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39615|回复: 96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26 06:12: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砺炼华年》一书是由辽宁省抚顺市第一高级中学老三届知青们编撰的长篇回忆文集,该文集由田文昌同学倡议发起,共有七十七位同学撰写了长达五十七万字的一百二十七篇文章。这些文章用不同人的手笔、从不同的角度如实记载了文中主人公们的风雨历程,描绘了同学们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中不懈努力、永不言败的风采。
  从即日起,将在此栏目进行本书的连载。为便于大家对全书内容的了解,特把书后边的《编后感言》提前发布,让大家对本书有个总体认识后再去通读,可能效果会好些。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6-6-15 19:22:50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6-15 10:51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39

向明与我(三)

像一部章回小说,写的好,写的实在。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22
推荐
发表于 2016-6-1 07:41:19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5-31 21:33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18

记忆中的碎片(三)

点名应答用口号,
窗外冰堆无奈笑,
书记上台乱用词,
暴跳如雷新解妙。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15:19:34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3-24 08:07
你们是先驱者!我在向你们学习!

先驱者怎么敢当,我们来到中知网是来向各位版主、元老和众位知友学习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6-3-11 16:59:32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十七

楹联伴我度晚年(二)


还有一副楹联是写给富玉冰的。富玉冰是我们班女生三杰之一——其他两位,一位是高桂玲,另一位是贾朋。富玉冰的父亲是小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初期,小学校长的地位虽然不能与民国时代相比,但也不是现在的人可以理解的。家学渊源,她写得一手漂亮的隶书。三十多年前她曾给我写过几幅,可惜多年辗转流离,尽皆散失了。我给她写的楹联是:
白雪留丹,笔走龙蛇悬玉腕;
青鸾愁黛,功成父子鉴冰心。
富玉冰喜欢在白纸上写红字,故说白雪留丹;青鸾,镜子。1999年前后,其家中诸多不顺,惹得很有担当的她一度愁眉紧锁。在种种逆境面前,犹未忘记对孩子的教育。其中,小儿子在小学四年级即拿到了由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亲自颁发的业余六段证书,距离业余最高段位仅一步之遥——围棋业余段位最高是七段。现在他已借此获得了理想的工作。这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富玉冰那颗纯洁的心——冰心。冰心,比喻心地清明纯洁,表里如一。说她心地清明纯洁,表里如一,还有一件事可以为证。1968年下乡到北镇县青堆子公社六屯大队不久,大队组织批判丁启明。多数人为了自保,不得不敷衍着说几句,也有个别人为了显示自己“革命觉悟”高,痛揭狠批。只有富玉冰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有人再三点到她的名字时,她始终保持沉默。而这在当时是要冒很大风险,需要很大勇气的。君子小人,高下立判。
说到另外一位女生三杰中的高桂玲,令我想起一件事。“文革”中我们班一位很注重形象的男同学,因为理发师理的发型不满意,索性剃成光头。但只有自己剃又心有不甘,便趁同学午睡的时候,在每个男同学的头上推了几剪子,大家醒来后不得不都剃成光头。算上始作俑者,一共有二十名男同学剃成了光头。一次高桂玲和我面对面坐着,她认真看了看,说:“你剃光头挺好看。”当时没有在意,后来皈依佛门,忽然想到我前生是否是僧人,因持戒不严,故又来轮回。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九年前到清原县青云寺给去世的小妹妹做超拔,当时写了一首诗:“瞻礼青云寺,超拔骨肉亲。晨钟惊宿鸟,暮鼓觉行人。渐悟佛经意,初聆梵呗音。西方非远路,全在净身心。”用的是新韵。当时自己对佛教是一窍不通,却能暗合佛家精神,不能不说是很奇妙,所以后来自己骑自行车到大伙房水库附近三慧寺皈依的时候,才说“单车三慧寺,双脚踩蹬疾。跋涉非嫌远,皈依但恨迟……”了。后来青云寺住持上宝下和老和尚世寿九十七的时候,自己无知者无畏,撰写一联托人带去表示祝贺:
三宝常住,九品池中,看大德白莲已达八千里;
六和永存,七世佛后,望高僧青云再度十万人。
联中嵌了宝和老和尚的法号和世寿,从意思上看真不错,所以受到好评。但从联律上讲,严重失律。不过自己才疏学浅,不能内容和形式二者兼顾,没有办法。三宝指的是佛、法、僧,六和全称六和敬,六和塔的名字即据此而来。
现在高桂玲随儿子就住在六和塔所在地的浙江杭州。高桂玲具有一种天生高贵的气质,但却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美人。她原来有两条粗粗的长过腰际的辫子,有一次我看见她将两条辫子盘在头上,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就把她与德国女作家安娜•西格斯那篇如梦如幻的小说《已故少女们的郊游》中的玛丽安娜联系起来。小说中是这样描写玛丽安娜的:“在跷跷板的另一头坐着玛丽安娜,我们班上最漂亮的姑娘。她那双细长的腿交叉地搁在木板上,她的棕褐色的辫子在头上盘成一圈。她的面容高贵而端正,就像中世纪玛尔堡地方教堂里的石雕的少女头像,脸上的表情是如此开朗和妩媚。人们看到她的时候很少会毫不动心或者冷淡地把她当作一朵画出来的鲜花而看待。”遗憾的是,“文革”中她第一次进北京的时候,就被剪掉了留了十几年的辫子。我想她当时一定是很痛苦的,但是这种痛苦是绝不敢在脸上表现出来的。后来她再也没有留过那么好看的辫子。高桂玲被剪掉了辫子,令我感到惊讶,但更大的惊讶还在后面。出了火车站——著名的北京站,便看见一群红卫兵押送着被剃了阴阳头——就是剃一半留一半——的人迎面而来。后来又听说烧书,烧字画,砸文物——“文革”期间毁损的文物比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毁损的不知要多多少倍。不久即听说老舍先生投湖自尽——后来又听说当年已经准备授予老舍先生诺贝尔文学奖。而诺贝尔奖是不授予死人的,评奖委员会到中国调查后确认死讯,便授予了日本的川端康成。由此看来,高桂玲只损失了两条辫子,这在当年真可以忽略不计。后来,高桂玲随兄长去了贵州的六盘水。现在她定居浙江海盐。一个儿子子承父业,做了医生;另一个儿子是教师,住在杭州。我为她撰写了:
一代佳人,怜卿远嫁六盘水;
三生宿愿,祝我早穿百衲衣。
出句写高桂玲,因六盘水所在的贵州当时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地方,所以用了一个“怜”字;卿,古代对人的敬称,见《词源》;对句写我,因她那句“光头好看”,勾起前世僧人之联想,然此生出家已晚,希望来世早早剃度,修行成佛。
贾朋也是女生三杰之一,她的父亲是一家大型国有煤矿副矿长,母亲也是医生。这在大多是工农家庭出身的我们看来,可以算作是贵族子女了。知识分子父母的熏陶,潜移默化地令她具有一种典雅脱俗的气质。虽然出身干部家庭,但她毫无矫揉造作之态,甚至比我们不少工农子女还朴素,这一点赢得了我们很多人的尊敬。因她的大家气质与才气,我曾把她比作民国时期的林徽因,送她的楹联是:
大家无俗态,少女有才情。
她的哥哥毕业于清华,姐姐也是名校毕业,如果没有十年浩劫,我想她距清华也不会太遥远。
当然,优秀的女同学并非仅富玉冰、高桂玲和贾朋三位,比如具有古典之美、如林黛玉的商秀芳,彼此接触较少;堪称才女的王雅洁,由于转到我们班较晚,当时了解不多;受到我们班长王绍福青眼相看的吕欣,我的同桌——过早凋谢的皮秀琴……都很优秀,挂一漏万,难免遗珠。
贾朋和我曾先后在同一所小学读书。另外还有一位徐伟也是小学校友。具有数理化天赋的徐伟在我们一年四班堪称佼佼者。这也许是继承了其父的基因吧——其父在20世纪曾是盘锦油田主要筹建者之一。徐伟后来也成了盘锦市一家企业的负责人。退休之后,许多单位还争相聘他去担任技术指导,最近又担当了给老年大学讲课的任务,所以他现在是退而不休。徐伟为人坦荡,既无防人之心,更无害人之意,我用十个字概括他:
少立青云志,老怀赤子心。
世上好人不少,但心地纯洁如徐伟这样的还不多见。
应征的楹联是因为名利,送给同学的楹联是因为感情,但也有少数楹联既非为了名利,也非为了感情,而是其他。
比如,怀念胡耀邦的一副楹联:
光耀家邦,一生为宦无城府;
泽施朝野,千载做人有楷模。
就是有感于胡耀邦伟大的人格而撰写的。他落实干部政策解放了多少老干部,摘掉了多少“右派分子”和地主、富农的帽子,平反了多少冤假错案,这也正是他至今还活在千千万万人民心中的原因。他是我们做人的楷模,如果大家都能像他一样,我们中国很多不如人意的事情都不会发生。我没有别的更好的方式来为他做些什么,只能以一副楹联作为他即将到来的百年诞辰的献祭。
楹联增加了我排遣寂寞的方式,给了我抒发感情的载体,让我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我喜欢楹联,今后还会继续写下去,但不会再为名利而写。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2534

帖子

74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7
QQ
推荐
发表于 2016-3-10 21:34:44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3-10 13:05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十五

我经历的文革(二)

我和丁启明是同学。他写的是完全真实的故事。事情发生在同学之间,反映的是文革造成的罪孽。他很大度。他说写出这些只为“见证历史,并没有责怪同学的意思。”
张庆先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2534

帖子

74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7
QQ
推荐
发表于 2016-3-11 21:17:00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3-11 16:59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十七

楹联伴我度晚年(二)

王庆敏的作品很多,在我校素有“小秀才”之美誉。他在楹联、骈赋、格律诗和古汉语方面都有一定造诣。
张庆先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22
推荐
发表于 2016-3-15 08:21:49 | 只看该作者
乡间表哥善待妹,
却因出身命早归,
故乡群山仍旧在,
老村已作水库碑。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6-3-17 12:07:37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二十六

悠悠岁月(二)

冯民生

抚顺一高中,这个学校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可是当年我们考进这所学校的时候,它是辽宁省的重点高中,也是抚顺市最好的全日制独立高中。当时,全市最好的学生汇集到这里,准备去实现他们的梦想。但是,后来的一切都没有按着我们的预想进行,文化大革命彻底结束了我们的梦想。高中没有读完,1968年9月26日,充满青春梦幻的我们被送到北镇县青堆子公社六屯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是苦难人生的开始。在一个遥远、陌生的地方,开始了我们漫长的农村生活。当时那个地方没有电,不通汽车,那个年代大多数农村都是如此。现在想来,那时候最苦的不只是生活的艰辛。比如,吃不饱,农活很累,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屋子结冰,要戴狗皮帽子睡觉……同时,没有任何娱乐,没有任何书看,没有精神生活。比这更痛苦的是,每天都要开没完没了的批判会,每天要没完没了地学习毛主席的最高指示,被没完没了地洗脑。说话稍一不慎,都有可能飞来横祸。每天都是在无聊、单调、劳累中度过。在看不到一丝希望的生活中生活,而且是战战兢兢的生活。即使这样的生活,你也可能享受不到,不知什么时候因为一句话、一个牢骚,你在没有精神自由的时候,又失去人身自由。就是在这种昏天黑地的时空交错中,我挨过了四年。后来有机会重新读书,开始新的梦想。

我曾在《上山下乡——1700万知青的梦魇》的一文中写道,在那样一场万劫不复的文化大革命灾难面前,这些人都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们中的多少人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不可逆转。这次同学聚会,我有很深的感受,很多当年很优秀的同学,由于失去了考大学的机会,他们的聪慧、他们的活力都被时间吞噬掉了。当然这是历史的劫难,对于每个人的人生来说,人生的艰辛还有很多。恋爱、家庭、孩子、提职提薪、复杂的人际关系等都可能不尽如人意,甚至在这些方面遭受挫折,即使你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你有较好的工作,也还是有难以预料的困难等着你。所以,人生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沉沉浮浮,我的同学大多步入退休的年龄,回首往事,只有那些命运的幸运儿,虽然他们也有过挫折,但总的说来,他们得到的人生快乐多于人生的苦难。今天,看同学四十年风雨人生走得如何,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那些木讷、思想守旧、和社会脱节很多的,大多是境遇不太好的;那些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合拍的,则多是事业比较顺利的。风雨四旬,苦乐人生,回过头来看,一切皆是过眼云烟,时光如水东流,蓦然回首白头,多少青春梦幻,不如佳人美酒。
注:2008年9月26日,是我们下乡插队40周年。我们一年四班举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同学聚会,分散于全国各地的同学,能回来的都回来了,邀请了当年教过我们的高中老师。此文写于活动结束之后。
逍遥法内
同学田文昌几天前发来短信,告知我12月4日,央视CCTV1和CCTV12晚上播出感动中国十大法治人物颁奖,没有告诉我详细内容。我估计他可能是入选者。
田是我高中同学,他高我一届,在学校接触不多。接触时间最长的一次是下乡后,锦州女儿河修水库,我和他都是民工且住在一块儿,时间将近半年。那个时候,他就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心机和聪明。我们是干最苦最累的活,他干最轻闲的活。每天晚上我们要步行两个多小时走山路回到驻地,已经疲惫不堪的我,总能看到他悠哉悠哉地在房东院子里拉小提琴。离开农村后就没有了联系,后来知道他恢复高考后考取了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再见面已经是十几年后,我在电视台做政法新闻采访的记者。一次抚顺中级法院审理一起当时引人关注的案子,开庭时,见到两个辩护律师,其中一个就是他。当时我无论如何想不到他会干起律师这个行当,因为他有些口吃。奇怪的是那次庭辩竟没有发现他口吃。庭审后,我们只是简单聊了聊案子。那起案子在抚顺影响很大,检察院负责办案的人曾对我说,被告至少应该判无期徒刑以上。结果后来判了12年,田又帮助上诉,最后好像判了7年。
从这以后,我们的联系就保持下来。后来知道,他研究生毕业后,到中国政法大学当老师,曾任法律系副主任、研究生导师,干得很好,有希望走仕途,但因为20世纪80年代末的那件事,他离开学校做了律师。塞翁失马,此举竟成全了他。这些年他办了许多在全国有影响的案子:天津大邱庄禹作敏案、沈阳刘勇案、云南省长李嘉廷案、荷兰籍华人杨斌案……抚顺的要人落马几乎都请他辩护。我因为爱看点法律方面的书,孩子在国内读书也学法律,所以我每次去北京都会和他见上一面,聊一聊,请教一些法律问题。
中国这些年立法频频,但远不是一个法治国家。在中国从事法律工作,无论是做法官还是当律师,发挥职业责任都是有限的。田能在此环境下,把律师的职业做得风生水起、游刃有余,不是很容易的。田现在是中国法学会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律协刑事业务委员会主任,美国刑事辩护律师协会终身名誉会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兼职教授。被誉为“中国刑辩第一人”。我曾就读的抚顺一高中,当年不乏优秀人才,最后做到在国内甚至国外都有影响的可能独此一人,不知道是不是命运的特别眷顾。北大法学教授贺卫方最近出了一本书《逍遥法外》,讲他法律外的生活感受,我建议田也写一本书,叫《逍遥法内》,讲他如何在法律的缝隙内穿行的,如果没有时间,可以找人捉刀。田告诉我,书写了几本,都是专业的,写那样的书,可写的东西很多,主要是没有时间,找人捉刀不如自己写好。
大智若愚及命
5年前的9月26号,是我们下乡40周年纪念日。一个从美国回来的同学极力提议搞一次活动,纪念这个日子。
9月25号,在外地工作的同学陆续到达抚顺。活动是在第二天,外地同学大都由我邀请,我作为主人和活动的策划者,这天晚上,请大家吃了点饭。同学闫某在其中。他和夫人是从北京自己开车过来的,因为机构合并,他当时在国家发改委工作。闫修桐是我高中同班同学,毕业后他较少与同学来往,我也与他只见过两次。我对他印象深,是读高中时,有一次他考我,冰岛的首都是哪里。初中我地理学得不好,所以答不上来。他告诉我是雷克雅未克。现在,北欧有些国家的首都,我还是叫不准,但是冰岛的首都,我是记得牢牢的了。那天晚上吃饭时,我问他住在什么地方,他说,住石化宾馆。我在此前两次见他,都是住友谊宾馆,就问他怎么没住友谊宾馆(友谊宾馆当时是抚顺最好的),他说,此次是同学聚会,不愿意惊动抚顺领导,自掏腰包省一点。吃饭时讲到少年离家老大回,都颇感慨,他说,我回来的虽然少,但对抚顺的贡献不少。这些年,先后给抚顺解决了18亿元的技术改造和城市建设资金。
听到这话,我想到1995年“7•29”洪水,正在防汛最紧张的时候,他来抚顺。当时的经委主任王庭辉请他吃饭,我应邀作陪。原因是,我和闫是同班同学,王庭辉是一个学校同学。那次,闫是带着比他小二十多岁的第二任妻子和一个还没有饭桌高的孩子及保姆来的。那次见面,有几件事印象很深。一是闫的打扮,闫脚穿一双黄胶鞋(念书时记得闫脚大,好像穿46码还是45码鞋),裤子肥且短,脚踝露在外面,上身穿一件旧的蓝色人民装。从衣着看,闫既不像工人、农民也不像知识分子,更不像国家工作人员。对闫的打扮,我有些不解。王说,别看闫衣着不讲究,权力大得很。他和市长去北京见闫,都要排队等候。那次吃饭,闫对王把其亲属调入公安局表示感谢。王说,那是市里主要领导要求公安局长办的,理由是闫对抚顺有重要贡献。
闫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工农兵大学生。他原本学的是原子物理,曾在某研究所和能源部工作过。后来调入国家经委,负责全国大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在计划经济年代,应该是握有相当大的权力。闫在我们同学中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争议的焦点就是怎么看闫的聪明。闫念书时就比较另类,不合群,有时候显得有点木讷,时不时会做些一般同学做不出的事情。他下乡不久,就成为向贫下中农学习的最好典型,因为他不怕脏,每天给一个五保户老人倒尿盆。当年他被保送清华大学,不能说和这件事没有关系。闫和常人不同,一般人藏拙显富,闫是显拙藏富。衣着打扮不讲究,说话行动好像笨笨磕磕。不用说外人,就是我们同学,大多不知道他不仅工作上有权力,个人还有生意,北京有他自家的玉石珠宝店。9月26号,纪念活动当晚,我们同学都住在一个大房间里,他那天夜里很兴奋,说了不少话,其中谈得最多的是玉石珠宝,讲了宝石鉴定的不少知识。其中还谈到他到范增等许多名人家里去鉴定珠宝玉石的事情。纪念活动结束的第二天,和闫又吃了顿饭。分手时,他给了我一张名片。在这之前见过的两次面,他都没有给我过名片。名片上的头衔有: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经济顾问、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理事、中宝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世界收藏家联合会副秘书长、美国国际宝玉石学院宝石鉴定师、兼职教授……
闫在去年故去,他的葬礼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一家玉石珠宝报在头版全文发了悼词。他死后,人们发现,闫有相当数量的文物收藏和个人书法绘画作品。他的书法绘画颇得圈内人士好评。写到这里,我想到了“命”,当年抚顺一高中的同学中,不乏学业优异、踌躇满志者。几十年过来,不少人一时风光,后又销声匿迹;不少人由优而劣,一事无成。而当年不是最被看好的,却成就了一番事业。人生只有经过起起伏伏,且上了一把年纪,才知道什么是“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21:47:09 | 只看该作者
雾梦 发表于 2016-2-29 23:32
令人感动的回忆。没有怨言,没有牢骚,有的是那种积极向上,奋起的风华正茂。雾梦感觉,人有了这种 ...

替老同学感谢版主的鼓励。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6-2-28 16:00:14 | 只看该作者
《砺炼华年》连载之二      师生情,永难忘
王利
原抚顺一高中一年一班学生,1968年插队到北镇县吴家公社姚家大队,1970年转至新宾县木奇公社东站大队第二小队。回抚顺以后在石化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工作,现已退休。


    1965年我幸运地来到抚顺一高中学习,这里是青春追求的求知圣地,这里有我美好的记忆和怀念,这里有我可敬、可亲的老师们,这里有风华正茂,为理想孜孜以求的同学们。正值我们挥洒辛勤汗水、求知苦读之时,却迎来了文化大革命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双重风雨。无论如何评说,一高中期间我所经历的知青插队生活,特别是在农村执教当老师的日子,同样给我留下难以忘却的记忆和怀念。
    1970年我随父母从北镇县转到新宾县木奇公社东站二队插队后,被聘为东站小学的代课教师。说心里话,开始我不敢接班,认为自己从来未当过老师,怕不会讲课,也讲不好课。但接班后,突然有一种一定要在这里当老师的感觉。这里的教育水平滞后,这里的学生需要我,我应当尽我所能地去传授知识,培育精神。我担任四年级班主任,当时数学课学习的是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接班后我发现,这些学生连基本的面积公式都记不住。我心想这怎么行?记不住公式如何运用公式做题?为此我效仿当年我的老师的做法,找来笔墨,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的面积计算公式抄在一张大白纸上,贴在教室前面的黑板旁边,要求学生们早晨到校后先看一遍这张面积公式图表,早自习的时候也让同学们朗读一遍这些面积公式以增强记忆。在我认为是很正常的教学活动却招来非议,当时一位担任大队革委会委员的本校吴老师对我说:“教室的墙壁上只能张贴有革命思想的红色宣传品,不能张贴这张鼓励白专教育的面积公式表,把它摘下来。”闻此言,我愕然,解释说:“如果不能记牢和掌握这些面积公式,学生们将无法继续学习和计算做题,这是教学的需要,不能摘下来。”这位革委会的吴老师见说不动我,就找到学校的王校长,责令校长让我摘下这张公式表。当时王校长很为难,他也无力和社会现状抗争,但是王校长并没有让我摘下这张公式表,我想他是在默默地支持我。语文课上,很多学生对早已学过的汉语拼音仍然不会拼读。我就一边讲新课,一边复习旧知识,把学生们的成绩带上来。当年的学生们还是年幼的少年,也许他们不懂学就要学会的道理,而我的责任则是应该尽力把教授的知识让学生们真正扎实地学到手。
一天一位三年级的小女孩走进老师办公室,问她的老师:“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对齐还是末位数对齐?”她的老师答:“末位数对齐。”我听后立即更正:“应该是小数点对齐后计算。”这位小女孩愣愣地望着我,又望望她的老师,不知所措地默默离开教室。我多希望她的老师能告诉孩子,应该是小数点对齐计算,然而她没有这样做,我为这里的教育失真而难过。
      当年大山里的农村孩子,对大山之外的世界知之甚少,很多孩子没见过火车,没坐过汽车,他们渴求知识,渴求知道大山之外的新奇。因为贫困,他们之中很少有人能读到高中,宝贵的童年学习时光对他们而言尤为珍贵。面对可爱的孩子,我好想把我知道的全部有意义的知识和见闻都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在有限的童年时光,接受更多的教育,得到更多的社会认知。为此我利用当时农村晚上没有文化生活的空闲时间,来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交流书本之外的知识。我给他们讲飞机、大炮、火车、汽车的形态,讲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等革命英雄的故事,讲首都北京、天安门,讲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讲毛主席、共产党的故事。这些平常故事,对大山里的孩子而言,非常新鲜,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百听不厌。无拘无束的孩子们也给我讲述他们的家庭情况,讲述他们熟知的大山、土地、猪鸡猫狗的趣闻等。记得我们班的班长吴孝顺是一个聪明、开朗、活泼、很有号召力的孩子,我很喜欢他。一天晚上我问他:“你长大后想做什么?”他说:“长大后想当解放军。”我说:“那好啊!现在你要为你的理想而努力学习,长大参军后你要争取考军校,学习更多的军事知识,为保卫祖国,打败帝国主义侵略做贡献。”我真心希望他能飞出大山,有所作为。有的孩子对我说:“长大后要当农民,在家种地。”我同样对他们说:“那好啊!当农民也要有知识,现在也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才会用知识想办法让土地多产粮食,支援国家建设。”我在努力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不要虚度年华,培育他们将来报效祖国的理想情操。每天晚上我们师生都在幸福愉快地交流着,孩子们在成长,社会知识也在扩展。家长们对我说:“孩子们都说王老师真好,愿意和王老师在一起,现在孩子每天晚上都催着家长早点做晚饭,吃饭后就急忙去找王老师,大改以前晚间无所事事的淘气状况。”面对家长的信任,虽然我牺牲了个人的晚间时光,很是辛苦,但仍然倍觉欣慰。
     1971年社员们推选我回城,孩子们得知此事,很是伤心地对我说:“王老师别走了,你还教我们吧!”我无法面对他们渴求而纯真的目光,有的家长也说:“王老师你把这些孩子们教到小学毕业再走   吧!”望着这些纯朴的农民家长,他们虽然没有文化,但他们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学到更多的真知识。面对孩子和家长的真诚挽留,我何尝不想留下,何尝不想用我的辛勤,让大山里飞出金凤凰!我很想留下来继续教育他们,我舍不得我的学生们。然而一道阴影让我无法面对,说不定哪天,我会被当做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维护者,被批判、被驱逐出学校,同样不能和学生们在一起,我好害怕,最终还是选择回城。当学生们知道我真的要回城之后,好多天来,课上课下,学生们哭声一片,我也泪流满面,彼此难舍难分。学生们背着我,每人向家长要来两角钱,为我买了一个精美的日记本和钢笔留作纪念。孩子们的举动,让我意外和震惊。对于贫困的农村,当时的两角钱是很珍贵的,有的家长说:“家中无钱,从来没有过一次性给孩子两角钱的时候,但是挡不住孩子非要给老师送纪念品的心愿。”当时王校长同样感慨:“在东站小学,从未有过学生给老师送纪念品的先例,你是第一位。”此情此景,心灵的震撼,让我无法用语言表达我对孩子和家长们的敬重和感动之情。隆重的回报,让我无法承受。
回城上班开工资后的第一个月,我专程去了一趟沈阳,为孩子们买来田字格、算草本等学习用品送给他们,孩子们都很高兴,为他们能用上大城市沈阳的学习用品而兴奋。
      回首知青岁月,让我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但我却得到了农村执教的机会,目睹了山区教育的匮乏和欠缺,倍感如今国家号召大学毕业到偏远山区支农支教的伟大意义,读懂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含义,明白了责任的重要。从这点上讲,知青岁月让我的青春在这里闪光发热,难忘的师生情感让我品尝到了这之中的幸福快乐,值得我永远地怀念和记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2534

帖子

74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7
QQ
967#
发表于 2016-8-29 08:36:15 | 只看该作者
顾继志 发表于 2016-8-27 07:07
再读《砺炼华年》
尿盆端进清华园,涂脂抹粉上讲坛。用手捡粪为爆冷,招工还靠手中烟。左道旁门走捷径,女 ...

高家庄,马家河子,各村有个村的高招!



张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22
966#
发表于 2016-8-29 08:22:48 | 只看该作者
向老大哥老大姐们学习!你们是我们终生的榜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2534

帖子

74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7
QQ
965#
发表于 2016-8-28 23:19:52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8-27 07:40
众多作者来回顾,
万千感慨要倾诉,
且看各位留言美,

多谢超版对全书的点评。
张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2534

帖子

74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7
QQ
964#
发表于 2016-8-28 23:17:11 | 只看该作者
古民 发表于 2016-8-25 13:42
留下知青的历史篇章,赞!

谢谢古民知友点评和鼓励。我代表全体同学向您致敬!
张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2534

帖子

74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7
QQ
963#
发表于 2016-8-28 23:14:54 | 只看该作者
顾继志 发表于 2016-8-25 09:28
历史的回声,一代人足迹,希望今后悲剧不再巡回上演!勿忘今生,铭记后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这是写这部书的宗旨之一。
张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2534

帖子

74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7
QQ
962#
发表于 2016-8-28 23:12:30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8-25 07:41
上山下乡特难忘,
众多事件记忆长,
回城仍然在奋斗,

多谢点评。学习超版充满爱心、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无私奉献精神!
张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2534

帖子

74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7
QQ
961#
发表于 2016-8-28 23:08:23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8-25 07:37
亲历编辑遍读书,
反复阅读感受足,
珍爱母校点滴处,

多谢龙行超版对全书每篇文章的关注和点评。
张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2534

帖子

74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7
QQ
960#
发表于 2016-8-28 21:45: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庆先 于 2016-8-28 21:51 编辑

尊敬的各位版主及知青朋友,你们好!
我的同学知青淘吧(李丽娟)电脑故障,暂不能上网,特委托我转载最后一篇文章《后记》。我也是《砺》书编辑小组成员之一,每天都在关注本书的连载情况。从2016年2月26日开始,用了整整半年时间,转载了这部长达57万字的大型文集。在转载过程中,得到中国知青网编审人员和版主的热切关怀和鼎力支持,得到广大知青朋友关注、理解、厚爱和共鸣。特别是诸位版主,本着充满爱心、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无私奉献的精神,花费大量心血,认真阅读和审查每一篇文章,并作出热情洋溢和恰如其分的寄语和点评。龙行天下超级版主为每一篇文章都用四句诗的形式写下自己的体会和评语,总计不下150余首(具体数字还在统计中)。
本书的每一位作者及抚顺一高中广大同学,都为知青网工作人员高尚的情操和精神所感动。在此,我代表全校同学道一声诸位辛苦了,衷心地谢谢你们!最后,预祝中国知青网越办越好!恭祝各位网管、版主和知友顺意、健康、幸福、快乐每一天!
张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2534

帖子

74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7
QQ
959#
发表于 2016-8-28 20:41:14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243

后记
由抚顺一高中老三届知青们编撰的长篇回忆文集《砺炼华年》终于结稿了。该文集由田文昌同学倡议发起,自2014年8月15日编辑小组发出《征文启事》以来,共有七十七位同学寄来了长达五十七万字的一百二十七篇文章,大家的热情和关注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鼓舞。
由于我们绝大多数同学都已年近古稀,许多同学平时疏于联系。编辑小组的吴长厚、张庆先、秦世家等同学通过在各班设联络员建立骨干队伍,再由联络员通知到所有能通知的人。吴长厚更是拖着患病的身体,不辞辛劳地组稿、审稿,张庆先千方百计地发动同学,他们通过小规模会谈和在关键时间点上开动员会等方式让这次征文活动深入人心,进而使同学们奔走相告,纷纷打开尘封的记忆,书写高中时代美好的校园生活、在农村蹉跎岁月里艰苦奋斗的日日夜夜,以及“文革”中那些刻骨铭心有血有泪的遭遇。同学们的稿件陆续寄到丁宝志的邮箱,他花了大量时间审阅、整理、编排,完成了工作量最大的全书的第一次编辑。田文昌在百忙中抽时间联系出版社,回抚开动员会,做出书的全面部署;李丽娟因在北京,担起了联络员的工作,负责与其他编委沟通和与出版社对接,后期负责送审前的稿件编排和出版社初审后的返回修改,她克服时间紧和家务负担重的困难,认真完成任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书雏型最终得以完成,为出版社的最终审定稿件和出版工作打下基础。没有广大同学的热情支持和参与,没有编辑小组全体成员的辛苦付出,就不会有这本书稿的形成。不仅如此,在书稿形成之际,秦世家、张庆先、吴长厚同学即着手策划规模宏大的新书出版发布会,成立筹备小组, 詹恒志、叶连春、吴东林、王胜昌同学积极支持并参与了筹备工作。这次发布会,将成为抚顺一高中校友的盛大聚会!
细读同学们的文章,我们的心也随之跌宕起伏,时而忆起风华正茂的高中时代;时而被带回艰苦的农村岁月;时而又闪现出回城后就业、升学、结婚等人生关口的艰难跋涉……但是,正如本书《前言》中所说:“我们曾是一群极富激情而志存高远的人。我们曾是一群舍生忘死而忧国忧民的人。”所以,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是注定不会服输的。
今天,当我们回忆和反思的时候,听听同学们是怎么说的:
“那些蹉跎岁月都给了我们些什么?一代知青与中国广大农村和农民的最近距离的接触和熔接,在世界观、人生观上产生过的作用,以及知青作为一个整体,用泪水、血汗、青春对农村、农民乃至国家付出的贵于生命的代价都是不容置疑的。我甚至认为,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与我们的知青岁月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便是我们回忆知青岁月的意义所在。”(周振环)
“我们这茬人,可以说磨难不少,风波不断。我们在这些面前,为什么选择坚强?在繁重的压力面前,为什么仍有耐力?那是和我们在农村经历的那风雪、那饥寒、那泥泞、那艰难的每一天都有关系的。”(王庭辉)
“艰苦的环境,磨练了意志,懂得了珍惜:众乡亲一件件体现劳动人民传统美德的事,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这是人生成长最宝贵的财富,会受益终生!正是这段下乡经历,使我们这批‘知青’成为中国最有担当,最能吃苦耐劳,最有奉献精神和广阔胸襟的一代!”(张佑相)
同学们说得何等的好啊!在本书洋洋五十多万字的文章中,这样的精彩比比皆是,它用不同人的手笔、从不同的角度如实记载了抚顺一高中老三届的风雨历程,描绘了同学们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中不懈努力、永不言败的风采。
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尽管那个时代愧对于我们,但我们没有愧对那个时代,也没有愧对于后代!”
今天,我们虽已年近古稀,但我们仍然可以把内心中那未能如愿的抱负,化作晚年新生活的动力,如耄耋作家王蒙所说:“明天我将衰老,今天仍在歌唱。”


《砺炼华年》编辑小组2015年6月6日
张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0 00:54 , Processed in 0.238014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