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杨七芝 于 2015-8-20 18:37 编辑
(四)一朝图志传文蕴 建立书画院谈何容易?需要当地风土人情的作品,在一张张白纸上写生出万千景色的中国画。我们从头来起,请素凤协助我们收集大量的资料,才得以了解上虞的古今历史,期间不断得到他们无私的帮助、诚恳地陪同。在车上在路上,不怕晕车不怕烦恼,我们一路辛勤地采风一路紧张地写生,充满了创作的激情豪志。回来后在炎热的夏天、流着大汗作了细致的案上第一稿绘图。刘老师前后用四尺宣纸画出了二幅立轴“月上东山”“东山老圃图”(这个好名字还是刘老师帮董冲起的),另一张为素凤示范学习的横幅“曹娥江仰望东山”,皆色彩清丽、古意浓厚、大气磅礴。看得董冲情绪高昂废寝忘食,躺在画下如痴如醉、深深地融入在他的农庄与明月光下。霎时,他感觉自己的心灵宁静舒适,人的境界升华在“不以物喜,勿以己悲”的醒悟里,画的力量如此之伟大,这是他最大的人生收获、从此他更喜爱弘扬文学与国画艺术。他对我们说:“过去不懂得精神世界有多强大,后来经过学习看报向老师们请教,方明白:落地生根与开花结果的关系。人类要结什么果?在于人的功德、人的精神世界解放问题。我调整了十几年的心态,觉得贫富都能生活,但在精神上一定要积累财富,经济上平衡就行,财富越多越不容易平衡······”有感于“董总”这个以道德底线为重的企业家,他的心态多么明朗阳光!他才读了三年书,家境困难就去学徒做木工,一直做到25岁,才有勇气考虑自己成家立业操办工厂;从失败到成功起起落落,一切碰机遇也全靠人的文化知识与实践智慧。现在他就传给大学毕业的儿子董尚青去主管了,尚青也十分有能力有修养地干起来了,吃苦耐劳管理有序,是个能肩负重任的好接班人。董总在培养后代的义务上,处处不减劳动人民的本色、皆以美德教育为先,令人折服。 (五)承前启后诗情画意 (东山再起的牌坊 刘老师开始走进东山谢安上山的路) 乡情可敬,为此奔波,我这一路怀揣着使命也在力所能及地回报着创作。我画了第一张四尺的横幅“东山再起全景图”。那天,我们三家人一道向着沿河的山道驶去,前山入门口是宽广的东面广场,“谢安太傅”的汉白玉塑像正抬头挥笔展望着对面川流不息的曹娥江,雄才伟略高大屹立,执政江山千古传美,令人肃然起敬顶礼膜拜。跨进不收门票的宏伟牌坊,心源起伏,立马感觉来到了穿越时空隧道的故乡,喜看古今文人云集论坛的高雅崇尚。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圣地为什么自己姗姗来迟?望尘莫及了!俞激扬机灵聪明、赶快用照相机为我们留下了合影,使我们不虚此行,幸运收获。 捡回我失缺的底蕴,我则迎着古林茂竹、一路上山一路写生直到谢家的“国庆寺”。写下当年谢家几代人的艰难创业的故居与万千景物;写下董冲现在的老圃农庄,流水潺潺、田园茅屋鱼塘及“喔喔篱下鸡,袅袅墟里烟”,真是美不胜美的江南水乡。
我的第二张水墨写生二尺小画《东山指日望舜江》,我题诗:“东山指日望舜江,母亲河边忆故乡;孝义、诚信、责任重,长流文脉翰墨香。”那幅画是为素凤参加书画比赛而创作的。指日峰在刚进东山口、山道转弯处的第一个景区:河畔不高的粗犷山崖上荆棘丛生、枝籐垂挂、满目繁荣;岸边,突然出现一个小得像拇指的山峰“东山指日”,形象地指向曹娥江,小巧玲珑含意深刻。靠近它的崖边有一只扁舟,老船夫在撑着长长的竹槁,头上盘髻的老船娘坐在船尾、打着蒲扇喜看风景;一群水鸟从对岸飞旋而来,围绕着她转。船上还正摆着他们烧饭用的瓦炉子、锅锅瓢瓢一大堆,好像他们真的要出远门走亲戚——那么兴高采烈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