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石建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造价业务的始端

[复制链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5:40:2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确定
      1982年春节以后,五冶计划处正在开会学习政治,机关办公室送来一份文件,大家纷纷拿来进行传阅,我接过文件看了看标题:是关于文化大革命中的66、67、68届应届(过去称为老三届)初中毕业生文化程度复查和确认等内容的。文件很长,相隔的时间太久远了,原文我记不清了。但大概的意思是有以下两点:
      1、文化大革命中的66、67、68届应届初中毕业生因为文化大革命停课三年,他们该上的课程都没有上完,毕业也都没有拿到毕业证书,所谓的初中毕业文化程度没有得到科学的论证与核实。必须经过必要的文化考核,合格后正式发给证书予以确认。
      2、文化大革命中的66、67、68届应届初中毕业生参加工作8年以上,并且在1978年以后参加过文化考核和专业业务培训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的。可以免于文化考核。由当地教育部门颁发书面的确认初中文化考核合格的证书。
      我是初67级的初中毕业生,说是毕业,其实只读了两年,因为我在读初中是读的是半工半读。就是说,在这两年中真正实际上只读了一年书。接着就是文化大革命停课三年,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两年,从农村广阔天地回到城里,在五冶机修厂当工人五年。整整10年没有摸过课本。就是原来的初中的那点老底恐怕早就已经忘的差不多了。虽然说以后我又在五冶机修厂721工人大学学习了两年多时间。但由于当时五冶机修厂721工人大学办学期间,由于当时历史上的原因,没有完善办学的必要备案审批手续,办学时间不到3年。距离大专的学制时间也不够。所发的大学毕业证书根本就未得到四川省和成都市教育部门的承认。我的书算是白念了。所以按这个文件的规定我必须要参加这次初中文化程度考核,待合格以后才算是被法定程序认可初中毕业的文化程度。这对我说实在是太冤枉了。
      初中毕业的文化程度考核时间按照文件的规定时间是在82年6月份进行,复习时间很长。下班回到家里,我把弟弟们的教科书翻出来开始复习。虽然当时单位上也发了复习提纲。习题做起来也不难,难就难记忆力不行,多少年没有摸的文化课本,现在重新再学,也记不住了。当时都三十一岁了,翻着书看,仿佛什么都明白,什么也读不进去,合上书脑子就是一片空白。就像人家常常说的那句话“三十多岁的人,理解能力是强,但忘起来也很快。”
      俗话说:计划没有变化快。过了几天,处长拿着一份文件走进了我们合同预算科的办公室,开口就问有没有人愿意到长春冶金建筑学校学习预算参加培训的。说着就把这份文件顺手放到我的办公桌上,有急事便匆忙离开了。我拿起这份文件反复地思索着:在长春参加预算专业培训,预算专业正和我的专业工作正好对口;时间是四个月,正好符合成都地区初中毕业文化程度考核中的免考条件;培训地点是在东北的长春市,培训结束以后还能抽空时间回我的东北老家辽宁抚顺去看看。这个参加长春冶金建筑学校预算专业培训的机会对我目前来说是一举三得。于己于工作都非常有利的,更重要的是合理合法地越过了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考核。
      于是我赶紧向两位科长提出申请:要求去长春冶金建筑学校学习预算参加培训,两位科长也都很支持我去参加系统的预算专业培训。并且代我向处长转达了:我想去长春学习预算培训的想法。同样也得到了处长的支持和批准。
      从82年4月到7月中旬,我在长春冶金建筑学校参加了为期近四个月的施工图预算编制与审核业务培训。到了82年9月,我拿到了一张由《成都市工农教育委员会》颁发的承认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证书。以后再填写任何表格的时候,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在文化程度一栏填上初中毕业。
      69年1月我从成都市的32中学离校下乡到82年9月。时间整整过去了13年零8个月。才得到一纸法定认可的初中文化程度的文字依据文件。只能算初中毕业。
悲哀呀悲哀。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5:42:39 | 只看该作者
                          长春冶金建筑学校的课堂里
      82年4月,我从大西南的成都赶到了东北地区的长春市,在长春冶金建筑学校的预算一班参加专业培训。课堂教学是按照正规学生的教案实施教学的。每天上午四节课,中间还有课间操,下午三节课。晚饭以后  还要上晚自习两个多小时。好在我们过去都是读过几年书的,对学校里的规矩大体上还是比较熟悉的,也就很快就适应了学校的作息制度。
     我记得是刚到学校报到,学校就发了一张作息时间表,贴在宿舍大楼的门口,规定学生早上第一节课的上课时间是8点05分。开课的第一天早上,我们宿舍的十来个人都问我:“室长,今天第一节课上什么课?”因为我头一天没有看见过课程表,心里想着的是培训班还没有正式开学典礼呐,上午也不可能正式上课。于是顺口说了一句:“可能是开学典礼吧。”同宿舍的那十来个人,看到别人都往教室里跑,也呼拉一下子就都跟着跑进教室。结果惨了,第一节上的可是建筑施工课。别人都带了建筑施工课的教材。我们同一间宿舍所有的人,谁都没有带书本进教室。为了上好课,我只好临时向老师请假。派我们宿舍里的那个从广东海南铁矿来的小个子,要马上他跑步回宿舍,把我们全宿舍所有人的施工教材书都拿来。
       第一节刚开始,按照学校规定的礼节,老师刚站在教室门口,同学们全体起立,建筑施工课的任课老师走上讲台,同学们齐声问候:“老师好”可就在这时候,任课老师突然用手指着我身边的一个军人学员,严厉地说:“全体同学都在教室里向老师问好时,为什么你不摘帽子。” 这位军人学员应声答道:“我是军人,军人是绝不容许随意摘帽。”老师走下讲台,来到我们面前,更加严厉而大声说道:“你要永远记住:不论你过去是什么人,也不论你现在的职位有多高,只要你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下面,你就是学生。只要是学生,站在教室里的老师面前,你就必须摘掉帽子。” 军人学员双脚并拢原地立正大声回答:“是。”趁着老师转身走回讲台,这个军人学员对我做了个鬼脸,吐了一下舌头,逗得我们大家都想笑,但谁也不敢笑出声来。
      学校里我们要上的课程很多。除了建筑工程预算以外,还有建筑材料、水电安装预算、建筑制图、数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时事政治等。除了上课,还要做作业。这些课程对我来说,基本上算不上什么困难。作业在课堂上基本上都可以完成。我们培训班里那些年龄当时已经上了四十岁以上的老学员们,他们就感到压力很大了。上晚自习的时候,因为天天在一起,大家都混熟了。他们的确也不把自己当外人,都比我还主动,趁我上厕所离开教室的时机,便毫不客气地翻开我的课桌,把我的作业本拿去抄。因为抄的人多了,有些时候弄得我经常都找不到自己的作业本,只好站在教室里大声疾呼:“诸位同志们,谁把我的作业本拿走了,请快点还给我,我要修改几个数据。”此刻话音未落,马上就会有人从他的抽屉里把我的作业本拿出来交给我,同时也会有好几个人站起来,热情主动关切地问:“老石,你修改的数据在什么地方?改的多不多?先给我们说一下,我们好改快点。”
      说句大实话,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我在实际工作中已经是经常接触的,对我来说都是习以为常的基本内容了,就培训班的预算初级业务培训而言,我的确是觉得老师讲的内容的确满足不了我的需求。培训班里的很多同学经常都对我这样说:“老石,我如果有你现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就根本不用到这里来学习和参加培训了。”在这方面确实我有自己的想法和安排。除了上课的教材以外,我经常到学校图书馆里去借阅一些更专业的书籍,在学校图书馆里我需要查找的资料,就连图书馆的管理员都不愿意给我找。她们说“你要借阅的这些资料,现在学校里基本上就没有人去看。很多书根本翻不开页,上面还有不少的灰尘,都沾在一起了。”我所要的资料都是建筑企业管理,预算编制与审核的基本原理,建筑专业化施工等方面的东西。
      我利用这段时间,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为我以后预算专业的系统管理以及业务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后我从一个只会做预算的经济员成长为助理经济师、经济师、高级经济师。在这每一个重要的考核阶段,具体的理论考核中,我在长春冶金建筑学校图书馆里抄来的那些读书笔记就发挥了重大的基础依据和指导作用。
      可以这样说,长春冶金建筑学校的预算培训是我从事预算专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的里程。为我以后撰写专业技术经济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将指导我从就事论事的预算审批和编制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来分析研究建筑工程施工图的预算管理。起到了理论基础的作用。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5:44:17 | 只看该作者
                             83年广播电视大学春季报考失败
      1982年下半年,我从长春冶金建筑学校预算培训班结业回到计划处,看到有一些年轻人大学本科毕业分配到我们处室。五冶直属机关处室里的大学专科和本科毕业的人员比例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就预感到像我这样的初中生在不久的将来完全有可能被无情地淘汰出局,为了适应将来激烈的竞争,我不得不为自己的将来打算,力争通过正规大学的系统学习,在最快的时间内迅速提高自己的文化程度。
    1983年春季,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开始报名考试。我和当时机动处的一个同事(原五冶机修厂721工人大学读书时期的一个同学)同时报名。当然报名是我们自己悄悄去的。当时报名靠电大也不需要在单位开介绍信,只凭工作证就可以在任何电大报名处,花费10元钱报名领取准考证。在报名的时候,同时再交20元钱就可以领取广播电视大学考试复习提纲。
我当时之所以要参加广播电视大学报名考试,并不是真的非想要上电大,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广播电视大学的招生考试,检验一下自己的实际文化水平究竟怎么样?如果能考上,我回到处室再向处长申请离职专心读书三年,也算是合法地取得大专毕业证书,人生的道路可以重新书写。如果没有考上,就要根据考试的实际得分情况来调整我下一步的人生策略:如果考试成绩分数差得不多,只相差几分的情况下,以后找机会在努力拼搏一下,再考,说不定会拼搏出来一个结果,不一定非要脱产学习,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工作学习两不误,不是更好吗?如果考试成绩分数差得很多,悬殊很大,那以后永远不再读书,这辈子也就认命了。既然天命难违,也就没有任何理由怨天尤地,也只能顺应天命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复习。(当然复习只能在下班以后的业余时间进行,实在不会做的习题拿到办公室找人请教。)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实在没有底。我的确没有进过正规的学校。初中的作业,数学和语文是马马虎虎地还可以说将就着混得过去,高中的课程我是一天也没有读过,当然还有历史、哲学、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时事政治等大量的东西我们都得要死记硬背。有不少的东西过去从来就没有接触过。就靠现在死记硬背那么几条就想考上大学,我从内心深处越来感到不踏实,信心是越来越小。不管怎么样,报名费已经交了。这个试我还得去考。管他树上有枣无枣地先打上一竿子,再说不就是30元钱(报名费和复习提纲资料费总计30元)的事情吗?万一考上了,考上了算我走运,没考上,没考上也没有人知道,不怕伤及到自己的脸面,我个人也没有什么损失。要说损失,也就是30元钱的事,算不了什么大事。不过话又说回来,在当时我是工代干,做管理干部的工作,拿三级工的月标准工资,每个月只有44.5元,就这么一下子舍出去30元,也的确是叫人心疼啊。但是为了今后能有一个文凭,也只好舍了。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当然也就坦然多了,心里一旦平衡,也就无所谓了。什么也不怕了。
在四月上旬,四川省广播电视大学进行了公开考试。在考试的时候,我观察到一个奇特的现象,每一张考桌的右上角都必不可少地放着两件东西,它具备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一张洁白的准考证,上面盖着象征权利的鲜红大印,还有一个鲜红的工作证,标志着考生的单位、职务、身份。果然不出所料,我的考试成绩没有通过,但考试成绩差得不是很多。这次录取的分数线是180分,我的总分是173分,只差7分。这次虽然没有通过,但是我好像探到了一点自己文化水平的底子。当时我想:假设我的复习再充分一点,考试的时候假设再答对一道题,这次考试也许就可以通过了。所以自我感觉:我的文化底子并不是补不起来的。再努力一次。也许下一次就可以可以通过了。所以我又开始翻出那些复习提纲,拿出我弟弟留在家里的那些教科书。重打锣鼓另开张,我又重新开始复习。这仍然还是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工作学习两不误。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5:46:44 | 只看该作者
                         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
                         入学考试的前前后后
      83年6月的一天上午,我在办公室里偶然翻开同一天《四川日报》和《人民日报》,发现这两份报纸上都刊登了《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的招生简章。这个招生简章上说了以下几点引起了我的关注。
      1、招生对象是从事经济管理的专业干部和领导干部。这个学校的学制三年,要求是不脱产的。主要教学是通过杂志自学,学校组织上大课集中辅导。
      2、所学的专业是工业企业管理专科。大学结业以后可以颁发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毕业证书。
      3、这所大学总校的名誉校长中包括当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长马洪等。总校在成都市也有一所分校,分校的名称是《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分校》。分校名誉校长是由当时的四川省省长鲁大东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林凌担任的。
      看到这样的宣传报道和大学招生广告。我本身在这几个月里也曾经做过一些复习,觉得似乎比电大考试的前夕更有一些把握。便把报纸递给两位科长,目的是想征求他们的意见,是否同意我报名参加《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报名考试的事情。两位科长倒是很爽快,他们满口答应,一百个支持我。于是在上午下班之前的半小时内,我找到处长,把我想报名参加《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报名考试的事情叙述了一番。处长高兴地说:“这是好事,我支持。同意。但不能只是你一个人去,我们处里还要再去一个,他的文化程度是中专。将来也要面临和你一样的难题,所以争取在这回把你们的学历问题一块儿都解决了。”
      当天下午我自己悄悄来到《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分校》的报名地点去打听了一下,报名的人很多,但要求报名的人必须都是正式干部,工人是不能报名的,所有报名的人所拿的介绍信都是各单位干部科或组织部等部门开具的。我当时看到这种情况,感觉到心已经凉到底了。因为在当时我的职位序列还不是干部,隶属于工代干。所谓工代干的定义就是工人做管理工作。按工作性质算是干部,按待遇和编制上还应当算是工人。这个学校招生的条件是正式干部。这回我倒省事了,因为这一回我连名字都报不上,更谈不上参加考试了。
      我赶紧回到五冶直属机关大楼,找到处长,一五一十地把刚才在《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分校》的报名地点看到的情况向处长简单叙述了一番。同时向处长郑重申明:我已经打算放弃这次报考,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处长笑着对我说:“你先别忙着灰心,我来给你想个办法,不就是报个名吗?你回到你们科里,马上就跟你唐科长这么说,就说是我说的。给石头开一个这么说也行,那么说也可以的介绍信。”当时我一听就给弄糊涂了,不解地问处长:“那这介绍信该怎么开呀?”处长笑着说:“这些事就不用你管了,关键是要如何才能解决你的报名问题。既要实事求是,还得在干部处那里通得过。你就把我的原话转告给他。他会给你开的。”我到底还是没有弄明白处长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我仍然是一字不漏地把处长刚才说的话,原原本本地转达给唐科长。唐科长对我笑着说:“处长已经都把话说得那么清楚,你还没有听明白吗?”我依然摇着头继续说:“我还是没有弄明白,但是处长刚才说了,你的明白。” 唐科长更止不住笑:“好了,这样,下午我保证给你办好。明天上午,你就和处里的那个人一起报名去吧。”
在下班以前,我拿到了干部处盖着公章的介绍信,仔细看了一下,上面清楚地写着:石建华,冶金工业部第五冶建设公司计划处所属工作人员,负责公司基地建设施工图预算审核。第二天,九点钟以后,我手里拿着干部处给我开具的(这样说也行那样说也可以的)介绍信,和处里的那个中专文化程度的同志一起来到《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分校》的报名地点,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报名手续。
      又过了几天,入学考试开始了。这一次考试课目有语文、数学、政治和管理工作论述。每一张考桌的右上角仍然必不可少地放着两件东西,它显示出当时鲜明的时代气息。一张洁白的准考证,上面盖着象征主考单位权利的鲜红大印,还有一个鲜红的工作证,真实的标注着我的职务和年龄和工作单位。由于我今年已经经历过今年的电大考试。在考语文和数学的时候感到轻松了很多。很快完成了试卷,自我感觉还可以,高分我是不敢想,但及格绝对没有问题。但是政治科目的考试就把我难住了。政治经济学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关系原理我倒是答对了,但是这道考题要求的不是简答,而是简要论述.这论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关系就成了大问题。所谓论述,就是要求围绕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关系,写出起码一两千字以上的官样文章。我平时很少关心时事政治。对政治经济学丝毫不感兴趣,这次考试我就吃了大亏。成绩分数一下字就被拉下来。管理工作论述我过去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真不知道如何下笔,但又不能交白卷,只好根据我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以必须坚持建设项目工程开工之前的施工图纸会审为主线,写了不到两千字的论述文。
     经过了相当难熬的一个星期以后,我终于拿到了我的考试成绩。这次的录取分数线是258分,我的总分数是249分。学校给我发了一张见习学员录取通知书。当接到这样的见习学员录取通知书,我的心已经凉了半截。为了这个事情,我父亲也很不满地批评我说:“你如果是语文和数学不及格,我完全理解你,因为你毕竟是没有系统地读过书。而且是多少年没有摸书本了,但是你总是政治不及格,真是令人无法理解啊。”是的,这几年我在机关大楼里忙于钻研业务,对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东西的确是一点也不感兴趣。这次考试失利以后,我自己的心情也不好受,又开始埋怨老天对我不公了。今年两次考试总是差那么一点点。看来命该如此了。
  俗话说;事不过三,既然天命不可违,我也只能认命了。所以,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从此以后永远不再提起上学读书的事了。但是和我一起去报名的那个人听说我不去读书了,急忙赶到我的办公室来对我好言相劝,想要我和他一起去读书。再三劝说无效以后,他非常失望地走出我的办公室,在临跨出办公室房门的那一瞬间,他突然转过身来对我做了一个神秘的鬼脸,笑着说:“我从现在开始,再也不会劝你石头去读书了,但是我依然坚信,你肯定会和我一起去上课的。”
果然他没有再来劝我,但是他在找处长请款交学费时,把我的那份一起申请办理了。同时又在机关的楼上楼下里给我大造舆论,到处宣传石建华和他同时参加《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分校》学习工业企业管理专科,不脱产地学习三年,毕业就可以拿大专文凭。
还不到一个下午的时间,整个大楼里所有各处室的人基本上都知道计划处有两个人要参加刊大学习,其中有石建华一个,已经请款交学费了。大楼里很多人在当天下午就给我打电话,祝贺我能读大专,包括基层单位的很多工程公司、工程处等相关部门的熟人也纷纷给打电话向我祝贺。这一下真是搞得我是骑虎难下,想不去读书都不行了;我总不可能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那样,向每个人都去解释一番:我为什么不能去读大专?何况又算不上什么上刀山下火海的困难事,不就是上学吗,又不是掉脑袋,大不了再拼博几年就是了。我就这样被他逼上梁山了。
正式上课第一天,《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分校》负责人在课堂上宣布了一件事情。在学校招生报名的时候,有一部分同学个人的工作职务的时候填写得很谦虚,把所担任的领导工作职务填写成了一般干部。经过学校有关方面调查核实后,现将17名同学由见习学员直接转为正式学员。荣幸的很,这17名学员中就出现了我的名字。
从这以后,我就正式参加了《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分校》工业企业管理专科三年艰苦的学习。说句实在话,我这辈子就没有读过高中。这一回却就从初中越过了高中一下子直接读大专。这也实在太难为我了,特别是高等数学课,很多的内容我过去根本没有听说过,现在就要掌握和运用它的原理解析企业管理中的难题。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艰难了,肯定地说,不管前面再有多少困难,我也只能是破釜沉舟,勇往直前。后退的路已经没有了。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5:48:39 | 只看该作者
                                 经济员与转干
     1983年夏季以后,五冶总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又要评定技术职称了。这一次的年限定在从事本专业工作五年以上,从1980年开始至今仍从事本专业的业务人员都可以参加考试。合格以后可以评定技术职称。预算员可以评定为经济员。
      当时我在预算科,下面基层做预算的同志经常向我打听。要我交待这次预算员的考试范围。我只好向各位同事和朋友们发表郑重声明:本同志和你们一样,都属于被考试的范围,大家命运彼此一样,同属第三世界。因为长期在一起的工作接触,大家都混熟了,有人向我提议:干脆把出题的老师请出来磋商一下。我只好转过身来征求我们科里的牟实均老师的意见:“怎么办?人家都要求要见你。” 牟实均老师爽朗地笑了:“你们这帮人在这个时候之所以想要见我,目的太明显了,真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目标只有一个,无非就是喊我给你们漏题。说实在话,我们这次出考题得目的,并非是想把大家都考倒。如果把你们全部都考倒了,也显示不出来我们这些出题人的水平。当然肯定也会有少数人不及格的。绝大多数人肯定能够过得去的。你们总还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嘛。”
      有人干脆直接问牟实均老师:“牟老师,你打算要把我们咋个打来吃起嘛?” 牟实均老师仍然微笑着回答:“清炖。”还有几个年轻人仍然继续装糊涂:“咋个清炖法?” 牟实均老师继续笑着说:“看来,这个阵地,我今天是快要守不住了,干脆明跟你们说,只考基础理论。不考计算,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改错、问答题。对了,我不能再说了,再说就只有干脆说考题了。”这时候大家都笑了。
       经过几天的复习,我们这批长期做预算的同志们进入考场开考了。大家都感到这回从主考官到全体应试人员,相互之间都很熟悉,在考场上也就感觉不到有什么特殊的压力,试题的确也不算很难。不到一个小时就有人已经把试题做完了。没有等到规定的考试结束时间,所有参加应试的人都已经离开了考场。牟实均老师把所有的试卷全部都收回去,找地方改判卷子打分去了。
      又过了几天,牟实均老师悄悄地跟我说:“这次考试,只要是天天都摸到起做预算专业的人都能过关,情况基本如此。只有几个根本不是干预算专业的,他们是想到这里混牌牌的,那几个人考试真的不及格,他们答题连方向都没有找到,考试的结果肯定不得而知了。你考的可以,得的还是高分儿呢。”他这样一说,我的心里就基本有数了。
      过了国庆节以后上班,就看到一份盖着公司机关党委大印的文件,公司经济员职称评定的名单已经公布。我在这个名单中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又过了几天,机关办公室又发了一份机关大楼里一部分由工代干转为正式干部的人员名单。在这个名单中我又很快找到自己的名字。
      从这以后,我的职务就不再是工代干,而是经济员,名正言顺的正式专业技术干部了。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2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5:51:10 | 只看该作者
                      九里区水泥厂基建工程结算小试锋芒
       1986年8月我公司与四川省峨眉山市九里区水泥厂联营搞开发。共同联手搞一个年产6万顿的水泥厂。地点在四川省峨眉山市九里区的(青龙镇)青龙场。到86年年底,主体建设工程基本结束。按照董事会的安排,建设公司领导安排我开始介入工程结算工作,我从这个时候开始收集工程结算资料。在1987年春节以后,我只身一人来到了峨眉山市九里区水泥厂。
      在五冶九里区水泥厂联营开发指挥部负责前期工程建设工作的同志配合下,我将收集到的施工图纸进行整理。按照单位工程工序排列,列出项目清单,开始计算该建设项目的工程量。为工程全面结算做前期准备工作。
     按照当时的联营协议,五冶公司出专业技术干部,当地政府出地皮和劳动力。建设资金双方以入股的形式在经济效益实行利润分成。施工队伍主要是当地的建筑工程队负责。建筑材料主要是当地政府负责解决 。特别是钢材、水泥、木材的调拨指标。都由当是地政府解决。
当我与在水泥厂工作的五冶方面的指挥长和其他五冶的同志接上关系以后。也不知道是他们中间谁出的主意,把我给指挥部的其他成员介绍身份的时候。我的身份则由一个计划处的经济员变成了五冶建设公司的经济师,是专门负责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专业技术经济管理干部。为这件事,下来以后我问过五冶方面的指挥长周礼吉。他在晚上趁宿舍里没有其他人的时候告诉我,介绍你的身份,我们是有所考虑的。如果按你现在实际的职务身份介绍给对方,那么,很多工程图纸他们很可能不会提供给你,很多情况我们根本得不到。你的任务恐怕就不能完成。把你抬高一点,一来是显示五冶公司对此项目的重视程度。二来对于对方也是一个压力,也便于你好开展工作,你所得到的情况越多,也就会让公司领导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更便于领导决策。
      果然,开始我收集建筑工程施工图的时候,他们区上的干部都认为我是搞土建工程预算审核的。图纸很快就提供给我。我集中时间没有用到两个月的时间,土建工程的全部工程量就计算完毕。整个项目的建筑工程预算基本上我就有了一个底了。土建工程结算做到了心中有数了。接着我又提出要安装工程的施工图纸,并要求他们提供设备订货的原始依据,借阅财务凭据的时候。联营对方则采取了拖延时间的办法拒绝提供资料。认为我的干部级别职务资格权限等方面不能满足要求,需要由董事长出面协调。
      我把这些情况反映给五冶的指挥长周礼吉。他听完我的汇报以后马上就去找到联营对方的厂长。他们关上门后两个人在宿舍里协商了很长时间,最后总算达成了一直意见。第二天一早,联营对方的财务负责人终于肯出面找到我,把我所需要的设备订货的原始依据,财务入帐凭据,以及属于其他基本建设费开支的项目清单全部找齐,整理好送到了我的宿舍。我用最快的时间做了登记和必要的记录。
       三个月以后我基本上完成了九里区水泥厂联营基本建设项目的结算工作。在这一阶段工作中,我以实际行动克服了过去只能做土建工程审核的缺陷,一个人从土建开始完成了一直到水泥设备安装、水泥生产工艺给排水及工艺电气安装、民用给排水和电气安装等多专业工程的施工图结算以及其他基本建设费开支的项目费用审核。得到了建设公司领导和九里区水泥厂联营各方的一致好评。个人的工作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更深层次的锻炼。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2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5:53:02 | 只看该作者
                             毕业文凭的风波
      1986年春季,《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分校》工业企业管理专科三年艰苦的学习已经进行到最后的阶段,预定的所有课程终于要结束了。马上就要进行毕业设计和论文答辩。就在此时,一个从来也未预料的问题出现了。据说这个大学的总校在办校初期,没有认真履行登记注册,现在国家教育部门不承认我们的学历。1986年春季,国家教委下达了取消我们学校的文件,立即激起了整个学校三万多学员的强烈反对,难道说那么我们三年寒窗苦读的结果就这样付诸东流吗?
      当时,我在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分校读书的时候,偶尔看到过分校全体学员的花名册。从这个花名册上可以看到,我们这个分校学员的基本素质是相当高的,70%以上的学员都是科级以上的干部。其中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占全体学员总数的40%以上。党员人数占全体学员总数的80%以上。这些干部学员在与当时的国家教委力争我们的学历问题,积极通过正常渠道反映情况。发挥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我们全校的三万多学员开始了紧张艰苦的上访和调查取证工作,为了这件事,我也曾经在1986年10月代表着我们分校的一千多名学员到北京去开过会,到当时的国家教委成人三司走访过多次。从1986年4月到1987年7月,全体学员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国家教委成人三司终于正式下达文件,要我们全校的三万多学员在经过抽查工业企业管理学、管理数学、政治经济学全部合格的基础上,增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财政与信贷等三门课程。增加了半年的课程时间。
      最后在1988年3月正式取得了由《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分校》和《四川省大专院校高等自学委员会》共同盖章的工业企业管理专科的大学专科毕业证书。毕业时间从1986年12月开始计算。
      不管学习的过程如何曲折,我总算是取得了大学专科毕业证书。文化程度从初中直接过渡到大学专科。我从文化大革命中的停课闹革命开始,到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再回到城里当工人,上721工人大学,以至最后读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工业企业管理专科。从时间上算,整整跨越了22年。人生能有几个22年啊。
      这22年中很多读书的机会被别人扼杀了,当然也有一些机会是被我们自己错过了。无论怎样,经过我自己的艰苦努力,到如今总可以算是修成正果了。
以后再填写表格,在文化程度一栏。我终于能够大大方方地填写“大专”了。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5:55:36 | 只看该作者
                                    晋升助理经济师
      1988年春季以后,五冶总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又要评定技术职称了。这一次规定在从事本专业工作五年以上的经济员可以晋升助理经济师。
      按照过去的正常评定标准:大学本科以上,包括本科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一年以后就可以评定为助理经济师。大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两年以后就可以评定为助理经济师。没有大专以上毕业的,硬性规定从事本专业工作四年以上可以评定为经济员,具备员的技术职称必须满五年才能够可以晋升助理经济师。
      这次公司虽然也说了可以破格晋升技术职称。但必须在全公司范围内的考评委员会讨论通过。不论怎样说,我当时想着这一回晋升助理经济师,按资历比贡献我的业绩都说的过去。应该没有问题。处长也把我的书面材料按破格晋升的程序报上去了。但是能否破格晋升,心里还是寄予一丝幻想。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几个月,破格晋升技术职称的事情一直没有消息,后来有人悄悄地告诉我,在全公司范围内的考评委员会讨论你的破格晋升没有达到半数以上,业绩没有问题,就是在省部级以上发表的论文篇数不够。在法定程序上依据不足。这一次你只能晋升助理经济师了,希望你别闹情绪,晋升经济师对于你来说也就是个时间问题。这一点我不得不认可。我记得当时只在冶金管理协会西南西北分会87年年会上发表过一篇《建筑业百元产值工资含量的探讨》,这篇文章是我在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工业企业管理专科毕业之前,作为毕业论文写出来的,后来因为五冶技术处情报科的李科长找我约稿件,我顺手就把底稿交给他,他到冶金管理协会西南西北分会开87年年会,就在这个年会以论文交流的形式发表了。如果不是技术处情报科的李科长把我这篇文章发表出去,省部级以上的杂志刊物上发表论文就一篇也没有。
      这一次我总算是想通了。只要自己有实际工作的真本事。管他什么职务职称干什么?助理就助理吧。我想只 要自己刻苦努力。实际工作能力不用自己说别人也会看得见的。记得在1986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快下班的时候,五冶施工处的李处长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拿出一套成都机车车辆厂工业生产厂房技术改造工程设计图,要我在两天之内给他搞一个工程概算。我大致看了一下图纸,答应他了。
      晚上回到家吃完饭以后,就把图纸摊开。从晚上7点开始,一直到第二天的凌晨1点。全部计算完成,抄写完毕,拿出订书机订好。一上班我就送到五冶施工处的李处长的办公桌上。
      李处长高兴地说:“小石头,你不会是耍魔术的吧?昨天下午以前才交办给你的事,现在还不到早上8点的上班时间就给我交差了。”我告诉李处长:“我加了一个夜班,专门为你搞突击完成的,工程量是按图纸计算的。工程价款是按四川省建筑工程85年概算定额的相关规定列项计算的,材料价格是按现在的市场价格估算的。工程结算的时候应该按规定调整。” 李处长依然兴致勃勃地说:“好。好。以后有什么事还要经常找你帮忙的。”
      从那以后,他经常找我帮他作点小项目的经济指标分析。大家的关系都相处的很融洽。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5:58:58 | 只看该作者
                        报名参加成钢工程指挥部
     1989年年初,五冶准备筹建这个工程的指挥部。这个工程指挥部工作人员的确定和推荐有施工处的李处长负责。公司要求个处室  的负责人赶快把参加工程指挥部的人员名单报到施工处,由李处长负责汇总。
我们计划处的马处长把我的名字报到施工处,亲自交给了李处长。
      没有想到李处长用手指着我的名字非常严肃地问马处长:“谁是石建华,我不认识这个人,他是干什么的?” 马处长小声地向马处长解释道:“他是财务处石处长的大儿子。” 李处长更加严肃地大声说道:“我并没有问他是谁的儿子。我所要问的是他能不能胜任这项工作。”
      恰好在这时候我从这间办公室门口路过,马处长猛地一下拽住我的胳膊,把我拉进了施工处李处长的办公室,用手指着我问李处长:“他到指挥部工作行不行?” 李处长看见是我。马上换了一副笑脸,非常肯定地回答:“他当然可以。要派就得派这样熟悉业务的年轻同志去指挥部工作。”
      马处长这时候开始反击了:“现在你确定地说,他可以去成钢指挥部工作了,那行,可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你认识他吗?” 李处长嘴上仍然不认输:“他是小石头,这我咋不认识,办公室两隔壁这么多年,我们之间应当是相当熟悉的。我怎么会不认识他呢?”
      我这时候笑着插嘴问他一句:“不错,李处长,您说得很对,我们的确是认识了这么多年,现在你能告诉大家,我叫什么名字吗?”这一下倒真是把李处长给问住了,他自我解嘲地笑着解释道:“你们大家都还别说,我就光知道他叫小石头。小石头、小石头的,我也是跟着大家叫了这么些年,真还从来没有想到过要问你叫什么名字呢。”
       马处长这时候拉着我,用手指着名单上我的名字跟李处长大声说道:“你要记住了,他叫石建华,是我们计划处预算科搞预算专业的。”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3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6:02: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建华 于 2016-1-26 16:04 编辑

                          成钢工程指挥部与甲方的工程预算
      1989年3月底,五冶成钢工程指挥部正式进入青白江成都钢铁厂,成都钢铁厂铁系统工程正式开工。甲乙双方的工作人员开始进行业务接洽。在见面会上,我们五冶成钢工程指挥部的侯指挥长把我们指挥部的全体成员分别向成钢有关方面做一一介绍,这位是刘工,那位是张工,等到介绍到我的时候,谁料到侯指挥长却大声地介绍说:“这位是我们五冶的石头。”这以后,成钢厂各方面的人,凡是认识我的人,在工作上见面还是喊我石工,下班以后在工作场所以外见面都喊我为石头。这下子就把我和成钢厂技改处预算科等有关部门的人员关系拉进了,工作也好开展了。
       318高炉工程开工以后,由于当时政治形势方面的原因。我们经常为了躲避学生闹学潮造成堵塞交通而绕道到青白江成都钢铁厂施工现场。我们的职工队伍大部分人都住在五冶住宅区。星期六从青白江乘坐长途汽车回成都,星期一再从成都五冶住宅区坐长途汽车返回青白江成都钢铁厂施工现场。成都市区的学生动乱,干扰了正常的公共交通。也一度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建设工期。
      成都钢铁厂318高炉工程开工以后,我一直盯紧成钢厂技改处预算科,318高炉的基础、热风炉及烟道基础、出铁场、计控室。矿槽等关键部位的单位工程土建预算报送甲方技改处预算科之后,我每天都去成钢厂技改处预算科。催促他们尽快完成审批。不到20天,经过我的手报送给甲方技改处预算科的318高炉的基础、热风炉及烟道基础、出铁场、计控室、矿槽等工程土建预算,基本上没有做什么改动,甲方技改处预算科就顺利批复,从审批预算进度上满足了工程预算成本与实际进度计划、甲供材料报批与审核、现场劳动力安排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我在工作上主动与甲方合作,加快了预算审核进度。提高了预算工作质量,从安装工程、筑炉等专业的预结算都很正常地进行。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在我们的五冶一公司却为此向建设公司领导告状。说我合起甲方整他们土建工程处。要建设公司有关处室出面予以干涉。建设公司计划处派了人到现场经过详细调查,在了解全部情况以后,都对一公司的这种作法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工程开工时间长达3个多月,一公司的预算人员迟迟不到位。作为指挥部的预算主办人员,为了抢工期,尽义务给甲方主动沟通,利用业余休息时间拿出预算,经过甲方审核同意。你们在工程开工半年以后才到现场。到现场不做任何调查研究,一不看资料,凭想当然办事,二不与指挥部沟通情况,就向建设公司机关处室报告,向建设公司领导反映。最终还是必须要找指挥部预算人员重新核实工程量。
      后来,一公司的预算人员总算是到位了。把经过我的手再报给甲方技改处预算科的318高炉的基础、热风炉及烟道基础、出铁场、计控室。矿槽等土建预算重新核对了一遍,他们结果总的造价比我的还要低的多。他们的总经济师后来找到我,要我给他们讲一讲我的编制方法。我当时心里的确是老大地不痛快。工程开工8个月,他们迟迟不到位,好不容易到位了,他们一到位,就开始指责别人的一万个不是,最后自己又算不出准确数,数据还要用我的。用我的数据还要在我背后说东道西,指手画脚。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欺负人的了。我非常坦率地告诉那个总经济师:“数据你们愿意用就用,不愿意用就退给我。编制方法我是永远不会给他们讲了。愿意告状就让他们告去吧。实在要想要我讲也可以,最好是请审计部门同时也参加。就算是我在交待问题,也好澄清事实。” 从这以后,五冶一公司的预算人员无论再找我做任何事情我都是不会答应的。他们的预算我永远绝对不会去趟混水的。
      在这三年中,甲方技改处长对我的业务能力是很赞赏的。他们厂长经常要技改处长提供现场已经完成的工程量数据资料,他首先就来找我给他提供数据,时间长了,大家都彼此熟悉了,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对他说:“按道理和常规程序,不应该由我给你相关数据,你应当找你们的人给你提供数据。” 技改处长实话实说了:“我只有找你,你提供的数据我们已经都分析过多少次了,绝对相信你。我们的人根本就搞不懂,他们实在是弄不出来,莫得办法才只有找你呀。”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7 18:21 , Processed in 0.20401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