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雷午寨主 于 2025-5-18 09:11 编辑
遵嘱发李新一文章
反右扩大化
李新一
在讲阶级斗争的年代,“地富反坏右”是我们曾经提及最多的词汇之一;“右”指“右派分子”,我们从小就知,生活中身边都有绝不陌生。到80年代,特别在胡耀邦主持组织工作期间,全国先后给552877个右派分子摘了帽子。不予改正的有96人,其中中央级5人,分别为章伯钧、罗隆基、彭文应、储安平、陈仁炳。
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标志着反右派斗争正式开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当时党对阶级斗争和右派进攻的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判断,并且沿用革命时期大规模的疾风暴雨式的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斗争方法,对斗争的猛烈发展又没有能够谨慎地加以控制,致使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由于当时复杂的情况,卷进去的人们情况各有不同,属于敌我矛盾的人是极少数,大量的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也确有一些处于敌我矛盾边缘、拉一拉就可以过来的人,也有一些一时还难以分清属于哪类矛盾的人。还有一些情绪偏激但并不是出于敌意的人,把一些发表有明显错误但不是从根本上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人,把大量对党的工作的批评意见,甚至只是对本单位领导提了一些尖锐意见的人都看成右派进攻。这几种人中的许多人都被划成了右派,造成了不幸的后果。1957年冬至1958年春,在全国中小学教职工中开展反右派斗争,仅小学教员中就划了10多万右派分子。最后到1958年夏季反右派斗争结束,整个运动历时一年,全国共划右派分子55万多人。这些被戴上帽子的人,轻则降职降薪、留用察看,重则送劳动教养,有些人同时还被开除公职,开除学籍;凡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均被开除党籍和团籍。
在党内,包括党的领袖,在新中国成立后短短的七年时间里完全改变战争年代阶级斗争的思维方式,是相当困难的。由于这种情况,党在反右派斗争中发生严重扩大化的错误,也是难以避免的。把本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并主要采用解决思想问题的方式来进行的斗争,扩展成全党、全国范围的“一场大规模的思想战争和政治战争”,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错误。许多同党有长期合作历史的朋友,许多有才能的知识分子,许多政治上热情而尚不成熟的青年,还有党内许多忠贞的同志,由于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经受了长期的冤屈和磨难,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不但造成他们个人及家庭的悲剧,也给整个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八大二次会议宣布我国社会,右派分子同被打倒了的地主买办阶级和其他反动派被称为一个剥削阶级,“正在逐步地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它的知识分子”被称为另一个剥削阶级;工人和农民是两个劳动阶级。这样,知识分子很大程度上被列入第二个剥削阶级的范围。这种完全离开社会成员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特别是同生产资料的关系所作的阶级划分,在理论上实践上都不符合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结构的实际状况。
在出现极少数右派分子进攻的这种事先没有估计到的复杂局势时,由于长期激烈的阶级斗争历史形成的政治经验,党的领导人还是习惯地作出有很大一批右派分子向党向社会主义猖狂进攻的判断,从而走上开展对敌斗争的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的熟路,把思想和言论有着某些片面性但却是真诚地帮助党整风的人错当成“右派分子”来处理,把历史转变时期新出现的大量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误判为敌我矛盾加以错误的处理,造成了不幸的后果。它告诫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易改变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一个动摇不得的关键所在。如果发生丝毫动摇,党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以及工作方式,都将发生改变,造成严重后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