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杨七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风相送到瑶台》杨七芝文集2014马年新版1.2..

[复制链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261#
发表于 2014-11-6 08:39:18 | 只看该作者
自从提议到见面,
心血花费万万千,
大家感慨均留言,
集结成文总结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4

主题

164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777
26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0 08:50:44 | 只看该作者
龙版您好!谢谢您花费太多的精力指导我的长篇累牍的拙文并给于亲切的点评诗!我替五大连池宣传队真诚地感谢您!问好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263#
发表于 2014-11-11 07:59:23 | 只看该作者
杨七芝 发表于 2014-11-10 08:50
龙版您好!谢谢您花费太多的精力指导我的长篇累牍的拙文并给于亲切的点评诗!我替五大连池宣传队真诚地感谢 ...

汗颜!
哪里有指导?完全是拜读!
为你们的多年友谊和你的生花妙笔而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4

主题

164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777
26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16:23: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七芝 于 2014-11-22 15:57 编辑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11-11 07:59
汗颜!
哪里有指导?完全是拜读!
为你们的多年友谊和你的生花妙笔而感动! ...

《金风相送到瑶台》
010知青精神谱新章
4.《天下知青一家人》


(巨幅《风起云涌》国画淡彩原创于1989年上海某总工会俱乐部 )
       在北大荒战友聚会之际,我聆听了视频中这个动人心弦的歌,虽然初闻、却感染落泪,尽管羡慕、也思絮如潮······
       我们知青本是特殊年代的一家人一个姓。同一个国家民族、同一个时代旋律;一样的山上下乡异地奔赴、一样的风雨人生日月运行、一样的泥土赤脚雪夜滚爬、一样的腰酸背痛伤残致病;还有一样的理想主义——热血沸腾无私奉献。
       知青都是一家人,难忘情同手足的相助男女携手、难忘无微不至的关怀生老病死。同舟共济前仆后继,难忘魂牵梦绕的思念、天涯海角;难忘酸甜苦辣咸的人生品味辗转反侧,还要回望一万次的难忘!难忘!······
       知青应是一家人,既是老朋友也是新朋友,既是青史留名百度过客、也是雪染鬓霜千里传音。不管岁华流年蹉跎人生、朋友相识、贵相知音更加和善;不管天高地厚冰川大漠、黑黄土地、草原沙漠,知青邂逅乡音未改、喜悦依然冲霄九天。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花甲后的老知青一次次难能可贵的重逢,尊严了人生。情趣盎然地穿上一次在下乡年轻时没能穿上的节日盛装,欢聚在浦江两岸的华灯霓虹下、欢度在燕山脚下京城的壮美盛会舞台上以及天南海北的美妙胜景里:问候、拥抱、歌唱、朗诵、舞蹈、影视······应有尽有地施展才能,热情洋溢地怀旧惜今,竟然会一次次激动万分、热泪盈眶······全然忘却了曾经的苦难与压抑!更没有必要耿耿于怀地憎恨凄凉的乡下与落井下石的被贬境遇,因为它已然成为每个知青总结教训的历史!生死与共——因为我们都是坎坎坷坷走过来的一代知青人,眼光总得往前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算埋怨——有用吗?“六朝粉黛无颜色”的时代早就埋葬过去了!知青应该为自己心灵的六超岁月留有一块柔软的绿洲,做自己开心的事,活着就要快乐健康!所以老知青难能可贵的欢聚是可亲可爱的!
       因为多少年共同度过的春夏秋冬,再一次耕耘大地时、再一次吐故纳新里、再一次采集霞光彩华中,绽放的火花——确实让人怦然心动!是再一次童心再现、流连忘返、返璞归真的亲昵无比。
       知青就是一家人,老知青40余年千万次的梦寐以求:团聚、欢快、诗词书画、文学论坛,历尽情愫尽显眼前;所有的奔放潇洒感怀、所有的拓展故地情缘,已然化作落英缤纷的彩蝶浪漫在东西南北的天宇上,不离不弃、不见不散、不感不回——分享在祖国母亲的爱河里、掀起一波波高潮热浪。
       彰显知青情怀的那一刻,穿越了世纪的晨空、穿越了万水千山。老知青再度响亮地划出了二次华年的壮丽多彩,“内蕴于心,创新于行”进入新时代、赶上新创举、温柔眷恋在人间;我们北大荒人同样拥有的是:回望林海雪原的壮美、牢记携手共进的回归——祝福祝愿永永远远“天下知青一家人”!
                                               杨七芝修改于2014.11.18.




(1974年参加江西省上饶地区知青会计第一期函授班师生,在上饶集中营茅家岭参观合影,据我了解,可惜我们中间的有些人早就没有了······很珍惜这张旧照片,享为公众。)
(前排左起第一位男同学是黄柏公社会计我们的班长张柏寅,照片是他父亲在上饶照相馆特意过来帮助拍摄的,因此留存于我,张柏寅一直帮助我学会会计知识,令人感激难忘!我在第7位傻乎乎的那个打长辫高个子的。40年知青岁月瞬间溜走,40年你帮我进的知青友谊永存心间!我们的班团结友爱列为先进,值得留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073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068
QQ
265#
发表于 2014-11-19 19:27:41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七芝大姐的美文感触非同小可,正是“知青”这个我们共同拥有的名字,让我们在网络上相遇,生活中相识。让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分吧、、、、
这还是傻大个啊?晕了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城关公社阳崖大队小知青  李亮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266#
发表于 2014-11-20 08:14:44 | 只看该作者
知青原本是一家,
相同命运走生涯,
如今相会齐欢乐,
美女照片终留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4

主题

164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777
26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3 21:10:02 | 只看该作者
飞宇 发表于 2014-11-19 19:27
看了七芝大姐的美文感触非同小可,正是“知青”这个我们共同拥有的名字,让我们在网络上相遇,生活中相识 ...

飞宇版主您好!谢谢您的真诚鼎力,希望我们今后还能听到您的高调秦腔,真正的黄土高原味儿。过去的都过去啦,回首往事多感慨,我们已经不再年轻,但是心态可以永远年轻,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4

主题

164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777
26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3 21:12:24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11-20 08:14
知青原本是一家,
相同命运走生涯,
如今相会齐欢乐,

龙版心态好出好诗!但是丑女人还是美不了的!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4

主题

164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777
26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3 21:20: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七芝 于 2014-11-23 21:39 编辑
《金风相送到瑶台》
011.冰溪画楼长相依
1.追日——散文
      江西三清山下南部的一个古县城叫玉山,有一条由东向西的“冰溪河”,上源是北边的母亲源三清山——三清湖(紫湖)——冰溪河,下流到上饶的信江河——鄱阳湖——长江,流水潺潺、渊源不断······
(照片来自玉山摄影者)
    最使我欣赏的是落日的冰溪河······
   春夏之交,傍晚的冰溪河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天然的休闲公园。北岸是县城的新生活区、人声鼎沸楼房林立;但有一条可爱的芳草长堤、绿树逶迤,鳞鳞的碧水上倒影着千丝万缕的垂柳和金黄色的迎春条、随风细语,黄昏时刻、行人熙熙攘攘,群鸟高飞远去。南岸是武安山(塔山),神秘地说和唐代的武则天有关联,还有唐代宰相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的旧居和衣冠墓。晚年的阎立本理智地将房产捐赠给僧人作寺院,后来成为“普宁寺”,至今香火旺盛。远古千秋、岁月悠悠,时空掠影、思今览胜,还真有点迷迷蒙蒙探密的意识流······
(此长照来自玉山摄影者,好漂亮!)
      日落正西下,武安山山脚下、像个巨大的卧躺在水面上饮水的鹤汀凫渚,山巅却高耸在蜿蜒起伏的群岭间,它似一抹翠屏妩媚地舒展、如一裙青螺高髻妆台秋思的黛玉。山腰间袅绕着农家乐的一股股炊烟与一缕缕归依的轻云薄雾、相依相偎在“母体”间无忧无虑,也酷似一对厮守在山林的情侣相濡以沫不离不弃,颇能借鉴给人世间赤诚相照温心体贴的美妙之感。
  我时常想写生,独个儿倘徉在冰溪河北岸的绿色长廊堤间,身穿白色带天蓝色镶边的连衣裙,在惠风中雅然飘逸。自然中我会松弛地、感染地迎着霞光万道、映红河面的一团大红日,向着西边万柳洲、那芳草碧连天的滩头走去。那儿曾是著名文人郁达夫笔下赞美的水城:“沿城河的一排排住宅,窗明几净,倒影溪中,远看好像是威尼斯市里的通衢。太阳斜了,城里头升起了炊烟,水上的微波,也渐渐地带上了红影(冰川记录摘句)”。想不到达夫大作家的这段美文,居然是我2011年写完《追日》五百多字的第一稿,发表在作家出版社《百年散文名家》第三卷得奖以后、在废书堆里发现的,惊喜与遗憾同时产生,感受中国的文脉真是路路相通啊!哀鸣爱国的郁达夫诗人,47岁为了掩护革命同志,就壮烈地牺牲了·····假如他还活着·····我怀着无限崇敬的缅怀深情,想到他们为中国的今天付出年轻生命的先辈们才是最最阳光美丽的一首晨曲······一路上,我尽情地吮吸着漫天飘洒的松柏檀香和花花草草的馥幽清气,仿佛英雄与天籁在默契地歌吟······
       为这追日里天籁成趣的芳菲缤纷、爱心绽放,我又贸然想象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大夫在360度仰天长乐!蓦地,我陶醉其间,忘掉一切,步履蹒跚了再蹒跚,心绪吐露了再惊叹。因为那天上的日、那河下的日,双重映照的璀璨辉煌、正在为我呼唤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古典胸臆······我感憾地走着,昂首向前。头顶、身上、脚下,皆披挂着金光闪烁,多少像活生生的电影里:追逐溶金奇观那晚霞似火的人生,拥抱铺天盖地温柔乡里的梦境,感恩赋予无限生机决不吝啬的一道道流金。她正寓意着、竖在河畔的大型三位师生坐着学习以及听课的铜雕——怀念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当年为学生讲学的《劝学》经典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我沉沉地思绪,心有灵犀一点通,默默地感动,渐渐地挪步,却不想转身······

  在不知不觉中,我走过绵延残垣、小路古道的七里街,一滩金沙一阵南风,惊起沙鸥掠岸飞;一群浓浓的榕树,老藤缠挂丝条新,光照枝头,满湖金灿;近溪人家,青砖红瓦,在吊脚楼长檐台阶下,淘米声洗菜洗衣声与妇女们的嘻笑声声、此起彼伏、琳琳入耳;原先通向南北两岸的万柳洲水坝,是由人工堆积的一块块露出水面高低不平的鹅卵石石头墩子,在斜阳的光照下一股股小型的金银彩波从石隙里涌出来似万状水晶柔和地跌落——淋漓尽致;加上溪边成群结队的鹭鸶、水鸟与野鸭扑腾玩耍、更觉野趣横生;只见归心似箭的人们:小孩背着书包飞快地淌河、妇女拎着竹篮洗衣回家小心翼翼地踩石头、农民扛着锄头光着脚板拿着草鞋、跨水回屋,似一派田园美景的热闹繁华的景象。亦似人约黄昏后,自古多情怕别离的留恋。我一直想走下去——走到西下摇红的夕阳醉倒在万柳州丛林柳烟里、醉倒在碧波粼粼的冰溪河里,我像酣醉在干红一般的酒河里······
   “小楼在何处?正在南溪上;空濛过钓船,继续间渔唱。征途苦逼仄,舒啸喜清旷;安得北溪水,为我变春酿。”感激南宋伟大爱国诗人“陆游”、金戈铁马曾经在此一游留下的千古绝唱;感谢冰溪河落日里呈现出伟大诗人、英雄壮怀的铜雕塑像——激励我古今酬唱!让我纯情地接受那落日的感召、回归这憧憬的幻梦,我恍惚投身于大自然宽广温存的怀抱里、融化在厚重人文历史的环境里,感悟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古国源源不断的古文化神韵。
  真的让人陶醉了!我酣醉着千万次唏嘘感慨·····沉醉的步态是那么地痴迷好笑!我顾全不得所有的失态,一直享受着大自然造化那落日壮美在天地间光芒四射的宏伟延伸、相伴着感观下人生得到稀奇一点的如糖似蜜般的快感,愉悦地想写诗作文、勾勒国画的印象,想着我那可爱的画楼案桌上、今后一定会多一张春夏之交冰溪河“追日”的美景,快活至极······我热爱着冰溪河落日的壮观与十里水乡的清丽,往往会呆呆地张望到暮色苍茫,落日下沉到河底看不见了、才摸着黑恋恋不舍地回家——真是不知年岁、改不掉的焕然童心······  
(武安山下落日溶金镶嵌在古迹的”天下第一楼“间)
  当然,翌日清晨,那落日依然会从河东醒来,倚着东面高高躬起的玉虹桥、冉冉升起······斯时,我又可以在南窗幸福地沐浴到旭日的阳光、感受再一次的温馨岁月,趁兴去挥洒诗情画意的艺术作品。
杨七芝  再次修改于2014.11.22.小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24
QQ
270#
发表于 2014-11-24 06:43:56 | 只看该作者

“知青应该为自己心灵的六超岁月留有一块柔软的绿洲,做自己开心的事,活着就要快乐健康!”
    在理!
     尚庄度假村期间没抽空去这里看看纳兰性德?http://report.qianlong.com/33378/2013/09/22/7524@8977800.htm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1] 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最早我去过刚筹建地方,在水库边上,因房产纠纷才搬了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26 02:18 , Processed in 1.279202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