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知青淘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2-28 23:16:08 | 只看该作者
雾梦 发表于 2016-2-28 20:32
一位称职的好老师,用自己青春年华为学生们授业解惑,为孩子们点亮希望之光,值得点赞 ...

王利同学还没有注册账号,我替她感谢雾梦版主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22
22#
发表于 2016-2-29 08:25:30 | 只看该作者
文革遭难下乡村,
幸为老师得育人,
师生情谊极深厚,
永世难忘这段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526

帖子

617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72
23#
发表于 2016-2-29 11:41:51 | 只看该作者
同为知青,希望尽快看到此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2-29 17:00:37 | 只看该作者
连峰 发表于 2016-2-29 11:41
同为知青,希望尽快看到此书。

谢谢知青朋友的鼓励,已经开始连载了,一定会坚持到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2-29 21:45: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雾梦 于 2016-2-29 23:11 编辑

               《砺炼华年》连载之三               
难忘的知青岁月
                                             —叶连春
    原抚顺一高中一年一班学生。1972年9月回城到新抚钢厂工作,历任基建副处长、审计处长、能源处长、招标办主任等职务。在任审计处长期间,同时担任中国冶金审计学会理事、辽宁省审计学会理事和抚顺市审计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2007年退休后,在市会计师事务所供职至今。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已经六十有八了。回首一望,真是人生如梦,弹指一挥间。感慨之余,一些陈年往事不免浮现在眼前。
    人生都有幸福快乐的往事,也会有令人难以忘怀的回忆。而有些往事却使我记忆犹新,并魂牵梦萦地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当我回首一些往事的时候,记忆最深刻的当属知青的四年。在那里,刻下了我们年轻的履痕,记录了我们弥足珍贵的回忆。
    1968年9月26日是我永生难忘的日子,也是我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我和同学们上山下乡的日子,也是告别学生时代,走向生活的开始。
    那天下午,抚顺城火车站(现抚顺北站)前广场挤满了下乡的知青和送行的亲人们。我们满载着亲人的嘱托,踏上了西行的火车。列车徐徐开动,我的心绪万千,告别了学习生涯,即将投入新的农村知青生活。

    经过4个多小时的旅途,到傍晚时分,火车停在了青堆子火车站。车站不大,一排青砖站房,站前不大的广场上聚满了欢迎的人群。他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热情地欢迎来自抚顺的知青。随后,我们乘上来接我们的马车,去往分配好的公社大队。我们一年一班被分配到吴家公社姚家大队,离青堆子车站仅八里路。到了大队部的时候已是掌灯时分,当时农村还没有接电灯,点的是油灯。社员们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吃过晚饭后,我和我们班的五名男生、两名女生被分到第三生产队的两户社员家居住。
    第二天,我们就随社员参加了紧张的秋收劳动。当时队里没有水田,旱田种的多是高粱、玉米,还有少量的大豆、棉花、芝麻等。农村对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学生来说,一切都得从头学起。虽然我们在校期间也曾参加过短期的下乡劳动,但那时干的都是轻巧活,根本没有想到从今以后要从事繁重的农村体力劳动。这将是对我们毅力和体能的严峻考验。在与社员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在他们言传身教的带领下,我们不仅学会了收割的技能,还逐渐学会了播种、锄草、插秧、收获等基本农活,初步尝到了劳动的甜头。我们小队在七个小队中属于最好的一个,分值一毛多。一年下来,我们分到了工钱。
    随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我先后被社员选为农业技术员,负责小队“晋杂5”、“忻杂7”、“分枝大红穗”高粱的育种工作。在部分旱田改水田后,还承担了水稻育苗工作。为了使秧苗长得茁壮,我每天早上不辞辛苦地到社员家收尿,也全然不顾及自己的面子。在我的辛勤努力下,我们小队的水稻育苗工作受到大队和公社的好评,曾组织相关人员到我们队参观学习。我又被选为水稻技术员,从插秧到收割,每天早出晚归,适时放水、施肥,使我们队的水稻获得好收成。看到自己辛勤劳动换来的丰硕成果,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在大队成立集中青年点后,我和14中的王忠武同学被推举当炊事员。在当炊事员期间,尽管条件艰苦,缺粮少菜,但我们每天都把水缸挑得满满的,供同学们洗漱和洗衣服用。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出适合同学们吃的可口饭菜,让同学们吃得干净放心。在一年的时间里,为了改善伙食,我们还不辞辛苦地养了一头猪,在春节回家之前把猪杀了,让同学们吃上了我们自己养的猪,心里感到特别欣慰。
    1972年9月,我被大队推举选送回城。通过四年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使我深受锻炼和提高。贫下中农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四年的知青生活,使我对农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艰苦的生活和繁重的劳动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使我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更强的适应能力。从这点来说,知青生活给了我许多人生不易得到的知识和能力。我在那片土地上度过了我的一段青春年华。四年的知青生活是我人生最浓的一笔,也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值得回忆和最值得怀念的岁月。
    1998年9月26日,是我们下乡30周年纪念日。这天,我和我们班的几个同学驱车回到了阔别30年的姚家大队。旧地重游,今非昔比。这里不再是当年的荒凉大地,处处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稻田地,一望无际金黄色的稻穗沉甸甸地垂下了头;田野里布满了一座座蔬菜大棚;昔日乡间的泥泞小路已经变成了宽阔的柏油大道;许多人家都盖起了漂亮的砖瓦房,有的人家还盖起了楼房。社员们见了我们就像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紧紧地拉着我们的手,我的心里顿时感到有一股暖流涌过。我们住在社员家里,吃着农家饭,唠着家常嗑,述说衷情,总觉得有说不完的话,一直到很晚才睡下。第二天,我们依依惜别,告别了乡亲,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
    如今,每当我乘火车路过青堆子车站的时候,我都格外关注车外的瞬间,试图多看一眼让我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地方。望着远去的火车站和广袤无垠的姚家大地,我心绪万千,久久难以平静。这里是我一生无法忘却的地方,这里留下了我的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29
26#
发表于 2016-2-29 23:16:58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2-29 21:45
《砺炼华年》连载之三               难忘的知青岁月                                     ...

     令人感动的回忆。没有怨言,没有牢骚,有的是那种积极向上,奋起的风华正茂。雾梦感觉,人有了这种精神就会充满感恩,充满快乐~ 点赞,并向作者学长致以深深的敬意~  谢谢您的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22
27#
发表于 2016-3-1 10:12:44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2-29 21:45
《砺炼华年》连载之三               难忘的知青岁月                                     ...

下乡四载当知青,
肯干吃苦特认真,
当年经历堪自豪,
迄今难忘岁月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5:45:17 | 只看该作者
雾梦 发表于 2016-2-29 23:16
令人感动的回忆。没有怨言,没有牢骚,有的是那种积极向上,奋起的风华正茂。雾梦感觉,人有了这种 ...

多谢版主点赞,替我的老同学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5:47:23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3-1 10:12
下乡四载当知青,
肯干吃苦特认真,
当年经历堪自豪,

知青岁月的点点滴滴都终身难忘,谢谢版主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30#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22:07:05 | 只看该作者
《砺炼华年》连载之四          在广阔天地里

张文通
原抚顺一高中一年一班学生。1968年9月下乡到北镇县吴家公社姚家六队,1970年冬转到新宾县汤图公社石棚子四队。1972年3月调到汤图中学任教。1985年3月调到南杂木中学。1990年10月调到南杂木镇党委做宣传工作。2009年9月退休。


在广阔天地里
1968年9月,我来到北镇县吴家公社姚家六队插队落户。下乡后的第一次农活儿是割地。割苞米时还能跟上趟,到割高粱时就望尘莫及了。因为这个地方以烧秸秆为主,高粱茬子留得特别高。在捆捆时一不小心就扎了手。贫农孙大爷、常大爷就手把手地教我们。孙大爷还给我们做示范表演。只见他在手拿镰刀的情况下,把高粱捆得整整齐齐。我们还没看清是怎么回事呢,孙大爷已经捆完了。他那熟练的动作,就像变魔术一般。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
过了霜降就是立冬。这时我还穿着单衣。贫农老大爷常宝仁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他就和生产队长说:“我看他怪冷的,家里又挺困难,队里先给他做一套棉衣吧。这孩子挺能干的,冻坏了咋整啊!”就这样队里给我做了棉袄棉裤。当我穿上这套崭新的棉衣时,眼里含着泪花,不知说些什么好,这是贫下中农对我的一片真情啊!真是穿在身上暖在心里。年末分红时虽然扣了我的工资,但我为有这样好的贫下中农以及同他们在心灵上的沟通,感到无限的欣慰和自豪。
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累,总觉得有股使不完的劲儿。一秋下来,不仅学会了割地、掐高粱、扬场、簸簸箕,还学会了捋草、喂牲口、赶车。白天下地干活儿,晚上我就到马号去。看饲养员怎样给牲口拌草加料,不懂就问。时间一长,不仅学会了喂牲口,而且还掌握了其习性。有一次拉茬子,我把车装完后身旁的社员就问:“也没见你装过车,怎么装得这样好,是怎么学会的?”我说:“是跟车时看会的。”当我赶着装满茬子的大车行走在回家路上的时候,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贫下中农对我们的关心不是父母胜似父母。为了让我们过上一个愉快的春节,下乡不久就抓了一头猪给我们饲养。常大妈又教我们怎样喂猪,并时常给我们照看。在她的指导下,这头猪春节前长到130多斤。常保和大爷前来给我们杀猪,趁这机会我又向他请教,由此又学会了一门手艺。
下乡后的第一个春节,只有我们六队青年点杀了猪,并和常大爷、常大妈一家在一起过了年。那时不知道什么是想家,只觉得和贫下中农在一起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
1970年冬,我转到了新宾县汤图公社石棚子四队。第四生产队是一个自然屯,名叫新立屯,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来到新立屯的第二天,我就跟着社员一起上山捞木头去了。这捞木头可不是一般的活,既累又危险,稍不留神,就会被木头撞到脚后跟。人必须根据木头出溜的快慢来决定自己的脚步。有时候木头出溜的很快,你就得捞着它一溜烟地跑下山。没捞几趟,我已气喘吁吁了。
歇气时,有的社员问我:“你到这山夹缝来干什么,出门都碰鼻子,多憋屈。”我说:“这离家近点儿,来回方便些。”那个时候队里很穷,挣了一年的工分也分不到几个钱,在往返抚顺的路上经常逃票,连4元2角的车票都买不起,列车员也很同情我们,有时睁一眼闭一眼就过去了。
新立屯地处山区,地里的石头很多,无论是刨埯还是铲地,都不比姚家那边轻松。种地的季节到了,男劳力刨埯,女劳力滤种、抓粪、埋埯。我和宋英杰、王巧珍,还有一名社员一组。我生怕被别人落下,使劲儿往前刨,一不小心刨在了石头上,只觉得两臂一震,石头上冒出点点火星,把人累够呛还赶不上趟。后来我发现老社员在下镐时,头两下比较轻,然后再重重地刨两下,埯就刨好了。原来他的头两下是在试探有没有石头,我很快就学会了。宋英杰跟在后面滤种,我刚刨好一埯,她立即把种子放了进去,一点喘息的机会都没有。于是我就对她说:“你滤得慢一点儿,让我喘口气。”她说:“你一喘气儿,就被别人落下了,到喘气儿的时候一块喘吧。”我只好弯着腰继续向前刨去。
歇气儿的时候老队长来到我们身边,问王巧珍:“你抓粪嫌不嫌乎?”王巧珍看看自己那黄呼呼的手说:“嫌乎我就不抓了。”她显得有些激动。是啊!没有粪肥臭,哪有五谷香啊。
高粱红脸笑,谷穗迎风摇,秋收的季节到了。这一天秋风送爽,天高云淡。老队长领着我们来到一片高粱地前,分完垄之后,大家就你追我赶地干了起来。只听见地里一片“咔嚓咔嚓”的响声。这边割高粱又不同于姚家那边割高粱。姚家那边是茬子留矮了不行,这边是茬子留高了不行。虽然茬子留矮了好割,但是稍不小心刀刃就会割到石头上。开始时我并不习惯,看到很多人都割到我前边去了,心里很着急。后来我就观察老社员的动作,原来他们在下刀时,刀背顶着地面,刀刃向上倾斜,这样就刮不到石头了。我很快适应了这种割法,很多人又被我甩在了身后。
月末评工分,在社员大会上有两名青年社员被评为二等工分,心里很不服气,要和我比高低。当时我并未在场,但知识青年、“五七”战士子女,还有很多社员都向着我说话。他们说:“你俩和他比,背苞米时谁有他装得满背得快?你背两趟,他已背完三趟。割高粱时虽然茬子高点,但你俩谁也没有他割得快。他是放下扫帚就是簸箕,从来不偷懒,你们行吗?”这两名社员被说得哑口无言。

就在这年我当上了生产队副队长,负责思想政治工作。还有一位退伍军人也当上副队长,管生产。
割豆子时已经过了霜降。有一天早上我们去割豆子,虽然天气晴朗,但还是觉得有点寒气逼人。豆秸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霜,割起来既扎手又拔手。我也没有手套,猫着腰就和社员们一起干了起来。那个退伍军人副队长一边干一边嘟囔:“这活怎么干?”没干几下竟嘟囔着回家了。老队长非常生气地说:“连这点苦都吃不了,还能有什么出息呢!”
也就是在这一年我被选为汤图公社团委委员,负责宣传思想工作。那个时候的宣传思想工作不像现在不被重视。那时人们都在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毛主席语录,学习“老三篇”,狠斗“私”字一闪念,都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人很单纯,思想好统一。时过不久,我的工作很有起色。党委书记秦万章对我说:“你要虚心不要骄傲呦,将来会有出息的。”我心情激动地说:“请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离开了新立屯,来到汤图中学当老师。当时秦书记是不愿意让我到中学当老师的,他希望我能继续留在生产队,为公社培养后备力量。可我觉得这个机会不能错过,在秦书记不情愿的情况下我离开了新立屯。临走那天,老队长紧紧握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我真舍不得让你走,我离不开你,生产队离不开你,社员们也离不开你,但又怕误了你的前程,没办法呀,走就走吧”。我的心绪也上下翻飞、感慨万千。这些年来我和他们朝夕相处亲如一家,老队长对我更是疼爱有加。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人更好,我的心好像被一根割舍不断的情丝牵动着,真是难舍难分。我含着泪花对老队长说:“我不会忘记这深厚的阶级感情,不会忘记乡亲们的亲情,更不会忘记您对我的培养。”
春暖花开,微风习习,泉水叮咚,小鸟歌唱。乡亲们目送我走向远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9 19:01 , Processed in 0.217013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