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知青淘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71#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16:46:34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六十七

诗四首(二)

高国林

赠吴长厚
我与吴长厚同学十几年,深知他才学超群,有励志强国之愿。1967年11月,我串联返校时,得知吴长厚因家庭问题而离家,远赴新疆,心中甚感悲凉、惋惜和担忧。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长信并一首小诗:
你我共度十余春,亦师亦友话知心。
共探科学无穷是,江山似锦赖吾人。
天际风云瞬息变,男儿壮志走边关。
思君想君难见君,遥遥万里祝福君。

附:吴长厚回信中的两首小诗
(一)
你我同学又同窗,形跟影随度时光。
为党同立鸿鹄志,唯我一人赴边疆。
(二)
眼望奥拉峰,心想刘海英。
同在农六师,为何她英雄。

泰山极顶观日出(1967年2月1日)
天朦胧,地朦胧,南天门内人沸腾。
急唤醒,苑铸锋,披被直奔玉皇顶。
寒风瑟,身发冷,欲望光明暖心中。
看东方,云雾重,黑红橙黄渐分明。
日如轮,跳跃升,光耀环宇照人生。

回赠崔学权
雄浑孤傲破九霄,云涛渺渺倚山腰。
遥望东海万里浪,激荡潮涌似海涛。
虽未同上泰山端,先后道路却一条。
愿能携手并齐心,披荆斩棘乐而求。

附:崔学权赠诗
巍巍泰山冲九霄,洪洪云海半山腰。
眼望云海一点红,胸中潮涌似波涛。
虽未同上泰山端,鸿鹄之志却一般。
三友携手齐心奋,披荆斩棘永向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22
272#
发表于 2016-4-20 08:41:15 | 只看该作者
最是深沉同窗情,
远走他乡更牵心,
写出诗篇相互赠,
表达心意至今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73#
 楼主| 发表于 2016-4-20 16:01:43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4-20 08:41
最是深沉同窗情,
远走他乡更牵心,
写出诗篇相互赠,

感谢龙行超版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74#
 楼主| 发表于 2016-4-20 22:03:34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六十八

难忘的鱼汤

雷淑珍
原辽宁省抚顺一高中二年一班学生,1968年下乡到辽宁省北镇县青堆子公社陆家大队一小队,1971年回城,经半年学习分配到抚顺市第十六中学任教,后转到四十九中学,现已退休在家。

提起难忘的鱼汤,已经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但至今想起来仿佛还能闻到那鱼汤扑鼻的香味。从那时起到如今,我都再没喝过那么有滋味的鱼汤了。
那是1968年,我们作为知识青年要到农村接受再教育。那时候的我们都还很年轻、幼稚,满身的学生气。淳朴的时代让我们天真稚嫩。我们没有生活的阅历,不知道生存的艰辛,更不知天高地厚。我们对一切都是那么理想化、浪漫化。我们是9月末去的农村,每天的生活就是上工干农活,下工回农舍睡觉。待了一个多月后,我们都已经没有了刚到时的那种新鲜感。
11月初的一天,天气本来应该很冷了,但那天出奇的暖和,我们一队的同学“浪漫”劲来了。下工吃过晚饭后,老乡们或休息或忙家里活去了。而我们这些天真无邪的学子们却想起玩来了。“今天这么暖和,咱们去摸鱼吧!”不知谁喊了一声“好!”大家立刻异口同声地表示赞同。
于是我们一行九人拎着水桶悄悄地溜出了村,过了座黄土岗,往水塘方向进发。北方的11月,天已经很短了,过了6点天就已经很黑了,闪烁的星星和一轮圆月挂在天空,月光下我们玩心不减,个个摩拳擦掌、干劲十足。披星戴月的我们终于来到一个小水泡子的岸边。经过分工,我们开始行动,男同学负责摸鱼,女同学负责在岸上捡鱼。
“接住,又一条!”“在哪呢?在哪呢?”我们喊着,叫着,忙着,愉快的声音划破了山村夜晚的宁静。我们玩得开心,收获也不少,大大小小的鱼我们抓了有二十多条呢,这满满的收获让我们兴奋不已。
为了这些鱼,我们九个人第二天都没有去上工,在“家”里像过节一样做起了好吃的来了。熬鱼汤就是我们做的最精美的一道菜了。鱼汤不但鲜美可口,而且带有“胜利者”的滋味。鲜美的鱼汤喝得大家口颊留香。
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了公社。全公社都知晓了陆家一队知青的“馋”。“全体不上工,在家熬鱼汤,真是随了一队的传统啊!”后来我们也知道了这其中的缘由,原来当地公社就有一句顺口溜,说的是“一队馋,二队懒”,而我们偏偏是一队,所以当地老百姓才说我们随了一队的传统。我们也因此落下了“馋”的名声,不过属实不冤。
事情过去几十年了,这些年我不知道又喝过了多少碗鱼汤,可是无论这些鱼汤的滋味有多鲜、多美,让我最怀念的仍是当年的那碗。我难忘那碗鱼汤,正如我难忘那段无法追寻的青春岁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22
275#
发表于 2016-4-21 12:13:08 | 只看该作者
秋末冬初天乍暖,
结队下河抓鱼玩,
次日一起煮鱼汤,
至今难忘好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76#
 楼主| 发表于 2016-4-21 16:36:19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4-21 12:13
秋末冬初天乍暖,
结队下河抓鱼玩,
次日一起煮鱼汤,

谢谢龙行超版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77#
 楼主| 发表于 2016-4-21 21:33:15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六十九

尘封的记忆(一)

王凤燕
原抚顺一高中二年二班学生。1968年下乡到北镇县青堆子公社六屯大队。1971年9月20日回抚顺,入抚顺师范学校外语班进修。1972年9月起先后在抚顺二十九中、抚顺体育学校任教。1982年9月起任抚顺二十三中化学教研组长、工会主席;2004年退休。现被聘于抚顺玉成中学教化学,任教研组长。

记忆中的“逃兵”

记忆是雾中的鲜花,那样遥远又那样临近,春华秋实满枝头。记忆是醉人的美酒,情也悠悠,梦也悠悠。酸、甜、苦、辣满心头。
难忘的1968年9月26日的晨雾,再次闪现在我的眼前。我家的院里院外、屋里屋外站满了人,街坊邻居都来送我下乡,我背着一个上面绣着“革命”二字的军用挎包,迟迟不愿走出家门,邻居大哥催促着我说:“快走吧,要不然赶不上电车了。”我硬着头皮强忍住眼泪说:“爸妈,我走了。”爸爸高血压,扶着炕沿勉强站起来,声音哽咽着说:“走吧,凡事要小心。”妈妈早已泣不成声,拉着我的手说:“燕子,你要……”话还没说完就晕了过去,我赶紧抱住妈妈,在众人的帮助下,把妈妈放到了炕上,大家呼着、喊着,又是掐“人中”,又是喷水……这时爸爸也站不住了,老泪纵横:“电车要开了,燕子快走吧,赶不上这趟电车就上不了火车了。”这时,我急了,摘下挎包扔到地上,大发雷霆地喊着:“我不走了,爱怎么的就怎么的,我宁肯当反革命,蹲监狱。”我哭喊着让妈妈快点醒过来,这时邻居大哥,捡起挎包,拽着我就往外跑,大家也是连推带拉的,硬是把我推上了电车。
就这样,我跟着一高中的全体同学登上了开往北镇县的火车。“工宣队”的同志热情地为我找到了座位,并帮我摘下挎包,放到行李架上。看见“工宣队”的同志,我就哭得更厉害了,并说:“你们说话不算数,为什么不去我家做父母的思想工作呢?我爸妈都晕过去了……”工宣队同志非常同情地说:“别哭了,不怕,他们会好的。”他们越说,我越来气,就顶撞他们说:“什么会好的,不怕,感情不是你妈了。我父母年龄大,身体又不好,谁照顾他们呀?”
呜——呜——火车鸣笛了,轰隆一声,开动了,我也不知道,当时我哪来的急劲,从行李架上拽下挎包,从车窗嗖地跳了下去,就往车尾方向跑去,这时车上一片大乱,一片喊声,跳车了,跳车了……这时,“工宣队”的队长也跳了下来,来追我,那时真是年轻,我跑得飞快,到了最后一节车厢,队长也没追上我,他赶紧抓住车门把手跳上车,随着火车南下了。我跑回电车站,坐车回家了。当我泪流满面,推门进屋的时候,大家都惊呆了,父母及邻居们都惶恐不安地问:“燕子,你怎么回来了?”我撒谎说:“学校给我几天假,让我第二批走。”这时,大家才放下心来,邻居们看我回来了,都回家了。我看着父母双双躺在炕上挂着吊瓶,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人哪,真是个群体动物。在照看父母的日子里,没有同学,没有消息,没有欢乐。我就像生活在一个海洋里的孤岛上,心里空荡荡的。一晃一个月过去了,我必须跟随第二批下乡了。
坐在火车上,望着窗外沧桑的白云,心里感到世事沉浮、境界荒凉。在那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年代,我竟然跳车逃跑了,同学们会说我什么呀?老乡们会怎么看我呀?我这心呀,真是十五个吊瓶——七上八下,惶恐不安。
青堆子站到了,一辆牛车在等着我,“工宣队”队长也不知和赶车的说了什么。赶车的老农对着我说:“你就是那个跳车逃跑的丫头啊!上车吧!”我坐在牛车上,无心思观赏乡间景色,一门心思的想,我可怎么办?突然,我有了主意,我就是我,谁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嘴长在别人身上,我也没办法。今后我就当哑巴,不说话,只干活。

“到了,下车吧!”赶车的老农说。我提着行李,向房门走去,进了西屋,这时静秋对我说:“你分到四队,还有赵毅、温艳琴,我们四个女生一队。”我悄悄地把行李放到炕梢。这时我发现玻璃窗上贴满了一张张压扁的脸,嘴还在不停地说着:“就是她,就是她,跳车逃跑的那个,听说她家是大地主,看她那个样,啥也干不了……”听着这些刺痛心扉的话语,我的眼泪又忍不住地流了下来。
第二天的劳动任务是挖台田,每人要挖两米长、一米深、一米宽的大沟,将挖出的土垫到二十米外的地上,修成椭圆形,下雨天地不存水,庄稼就不涝了。我们知青在一起挖,男女搭配,互相照顾,可我就不同了,谁都不愿挨着我,队长硬是给我分了一块地方。记得两边的同学很是“照顾”我,各把两锹宽的地方白白地送给了我,我不能说什么,只能干。休息了,同学们都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说南道北,开怀大笑。九月的阳光把他们的脸晒得红红的、黑黑的,身材也粗壮了,和我这弱不禁风的小白脸相比,真是天壤之别,难怪老农看不上我,同学们孤立我。不过,我一个人躺在松软的黑土地上,望着蓝天,想着家,缓解着疼痛的胳膊,也很舒服,只是眼泪不听话,总想夺眶而出……

太阳落山了,一天的劳动结束了。我的手磨起了血泡,两个胳膊肿得像两个发面的大馒头,连秋衣都脱不下来了,幸亏静秋帮我,才把秋衣扯了下来。我钻进了被窝,心里想:“明天可怎么办呢?”谁说主席语录不好使,我咬紧牙关,忍着眼泪,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
这样的活一干就是半个月,强大的体力劳动,锻炼了我的体力,坚强了我的意志,我能干了。无论是春播秋收,还是插秧打场,总之无论干什么活,我决不落后,处处领先,首先得到了乡农的好评。一次干活休息了,几位老农,走近我,围着我坐了下来,态度温和,非常亲切地问我说:“姑娘,今年多大了,看你也不像反革命呀,怎么当逃兵了呢?”于是我把我的经历告诉了他们,得到了他们的同情和谅解,从那天之后,我的状况改变了,和我说话的人多了,随之我的朋友多了,欢乐也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22
278#
发表于 2016-4-22 10:21:10 | 只看该作者
只因看护老父母,
则被污成逃兵族,
全靠自己拼搏干,
再得好名众拥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79#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21:07:38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4-22 10:21
只因看护老父母,
则被污成逃兵族,
全靠自己拼搏干,

感谢龙行超版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280#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21:08:05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七十

尘封的记忆(二)

王凤燕

难以忘却的乡村医生
一瞬便是一个机遇,永恒却是无边无垠的时空;一瞬便是一个新的起点,永恒却是在慢慢地蜕变。大队部成立了磨米加工厂,需要一名会计,我居然被选中了。可没干几天就被调换了,当时在医疗站当会计的是一位腿有残疾的初中女孩。医疗站的账目多,事务繁忙,她有点应接不暇,大队部就决定让我俩对调一下,就这样,我就进了医疗站。我每天负责挂号、消毒、取药、每月结账、进药……协助当地的医生侯大夫工作。虽然事务繁忙,吃睡无常,但我也心花怒放,虽然我不是大夫,但每天都能与大夫相处,学些医疗知识,那也令我心情喜悦。
还记得初中毕业时,班主任劝我说:“王凤燕,我看你口齿伶利,性情温柔,处人处事都谦和,你很适合当一名教师,你报考师范吧。”我说:“我才不报师范呢,当教师最没出息,凡是认字的人都能当老师。我要考一高中,要上中国医科大学,将来当一名出色的大夫,我要治好所有的疾病,我要让人永远不死,永远不老……”多么幼稚的想法,多么无知的愿望。
我和侯大夫相处得很好,侯大夫教了我许多实用的医疗技术。
一天夜里,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我惊醒,一位社员拉着我就往他家跑,刚跑到大门口就听到哭声、喊声连成一片,我进屋一看,侯大夫晕倒在地,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奄奄一息。我连忙打开侯大夫的诊包,取出一根银针,对着侯大夫的“人中穴”扎了进去,侯大夫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清醒了过来,我问他怎么了,他两眼流泪说不出话来。这位社员说:“孩子病了,侯大夫给她扎了链霉素,针还没拨出来,孩子就不行啦!”我知道了,侯大夫没给她做过敏实验,那时候,当地人扎链霉素,都不作过敏实验,可就这万分之一例,却偏偏落在了这个小女孩的身上,这对夫妇结婚十几年没孩子,已经四十多岁了才有这个宝贝女儿,老天真是不长眼,严霜单打独根苗。女孩走了,侯大夫一蹶不振,整天以泪洗面,不吃不喝,不能正常工作。看到这情形,我深感医生责任的重大,人命关天,治好病是天使,出了事故是魔鬼!
后来,上级给我队派来了锦州医院的王大夫、白大夫……这可是我学习的好机会,我跟他们学完了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学会了配药、扎针、小手术、缝合术等。当他们撤回时,我已基本上成为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了。
人们常说:“无佛无以为医。”我凭着这颗慈善的心,拼命地工作着,刻苦地学习,不分白天黑夜随时出诊。农妇喝了农药想自杀,我及时赶到,帮她洗胃催吐,从死神手里夺回了宝贵的生命。便秘的大爷,我给他灌肠排便,解决了他的痛苦。高龄产妇难产,我使出全身解数,排除艰险,迎接新生命的到来。用我研制的“白芷注射液”治好了大妈的三叉神经痛,用我的针法“下关透地仓”,不知扎好了多少个牙痛患者。常见的小病还好解决,遇到特殊情况就难办了。记得有一天一家娶儿媳,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热闹了一天,客人散尽,一对新人住进了租来的新房里。我也忙了一天,患者刚走,我还没来得及洗脸睡觉,新郎的父亲就急忽忽地向医疗站跑来,还没到门口就晕倒了,我赶紧给他扎针施救,他醒过来了,指着他儿子的新房叫我快去。我背上诊包就急忙跑过去,到那一看,新郎翻着白眼,口吐白沫,手脚抽得冰凉,我快速给他用上药扎上针,他停止了抽搐,睡着了。这时,新娘告诉我说,她婆婆在隔院也抽了。我又走进隔院,到她婆婆家一看,新郎的妈妈和妹妹都在抽搐着,我赶紧给她们扎上针、用上药,作了妥善的处理,让她们安稳地睡着了。还没等我出门,隔院的人也都抽了,一家接着一家,这癔病的传染真是可怕,我就一家接一家的扎针、灌药,这一趟街十来户人家,都得了同样的病,我处理完,天都亮了。
我回到医疗站,书记来了,我把这一宿的情况向书记作了汇报,书记非常诚恳地说:“太好了,王大夫,你控制住了病情。”接着,他告诉我,村民在解放初期也得过一回这种病,当时大家都在夜校学习,班里有一个姑娘抽了,接着传染了二三十人都抽了,闹腾了两三天才平静下来。今天的病是因为新郎的房主去世没过一百天,新人就住了进去,大家心里都有一个阴影。当地人很迷信,平时就总爱说一些神鬼之类的事情。由于一天的劳累和紧张,一个人抽了,就把那些有心理障碍的人都引发了出来。这是一种精神传染病。我想,我今后的任务重了。不仅要治疗大家身体上的疾病,还要治疗社员们的心理疾病。更有甚者,一位大哥跑来跟我说:“王大夫,你快去我家看看吧,我妈跳到房梁上了,连哭带笑的,说什么也不下来。”书记说:“你快去吧,我看着医疗站。”我随着大哥刚一来到他家,就看见这位年近七十的老太太,披头散发蹲在房梁上,两眼冒着凶光,手指着我大喊:“我大江大浪都过来了,还害怕你这个小河岔子吗?我不怕你这个小王大夫。”我奇怪,这么高的房梁,她一个近七十岁的老太太怎么上去的呢?我配好药,准备好针,向她的两个儿子使了个眼色,她的两个儿子一拥而上,将他的妈妈拽了下来,按在炕上,我强行给她扎了针,用了安眠药,她不再闹了,慢慢地睡着了。
这几天忙得我连饭都吃不上,又是扎针送药,又是宣传科学知识,三天过去了,他们一个个苏醒过来,正常地下地干活了,我的心宛如一块石头落地了。
一天,我的同学桂荣对我说:“凤燕,我看当乡村医生,不如我当乡村教师好,我整天看见的是一张张阳光灿烂的笑脸,而你看见的却是痛苦不堪的愁眉苦脸。”我说:“不,我看见的是愈后的欢乐,战胜病魔的健康,听到的是新生命的高歌……”我用我的专心去学习医术,我用我的善心去修炼医德,我用我的爱心去行医治病。我的表现感动了一位老中医,在他撒手人寰之际,将他用一生心血编写的五本药书送给了我。我出席了北镇县第六届卫生战线劳模表彰大会,我的辛苦与成果受到了乡民们的嘉奖和赞扬,我的辛勤、我的努力,得到了三千人口的认可和肯定,我知足了。
难以逃脱的命运安排
岁月匆匆来临,又悄悄离去,生命的路遍及大地。生命的起源和归宿,神秘而有规律,既朦胧又实际。
1971年回城的人员中,我被选上了。但回来之后是当老师。我不愿意当老师,就把名额让给了别人。我的朋友静秋一听宣布,我被留下了,就气得火冒三丈,她执意要我与她同归,并给我妈去了电报,妈妈回电说:“就是当掏粪工也要回城,必须回来。”静秋把我的情况向公社书记作了汇报,书记和社长又特殊照顾了我一个名额,让我回城照顾年迈的父母。就这样,我就稀里糊涂地回到了抚顺,进了师范学校的外语班,并当了一名卫生员,我班的田文昌大律师经常开玩笑地叫我“阿尔丹大夫”。
曾记得有人问我:“凤燕,你对幸福是怎样理解的?”我说:“我这个人信命,命运把我抛向哪里,我就去向何方。”他告诉我说:“命运无情地摆布着人们,人们又有意识地掌握着命运……
如今,看来命运真是无情地摆布着我,我却无力逃脱命运的安排,我的理想不是当老师,可命运偏偏把我安排在了教师的岗位。1972年毕业后,我被分到二十九中学,我以为我能教上外语,校长却说:“连语文、数学的教师人手都不够,还能开外语吗?你赶快选一科吧。”我在农村配药、制药都与化学打交道,我就教化学吧。这一教就是四十年。
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三尺讲台练就了我的一颗红心。我先后被评为市级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三八红旗手、省先进个人学科带头人等。光环不少,戴在我的头上,温暖了我的心,照亮了我的路。如今,我虽年过六旬,但仍然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我愿意把我的余光、余热献给我的孩子们,我甘愿当人梯,让我的学生踏着我的肩膀青云直上。
今年7月2日,我组织了“相识五十年的同学会”,我班的同学能来的都来了,同学们从四面八方相聚一堂,话说五十年的情,话说五十年的义。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从相识到现在五十年,整整半个世纪,悠悠岁月,弹指一挥间,五十年的分别,五十年的挂牵,五十年的翘首企盼,终于化成了今天的欢歌笑语。
那时的我,真是心潮澎湃、激情满怀,想起五十年前,同学们的相识,还稚气未脱、风华正茂,我们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相聚于抚顺一高中这神圣的知识殿堂,我们相濡以沫,同窗苦读。“文化大革命”的号角,把我们吹出了课堂,主席语录把我们推入了“文革”的洪潮,是那特殊的年代,又把我们这一群特殊的学子,相聚于北镇青堆子这特殊的天地。我们又一起伴随着高粱、玉米同生共长,度过了人生中最难以忘却的特殊时光。
虽然我们年过六旬,但一见面,我们才发现,大家依然还是那样英俊、潇洒、年轻、漂亮,充满蓬勃的朝气,每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在感情的过滤中,在岁月的沉淀里,我又一次深切地意识到,同学的情义最真、最切、最深、最浓!岁月可带走我们的青春年华,却带不走我们的同窗情谊。虽然我们天各一方,为着生活而奔忙,但请记住,我们永远是同学,永远是最贴心的朋友,让我们手和手相握,心和心相贴,张开臂膀尽情地拥抱友谊,拥抱未来。让我们盼望着,一高中全校同学的聚会早日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0 06:56 , Processed in 0.249014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