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748
2万
论坛元老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4319
9万
第一种解读有道理,至今内蒙古牧区对定居点(包括临时的)称之为“敖特”(浩特),秋季随羊群到冬季营盘抓膘(一个月左右)叫走敖特。蒙古语词汇量没有汉语言丰富(现在的蒙语外来语很多)。第二种水井(霍特噶)发音不准确,且没井的胡同这么称谓?过去北方蒙古游牧民族多为追逐水草而居,很少有挖井的习惯(农区除外)。
214
1万
11万
版主
抽的有烟袋斜街 哈哈哈
3154
52万
超级版主
北京最长的斜街:赵登禹路
位于西城区中北部。北起西直门内大街,南至阜成门内大街,为纪念抗日爱国将领赵登禹而得名。
赵登禹路,原名北沟沿,后改名白塔寺东街。元代曾是大都金水河的故道。由和义门、引护城河水东流,经小河漕东流入太液池。明代称大明壕,清代称西河沿,是为京城重要排水的防洪措施。民国初年,改为暗沟,民国十年(1921)始辟筑成路,仍沿用北沟沿之名,抗战胜利后,更名为赵登禹路。
明清两代,在今赵登禹路南口有一座石桥,称马市桥,石桥以东有马市、骆驼市、羊市、牲畜贸易曾兴旺一时。
[upload=jpg,bj-xc-赵登禹路01 扩展以前(2005年).jpg]UploadFile/2014-2/20142111701341404.jpg[/uploa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bj-xc-赵登禹路02 扩展以前.jpg (88.01 KB, 下载次数: 19) 下载附件 2014-2-11 17:00 上传 [upload=jpg,bj-xc-赵登禹路04 扩展以后(2011年).jpg]UploadFile/2014-2/20142111702391161.jpg[/upload]
bj-xc-赵登禹路02 扩展以前.jpg (88.01 KB, 下载次数: 19)
下载附件
2014-2-11 17:00 上传
[upload=jpg,bj-xc-赵登禹路04 扩展以后(2011年).jpg]UploadFile/2014-2/20142111702391161.jpg[/upload]
真长学问呀 赵登禹路是知道的 好像还有佟麟阁路
张自忠路也是吧 典故不知道哦 只知道名字
摘自《老北京胡同里的传说》,有的学者认为,胡同与井的关系更密切一些。胡同也好,小街也罢,百姓生活最首要的问题是用水。当时的人们是先挖井后造屋,还是预先留出井的位置再规划院落的布局呢?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因井而成巷”。直到明清时期,每条胡同都有井,这是毋庸置疑的。
雪池胡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mg_0087_副本.jpg (292.71 KB, 下载次数: 20) 下载附件 2014-2-14 08:22 上传
img_0087_副本.jpg (292.71 KB, 下载次数: 20)
2014-2-14 08:22 上传
img_0089_副本.jpg (265.86 KB, 下载次数: 22)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9-19 08:33 , Processed in 1.232402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