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苦辣酸甜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精彩的晚年 纪念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

[复制链接]

347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989
491#
 楼主| 发表于 2018-6-27 05:55:51 | 只看该作者
风雪恋(2)
告别北京
        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车厢里摩肩接踵地来往着。坐车的人在送行人的帮助下,都急忙地找寻着自己的座位,并摆放着大大小小的提包……
        离开车的时间还有十多分钟,冷雪峰和两个弟弟安排好随身携带的手提箱和背包便下了车。姐姐和弟弟、妹妹们都来送行了。他一边听着姐姐反反复复的嘱咐,一边不断地抬头焦急地注视着天桥的进站口。
怎么还不见她的踪影?难道她已经上了车?……
       “铃……”
        站台的铃声响了,冷雪峰和几个身行麻利的小伙子都赶紧与送行的人握手告别,急忙地挤上车来。
只有这最后面的三节车厢靠站台这面的窗口处,里外都围满了人。这三节车厢的每个窗口,也都挤着四、五张男男女女青少年的脸,还有一些人已经将头伸出了窗外。车上车下的人们都相互招着手,有的欢声笑语相互祝愿着;有的情深意切地在相互嘱托;有的用手帕擦着脸,还在低声抽泣着……
冷雪峰站在车厢的门口,除了和姐弟们挥手告别,依然跷目以待地注视着天桥的进站口……
站台上五六层送行的人,都被车站的服务人员挡在了一条白线外。
       在这第八节的车厢对面,是北京市万里副市长和市政府的一些领导同志们,他们都站在白线边上,微笑着,向车上的青年人们挥着手欢送着。在欢送的人群后面,有两条红布的横幅,黄纸黑字写着“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最光荣”、“热烈欢送支援边疆建设的青年奔赴北大荒”。
        一声汽笛长鸣,列车缓缓地启动了。车上车下的人们更是挥手频频,站台上不少的人还追随着缓行的列车,一边挥着手,一边喊着什么。车厢内的人几乎全都挤向了这一边,靠窗边坐的人,头已经伸出了窗外,其他的人只能从探出窗外的人头缝隙中,看着外面的人群,寻找自己亲人的身影……
随着列车的开动,车厢里,不少的人已经小声哭泣了起来。就在列车驶出站台,再也看不到送行人的身影时,车厢内的抽泣声汇成了洪流,顿时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哭声……
        冷雪峰,是一名二十出头的热血青年,响应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号召,与同车的战友们一样,怀着美好的理想,勇敢地踏上了支援边疆建设的征途。
        他虽然没有痛哭出声,但还是泪痕满面地抽泣着。告别了,可爱的家乡--北京。告别了,亲爱的爸爸妈妈。告别了,兄弟姐妹。告别了,亲朋好友……
        这是值得牢记的时刻——一九六三年十月十二日上午十点四十五分由北京开往哈尔滨的特快列车把他送上了新的人生旅程。
       想起父亲的劝阻,想起慈母的眼泪,能不让人心如刀绞吗?!来送行的姐姐、弟弟、妹妹们都哭红了眼圈……车上的这些青年人,都是踏着亲人们的泪水,坚定地迈出了这一步!
列车驶出了站台,送行的人影已消失在朦胧中,隆隆的列车无情地离开了热泪相送的人群,向东疾驶着。它不但运载着归心似箭的返乡游子,运载着为工作、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还要把这三百多名北京的知识青年送往祖国的边陲——北大荒。
       列车绕过龙潭湖后,已经行驶过丰台火车站了,车厢内的哭声依然此起彼伏。在这沉闷的气氛中,却忽然传来了一阵轻微而优美的口琴声,接着又有四五支口琴吹响了,有节奏地乐曲声越来越响亮,随着口琴演奏的乐曲有人开始了低唱:
……
听吧
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
穿好军装拿起武器
共青团员们集合起来
踏上征途
万众一心保卫国家
我们再见了亲爱的妈妈
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
再见吧妈妈
别难过
莫悲伤
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
再见了
亲爱的故乡
胜利星会照耀着我们
……
       这是当代年轻人都会唱的“共青团员之歌”,它激励着人们渐渐地从哭泣中醒来,先是小声地随着哼哼,漫漫地都放开了喉咙,车厢里顿时又产生了活力,一曲唱完,一曲又起:
……
我们年青人,
有颗火热的心。
革命时代当尖兵,
那里有困难,
那里有我们,
迈开大步向前进。
不怕艰难万险,
不怕山高海深。
高举革命的大旗,
巨浪滚滚永不停,永不停。
……
我们走在大路上,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毛主席领导革命的队伍,
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向前进!向前进!
革命气势不可阻挡。
向前进!向前进!
朝着胜利的方向。
……
         一曲曲激昂的歌声,越唱越响亮。冷雪峰没有五音齐全的歌喉,但这些激发一代青年人的乐曲,是他所熟悉的,也是他们同龄人所热爱的。为了忘却离别的思念,他们就一曲又接一曲地唱着。
这三节车厢里,共有三百多名上山下乡的北京支边青年,除了大部分是全市各校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外,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东城区往届的初、高中毕业生和十多名大学的肄业生。有一百六十三名是去黑龙江省宝清县852农场的,其他的则是要去虎林县850农场了。去852农场的,在北京时就被分成了六个小队。冷雪峰被分到了第四小队,并被指定为了副小队长。送他们一起到农场的还有一名东城区劳动局的干部,和一名北京市教育局的干部。据教育局的干部说,这些支边青年中,年龄最大的是三十八岁,最小的只有十六岁,平均年龄是二十岁多点。虽然上车之前他们互相都不认识,但今后都是参加国营农场建设的劳动者。正如农场派来接他们的同志所说;大家将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了。
        列车很快离开了市区,车厢里早就热闹了起来,年轻人又开始显示了青春的活力,大家又在三五成群地说笑起来。有聊天的,有看书看报的,还有的玩起了扑克牌。刚刚在家过完国庆节和中秋佳节,很多人又吃起了节日的糖果和月饼。有一些从来没坐过火车、更没出过远门的人,饶有兴趣地在车厢中走动着,不时地东瞧瞧西看看。还有些人则将头抻出窗外,迎着一阵阵灌入车厢的强风,观看着铁路两旁那些飞快移动的浓绿的杨柳,观赏着京津大地那扇面般展开的黄绿间隔成条条块块的农田……
       在冷雪峰的视野里,始终没有发现她的影子,他实在忍不住了,就开始在人群中寻找着,三节车厢都仔细地寻查了两遍,还是没有她的踪迹。难道是最后一刻,终于被她父母留下了?
       嗨,冷雪峰觉得自己也太自作多情了,虽然他们已经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也畅谈过美好的未来,但是与她并没有海誓山盟的相互许诺,更没有过婚姻的登记……
        他们只是在“广寒宫”(为了辅导非在校的青年参加高考,北京市组织了电视广播函授学校,学员们私下称之为“广寒[函]宫”)学习时,结识的比较要好的异性同学。她叫许惠娟,六二年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也参加了电视广播函授学校学习。她与冷雪峰被分在了一个学习小组,除了上电视课学习外,她也是天天都到位于国子监的首都图书馆阅览室去复习功课的。
        开始冷雪峰并没注意到她,可是好几次她却很主动、而且很率直地,特意地找到冷雪峰所坐的座位旁了。几次见面后,不论是冷雪峰早去或是晚到,她却总是要找来,并且坐到冷雪峰身旁的座位或是对面的座位上。一次生,二次熟的。她还经常主动地向冷雪峰提出了一些学习上的问题,不是小声的讨论,就是用笔互相问答了。冷雪峰到室外休息时,她也会来到院落中。
       说实在的,在上高中时冷雪峰很想与女同学接触,但又怕同学们瞎起哄。因此当她走近冷雪峰的时候,冷雪峰的心情很不自然。可是许惠娟却落落大方地主动与冷雪峰搭讪了。开始接触只谈学习上的一些问题,时间长了,就互相了解对方的姓名、年龄、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的一些情况了。
有一次冷雪峰因为感冒而没到图书馆去。没想道,下午许惠娟就到冷雪峰家里,来找他了……
将近一年的接触,她那善良的性格、好学而不耻下问的态度、活泼而又比较潇洒的姿态,美丽的面容和那楚楚动人的微笑,征服了冷雪峰的心。妙龄的青年男女,青春期的躁动,怎能不使他们产生了相互的爱慕……
        为此,学习的精力那能不分散?这次高考他们全落了榜,她多次与冷雪峰相约在北海公园谈着今后的打算,他们谈得非常投机。
        这次上山下乡去北大荒,是冷雪峰他们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还有在家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一起,于63年9月初,在中山公园音乐厅,听取了北京市万里副市长关于支援边疆建设,上山下乡去北大荒农场的动员报告后。又当场听了农场来的同志很真实地讲述了北大荒的艰苦条件;冬天的严寒、夏日的蚊虫、蔬菜的短缺、交通的不便等等客观情况,以及国营农场未来的发展远景规划……
在动员大会上,北京市劳动局的同志,就特别地宣布了,这次的上山下乡活动,是每个人的志愿行动。而且还宣布了,北京市另外三方面安置工作的方案呢……
       虽然是自愿报名,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不同因素而做出的决定。不排除有些人因为怕在北京找不到可心的工作,或是有自己的比较困难的家庭因素才做出的决定。还有为了在农场可以吃饱肚子的。更有因为北大荒那里的自然景观和发展远景吸引着他们的。才使这些听动员报告的年轻人中的一部分人,下定了上山下乡去北大荒农场的决心。
       这次去北大荒,不但要求每个人必须是自愿报名,还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同意才行。冷雪峰和许惠娟都经过了反复思考,并与家长进行了多方说服工作,是软磨硬泡才得到允许报名的。他俩被编到了一个小队,心情都很激动,都深信他们的友谊将会在北大荒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市政府发的一床棉被、一套蓝色的棉制服衣、裤和一顶兔皮的棉帽子,许惠娟已经领走了,户口也迁出了,九月报名就被批准为农场的职工了,所以27元的工资也领了。更在昨天上午他们还约好,今天在火车站相见呢,她怎么能没来了呢?!
        冷雪峰又串走了几节车厢,都没有找到许惠娟的身影,他沉闷地坐回了靠窗边的座位,头脑中不时地闪着她的身影,一种莫明的失落感笼罩着心头。他感到了憧憬的破灭,当真心乱如麻,几乎无法震做起精神来。若不是附近坐位的几个同学那么风趣地善谈,他都不知自己会怎样渡过这长时间乘车的烦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492#
发表于 2018-6-27 07:08:06 | 只看该作者
苦辣酸甜 发表于 2018-6-26 07:59
龙版,文丰山照的真是美,美,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493#
发表于 2018-6-27 07:18:16 | 只看该作者
苦辣酸甜 发表于 2018-6-27 05:50
冷雪峰 北京知青 下乡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惊回首
                 上山下乡五 ...

二十六载北大荒,
青春奉献诉衷肠,
一身残疾终无悔,
上山下乡走一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494#
发表于 2018-6-27 07:23:26 | 只看该作者
苦辣酸甜 发表于 2018-6-27 05:55
风雪恋(2)告别北京        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车厢里摩肩接踵地来往着。坐车的人在送行人的帮助下,都急忙 ...

几次高考皆过榜,
却因病休失机上,
毅然决定下乡去,
乘车奔赴北大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989
495#
 楼主| 发表于 2018-6-27 17:54:53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8-6-27 07:23
几次高考皆过榜,
却因病休失机上,
毅然决定下乡去,
龙版,老知青的故事一样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989
496#
 楼主| 发表于 2018-6-27 21:55: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8-6-27 22:05 编辑

千里草缘
            
《半世风云》                    

为下乡五十年而作

我是一片云,
在草原的天空飘过。
映朝霞而灿烂,
洒泪雨而滂沱。
不舍的眷恋,
让漂浮有了依托。
酸甜苦辣,
把心灵雕刻。


我是一阵风,
在草原的荒漠掠过。
伴炊烟而漫舞,
闻奶酒而醉歌。
难弃的情怀,
让漂泊有了依恋。
悲欢离合,
把心灵蚀琢。


我是一棵草,
草原千万中的一棵。
逢春夏而绽放,
遇冬秋而枯黄。
难解的情缘,
让根儿有了归所。
海角天涯,
心灵已留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989
497#
 楼主| 发表于 2018-6-27 22:03:43 | 只看该作者
               双脚量乾坤长短,拽独杆梳大地风云

      打完场送完公粮已是寒冬腊月了,起早贪黑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歇口气了,生产队里忙着算账准备分红,我们这些知青也都盼着赶紧拿钱回北京过春节。但是在这春节回家之前,有一件事必须办好。就是利用这段农闲时间准备好一年烧的柴。在这里烧的柴火除了秸秆和牛粪外主要就是从草甸上搂来的柴草了。搂柴火是力气活(当地人把搂柴火形象称做拉独杆套)当然责无旁贷地落到我们这些男知青的肩上。                                   
    冬天早晨的四点多钟,屋外还是漆黑一片,准备外出搂柴的人们已经吃完了早饭,坐上搂柴马车匆忙上路了。满天星斗眨着眼睛,似在好奇地注视这帮头一次在草原过冬的人们,大家把箱子里厚一点的衣服都翻出来了,能穿的都穿上,能戴上的都戴上了。虽然没几件但也是从头到脚包个严严实实,顶着凌厉的寒风大家缩着脖子紧紧地挤在马车里,两只手揣在袖筒里紧抱在胸前,脸上捂着个大号口罩已经冻得发硬了,有的买几尺布做一条蒙古式腰带学着当地人那样系在腰里,没有的就用捆行李的白绳系上,为了能暖和一点也不管好看赖看了。两只脚在毛线袜,毡袜和胶皮靰鞡的层层包裹下仍然挡不住这草原凌晨寒气的侵袭,一股凉气从脚底透心而上,两只脚丫不时地在鞋里挠动着,好像在证明严寒下脚丫子的存在。一张口说话一团团白色哈气就从嘴里喷出,霎时又凝成冰霜挂在眉毛和头上的皮帽子上。大家都尽量减少交谈,眯起眼睛(睁着眼这么冷的天会冻的眼珠很痛的,眯着眼睛也许是本能的生理反应)看着这天空上未落的晨星。心里盘算着过几天回北京怎么坐火车,到家和父母说点啥。呼啸的西北风一个劲儿地吹着,原野上静悄悄的,只有那车轮在这冻得当当的大地上沿着车辙滚动着,颠簸着隆隆作响,与疾驰的马蹄嗒嗒声合奏着一曲草原夜曲。车老板怀里抱着那两米多长的红樱大鞭。似睡非睡地眯着,偶然架架我我的吆喝几声,信马由缰地任凭马车向前疾驰。不必担心走差路老马路识途嘛。车老板的一身打扮可比我们强多了,羊皮大氅,羊皮裤,貉壳帽子。尤其那双大毡咔哒,出了草原还真没地方找去,看着就那么暖和。马车颠颠簸簸地走了多长时间也不知道,那时谁也没有手表,只能看太阳估摸时间。走了多远也不知道,据车老板讲大概三十多里地,反正是天渐亮了,朦胧中已能辨清四周的景色,视野中已经看不到村庄,树木和庄稼地,极目望去无遮无拦一直看到天尽头,那天地相交的地平线上,天与地之间画着一个大大的圆。天上的白云渐渐地被染红,色彩越来越浓,霞光映红了草原的半个天空, 东方的地平线上先是露出一个耀眼的红点,瞬时间还没有来得及细看,一轮红日就从天地之间跳跃出来,照亮了眼前的一切,那来自宇宙的光与热照遍大地,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霎时风好像也减弱了不少。看草原日出,这也是对勤劳起早人的一种奖赏。躺在被窝里是享受不到如此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色的。
     天亮了,搂柴草甸子也到了。马车停了下来,车老板拉紧那马车上不太灵的闸。将马系上拌马索。防止趁大家忙着干活马车走的太远。大家赶紧下车先活动活动这坐麻的腿脚和几乎要冻僵的身体,整理一下大耙子,(大耙子是和老乡们借的)这种搂柴的大耙子别处还真见不到,前宽足足有一米多,由三十多根5毫米粗的耙条(冷拔钢丝)编成,一根2米多长的耙杆,前面套着一块略弯的板(记得应该叫耙背子,有点像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捧的笏hu板)人拉大耙时挂在肩上便于用力,耙杆中间挂着一个叫耙帘子的东西,有拿8号铁丝编的,也有拿树条子拧的。用于搂柴时暂时存放搂上来的柴草。搂柴是一件笨力气活,看着好像跟馿马拉车没什么区别,也需要毅力和耐力,还要有一些经验和技巧。不然力气没少费还出不来活。别白话了,那边人家已经搂好几帘子,(还得解释一下,搂的柴是以帘子为计量单位的,一般一大车要装200到300帘子)将耙背子挂在右肩上,用右手扶牢,左手伸向身后握紧爬杆用力往下压,(时间长了要换一下肩膀和手)弓下腰身体前倾迈开两条腿使劲儿拉动大耙捡着柴草厚的地方顶风前行,(顺风走虽然轻巧,但搂上的柴草会刮飞的,扬起的灰尘也会把你闹个灰头土脸的。最好齐头并进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否则那也是要吃烟的)搂一会儿就要回头看看,耙子里的柴草多了,把它移放到挂着的耙帘子里,并用脚踩实再继续搂,等到耙帘子里也装满了,找一个方便背风的地方按顺序暂时堆放起来。(放乱了没法装车)等搂够了再统一装车。刚才还一个个冻的都快僵了似的,没搂上多大一会儿混身就热起来了,鼻孔呼呼地喘着白色哈气,脑门渗出点点汗珠,伴着扬起的灰尘在脸上顺流而下画出一条条一道道的,在寒风劲吹下眼前的冰霜越结越厚,挂在帽檐上的小冰凌越挂越长,脸上也越描越花哨了。不得不时不时地用袖口抹上几把,那狼狈样儿不用说也可想而知了。日上一杆子多了,两条腿跑的也没劲了,嗓子渴的要冒烟了。起早吃的那点饭早就荡然无存了肚子开始咕咕直叫,找个背风的地方就在地上半躺半坐着,伸一下僵直的腰腿,在地上挖个小沟,随手抓把毛柴捡几块干牛粪放进去点燃,把那熏的黢黑的铁壶发在火上,把背壶已冻冰碴的水倒入壶里烧开,把两手在衣服上蹭蹭,拿出干粮放在火边烤烤,表面已经烤糊了,里面还冻的梆硬。啃上几口再拿到火上接着烤,不大一会嘴唇上已是沾满一圈黑灰,喝上几口半开不开的水,这顿野餐就匆匆结束了。赶紧把火熄灭,(草原野外用火一定要小心,为了保险必要时在余烬的火堆上再浇上几泡尿)拉起大耙又赶紧漫无边际地跑了起来,(干活出了一身汗,待时间长了汗一落凉风一吹会生病的,出门在外不容易,自己要学会照顾自己)说来这搂柴草的活儿挺有意思,当时累个半死没有感觉到什么,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很浪漫挺有意思的,那场面也满壮观的。五,六个人拉着大耙在辽阔的草原上跑来跑去,身后跟着扬起的滚滚烟尘,时而齐头并进,时而分道扬镳。一会儿从四面八方聚向一点,一会儿又从一点散向八方四面。像舰艇飞驰在大海激起层层浪花,又好像飞机在天空编队飞翔表演。(就是人家在天上飞的潇洒,我们在地上跑的狼狈,人家飞机烧的是油,我们肚里装的全是高粱米)草原上冬天的太阳落的非常快,只要一偏西,用不了多大一会儿就在地平线上消失的无影无踪,看看搂的柴草也差不多了,抓紧装车赶快往回返。
     拉柴草的马车都是经过改装的,用近三米长圆木井字型固定好,这里人管这叫跨杠,这样车的面积就能达到将近9平米。车老板把马车上捆扎大绳整理好,就顺着东一堆,西一堆码的柴火排子开始装车了,装柴车可是很有讲究的,刚开始车老板宁肯自己动手受累,也不让我们插手。因为,这车装不好可能一天的累就白受了,不是有那么句话嘛,叫鸡飞蛋打,这不是鸡飞蛋打而是人仰马翻,赶上风大一点瞬间一天辛辛苦苦搂的柴草就可能被刮的所剩无几了。这不是瞎白话,确有此事发生过。
    装马车讲究的是:

    装前卸后:就是说先要装马车的前半部,然后再装后半部。卸车时顺序相反,否则辕马就有可能被吊起来。

    负载均衡:马车前半部与后半部的负载重量要适中,装车过程中和装好后,车老板都要试一下车辕的轻重,要求用手轻轻一抬车辕就能抬起来,过重或过轻都要及时调整好。

    分层码放:装柴草要分层码放整齐,先前再后最后码中间,先外再里,一定要相互压上茬要边码用脚边踩实  。装好的车讲究要方方正正,不偏不歪。   

    捆绑牢靠:柴草全部装上车后,最关键的要用大绳把车上柴草捆牢刹紧。说到刹车不得不介绍一下别处见不到的一样专用工具:搅锥,那是一根有碗口粗一米多长的木桩,尖尖的头像颗炮弹,后面开有一个鸡蛋粗的洞,用的时候先将车后沿中间套着一个牛样子的短绳,(牛样子是牛拉犁或车时,套在牛脖子上的挽具,一个成90°V字形的弯木头)挂在搅锥上,再插入柴垛中,将车前部的大绳勒紧后缠在搅锥上,搅锥的洞里插上根木棍用力搅紧。搅到搅不动时,车柴草垛中间站上两个有力气的人,同时将两根大绳用力提起再放下,放下的同时用力搅动搅锥,直到实在搅不动为止,在将那根搅棒固定好就行了。
    起早忙了一整天,真是又累又饿人困马乏。都急着赶快回去,吃碗热乎乎的饭菜,躺在热炕上美美地睡上一觉。可是还不能急,上车也有规矩,要从前面踩着车辕子,抓着捆车的大绳一个一个的往上爬,或躺或坐挤在车中间,边上不能去,一是怕把柴垛踩塌了,二是路上走起来不安全。车老板挥动大鞭发出几声清脆的鞭响,在:“架!架!架!”的吆喝声中马车踏上了返回的路,除了车老板端坐在车前面,其他人都仰面挤着躺在车柴草垛上,想办法努力把后脊梁挤入柴草的深处,把双脚踹入柴草中。躺在这暄暄呼呼的草堆上,重载的马车不在是颠颠簸簸而是悠悠荡荡地走着,闭上眼睛就像躺在天空的云里飘感觉很舒服。就是这难熬冷劲儿破坏了一切美好的感觉,刚才搂柴时每个人都汗流浃背,内衣基本都湿透了,现在凉风一吹那感觉就像穿着钢铁铠甲一样,脚下的鞋和袜子也都湿的一塌糊涂。已经冻成一体了。两只脚简直就是站在冰面上,(赵本山的小品里不是有那么一句台词嘛,叫拔凉拔凉的,我们四十年前就脚感心知了)是冷是热已经感觉不到什么了,肚子也早就咕咕叫了,只有熬着,忍着,盼着早点到家,谁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那草原上美丽的落日余晖景色。好在回去时马车走的飞快,拉车的马回家的急切心情一点也不比我们差,它们也是又渴又饿一天了。真是老马识途不用扬鞭自奋蹄。当星月又挂上天空的时候,搂柴的马车陆续回村了。没有出去的人也都迎了出来,大家七手八脚的忙着先卸车,车老板吆喝着马匹前拉后梢的把车靠近柴伙栏子,松开大绳拔出搅锥,把原来装车前就预先放好的两根卸车用的大绳拽出来,有多少人用多少人,大家紧紧地往后死死拽住大绳,车老板先把辕马的肚带解开,举起鞭子摇的噼啪震响,大声吆喝着,四匹马也好像知道动真格的时候到了似的,连蹬带刨梗着脖子使足全身力气,就看那车上的柴垛一晃,两晃,三晃,猛然间几匹马往前一窜车辕子高高抬起又落下,硕大的柴垛从车上轰然落地。大家赶快松手晚一晚就拽你一个马趴。大家齐声对那几匹马喊着:“吁!吁!吁!”好在那些马早已习惯了,感到柴草卸下车一轻就自动站住不动了。大家把大绳和耙子整理好装在车上,安排好明天继续的准备工作。

打发走马车以后,以最快的速度跑进宿舍,把皮帽子摘下来往炕里一扔,摘下手套,扒下那双已冻成一体的鞋袜,把手和脚都伸到热炕上被垛下,先暖和暖和再说吧,要不是肚子还在咕咕叫真想马上钻进被窝不出来了。不过这也用不了多大一会儿,就得赶紧拿出来,一股钻心的痛从手指尖传来。按老乡讲话叫跟猫咬似地疼,心里明明知道冻手冻脚的,不能马上去直接去烤或烫。还是忍不住要暖暖一疼才想起来。爬起来洗一把这一天摸得黑不出溜的手和那花里胡哨的小脸。赶紧去吃饭吧,一进食堂围着锅台也不管冷热咸淡了,就左一碗右一碗的忙开了,什么叫狼吞虎咽呀,什么叫风卷残云呀,可能就是我们那种吃像,霎时一个个撑得肚圆。俗话说:“肚内无食身上寒”真是这样吃饱了身上就暖和了。卷炮老旱烟再提提神儿,几口烟吸进喷出这精神头儿也来了。那时候还不怎么喝酒,其实想喝也没闲钱买,那要是喝上两盅一定很美。现在吃饱喝足了,唯一想的就是钻被窝睡觉。但是明天还得起早去搂柴火儿,许多事要提前准备好,(那时搂柴火是互助式的,马车由队里免费提供,车老板队里给记工,其他人自由组合不记工,一般一车五,六个人,搂的柴火这几家轮流卸一家一车。所以这活一干就是五,六天)走出食堂的门,看见星光月色下没去搂柴火的男女同学正忙着把柴火垛进柴栏。要是不抓紧垛好,那散放的牛和猪这一宿就给祸害的就差不多了。不管了让他们去忙吧,我们可得歇着了。路过发电机房时偷偷摸摸去那冷却水的大锅里打一大盆热水,(让值班的看见不让打)大家分一下好好洗洗。尤其这双脚挨的累受的冻最多,待遇还最低。扒下袜子一股汗脚的酸臭味扑鼻而来,看看自己这双脚心里感到酸溜溜的,我可怜的脚呀,汗把脚趾和脚底板的皮肤泡的煞白煞白的,干裂的一个个小口子用胶布粘着,冻伤的地方更是又红又肿,摸一摸都钻心地痛。泡在热水里一跳一跳的疼。(还记得一个土偏方,冻伤的手脚用茄子秧熬水泡很灵的)洗完脚把那毡袜从鞋里拽出来,湿的能拧出水来了,放在热炕上被褥下熥(teng)干,要不然明天没法穿。(几双汗脚一放出来,在加上热炕一熥这又酸又臭的味令人窒息,好在闻惯了也没感觉了)眼下已经没有别的追求,钻进热呼呼的被窝,伸直这酸痛的腰腿烙一烙,已是最好的享受了。来不及想什么,脑袋一挨枕头没几分钟已是鼾声四起。冷冷的月光透过窗上的冰霜照进梦里,呼啸的西北风减弱了不少,似乎实在不忍打扰这些辛苦劳碌一天,明天还要继续的知青们。好好睡吧,明天还有和今天一样的经历在等待!等待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还有多少这样的明日再等待!
    四十九年过去了,想起来好像还是昨天,似乎一早醒来还有一辆马车在等我们出征。

前年和集体户同学回到插队的村里看了看,找了好几家,想再看看当年肩上曾拉过的大耙。照张像留个纪念都没有找到,现在那里已经都有煤烧,还有些家用上了液化气,搂柴火已经被禁止了,因为会破坏草牧场造成草原大面积沙化。已经没有人再去遭那个罪了,也看不到那迈开双脚拉着独杆套在草原上爆土扬烟的场面了。 留下的只有一段深深地记忆,铭刻在你,我的心中到永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498#
发表于 2018-6-28 07:07:08 | 只看该作者
苦辣酸甜 发表于 2018-6-27 17:54
龙版,老知青的故事一样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499#
发表于 2018-6-28 07:07:44 | 只看该作者
苦辣酸甜 发表于 2018-6-27 21:55
千里草缘
            
《半世风云》                    

五十年的风霜雨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989
500#
 楼主| 发表于 2018-6-28 19:55:33 | 只看该作者
五十年,半个世纪。很长,很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28 09:05 , Processed in 1.263602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