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48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卖废品二

[复制链接]

1350

主题

417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89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9 16:0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那种非常有节奏的敲击声从街头巷尾传来,側耳一听,就是像是从久远的历史文化中传过来的一种音符,别有韵味。这种敲击声主要是吸引着小孩们的注意,它或多或少带有诱骗的成分,把小孩们的嘴馋换成他们的‘所需’。好不容易攒积的一块牙膏皮子和废铜废铝,像是专门等待这个声音,小手替过一块空牙膏皮子,大手磕、磕,敲下来的一块扯麻糖放入嘴中,立刻融化成儿童和少年时代最得意的快感,‘扯麻糖’与废品是否同值?不得而知。用牙膏皮子挤兑那‘扯麻糖’一解嘴馋的故事,至今依然清晰韵味,久久还搓揉着年少的记忆。
卖废品,不应该是我们那个年**重的事,但却是我十分关心的事。因为卖废品所带来的效益和实惠折射了那个年代物资匮乏与金钱和人性的真实状况。
至少,记忆与卖废品的惬意还能存在于花甲之年,于是,思维中又蹦出一段回忆来。我居住的宿舍不远处就是浏城桥,桥头上面有一个收废品的店子,当时应该算是集体性质的单位?它紧靠铁路边,铺面不大,也就二十来平米,店里员工约五、六个人,店铺的门都是老式的一块块木板子开启,上班时间只见两个带着毡帽有些岁数的人一块一块的把木板卸下放在门边,然后用绳子系着,以免倒下。关门也是如此,解开绳结,然后按顺序一块一块的拼齐关好。
进店后,瞧见里面摆放着许多用废帆布做成的圆形小口袋,每个口袋用来放不同的物品,偶尔也有几只打一点的园布袋,看样子应该是装破布和烂棉絮及废纸张之类的。靠墙壁边用木板搭成的方块格用来放置废玻璃等比较多的东西。右边进门的则是两张桌子,一张桌子上面摆着算盘和一坨碎纸条,再旁边放着一个茶杯,桌子后面坐着一个有些胡子带着眼睛有把年纪的廋个子,另一张桌子后面坐的则是出纳,因为桌子上摆放着一叠叠角票和用纸包着的‘银毫子’像极了电影里的账房先生。废品收购员约莫四十来岁月,只见他双手带着袖套,腰身系着围巾,右手拿一杆盘秤把顾客送来的废品秤好后叫喊着;废玻璃一斤三分钱啊,牙膏皮子两个四分呐,鸭毛一角,栏破布三斤…..
喊声抑扬顿挫腔调有些滑稽的味道,旧式掌柜买卖的感觉就直接印入眼帘。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我小心翼翼踏进废品店的门槛,左手从衣兜口袋里拿出两个积攒许久的空牙膏皮子,然后右手替过一包鸭毛和一些捡来的碎玻璃片,只见到收购员扯开喉咙喊到‘牙膏皮子两分,碎玻璃一分,干鸭毛一毛钱’,我赶紧往带眼睛的廋个子桌子走去,拿着他开出的纸条再往另一张桌子边走去,然后接过一角五分钱,心里便美滋滋的,那种感觉绝对是你几十年感觉不到的一种财富!
一个牙膏皮子,一些捡来的碎玻璃片,特别是卖得贵一点的鸭毛被换成了钱,使幼小的心灵就有了浓厚的金钱意识,还有了朴素的节约观念,但与现在卖废品的思维仍有着天壤之别。
改革开放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物资慢慢变得丰荣起来,什么旧家电、废旧书报等都日见增多,曾记得读完大学后,家里留下了不少的旧书籍和报刊杂志,这些东西都堆成一大堆,实在太碍眼,即使用废纸盒子装着我都提不起了,于是,我就将它们归类整理好,全部塞进一个大麻袋里,然后叫上收废品的人到家里来收购,几秤盘下来,替给我的票子是几十上百元,可见废品之重量,物资丰富之变化。
如今,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废品店早已没有了所谓全民和集体单位的了,收废品的基本都是个体经营,现在干废品行业的比比皆是,大老板收散户送来的废品,小老板收个体和各家各户的,小门面,一部‘啪啪’的三轮车成了他们收货送货的主要工具。
散户主要就是靠走街穿巷了,白天,他们骑着破旧的三轮车穿梭在小街小巷,拖着长长的音调呼喊:“收——废——品——啰”,声音婉转,还抑扬顿挫,甚至还有些沙哑,上午、傍晚,她们则守侯在各小区门口,等待上班一族清理居室,淘汰过时物质。大概真的是干一行精一行,现在的物资非常丰富,因此产生的废品也非常之多,这些人很能察言观色了!他们能根据卖主的眼神儿和声调揣摩对方的心里,然后断然砍价。一些小区的卖主,特别是搬新家的人都有大把众多的废品和不用的弃物,如是,这些个体收废品的商贩能很赚一笔,说实话。这些人也不容易,起早贪黑,靠体力和简易工具游走在街头巷尾把每家不需要的东西付出一点点小钱而方便了众多的家庭。
居家过日子的人都会有卖废品的经历,特别是一些老人和像我们这种年纪的人,什么东西都觉得有用,起初是不舍得觉得可惜,之后是再等等万一有用得着的时候,最后是实在没地方放还是一咬牙最终还是把废品卖掉了。
从五六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在本质上大都有一种节俭的习惯,苦难的痕迹总是提醒我们注意,厉行节约是一种良好习惯,更是一种文明行为;对社会来说,厉行节约则是一种文化,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更要形成一种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文明节约的消费模式。在此基础上,全社会才能形成一种"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风尚,建立起能够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社会。
我也有过一次卖废品的奇葩事件,早些年,因家里更换换电器和购置一些大型商品,于是积攒了许多的纸质等废品有好几十百把斤,那天,正好我要开车出门,于是,我就开着车将顺便将废品放在车上送去废品店,一秤下来也就几十元钱,废品的老板说是;‘他还是第一次看见开奔驰车来送废品的’。
现在的小区或各宿舍内,有一些专门蹲垃圾桶,捡废品的人,其中以老人为多。他们不惧鄙夷的眼光,时刻扫注着垃圾桶值钱的东西,也不放过任何能换钱的物品,这其中还不乏有经济基础和经济条件善好之人,也许,这是一件让人崩溃的操作,但是他们捡东西卖钱,证明自己还有社会价值,也许是他们仅有可以获得愉悦和满足感的事了,但更多的是生活比较拮据的人,特别是从农村来儿女家里居住的老人们。他们拾起垃圾桶里的硬纸壳、农夫山泉的矿泉水瓶、各种泡沫塑料、还有别人丢弃的旧物品和电器,他们一点一滴的攒着卖掉,换来一些辛苦钱。他们卖着废品,甚至把自己也给卖掉了。
上述之事,虽然没有普遍性,但是很有代表性!究其原因:是创业时期的艰辛,也是艰苦年代的生活习惯,还是文化和个人性格影响,老一辈人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年轻这一代人不理解也很正常,毕竟生活环境、经历不同!但是,他们愿意接受捡垃圾,也是靠劳动所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哪怕是年迈体衰的老年人,他们乐意收集这些废资源卖钱,我想应该无可非议。
现在,有些有人认为;人情世故看得多了,人难免庸俗,实际上人情世故与庸俗并非是同义词。懂人情世故则是人生的一种通透,在社交场上,永远不要过分自信,刻意拔高自己。
尾题,废品是我从小到大所常见到的社会现象,利用废品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觉得,不应该被空荡荡的脑袋似乎理解不了这并不复杂的社会现象。
2021.1.6草于家

陈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主题

626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380
沙发
发表于 2021-1-9 18:37:22 | 只看该作者
卖废品也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啊!也要感谢这些收废品的人,变废为宝,并清爽了我们的生活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板凳
发表于 2021-1-10 07:59:13 | 只看该作者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
历史的沿革映射出这段细微却明显的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0

主题

417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89
QQ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1:50:2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
陈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5#
发表于 2021-1-12 07:4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9-29 11:32 , Processed in 0.224013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