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知青淘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

[复制链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22
441#
发表于 2016-5-31 08:08:56 | 只看该作者
下乡情景最难忘,
点点滴滴诉衷肠,
众友听来真亲切,
当年青春都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442#
 楼主| 发表于 2016-5-31 21:39:59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5-31 08:08
下乡情景最难忘,
点点滴滴诉衷肠,
众友听来真亲切,

苏长凡同学的“记忆中的碎片”生动再现了青年点生活的点点滴滴,是知青生活的缩影。感谢龙行超版的精准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443#
 楼主| 发表于 2016-5-31 21:40:16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18

记忆中的碎片(三)

苏长凡


喊口号
一日晚,知青首次参加第二小队的社员大会。
会议在小队部召开。我们知青顺着火炕夹在社员之间,或站或坐,因初来乍到而略显拘谨。社员们边打量我们边相互聊着,几个妇女嘻嘻哈哈拍打着,调侃着;男人们掏出旱烟,卷着、吸着,有滋有味地品尝着,吐出的烟雾弥漫着整个会场,混杂着“蛤蟆赖”烟的刺激气味令人感到窒息。
政治队长迈进门槛,人们逐渐安静下来。“下面开始点名!”队长高声说。这和学校一样,每次集体活动都会点名。
“赵??”,我没听清楚后面的两个字。刚想仔细辨认,一声极为响亮的应答震耳发聩:“毛主席万岁!”——啊,怎么喊起口号了?定睛望去,只见炕梢端坐的一名老头儿,高举着右手,一脸严肃地回答着。老人家是我们房东,名叫赵九荣,人很好,正宗的苦大仇深老贫农。
明白了,革命气氛浓郁的四海大队,开会点名不答“到”而是喊口号,时刻体现出广大贫下中农对伟大领袖的忠诚和热爱!
社员后续的应答完全一样,大声呼喊着口号表示自己的存在。
点到我们知青的名字则纷纷顺势而为,这点政治觉悟我们还是有的,只是略感不很自然罢了。

窗外的“冰堆”
房东大爷赵九荣和房东大娘人都很好,很慈祥、很和善。然而给我留下的最为突出的好感是宽容和大度,此评价是有缘由的。
我、文超、土匪、宝志四人同住在房东西屋的一铺炕上。四海大队地处辽西平原,冬天风很大也很冷。农村的房屋建筑比较简陋,一铺火炕,两扇窗户,没有取暖设备。窗户是老式的,木制棱式结构,一扇窗户分上下两片。上片窗用纸糊就,横向最上两端是窗轴,可使上片窗方便地向外开启;下片窗固定,中间镶块玻璃,四周糊纸。我们白天参加劳动十分疲乏,晚上起夜上厕所要去屋外走出好远,十分不便。夏天还好办,冬天就麻烦了,起夜后哆哆嗦嗦回来,好久不能入睡。不知是谁开得头(嘻……我觉得不是我),发现,不用再出屋,直接站在炕上贴近窗户,推开上片窗即可完成起夜的全过程。方便、快捷之极,极少影响睡觉。于是,如此这般的就近起夜,我们同炕的四个人纷纷效仿,无一例外。
开始几天室外温度尚可,就近起夜的痕迹外人基本不能发现。冬天温度下降很快,数天以后我们放工回来,发现我们居住西屋的窗下凸起了两摊冰堆,凸凹不平,微黄。
又过数天,冰堆“长势”很猛,高度将至窗沿,十分显眼。我们四人均感到不好意思,迅即用锹镐铲平“冰堆”,以防影响村容。非常遗憾,“就近起夜”我们并没有停止,只是对“冰堆”频频铲平,防止其明显长高而已。
一直到知青并点,我们离开西屋的时候,房东的大爷大娘都没有提及此事一句。今天回忆起来,除了略有愧疚之外,仍然深深地为老人家的宽容和大度所感动。

“暴跳如雷”新解
1969年4月1日,中共九大在北京召开。当天下午,青堆子公社就组织各大队的社员和知青游行,进行热烈地庆祝。
四海大队也拉起了游行队伍,由大队书记带队,举着红旗,敲着锣鼓,呼喊着“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等革命口号,徒步到18里外的公社所在地参加全公社庆祝大会。
庆祝会场好像在公社院内,人很多,气氛相当热烈。这次大会是下乡后的第一次知青聚集。各大队的知青尽数参加,十分热闹。大家纷纷聚集在一起,一簇一簇在相互询问或问候着。上边开大会、下边开小会。
会议的议程没有记住,只记得会议的后半程是各个大队的头头(领导)分别上台发表庆祝感言和表示忠心。
农村的头头十分健谈。尽量显得很有文化,不会比城市的差。上台发言的一个比一个能讲,但讲的都是什么我没记住,只是感到发言者时而高呼口号,时而援引语录;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情绪激动,竭尽可能地展现本大队的高昂热情和革命风貌。
轮到我们大队头头发言,四海大队参会的人群包括我们知青都静了下来。大队书记(记忆阻断,直到今天我仍想不起他的名字)当年四十多岁,中等身材,黑黑的面孔,棱角分明的脸庞,带着激动、喜庆的微笑走上了主席台。同前几个发言者一样,我们的大队书记也是情绪高昂,准备尽情地发挥着他的演讲才能。书记的开场白就立马引经典句:“各位领导,革命的同志们——我们四海大队广大的贫下中农们听到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消息,人人都‘暴跳如雷’!”会场下顿时寂静下来,一些知青被最后一句成语击中,突然愣住了,嘴里不由地发出惊愕的呼声。台上发言的书记也愣了一下,似乎感到那块有点不对劲,但他反应奇快!随即补充道:“‘暴跳’就是我们四海大队广大贫下中农高兴地使劲跳!‘如雷’就是落在地上的声音像雷似的!……”
顿时,懂得这句成语含义的人们第二次愣住了,被这句“暴跳如雷”成语含义的新解深深地“折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444#
 楼主| 发表于 2016-5-31 21:41: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知青淘吧 于 2016-5-31 21:52 编辑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19

记忆中的碎片(四)

苏长凡

猪狗争霸的奥秘
村民的不富裕也累及所豢养的牲畜,尤其是猪、狗。当时,四海大队有些人家的猪不是圈养,而是同狗一样地散放。自由自在的猪绝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在圈中拖着肥胖的身躯,哼哼唧唧地等待主人喂食,而是身材细长,瘦骨嶙嶙,健步如飞在村中到处寻食。我就曾亲眼见到过一头黑色的半大散放的小猪嗖的一声跳过一米左右高的土墙,和狗绝对有一拼!
当今,人们所豢养的狗(宠物狗、观赏狗等)吃得很讲究,甚至不会比人差。在我的印象中,那个年代由于得不到主人充足的喂食,狗会以人类的排泄物为食,人类的厕所便是狗们的“食堂”。
饥饿把猪也变成和狗一样。
发现这奇特的“奥秘”是我亲身的经历。每当我依惯例进行“方便”(或叫“出恭”)的时候,闻风(味)而来狗,一条、两条(最多有三条)将你围拢起来,对着你保持一定的距离,蹲守在简陋厕所的门口,大张着嘴,喘着粗气,流淌着哈喇子,很守纪律地目视着你,随时等待你完事的时刻(你没完,他们不会接近你)。当你提上裤子还未迈出厕所的时候,方才还算斯文的狗或狗们一拥而上,咆哮着、撕咬着、搅成一团,而后会听着几声哀鸣,败下阵的狗落荒而不甘地悻悻离去,留下最强壮的狗在独享。
某日,我依旧实施惯例,狗照旧会不约而至地守候在近旁。经验告诉我不必担心狗的打扰,基本可安心地进行。突然我惊诧地感到臀部有动物在拱我,回身一看,一头瘦猪毫无顾忌地狼吞虎咽。我赶它一下,它后退一步;我不赶它,它又回来,弄得我感觉全无,草草了事。原来秫秸围成的厕所四处有缝隙,瘦猪可不像狗一样专守门口,它是见缝就钻直奔目标。这次不是群狗争食,而是“猪狗争霸”,当然每每获胜的一般都是强壮的狗。
就近选择一坚固的厕所挺困难,好长时间依旧使用“秫秸围墙”,只是每次“办事”之前,除必备的手纸外,还需准备一件“武器”如一根树枝或小棍,一根秫秸也行。每当猪狗相聚的时候,绝对注意保持半蹲的类似武术中的马步姿势(防止猪拱你),左瞧右看,瞻前顾后,手中挥舞着“武器”不停地赶着烦人的猪,口中还要不时地用唾沫做子弹射向欲不守纪律的狗(让猪给带坏了),必要时还要挪动位置,大声呵斥,如此这般地折腾一阵方可完成全部过程。办此事,也太累了!
饥饿改变了猪狗的习性,也是发现“奥秘”和看到“猪狗争霸”的原因。
“不要把猪放到地里”
被散放的饥饿的猪为寻找食物,自由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甚至跑到生产队的地里去拱吃庄稼,使集体经济蒙受了损失。
那个年代,无论开会发言还是张口说话,不背诵几段毛主席语录是不可想象的。毛主席的话是最高指示,有绝对的权威。所以按照毛主席话办事已经成为人们心中唯一的行动准则。
为了猪拱地吃庄稼的事,我们生产队还召开了专题会议,我们知青也参会作陪。当然,首先还是政治队长主讲发言。和往常讲话一样,照例先翻开语录摘录几段主席的话,或凭着记忆背诵几段最高指示。同时也夹杂着自己的想法,随意地发挥着他的“口才”。
为了开导和教育贫下中农和我们,队长的态度很认真,情绪也很激动。虽然不失耐心但对待有损于集体利益的行为还是显得憎恶分明、态度严厉。“我们有些社员,不管好自家的猪,不把集体的利益放在心上,这是不行的!”紧接着他更加认真地说:“毛主席不是教导我们说嘛,‘不要把猪放到地里’,你们咋就不听呢?!”
毛主席啥时候说过这么具体,这么通俗的最高指示?我拼命地搜索记忆中的毛主席语录和最高指示,无解而终……

吃大锅饭的技巧
隔过一段时间或有重大的生产活动,生产队就会为全队劳力搞次福利性的大锅饭。
当年,能吃顿大锅饭绝对是一件令肠胃满足、精神快乐的事情。
那年秋季的某一天,队长早早派人在队部焖了一大锅大米饭,做一大缸水豆腐并准备了碗筷。
开饭时,几十位男女劳力蜂拥而至,操起碗筷,甚至小盆、水瓢等一切可以盛饭的物件,挤在大锅或豆腐缸前,尽最大可能将碗(或物件)盛满米饭,盛得高高地带尖。然后分散在队部的角落,大口急速地吃起来。
知青当然也不能免俗,与社员同样地积极,同样情绪高昂,同样尽可能地装满米饭,也同样迅速地吃了起来。
一般情况下,大锅饭米饭做得较多,每人盛出一碗后锅内仍会留有若干的余饭,大饭量的快食者有机会二次享用。这或许是人们(主要是男人)在吃大锅饭的时候速度飞快的原因。我觉得我的吃饭速度已经够快的了,但能够赶上二次享用的机会仍然不多。
我的感觉,那时为了能吃顿饱饭满足时常空空的胃口,将饭碗盛得满满应该是不二的选择,但并非全部如此。
无意中我发现有个男劳力,虽然在盛饭时也争先恐后,但没将饭碗盛得很满。我心中纳闷,感到此人是饭量小还是修养高?好不容易吃顿不花钱的大锅饭却还能如此谦让,真叫人佩服!
我错了。当我们绝大多数人还在狼吞虎咽“战斗”的时候,“谦让的人”已经解决掉了第一碗米饭,抢先将第二碗米饭盛得满满的、尖尖的,躲在一旁,再慢慢悠然地享受着本次福利。
我恍然大悟,并被其有悖常理的“创造性”所感叹。原来吃大锅饭还有如此“诡异”的技巧。但又有几个人会突破道德的束缚去实践这一“技巧”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22
445#
发表于 2016-6-1 08:43:22 | 只看该作者
村中琐事记得清,
点点滴滴皆在心,
如今慢慢道出来,
简直就像美纶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446#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15:38:38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6-1 08:43
村中琐事记得清,
点点滴滴皆在心,
如今慢慢道出来,

非常感谢龙行超版的精准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447#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15:42:03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20

逃票

苏长凡

1969年秋的一天,得知醒华家有急事回抚顺,我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知会同学一声,匆匆赶到赵家屯火车站送她。醒华回抚是要帮父母下乡走五七道路、离城搬家的。关键时刻,我临时决定和他一同回去。
当时已有知青逃票乘车回家的传闻。我穿着干活的衣服,兜无分文,自然就想来次逃票乘车,碰碰运气。
赵家屯是沈山线一个很小的火车站,停靠全是路过的慢车。一般都是上车后买票,所以逃票入门很简单。
大概是济南——三棵树的慢车,车上人很多,没有空座。我是头一次逃票,心中忐忑。我俩躲在不引人注意的车厢交接处,混在几位也像知青的年轻男女之间。我心中默默地祈祷“别查票……别查票……”
列车行驶了一阵子,紧张的神经刚有些松弛。突然车厢内略有骚动——列车长带着列车员、乘警在逐一地检查车票。放松的心一下子又悬了起来!有人朝查票的相反方向移动,我俩硬着头皮没动地方。心想,反正没钱爱咋地咋地吧。
当查到我们时候,列车长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他没多说一句话便向后挥挥手,示意我们跟他走。没车票的我们不好意思地被驱赶着,尽力避开乘客的目光,朝列车后部缓缓地走去。随着穿过车厢的增多,逃票队伍越扩越大,最终全被领进列车最后一节的行李车厢中。
“文革”大串联已结束数年,乘车买票也已顺理成章。可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却又一次小小地冲击了这一“顺理成章”。
行李车厢内物件不多,空闲的地方被两排逃票队伍占据着。列车长是一位中年男人,瘦高的身材,精明干练。他发现(我也惊愕地发现)逃票者全部是下乡的知识青年,约有三十来人。列车长板着面孔严肃地询问大家逃票的理由。知青们顿时乱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嚷成一团,纷纷争述各自所谓的逃票理由。列车长很有定力,并未阻止知青们的“申述”。稍顷,列车长突然从怀中掏出红宝书——毛主席语录,高高地举起来,虔诚认真地喊道:“知青同学们,革命的战友们,大家静一静!我要求大家都拿出自己的红宝书,让我们学习几段最高指示。带宝书的请拿出来!”顿时,知青们闭上嘴巴面面相觑,露出无措、遗憾的神情。无一人能拿出自己身上所携带的毛主席语录。
那个年代,毛主席语录人手一册,随身携带。正式场合或活动都要拿出学习或朗诵一段,似乎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定式。可能因为知青每日下地劳作,负担太重,渐忘了这种习惯定势;更有可能是,逃票的知青是准备回家的,没有随身再带一本毛主席语录也属正常。
因为我穿着日常劳动的衣服,随身携带的小号毛主席语录仍揣在下裤的后兜中,于是我便掏出高举,朗声道:“我带毛主席语录了!”列车长扭过头来打量着我,收起不悦的脸色,略带满意的对大家说:“好,好,你们都没带,只有他带了,这名同学不错。”然后冲着我说:“这样,今天由你来担任这些人的队长。”我一怔,心想,怎么一本语录换出个队长来?还是个“逃票队”队长!我刚想推辞,“我的意见,一会儿由新任的队长带着你们,每名同学,逐节车厢地对自己逃票行为进行检讨,去取得广大革命乘客的谅解;否则下一站你们统统下车!”列车长故作厉声地命令着。
当时的一瞬间,我感到无所适从。心中盘算,如果每一个人在每一节车厢都做检讨效果肯定会很糟。不知不觉鬼使神差地冒出一句:“由我一个人代表大家去检讨吧!”列车长有些惊愕,同行逃票的知青们也有些惊愕,但很快有知青附和地喊“同意——”列车长露出略带狡黠的微笑,道:“好,这次就走一下群众路线,由你一人代表大家逐节车厢检讨。如果广大的革命乘客同意你们乘车,我就不撵你们了。”
逃票的知青男男女女鱼贯地进入第一节车厢,手足无措地站在过道中间排成满满一行,而我局促地夹在队伍的中央,环顾着两侧的革命乘客欲做主讲状。乘客们纳闷的目光集中在我们这排人的身上,不解这是搞的什么活动,还以为是哪个文艺队在列车上演出呢(那时此类演出常有)。
我已没了退路,清了清嗓子。列车长站在车厢的一端抿着嘴望着我没吱声。我回瞥一眼,再次掏出了毛主席语录,故意用高亢地声调大声地说:“革命的同志们,毛主席教导我们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在我背诵语录的同时,知青和一些乘客不由自主地或有声或无声地跟随着,声音不大但清晰、时高时低,朗朗入耳,气氛相当“革命”。
朗诵最高指示已是当时所有正规活动必须有的程序和过程。车厢内的检讨似乎也成为了正规活动。在如此的气氛中,我发现乘客已经聚精会神地关注着我的检讨。一种类乎演说的冲动驱使着我,尽力声情并茂地把检讨带进了主题。开始将我们为什么急着回家,诸如家中老人病重、举家离城、回家取棉衣等;为什么没买票,诸如工分太低、挣不着现钱、家里困难等;以及下乡知青在接受再教育过程中所经受的艰辛,列车长的意见和我所代表知青检讨的目的,等等。认认真真、绘声绘色地讲述起来……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我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夹克式工作服。肩膀头、肘部、袖口打着补丁,裤子膝盖的补丁很大,裤脚也接长了一块,一眼望去绝对是一副艰苦朴素、受苦受累、经济拮据的憨厚形象,极易获得同情。也许是受到我的衣着形象或诚挚“检讨”的感染;也许是乘客中好多人都是知青的家人或亲属,我明显感到车厢内弥漫着一股同情的气氛。我不由地煽情说道:“革命的乘客同志们,我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错误,衷心希望大家能谅解我们。今天,我们的命运掌握在大家手中。列车长说了,如果革命的乘客能同意我们乘车,我们就可以顺利地回家!”话音刚落,车厢内立即爆出“同意,同意,我们同意!”的喊声,动人心魄、感人肺腑,良久方息。
如此的结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列车长咧着嘴,无可奈何地笑着说:“好,我尊重革命群众的意见。”冲我也是对着逃票的知青们说:“你们也不用挨个车厢检讨了,大家赶快找个地方安顿下来,不要影响乘客。我保证将你们安全地送到沈阳!”
逃票的知青一阵欢呼,车厢内响起了笑声甚至掌声。一种祥和、轻松的情绪沁入每个人的心中,柔柔的暖暖的。
知青们溜溜地高兴散去。
列车长走近我身旁,拍拍我肩头,面带微笑轻轻地冲我调侃:“你小子挺油哇,是不是总逃票?”我没搭话,只是讪讪地笑着,心想,你可冤枉死我了,我这可是第一次。
这的确是我第一次逃票,也是我唯一的一次逃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448#
发表于 2016-6-1 18:50:44 | 只看该作者
知青众友齐踊跃,
等待观赏真欣喜。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29
449#
发表于 2016-6-1 19:23:33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6-1 08:43
村中琐事记得清,
点点滴滴皆在心,
如今慢慢道出来,

       吃大锅饭“诡异”的技巧,雾梦也曾听说过,当时感觉这种人还是够聪明的。 一段往事都储存着一段情感,一个故事都承载着真实的记忆。回忆往事就是为了珍惜现在的生活~  祝历经艰辛过的你们——你、我们——-我、他们——他,老孩童们六一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29
450#
发表于 2016-6-1 19:34: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雾梦 于 2016-6-1 19:41 编辑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6-1 15:42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20

逃票

    逃票的经历,雾梦下乡时多次感受过。开始,雾梦是难以接受的,感觉这样有悖做人的道德规范,可是一起回家的知青同学们说,你有钱买我们这么多人的票吗?如果你不买,我们大家都一样;如果你买了,那就显得我们不够好,对吗? 面对这样的说法,雾梦当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同组的同学说,你就别特殊了,你就不要言语,跟着我们就成,好吗?看着一个大队,十几个知青的目光,作为知青大组长的雾梦无语了......。后来,列车员也习惯了知青不买票乘车。上车,从列车车厢两头查票,将知青追赶到中间的两节车厢就算查过票了,两节车厢里都是知青。慢慢地,我们还和列车员熟悉了,有时候给列车员买鸡和鸡蛋等等农产品。雾梦和同学们一起,没有花过一分钱,往返在大队——家的旅途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9 14:21 , Processed in 0.235013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