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知青淘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691#
 楼主| 发表于 2016-7-3 22:53:52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69

在新疆戈壁滩上的日子(十)

周功煌

跋涉高考路
1977年10月21日清晨,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报道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决定从今年起恢复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要求各省(区、直辖市)在年底前组织考试,录取的考生在明年二月份前入学。这个特大消息就像一个重磅炸弹爆炸,震醒了可以说是所有关注这件事的中国人的心。
但事事处处讲“家庭出身”的这个重要标准,几十年来使我全家一直生活在浓浓的阴影中。我不担心考试成绩,主要担心能否过“政审”这一关。因为对我来说,这是最大的障碍。但我也想过,四人帮已经倒台,“重在政治表现”的政策会实实在在落实的,因此我还是有信心的。管他怎么操作,先准备再说。
恢复高考的喜讯确实是新鲜的春风,惊醒了我心中深藏十几年的梦想。我急切地找来报纸认真研读。尽管讲高考是“自愿报名”,其实必须得到单位批准才行。因为单位要签署意见,要给你出政审材料。记得当时政审最严格的一条是和“四人帮”有牵连的“三种人”不得报考。对家庭出身倒并无什么限制,强调重在“个人表现,择优录取”,我因此信心更足了。
此时距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月了。值得庆幸的是,我近三年一直在教学,而且是从初三到高二(毕业班)的数学,我不但复习了当时高中全部数学内容,还自学了理工科大一的高等数学。数学底子好,其他就省事多了。理化有不懂的问题还可以请教那两位高智商的“摘帽右派”老师。我白天除了正常上我的数学课,其他时间和晚上就自己拼命复习。
12月中旬,一个寒冷但有阳光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以后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高考终于举行了。当年的考试共设四门课:政治、语文、数学是公共课;文科加史地综合,理科加理化综合,满分400分。两天考试下来,自我感觉良好,我给自己估了350分。考完了,我还在想,考试我并不害怕,最让人担心的还是要命的“政审”,谁知道团里招生办会在我鉴定里写些什么东西。
接下来的日子是度日如年地等待高考录取通知书。不久来通知,让我去乌鲁木齐市第三医院检查身体。很不凑巧那几天我刚好感冒发烧,喉咙疼。去检查那天已经好一些了,还有点咳嗽。X光机检查说支气管有阴影,我一再跟医生说,我是感冒好几天了,现在已经基本上好了,那个“有点阴影”就不要写上去了。我是担心啊,“政审”已经成了我的心病,再加个“身体不好”的问题不就完了吗。这个医生好像是好不容易逮到个身体有问题的人,不显示一下他的本事,更待何时?哪里顾得上我的解释和感受,我看他连想也没想就写了上去。我真是万般无奈。

大约过了一个月吧,梦想破灭——我落选了。虽然事先也有思想准备,但心里总不是滋味,我并不是成绩不好啊,总分数344分,平均86分。实际上同去参考的十多个知青不管考得怎样,一个也没被录取,我心里也稍许平静一点,因为“落榜”的不只是我一个。
1977年的高考因为“政审”和“体检”,加之录取本身的混乱,我落榜了。正当我彷徨的时候,传来了1978年高考招生的消息,期间相隔不过半年。据说条件更为宽松,特别对“老三届”更是网开一面。我顿时来了劲:一定要抓住了这个机遇,再好好拼搏一次。决心下定,我立即投入了高考复习。
做了将近两个月的准备,心里已经有些底子了,但是毕竟自己是大龄青年,而且是上次考试的“落榜生”啊!不管什么原因,“落榜”总是不好的,心里也总有一点阴影。这次我仍是和我的应届及前几届毕业班同学一起去参加高考的。考取当然是皆大欢喜,如果考砸了我们在子校还真不大好看。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再教高中?宗勤他们几位说啥也不去报名了,我不管那套,机会难得。就年龄而言,这也许是最后一次机会了。机会来了,我抓住它而且努力了,因为非主观原因而不成功,将来我不会后悔。如果因为我放弃了,将来肯定会后悔。但是,上面有规定,学校老师参考只能报师范。这没关系,我报了一串师范:北师大、华东师大、辽宁师范……新疆医学院师资班。
乌鲁木齐,7月的天气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20日更是万里无云,湛蓝的天空映着晶莹的雪山,格外耀眼,空气清新,冷暖适宜,树上小鸟叽叽喳喳。我起了个大早,随便洗漱一下,吃了昨天早就准备好的早餐,带了一行军壶的水,赶快上路。我的考场是在乌鲁木齐一中学一楼朝南的一个教室里。9点考试,时间快到了,我进了教室在讲台前的第三排中间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后心里仍然有点忐忑不安,忽然脑袋里闪过“范进赶考”的场面,当然更多的是那种可能重获新生的希望。这时,不断有考生进入考场,有些考生是我的学生,看到我还轻轻叫声“老师”,我悄悄抬手示意,师生同堂考,我已是第二次了。
“滴铃铃……”铃声骤然响起。整个教室,整幢教学楼,整个校园,立刻安静下来了。不,我想,整个中国都同时安静下来了。只听监考老师哗哗地翻发着考卷。考生们用微微颤抖的手拿起了笔,大家都清楚地知道,前途和命运就看此刻自己的把握了。
上午的语文没有感到有什么难度。只是作文题目是缩写“速度问题是个政治问题”。缩写对我并不多难,难在原文有五段,其中三段是华国锋、余秋里和毛泽东带双引号的讲话,领袖的话可不大好缩的。通过认真阅读,完成了这道题。下午考物理,这是我的弱项,但还算好,基本上都能做出来,对错程度可就没数了。
7月21日上午考数学,对我没什么压力,其中有道题,如果用高中学过的方法去做推导过程是很麻烦的,我干脆用求导的方法,两分钟就做完了。想不到自学高等数学派上了用场,这也很好地说明自学的效用,这对我以后的工作是有很大启发和帮助的。
下午考化学,内容包括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我记得,我只用一小时时间就做完了,检查一遍确认无误后,就交卷了,出来时心情特好,还有点得意地想:如果这样的题都不会做,就别来考了。
7月22日,高考的第三天,上午考政治,下午考外语,都顺利地完成了。
高考结束后,我估算了一下自己五门课,政治不好估,就算70分吧,总分应该在420分以上,考取大学,成绩不会有问题。我真正担心的还是“政审”。第二天我去团政治处了解情况,杨主任(我的一位学生家长)告诉我,这次“政审”不讲成分了,只看本人政治表现。我相信了。但凭多年经验,觉得还是不放心,谁知道我的档案里放了些什么鬼东西啊。我想来想去,心生一法,接着用了两个晚上,构思并写了一封“给教育部领导的信”。信中简要介绍了我自愿从东北城市来疆参加边疆建设的情况、表现,上次参加高考的情况、成绩,以及没被录取的原因,反映了自己想上大学的愿望和要求,后面加了一句:如果这次的结果还跟上次一样,我会去教育部告状。第三天,去邮局用特挂寄了出去。过了一个月,我收到了教育部办公室的回信。回信说,我反映的情况很好,信已转新疆教育厅,让我跟他们联系。
8月的一天,招办小李给我送来了高考成绩单和体检表,从他的眼神中,我已经猜到我一定考得不错。打开成绩单一看总分是4325分,比我估计还多12分半,平均865分。其中语文86分、物理76分、数学84分、化学985分、政治88分,俄语不计分,考了53分。按程序,接着是检查身体。农垦系统的考生检查身体都在“三坪农场医院”。去检查这天,我还是心有余悸。虽然身体好着呢,但检查中仍然小心翼翼,就怕哪个环节又生事。实际上检查完了,啥事都没有,一切正常,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总算过关了。
我长这么大,除了小时候喂蚂蚁、在小河里摸鱼的趣事以外,开心的日子实在不多。但1978年高考结束后我进入了大学,也许这是我人生最快活的一段日子了。
8月底的一天,招生办给学校来电话,让我去取录取通知书。我非常兴奋,到宗勤家借了自行车,直奔团部招办,拿到那份沉甸甸的新疆医学院录取通知书。回到宗勤家,他们全家为我高兴,他爱人晚上竟做了六个好菜,拿出一瓶他藏了多年的家乡出的“洋河大曲”,说是为我庆贺庆贺。我是单身,在她家吃饭是常有的事,也就不客气了。
这几天我就按录取通知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主要是办理户口转移手续。就这件事,要不是上学,想把户口转到乌鲁木齐市里去,对一般人来说,其难度与登天差不多,现在对我却一路绿灯。
9月4日,艳阳高照、风和日丽,我还是骑了宗勤家的自行车,一溜风去了乌鲁木齐——我报到上大学去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73
692#
发表于 2016-7-4 07:35:59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7-3 22:52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68

在新疆戈壁滩上的日子(九)

调入学校教学生,
先产化肥后数存,
一直如此干下去,
成为专职教书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73
693#
发表于 2016-7-4 07:43:57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7-3 22:53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69

在新疆戈壁滩上的日子(十)

高考恢复兴致高,
连续两年拼搏骄,
终于成功被录取,
兴高采烈去报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694#
 楼主| 发表于 2016-7-4 10:34:39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7-4 07:35
调入学校教学生,
先产化肥后数存,
一直如此干下去,

谢谢龙行超版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695#
 楼主| 发表于 2016-7-4 10:35:50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7-4 07:35
调入学校教学生,
先产化肥后数存,
一直如此干下去,

感谢龙行超版 一路 的支持与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696#
 楼主| 发表于 2016-7-4 10:38:30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7-4 07:43
高考恢复兴致高,
连续两年拼搏骄,
终于成功被录取,

谢谢龙行超版一路的支持与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697#
 楼主| 发表于 2016-7-4 10:46:59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70

投稿的故事

周振环

原抚顺一高中三年二班学生。北镇插队六年,种地,当民办教师,还当过公社新闻报道员。1974年12月抽调回抚顺,从事教育工作,教了十年数学,又调到市教委做过文职秘书。后到党委宣传部计财处和中等职业专科学校任职,直至退休。

我当知青时,一直认为自己很有创作才华,业余时间都在写这写那。也曾经有几首跟形势的歪诗登在县文化馆编辑的油印刊物上。那心情就很不一般,觉得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弄得最不错的一次是向当时的一家省级刊物投过一组诗歌。投出不久,就收到编辑部的退稿信,便签上写道:“……原拟改用,但因送审后抽下,现奉还。”原稿上涂抹勾画,真看出了编辑的经验、水平和自己的不足。但退稿信并没有令我的热情稍减,反而更以为自己很有“创作才华”,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
我写的东西被排成铅字印在报纸上,已是1974年12月份的事。那年秋天,有一天队长通知我:明天起到公社上班,公社借你去搞新闻报道。还说:这可是重要差事,又能多接触领导,还是你个人的愿望和爱好。
于是,我离开土地和生产队,去了公社。
公社报道组组长由党委秘书袁喆兼任。袁秘书是机关老人儿,有资历也有能力,而且原本就是搞新闻报道起家,深知个中滋味,常有稿子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省报省台、市报市台上发表。但是,无奈公社的会议材料很多,占去了他大部分时间;不久前,原有的两个年轻报道员又被选送去上工农兵大学,所以才借我来专搞报道。
据说我们公社从建社开始,各届党委十分重视舆论宣传,一直有“三分干,七分讲”的说法。如果有一段时间“报上没名,电台没声”,公社主要领导就要骂娘。好在60年代初,袁喆这个“大学漏”一还乡,当时的公社党委书记就慧眼识珠,把他调到公社抓报道。经他这么几年的苦心经营,公社的新闻还真是年年被评为各级先进。由此我们公社也就远近闻名,成了一面旗帜。
袁秘书家住在离公社八里多地的永旺大队,常年住在机关,只在需要换洗衣服时才回家一趟,住机关、忙工作说明他很敬业。和这么一位能人一道工作,袁秘书当然既是我的领导又是老师了。
我到公社当报道员,主要工作就是采访、写稿、投稿,当然很合我的心意。记得当时正是全国大搞“批林批孔”的那阵子,而县里则是“大批促大干”,大搞秋收后农田基本建设。我来之前,袁秘书已对我们公社修台田、条田,改造盐碱土质取得丰硕成果,忙里偷闲做过报道,在省市县反响很大。我接手后,一是新闻写作与文艺创作差别很大,一时难以把握;二是情况不熟,不知道写什么好。开始,我勉强写了几篇小稿子,但是袁秘书一看就皱眉头,只能送给公社广播站播播。在工作打不开局面的焦急烦躁中,不觉到了冬季。入冬以后全国的“批林批孔”运动不断深入,记得天津小靳庄的“经验”就是那个时候出笼的;我们公社党委很会抓工作,适时提出了“地大冻,人大干,冬闲变冬忙”的口号——那个时候提口号很时髦。继秋季大干,又掀起了冬季抓农田基本建设的新高潮。
一天晚上吃完饭,我坐在办公桌前,正为自己写不出叫响的稿子发愁。坐在我对面桌前的袁秘书翻完近几天的报纸,向上推了推鼻梁子上的眼镜对我说:其实搞新闻报道关键是,一要吃透“上头”。“批林批孔”就是“上头”的精神。二要善编——就是你善于“发微”。“发微”懂不懂?“见微知著”嘛!要善于发现苗头,然后总结、拔高。三要敢写。就像你写诗,没几句豪言壮语你那诗就没劲。他说着把一份报纸扔过来,示意我看,说:小靳庄这“十件新事”哪那么巧就正好干十件?还不是编出来的?新闻报道为政治服务嘛。四要抓导向性。比如现在刚入冬,你就写种子越冬管理,这就抓住了“新闻眼”,稿子寄出去准上。
两个多月的朝夕相处,袁秘书还真是不吝赐教,向我吐了一口“五味真火”。我也足够聪明,一点即透,茅塞顿开。当晚就写了一篇“集中管理,专人负责,加强种子越冬管理”的小稿。兴之所至,又写了“马不停蹄、人不下鞍,大刀阔斧搞冬建”约六百字的稿子。袁秘书看后略舒眉头,稿子就投了出去了。很快,两篇稿子都登在县农业会战的《战报》上。那个时候通讯稿都不署作者名,但毕竟是我的稿子第一次登报,当然很兴奋也很骄傲。
投稿这玩意儿也是“人来疯”。架不住袁秘书夸奖几句,我写得更起劲了。接下来我又像模像样地下去“采访”。走到哪个生产队,队长同志都能跟我谈上一套学习小靳庄的经验、体会。这个村儿社员编了“批林批孔”的“顺口溜”,那个村就给你讲开了“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家庭阵地”的新故事,说得热热闹闹、练练糊糊,我记了满满一本子。三天后,我又写了一篇四千多字的长稿子。这次袁秘书是眉头大展,点头微笑,大加赞赏,让我连夜乘火车去市报、省报专程送稿,并嘱我顺路回家看看。还没等我返回公社,稿子在市报就发了头版头题。不久省报也登了出来。我回到公社那天,午饭刚开过,机关大院一片喜庆,到处投来羡慕的目光和恭维我的话。党委邵书记歪着挺不直的脖子从饭厅出来,一边走一边用笤帚苠剔牙,笑眯眯地对我说:你小子这个“舆论权”(他把“权”的音说成“传”,因此社员们背地里都叫他“‘传’老歪”)抓得好!就是你这么一吹,我这工作可不好做了。人家要来学经验,我拿什么给人家看嘛!
我听出这话的意思不是责备、批评,倒是很得意。就说:“都是您亲自抓的工作,来了也不怕看嘛。”“传老歪”哈哈大笑,拍着我的肩膀说:没错!小伙子,好好写。得到书记表扬,我就更多了几份骄傲。
晚上袁秘书回家换衣服没回来。我独坐在椅子上正举着登我稿子的省报自我陶醉,党委副书记老温悄默声地踱进来。他坐在我对面小声地对我说:你都写了些什么呀?学习小靳庄那些事哪个队真做了?人家说啥你信啥,还添油加醋胡乱编;你写西河大队六十多岁的那个李秀云“通过批林批孔心里越批越亮堂”,你知道那个老太太咋回事儿?她是个地主婆!
我知道温书记在公社领导中是个老资格,工作“石(实)打石(实)”,最反感搞花架子,要不然早就当正职了。听老书记这么说,我不禁直冒冷汗:拿个地主婆说事儿,说你报道失实是轻的,上纲上线就是立场问题!想到这儿,连日来的得意、骄傲一下子就消了,不由得有些惶惶不安。
温书记似乎没有注意我的感情变化,继续说:再说你写种子越冬的稿,你也不看看好些生产队的种子堆在队部里鸡刨狗咬。本来是咱们工作上的疏漏,到你这儿反成了经验,耍笔杆子也得有点谱嘛。
见我已是坐立不安直搓手,温书记才转过话头,说:吸取教训吧,好在上面又下来了知青回城的指标,也是你这个“舆论权(传)”抓得“好”,邵书记点名让你回城,有什么事儿我替你顶着。
老温书记不无调侃地模仿邵书记,把“权”说成“传”,那深深的讽刺意味和爱护年轻人的拳拳之心,让我既惭愧又感动,那滋味至今都忘不了。
从那时起,我对舞文弄墨、写稿投稿算有了根本的认识:无论写什么样式的文字,必须真实,必须有责任感。即便可以虚构的文学作品也必须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以高度的责任心为创作的原则。
我真感谢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这种巨变不仅是政治的、思想的、经济的、生活的,也为像我这样“认为自己有文学创作才华”的人提供了广阔而祥和的空间。一切的写作不必去为图解政治、诠释政治而处心积虑;凡“对文学艺术怀有抱负的人”,尽可以“按照美的原则和规范去生长舒展自己的枝条”(诗人周涛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73
698#
发表于 2016-7-5 07:51:45 | 只看该作者
投到公社搞宣传,
学写报导抓事典,
听到嘱咐要求实,
感觉受教提升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9#
发表于 2016-7-5 07:57:43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7-3 22:53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69

在新疆戈壁滩上的日子(十)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周功煌同学收到了本来就属于他的果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0#
发表于 2016-7-5 08:08: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国知青张希伟 于 2016-7-5 08:12 编辑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7-4 10:46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70

投稿的故事

作者说:“无论写什么样式的文字,必须真实,必须有责任感。即便可以虚构的文学作品也必须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以高度的责任心为创作的原则”。经典的一句话,我本人应记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11-7 20:32 , Processed in 1.248003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