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越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〇一三年国庆节-归乡手记》

[复制链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24
QQ
91#
发表于 2013-11-14 13:5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越江在2013-11-14 11:16:00的发言:
到郑庄村脑畔塬上吊唁我的恩人

    在那个年代,“家境破败”,一位15、6岁青少年懐着懵懂、无助、无奈,来到这块黄土地,虽然暂短,但平抚、安慰少年心的正是这块黄土地,致使几十年不能忘怀。恩人已逝,在墓前三叩,真男子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073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067
QQ
92#
发表于 2013-11-14 17:53: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越把这么感人的精彩视频搬到了咱们家!!!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城关公社阳崖大队小知青  李亮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815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4564
9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0:18:0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感恩的念想是人之常情,要不你回陕北去干什么?不就是看故土念故人嘛,那些当年在咱最惨时候,施恩与我的人,就是我心里的大恩人。那时候我饿的一满蹭不定,瘦的跟个小猴儿似的。就是他时不常就把我叫到他家窑,给上一块玉米馍,盛上一碗杂面汤…
   我就想,要不是这,我今天不定啥德行呢。给恩人上了坟,了却这档子心思了,自己这辈子里的一些大事,就又完成了一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815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4564
9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0:21:00 | 只看该作者
    告别故土和乡亲们,清晨离开了延长宾馆踏上归程。给车子加满一箱延长的汽油(比北京便宜不少),在薄雾中向黄河马头关大桥进发。
    马头关曾经是秦晋峡谷黄河中段的一个古渡口,马头关大桥是西连陕西延长县,东接山西大宁县,横跨黄河的新桥,也是迄今黄河上最高的一座桥。2007年十一,我们回陕北时,这里刚开了通车典礼大会,当时我们就惦记尝个鲜,是一门心思就要走这条直通延长的黄河大桥。但可惜未能如愿,连接马头关周围的公路,由于黄河中上游连续二十几天的降雨,全都泥泞不堪无法通行,连壶口也过不去,只好绕道至龙门大桥才过的黄河。这一次我们下决心要走一趟,了个遗愿吧。
    一路东进,过张家滩,上罗子山,处处可见水毁道坍的修建路段,方知这条路的艰险。及至下了罗子山,一眼看到雄伟的黄河大桥,望见壮丽而浑重的母亲河时,不禁心胸豁然开朗,激情涌动遂弃车徒步,一睹这接天黄河之水的雄浑,尽揽这壮阔山河景致的斑斓,领略大自然天造地化鬼斧神工。
    想起07年在龙门黄河大桥上,自己曾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水,唱这首《黄河船夫曲》,今天再唱来,做马头关黄河大桥景观影集的配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815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4564
9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0:24:00 | 只看该作者
归程—马头关黄河大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主题

896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204
96#
发表于 2013-11-15 11:5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越江在2013-11-15 10:18:00的发言:
   我觉得感恩的念想是人之常情,要不你回陕北去干什么?不就是看故土念故人嘛,那些当年在咱最惨时候,施恩与我的人,就是我心里的大恩人

同感!我回村,也是想当面向那些当年善待我们的陕北老乡们道声:“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15 13:50:58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9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86
97#
发表于 2013-11-15 13:4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盖头坪在2013-11-15 11:51:00的发言:

同感!我回村,也是想当面向那些当年善待我们的陕北老乡们道声:“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9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86
98#
发表于 2013-11-15 13: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主题

896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204
99#
发表于 2013-11-16 13:11:00 | 只看该作者

我曾写过一篇“返销粮的故事”,拾翻出来。秦川妹所发照片中的老人就是当年的书记张明福。

                                             

                                 返销粮的故事

返销粮!那个年代的词了,是指农民在完成了交粮任务后,在第二年夏粮没下来前,也就是在青黄不接时,对于那些口粮不够的农民,政府将收购的粮食返回给农民的救命粮。

想必每个有过插队经历的知青,都有过眼冒金星、冷汗直流的挨饿经历,我们那时羡慕兵团战士,竟然是他们能够吃的饱,还不用自己做饭!看来“民以食为天”,有饭吃才是第一大事。

我们的知青灶共有15个人,分别来自不同的男校和女校。其中有9个女生6个男生。第一年我们吃的是国库粮—每月44斤。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小伙子,正是长身体最能吃的时候,从事的又是那样繁重的体力劳动,44斤粮食,根本不够吃,我们尝到了饥饿的滋味。记得不止一个人,上山劳动回来,饿的直打晃,腿软的抬不起来,根本下不了山。粮食粮食!我们缺粮食!而我们村因为前一年遭受雹灾,各家各户的存粮也不是很多,怎样度春荒,摆在每一个村民的面前。

一天晚上收工后,在公窑照例开会学习。昏暗的油灯下,地上、炕上衣衫褴褛的社员坐了一地、一炕,知青们混杂在其中,也未见得光鲜多少,不是说打成一片嘛,真成了一片,分不出谁是谁了。男人们叭嗒叭嗒抽着旱烟,女人们嘶嘶的纳着鞋底,老汉们靠着墙发出了呼噜声。“开会了,开会了!”书记张明福呐喊着。而社员们则是该干什么还在干什么,一派祥和,一派温暖。“今晚,咱就说说这个返销粮咋及分。”立刻,窑洞里安静下来,嘶嘶声没了,呼噜声停了,而我们,也就是知青们则是该干什么还在干什么,反正此事与我们无关。“队里研究决定了,北京学生,苦重,粮嘛,又不够吃,这个返销粮,得给娃们些!”知青们的耳朵支楞了起来,窑洞里鸦雀无声,“同意的,就扎下手。悄悄价,谁也莫言传,上头查下来,一绳子捆了去!”就这样,没有任何反对意见,我们队的知青在插队的第一年,在那青黄不接的春天,从农民的口中,拿走了一份本不属于我们的口粮。这是怎样的一份情谊,这是怎样的一种胸怀!

多年后,当我从村里人的口中得知,张明福,也就是那个老书记,年老体衰,光景不太好过时,我和我的老伴,几乎是在同一时刻,说出“寄点钱,寄点钱给他!”没想到的是,老人家在接到钱后,第一时间,就给我们打来了电话,感谢我们,走了这么多年还能记得他。可是当年少不更事的我们,吃了农民的返销粮,却没有一点感恩的表示。想起这些,多年以后,我仍然感到愧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9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86
100#
发表于 2013-11-16 17:58:00 | 只看该作者
    寄钱给老年体弱的老支书就是感恩!回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10 21:22 , Processed in 1.263602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