、教育状况等方面出发,从翔实的、主要的事实出发,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认识与研究。因此,评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需要从成熟时期进行看待,全面、客观看待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剖析其成效与不足,在肯定其主要成就的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避免类似不足的出现,才会得到客观正确的评价。





    第二,坚持从当事人角度进行评价。对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评价,需要倾听当时知识青年及上山下乡地方群众两个群体的共同评价。一方面,大部分知识青年认为上山下乡对于他们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价值取向得以端正、身心承受能力得以提高、奋斗的意志得以增强等。另一方面,地方组织及群众认为知识青年为农村及基层组织带去了文化、科学技术、新思想、新观念,加强了知识青年与农民、工人的联系,增进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经济发展,这些反映在各地的地方志类历史文献与纪念物等方面。





    第三,坚持与非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作斗争。旗帜鲜明、正本清源,澄清模糊认识,抵制错误思想,需要在中国共产党学史、治史、鉴史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充分发挥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作为经历者、见证人的历史责任,传播正向声音、弘扬正向能量。此外,作为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者与学生,在同非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作斗争中,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增强阵地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正确区分政治是非和学术是非,摆事实,讲道理,拨乱反正,用历史的、实践的、辩证的思维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积极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7 10:28 , Processed in 0.217013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