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雷午寨主 于 2015-11-7 23:28 编辑
瑞丽农场管委会要给知青印制《知青纪念卡》 昨天上午,正在网站办公室给版主和作者、会员发放新一期的《知青-中国》杂志,接到瑞丽农场原书记李自森的电话,讲农场管委会的艾主任给我发来了邮件,让我看一下邮箱。 下午,回到家里,看到邮箱里有瑞丽农场管委会的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张春生同志:
您好!您在瑞丽农场管委网站上发的,关于按营发放《瑞丽农场志》和发纪念卡的建议悉收。现就您的建议回复如下:
一、您们当年作为城市知青,支边来到瑞丽农场,在瑞丽农场艰苦奋斗十年,为瑞丽农场的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奉献了青春。瑞丽农场老职工们一直牵挂着您们,瑞丽农场不会忘记您们,请代我们向当年支边到瑞丽农场的北京知青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二、拟给您寄《瑞丽农场志》20本,请按您的建议酌处。
三、现设计一张《知识青年支边纪念卡》初稿,请阅,并提修改意见,定稿后即印制,在十二月中旬给您寄来(请提出需要的数量),由您酌定。
顺祝安好!
瑞丽市瑞丽农场管理委员会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六日
今年早些时候,农场出了《瑞丽农场志》,经李书记协调,给在北京的知青们寄来了二十本,我与知青们商量后,按营连发了下去。由于书少,知青多,我写了一封信给农场,表达了感谢之情之外,提到了知青们看到自己的青春经历写进了农场的史志里,都感到很荣幸,同时,由于无法每人一本,知青最感兴趣的图片、及三个公章是最珍贵的,我提出是否可以由农场给知青们发放一个有记录农场历史的三个章的纪念品。没想到,农场对我的建议很重视,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封信。
我想了一下,给农场回了一封信,内容如下:
瑞丽农场管委会的领导同志:您好!
今天,接到李自森书记的电话,得知农场要给我们寄“支边纪念卡”,很是感动。又见到您热情洋溢的来信,真是激动万分。
我们69年到瑞丽,多数家庭都在受着“磨难”,农场张开宽大的胸怀接纳了我们,农场的老干部、老工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着我们,至今我们也没有忘记。我们在农场的艰苦的劳动中得到的锻炼,对我们回城后的工作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此,我代表全体北京知青对农场表示感谢!
《支边纪念卡》的小样我看过了,待今天发到瑞丽的QQ群里,征求大家的意见。我是感觉设计的精美,可以这样印制了。有了这个卡,让我们保留着我们与边疆的深厚情谊,留给子孙后代,让他们也记住父辈曾经是“瑞丽人”,让他们也时常回瑞丽看看。
上次寄来的《瑞丽农场志》已经按照预先的分配方案发了下去,由于少,大家都是传阅的,还没有同学提出再要。我想,农场现在也不富裕,我个人意见,就不要再寄了,如果说想要,人人都想要,有多少都不够分。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再寄了。请领导们酌定。
关于《纪念卡》的数量,我们以前统计的结果是北京知青809人(不包括先去卡朗的二十多人)。而且去世的同学不少。再加上嫁到北京的成都、上海、昆明以及老工人的子女(我们叫他们回乡知青),估计人数不超过850人。
谢谢您的来信!
问农场的职工们好!
祝你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张春生
2015.11.06
紧接着我将邮件的附件(纪念卡的样本)发到《云南瑞丽知青团》的QQ群里,写明是怎么一回事,征求大家的意见。又在微信的一群、二群发了消息,请大家发表意见,及时统计人数,好报给农场。
这么一件事,在北京的瑞丽知青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QQ群、微信群里热闹非凡。看来一场大的聚会在所难免了。哈哈……
农场发来的《知识青年支边纪念卡》(小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