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皇城龙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难忘的连队生活掠影

[复制链接]

851

主题

44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16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9-20 16:51:15 | 只看该作者
技艺最高的知青木匠----张振勤

   哈尔滨知青张振勤是个中等个儿匀称身材且不善言谈的木工,当时在连队木工比起在农业排下大地出大力的知青那可是绝对的令人羡慕的工种,而且还能学到一门技艺。

   据说连队里木匠活做的最好的知青就属张振勤了,其实我最钦佩他的木工技艺的就是看到他站在一根直径20公分左右的圆木上用一把长把的平铲斧子抡起来擦着鞋底把圆形的木头从头到尾劈成一个平面,这个活儿可是个精细的力气活儿,没劲没准头都也不会干好,假如一不小心还会铲到自己的脚面上。每次他做这个动作时我都会驻足一边替他提心吊胆一边羡慕钦佩的观看,俨然是看一场惊险的杂技。有一次我心血来潮也想尝试一下这个既危险又令人羡慕的具有高超技艺的工作,就非常虚心的向他请教拜师,张振勤很痛快的答应了,但是又很细心的告诫我动作的要领,尤其是怎样准确无误的起落铲斧,还亲自垂范每一个的分解动作,最后还在我的鞋子的顶尖和鞋面处捆上了2片木板以防护万一失手不致于伤害到我的脚。

   我小心翼翼的站稳在极易滚动的圆木上面,慢慢举起铲斧小心的落下,适应着动作的幅度和用劲的力度,一下、二下、三下......每斧都能准确的铲斧到离鞋底不到一公分的位置上,在加大力度的基础上掌握着平衡,二个多小时的时间我逐渐熟练的掌握了其中的要领和技巧,在他的夸赞和鼓励下我将一根近10米的圆木完全铲平下来了。他拍拍我的肩膀示意肯定,我却亲身感受到他的手劲真的很大、有力的一拍让我领教了木工的力气一点都不我们干农活的逊色。

   我们的关系至此逐渐融洽了起来,成为了并非甚密的朋友,在我离开连队的时候,张振勤帮我把孙鸿翔送给我的一只小木箱子油漆得漂漂亮亮,还特意安装上一把锁扣,我把当年生活的很多珍贵资料存放在这个小木箱里,跟随我辗转多地40年才不至于丢失,网友们看到的许多老证件都是因有这个小箱子而保留至今的。每每想到这里我脑海中就会不自主的浮现出张振勤熟练挥舞铲斧的身影.......

齐京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44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16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9-20 16:53:14 | 只看该作者
最会笑的上海男知青----王保根

   王保根是上海知青,矮矮的个儿头还总是要驮着个背就越发显得不高了,他的眼睛本来就不大可是当你和他讲话时他就会使劲的努力睁开那双眼睛认真的瞅着你,让你感觉的既可笑又可爱,一瞥小胡子好似装作老练的样子给人一种滑稽的样子,一口上海味的普通话总是让人听得摸不着头脑,语言组织的常常是语无伦次毫无章法,偶尔被他拽住谈天说地的时候你就会感觉既无故事又无逻辑,我总是把比较尖刻的嘲讽送给他:“能不能不这么埋汰的生活啊?”“会不会说中国话啊?”“想不想让人家安静一会儿啊?”“还能独立思考吗?”。

   就是这样一位让我看见就心烦的战友,一次“大笑”改变了我对他的成见。

   记得与四连样板戏汇演,我们连演出《智取威虎山》最后一场的片段,方长林饰演杨子荣,我饰演座山雕,其中有一段杨子荣胜利后的大笑,需要笑的大声豪放还要笑的时间长一些,方长林练习了很久都不得要领,此时站在一边看热闹的王保根却被方长林笨拙的大笑给逗乐了,他反而大笑起来似乎上气不接下气的却完全链接起来足足笑了20秒....“就是他了。”我一拍方长林大喊了一声。我建议:“让王保根躲在方长林身后代替饰演的杨子荣来一场经久不息的夸张大笑作为全剧的压轴好戏!”主意一出就得到了在场排练的知青一致赞同。那晚的演出最大的亮点就是这场出人意料的“大笑”,时间过去很久了,演出惟一让人记住的情节只剩下王保根的大笑了。

   至此我和王保根成为了可以交流的朋友。后来连队学校要我去当老师,我因为正在偷偷的办理着返城手续,无心扎根,王保根听说后极力让我举荐他去(对他来讲,当老师可以不下地干农活,是个美差事也是他惟一的奢望)所以我就推荐了他顶替我的名额去当了老师。后来我离开了连队,每每想起这件推荐事就隐隐觉得有些对不起那些当地上学的孩子们,就王保根那一口沪腔的普通话还不把学生们给耽误了啊?!

   过去多少年了,想起王保根的笑我就忍不住的一种想把世间的笑好好总结一下的冲动.....

   世间的笑有多种多样:有微笑、憨笑、傻笑、阴笑、大笑、含笑、坏笑、冷笑、摹笑、爆笑、苦笑、哭笑、骂笑、轻笑、巧笑、娇笑、荤笑、浪笑、淫笑、暗笑、调笑、吝笑、狂笑......等等足足可以罗列出个百笑集,其实我最最喜欢的就是回眸一笑!那含义只有被笑的人才会领略。

齐京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44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16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9-20 16:56:00 | 只看该作者
教我农田铲地最好的女青年----李树华
   连队当地职工女青年李树华当时和我都是农业排三排的,那时的她胖胖的圆脸蛋总是两腮红红的,好似高原红,不高的个头却显得很壮实,两个小辫梳成了北京女知青那样的刷子,一身虽然打着补丁却总是干干净净的蓝色中山装配上黄绿色的仿军裤,特别像我们北京女知青,说不上漂亮的她却有着一种特别的气质很惹人爱,和她说话时她总是微皱眉头似地专注的倾听,爱眯缝的眼神好像要把别人说的所有话全当作“圣旨”似的,也许是她这身打扮、气质和一种与城市知青的亲密关系,一种特别的亲和力让知青都特别喜欢她,如果谁对她有所不敬,一定会招来男知青仗义不平的愤怒。

   我们是农业排,在农田里干活大家都是争先恐后的,可是无论夏天铲地还是秋天割豆子(为收割机开趟子)或是割谷子、掰棒子,李树华永远都是干活最快的,小伙子都很少有能够追上她的。

   记得一个夏天我初次干铲地的活,1.5米多长的铲锄拿在手里不知怎样操作,给大豆铲草须一垅的两边都要铲除干净还要把豆苗之间的小草连根间出,起初我是骑跨着豆垅拖着一条腿铲草,一条垅地最长的有3里多远,还没铲完一条垅离地头还有半里多两腿的大胯就酸疼的要命,此时,只见李树华迎面铲着我这一垅来接我了,我心里着实感动,当我们的铲锄会合后我微微向她点了点头算是谢意(当时好像知青之间都没有客套的“谢谢”词汇),她却大方的教授我:“你这样铲地回到家连炕都上不去的,不能拖着腿铲地啊!应该这样干....."她几乎是手把手的教我如何铲地才能又快又省力。

   终于我在她的示范和教授下学会了最省力的铲地方法,即站在豆垅的一侧,先迈出左腿将铲锄尽量伸直搭在豆垅的内侧拉回铲锄近一米多,然后再将铲锄搭在豆垅的外侧拉回铲锄近半米多,之后再迈出右腿跨前一步同时将铲锄转角90度,用锄尖点缀似的将豆苗间的杂草除出,再将铲锄尽量伸直搭在豆垅的外侧拉回铲锄近一米多......如此往复使双腿处于跨大步交替行进一样,两只胳膊伸展着好似甩臂,这样既省力又高效率快速度。

   在李树华的指导下,很快我就成了铲地最快铲草最干净的能手了。

齐京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44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16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9-20 17:05:53 | 只看该作者
最棒的女中音歌手----方致均

   上海女知青方致均是我们三排的,记得一次排练节目她随便唱了一首歌,(歌名不记得了)那浑厚的中音带有一些稚气的儿童感着实把大家镇住了。

   她的模样常常萦绕在我的脑海中,矮矮的个子却总是爱把裤腿挽起来,白色的假翻领洗的干干净净显得无论配穿什么颜色的上衣都会很是齐整、干练,黑瘦的脸庞略显稚嫩的形态让人感觉到的就是一朵活脱脱的黑牡丹。

   她不显张扬的特质加上音色的特别,给人印象也就深刻,她张嘴唱歌时如果闭上眼睛专注倾听,俨然就是天籁之音动听极了。

   每次排练节目我都会在一旁悄悄的注视着她,喜欢她的嗓音发出的歌声,同时也就喜欢看她唱歌时的状态,她投入时总是微微闭上眼睛陶醉其中,偶尔的眼神几乎可以述说衷情般的柔美,那中声的低粹、浑厚、深沉、压抑的音域简直可以让我为之发狂....

   记得那次演出我和方长林给她出了一个主意,让她把脸蛋涂黑装扮成一个非洲孩子,然后选唱的是非洲歌曲《我是一个黑孩子》,“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祖国黑非洲,黑非洲,黑非洲,黑夜沉沉不到头,西方来的老爷们,骑在我们的脖上头,这帮去了那帮来,强盗瓜分了黑非洲,诶~,强盗瓜分了黑非洲;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祖国在黑非洲,黑非洲,黑非洲,黑夜沉沉不到头,咽了几百年眼泪,戴了几百年枷锁,见不到太阳望不到天,奴隶的痛苦怎能受,诶~,奴隶的痛苦怎能受,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祖国在黑非洲,黑非洲,黑非洲,伸出我们的铁拳头殖民主义快滚开,帝国主义快滚开,我们要和平独立自由,黑非洲,黑非洲,伸出我们的铁拳头殖民主义快滚开,帝国主义快滚开,我们要和平独立自由。”听歌的知青们也随着方致均的中音域低吟着附唱着...最后的效果自然是博得了满堂彩。

   我印象中的她总是和著名歌手关牧村相比,直到现在只要听到女中音的歌声我就会想起我的战友方致均。多少年后,我依然清晰记得方致均当时的纯真模样,或许爱声音就会记住一个人吧?说不清楚!

齐京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44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16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9-20 17:07:45 | 只看该作者
最可爱的班长----郑於守

    上海知青郑於守是三排我的班长,也是我的入团介绍人。郑於守魁梧的身材高高的个头儿一双浓眉大眼,无论外形豪爽的气质还是大嗓门说话所表现出来如北方人性格一样加之说一不二的刚愎自用的做派都完全颠覆了上海小男人的概念,但是细心周到的工作方式和体贴入微的人文关怀倒是又回归了上海人的特质,恰恰是这种双重性格才赢得了南北方知青的共同赞许和尊敬,他在三排的威信绝对是响当当的。

   郑於守总是笑眯眯的样子至今我都难以忘怀。他爱笑的习惯使我们相处特别融洽,连分配任务这样的严肃事情他也是笑呵呵的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来说,每次组织大家集体学习读报纸和毛选,他还是笑呵呵的分配大家逐一参加朗读,一次轮到我读报纸社论时,我看到大家已经机械似的无精打采,就偷了个懒跳过几个段落往下读,却被他听出来了,当即就笑眯眯的批评我:“看错行了吧?这是社论,每段都很重要哦?重念。”语气不重口气可不轻但是笑容很真切,他巧妙地用轻描淡写的方式替我的敷衍了事遮掩过去了,我悬着的一颗心也就放下来了,要知道那个年代我的这个做法很容易就会被政治化上纲上线的。

   一次铲地,他和连排长们抽查各排铲过的豆垅地,清点遗漏的杂草数量,然后全连集合在地头上连长宣布成绩时,当念到:“三排锄草获得第一”时他那沾沾自喜的笑脸显得格外自豪,他特意跑到我跟前得意的说:“你猜猜今天抽到谁了?第一个就抽查到了你,一个锄头长的豆垅地上竟然没有漏掉一根杂草,其他各排最少的杂草也得10根以上,你弄了个零蛋啊!”他重重的给了我一拳算是奖励,可是我却被他的这一拳打了个趔趄。他当时的可爱相哪还像个班长啊?就是一个孩子!


   我刚到连队一年多,打架斗殴、杀狗偷棒子的坏事干过不少,但是干活从来不偷懒的我却被连指导员和班排干部们看好,记得有一天于瑞书指导员找我谈话:“小齐啊!你应该写一份入团申请书,应该积极要求进步啊!”从那以后就是张懋贞副连长在农田地里也和我提起这事,起初我并没有特别上心,自认为我并不是一个好战士,离团员的标准差的还很远,连干部的话也就是鼓励我好好干而已,也就没有主动地写入团申请书。

   记得在连队渡过的第二个国庆节那天,班长收工后找我谈谈心,我也没有多想就随着郑於守走到了操场前的草地上,我们谈了很多很多,什么理想啊、劳动啊、团结啊等等好像漫无边际却又十分投机,直到晚饭的时间到了,他才进入正题:“你写份入团申请书吧!我当你的介绍人。”他用微笑和一只有力的大手在我肩膀上摁了一摁。我这才感觉到组织上温暖的关怀真是已经做到家了,面对我的班长,面对人品人缘都为上等的郑於守,我还能说不吗?第二天我就递交给班长一份入团申请书,于是郑於守作为了我入团的第一介绍人,张振勤作为第二介绍人,12月26日毛主席的生日这一天我光荣的成为了知青第一批加入共青团的幸运儿,然而令我至今都愧疚的是,我在入团后的第二年就成为了最早逃离兵团的共青团团员知青,一种辜负了所有期望我能够在政治上成才的人们的良苦用心的歉疚感一直没能释然。

   多少年过去了,我几乎没有再和郑於守见过面,但是我心里一直都非常敬重这位可爱好班长。

齐京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44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16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9-20 17:09:10 | 只看该作者
最能“睄”的老职工----于有川

   东北当地人冬天闲在家里十分无聊,只有聊天打发时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叫做“睄”的俗文化,说白了就是天南海北胡吹海谤对着唠嗑、啦呱,有时还要夹杂着庸俗低级的小笑话或者歇后语,一般还得是一群人你一句我一句相互比试着看谁的“话料”多“包袱”响。当地人也有叫“白活”的,其实俗称叫做“睄”,也就是北京人说的“侃大山”。

   我们连老职工于有川就是一位最能睄且睄出花的能人,当年30出头的他,长得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白白净净的脸配上不长胡子的长下巴和一张兜齿嘴活脱脱就是一个小老太太,常年不离手的就是纸卷烟,裁好的纸片抓一撮生烟丝洒在纸片中,用双手旋转着一扭就是一支锥筒形状的纸烟卷,然后撕掉锥筒尖部多余的纸,叼在嘴角贴在烟筒上猛地吸一口就点着了,一连串习惯性的动作几乎不会耽误他那张睄着的嘴。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条挽着肥腰带的棉裤,里面永远都是空膛着,扭皱的裤裆总是要抿一下再站起来,否则随时都可能褪下来,有时边睄边把手伸进裤裆摸出一只虱子扔进嘴里嚼吧嚼吧咽了,声称:“你喝我血我就吃你肉”,恶心的我们真能笑吐了。别看他的样子很怪,但是脑袋里啥玩意都有,和我混熟了也就敢胡言乱语抡一下下流打诨的“睄”。

   记得他睄的经典词句有:“茄子进蒸锅,软布拉吉;老猫上房睡,一辈传一辈;毛驴撩蹶子,发驴脾气;盲人补炕席,给我瞎编;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小媳妇的裤裆,老湿(师)。”还有一整套的睄:“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没有用,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人生在世何可期,胡不及时易兴乐”。更有打诨的歌谣:“提起那宋老三,两口子卖大烟,一辈子无儿女,得了一个大便宜呀,挣的了个大闺女取名叫大莲;提起那宋大莲,真是个好人才,不抹胭脂粉脸上就是自来白......就连那几十年的老和尚看了也发呆....."。最让人不堪入耳的就是:“小母牛掉进酒缸里,(最)醉牛逼;”,多少年后听到北京工体足球赛场上传出来的臭名昭著的京骂,才幡然醒悟原来真正的出处是东北“睄”传播来的啊!

   在那个单调、单一的年代里,于有川给了我们业余生活添加了些许调料,尽管有些负面但是博得一笑也会放松我们郁悒情绪。

齐京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44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16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9-20 17:10:47 | 只看该作者
最豪爽仗义的富拉尔基知青----李卫国

   提起富拉尔基知青的李卫国那绝对是我见过的最豪爽仗义的东北汉子,瘦瘦的身材透着精明能干的劲,犀利的眼神往往令人对视的时候不愿留驻,敏捷的身手也算是好斗的一类,说话的干脆劲容不得你分辨,兴奋起来的时候无论啥时候他都会手舞足蹈的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展示自己的意愿,爱喝酒抽烟,喝酒一定叫上几个人一起喝,抽烟也是分给在场的烟民们,几位特爱蹭烟的知青最爱凑到他跟前,一准会蹭到一颗烟抽。别看他平常大大咧咧的,但是从衣着上却非常讲究,总是一身军绿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还学着北京知青的样子把口罩掖在上衣第二个纽扣下面,露出的白色带子套在脖子上,一顶军帽是他的最爱,为了证实他的军装是真的,曾经煞有介事的向我展现军装扣子的八一字样,其实凭着我对军装的了解,早就看出那身军绿是假的了,但凡有八一字样的军扣都是彭德怀时期的斜纹黄色军装,那才是军队子女最为炫耀的。

   记得我们北京知青刚到连队,一天我们在操场上打篮球,他跑过来对我说:“我们富拉尔基的和你们打场比赛怎么样?!”我们答应了,当场就开战,上半场我们赢了,下半场一开始我就觉得不对劲了,他和焦万喜、张振东、韩喜利、王殿伍全都撒野似地冲撞我们,我上篮的时候还被王殿伍伸腿绊了一跤,摔得我半天都没有爬起来,苑克伦的眼镜还被韩喜利撞飞了,显然在这种野蛮动作的干扰下,比他们小几岁的我们绝对不是个儿,力量失衡的较量只能是最终我们以大比分落后的结果而告败。此时,李卫国却站出来大声宣布:“和北京队战平!下次再战。”然后拉着我的手问我摔伤没有,是不是还疼?其实输赢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李卫国公平的对待和处理了这件事,用一种诙谐的方式向我们道了歉。东北汉子豪爽大气的性格使我们成为了朋友。

   我和白力误杀李树山家吃麦子的小猪后,遭到了李树山的报复,把我的台灯和从北京带来的灯泡全砸了,我带着知青去李树山家去打架,李卫国跑来劝我不要闹,当晚他买来红酒和点心给我和白力解闷,其间李卫国告诫我:“有缘屋檐寄居,无缘不可仇记。”这句朴实的一句话让我终身难忘且一直是如此待人的。

   一次,我和李卫国上山伐木,顺山倒时的树桩恰巧砸到了我的腿上,当时划破的棉裤渗出了血,是李卫国第一时间跑过来移除开树桩,很专业的用他的大头鞋鞋带帮我止住血,从他的破棉袄里掏出一把棉花帮我包扎住伤口,然后一路背着我下的山,还一连滑倒过几次,我多次要求自己走他都不干,他就是这样趿拉着没有鞋带的大头鞋一直走到连队,我趴在他的背上感动的眼泪止不住的流....

   多少年过去了,当听到李卫国因患骨癌英年早逝的噩耗,我拿着朋友报来的信,虔诚的默默的为我的好战友----李卫国致哀!愿他在天国安宁吧!

齐京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44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16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9-20 17:12:16 | 只看该作者
个儿头最矮的小马倌----王鑫德

   我们连有一位个儿头最矮的马倌,他就是富拉尔基知青王鑫德。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个不太合群的知青,或许是他的工作原因吧,几乎每天都是单独和一群马在一起,我甚至都没有和他说过话,但是每每远远地看到他矫健的翻身上马驰骋在大草原的样子就非常佩服,不到一米五的个儿头却十分抢眼球,我挺喜欢他的,可是当拿起笔来却不知从哪写起好,幸好田滨前几日专门写了他的故事,今天就偷个懒把田滨的故事转发给大家,需要说明的是:我写“小马倌”的名字是王鑫德,与田老师的王金德有一个字相差,但是我坚持的“鑫”字未必就是正确的,只是我叫他习惯了,也就不想再改了。总之我脑海中的小马倌萦绕着太久了,借着田滨的文章让大家知道我的战友----小马倌。


   田滨文章如下:

   王金德是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知青,个头不高,1.5M左右。与大多数富区知青一样做事有主见,好多连队的事他都能说明白。我到十二连的时候王金德是连里放马的驭手,大伙都叫他小马倌。连里那群马有二十多匹,是没有选上干活的马和马驹以及怀了驹的母马。王金德骑一匹灰白色的比其他的马矮小的马,名字叫做‘小狗子’。晚上收工时,只见他双手高高地摇着鞭子,嘴里吼着马们能听得懂的语言,赶着马群浩浩荡荡地回来了。我很担心他从马鞍上摔下来,但是看‘小狗子’跑的非常稳,很能懂得主人的目的,四蹄快速地捣着碎步,围着马群跑来跑去。我当时特别羡慕王金德骑马的技术和放马这份工作。
    王金德就这样独立的工作,归连队后勤排,他不用领导操心。但是连里农忙会战的时候,他也要参加,虽然个头矮小,但是身体匀称结实,手脚利落灵活。七零年收黄豆时,他扛着80公斤的麻袋上三节跳板,看不出有多吃力,而我在连里一次也没有扛过这么重的麻袋。有一回他前边的人将黄豆撒在了跳板上,被王金德不小心踩在脚下,脚下一滑,人就倒了,随着麻袋倒栽葱摘了下来,人们一片惊呼,说时迟那时快,但见王金德在瞬间双脚勾住跳板,一个收腹的体操动作又翻了上去。这手绝活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他没事一样接着干。
    有一年麦收时节,一挂四匹马拉的大车停在麦地边上,赶车的老板子没在跟前。王金德可能到车上取东西,结果他将拉车的马给弄惊了,四匹马拉着王金德狂奔起来,人们眼见着王金德被颠得倒在车上,从辕马后边掉了下去。这下可人们吓的够呛,王金德非受伤不可。马车又跑了一段路,没见到王金德。当马车的两个轮子骑在一到壕沟时,才见到王金德躺在沟里,人们跑过去将他扶起来,并没有受伤。原来他从车辕那儿掉下去后迅速用双手抓住了车轴,被车拖到沟里才松手,躲过一劫。
    下雪以后,山上会飞来一种叫做苏雀儿的鸟,与麻雀大小差不多,但在腹部的羽毛有一部分是红色的,叫得很好听,能在鸟笼子里养一阵子。而麻雀是养不住的,几天就气死了。王金德找来高粱杆,许多竹筷子,用高粱杆儿做龙骨,将筷子劈成细棍并修光滑,扎了一个很大的滚笼。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在笼子的中间是一个独立的笼子,用来放几只会‘唱歌’的鸟,是用来吸引同类用的。中层装了两个很灵活的翻轮,鸟一踩上去,就会掉下去,当然掉到第三层,宽大的用来装捉到的鸟的笼子。王金德用这个滚笼捉了很多苏雀儿,大部分送人了。记得我们住在大宿舍最东北角那间屋子,有司务长范立群、加油员付增会、王金德........,他将几十只鸟散放在小屋里,没人时它们飞来飞去,叫个不停,有人时就落在角落或是搭毛巾的铁丝上。到处方便,鸟粪哪都有,有趣的是早晨起床范立群眼镜上也落了鸟粪。
     王金德是一个非常有情趣快乐的人。

齐京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44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16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9-20 17:15:28 | 只看该作者
最雷人的一句: “做一个党外的布尔什维克”--上海知青严晓云在全连大会上的发言;

最倒霉的一人:

  在冒雨抢收麦场的当口,放在炕上存有钱财的小箱子失窃了--孙明海;

最悲催的一事:

  晚上,上了趟厕所,挂在皮带上的手表不慎掉进茅坑里了----周冷飞;

最遥远的行军:

  用了二天一夜从查哈阳徒步行军至火烧沟,脚上磨起了三个大水泡...

最恐怖的一夜:

  行军途中入住当地老乡家与一口漆黑的棺材同屋睡了一夜没敢闭眼...

最惊悚的站岗:

  深夜站岗亲眼目睹了疑似“特务”在后山方向发射了一颗信号弹...

最肮脏的工作:

  掏粪坑积肥料,恶臭伴随着呕吐却还要挥汗如雨憋着气息的干着...

最惬意的远行:

  跟车去五大连池拉水泥,在五大连池游泳捞了一堆河蚌回连美餐...

最劳顿的夜班:

  夜里坐着“优特”去青龙岗拉石头,大石头着实把手掌磨掉一层皮...

最难过的周期:

  月末来临时,囊中羞涩的我要忍饥挨饿断烟戒酒盼着发工资的时日...

最愿干的活儿:

  用钐刀打水草那种潇洒劲伴听着“刷刷”的声响,成就感油然而生...

最低廉的行贿:

  没有花一分钱仅为军务股股长打了一车柴,签字批准我离开了兵团...

最黏糊的手艺:

  满手托着黏糊糊的泥生生摔在模子上把四周的角落揣实,脱成砖坯...

最过瘾的玩火:

  深夜耕地把一跺跺的麦秸点着取暖,看着地老鼠到处乱窜很是开心...

最恐惧的钟声:

  一阵急促的钟声伴随着“宿舍着火了,救火啊!”心中顿觉恐惧...

最埋汰的行囊:

  一床一年多都没有拆洗过的棉被又黑又硬的打成了可谓最脏的行囊...


最爱唱的歌曲:
  方长林教会我一首歌也是我最爱唱的:手拉手儿,迎着朝阳,登上深绿色的车厢...

最常演的角色:
  在连队演出样板戏时,我最常扮演的角色就是座山雕、鸠山、刁德一...

最悠闲的时光:
  劳动一天后最悠闲的时光就是躺在炕头上吹奏口琴、讲福尔摩斯的故事给大家听...

齐京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主题

44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16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0 17:17:29 | 只看该作者
        最最令人难忘的就是离开生我养我的地方、离开亲爱的父母兄弟、离开儿时的玩伴儿同学、离开我最不愿意离开的地方----首都北京。
   那一天永远是我记忆中梦开始的时候----1969年8月25日.........
   从此,我多了一个名字:知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齐京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24 02:52 , Processed in 1.248002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