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劲草山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土情深

[复制链接]

20

主题

57

帖子

35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01
81#
 楼主| 发表于 2016-5-13 11:26:33 | 只看该作者
琴殇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了,活着的老知青都过了知天命之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难免回忆起逝去的故人。三十年前,我们一起插队的知青武建勇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的死,也可以说是对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的一个写照和缩影。

    追溯到中学时代,我们学校原来是一所国务院新闻办直管的教育改革实验学校,原名北京第九女子中学。也是在我们这届,我们班招了十几个男生,成为男女混合五年一贯制的实验班,直接升大学。能进这个班,本身就有一种优越感,加上全校就有那么少数的男生,更宝贝似的。武建勇是校文艺宣传队成员,会拉二胡,更是处处受宠,总是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因为他长得又白又胖,不知谁给他起了个外号“小地主”,特别是一笑,两眼一眯,大口一张,声音洪亮,全教室的人的目光都会被吸引过去,在他身上,没有愁事,都是喜事。他个子低,坐最前面,我个子高,坐最后面,上学的时候,我不太喜欢他那种,头扬地高高的,目中无人傲慢的样子,因此在学校时几乎就没说过话。

    初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文革开始,“停课闹革命,”我们这些不谙人事的孩子稀里糊涂地也被卷进运动中,随着不同家庭的境遇,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动荡和剧变,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当我们插队在一个集体里的时候,互相之间并不了解,我只是发现,他的个子比我高了,性格内向了,头低下去了,眼神儿没了,凡人不搭话,总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不合群,人像被霜打得秋叶,蔫蔫的。大伙都议论他怎么变得孤僻怪异,和在学校时判若两人。

    有一次,队里派活,恰巧把我俩派在一组进城卖菜。清晨,我们坐在装满蔬菜的马车上出发了,这一趟,马车摇摇晃晃上坡下洼,要走近两个小时的路程,为了打开尴尬的局面,我们开始聊天,当我知道他比我小一岁时,我就以老大姐自居了。慢慢的,互相不拘束了,他告诉了我他家在文革中发生的变故:他的父亲在邮局工作,母亲是家庭妇女,他还有两个姐姐,文革开始不久,他父亲被打成地主成份,遣送回河北老家,一时想不开,患了精神分裂症,一家人生活没了来源,只能靠他母亲在街道做点针线活维持,两个姐姐也到不同的地方插队,家里全乱套了。哦,原来如此,可以说,他一下从天上落到地上,很难适应,难怪连性格都变了。我和他的不同是,我们家从五八年就开始落难了,我过早地成熟,有了承受灾难的能力。我同情他,但不赞同他的态度,于是我真诚地将自己的经历、体会说出来供他借鉴。自那以后,他有了什么想法,总是主动来征求我的意见或是让我帮他出出主意。我从小在幼儿园长大,习惯过集体生活,总是觉得我们这帮孩子远离父母吃苦受罪不容易,应该像兄弟姊妹一样互相帮助、互相照顾,特别希望这个集体的每个人都好,大家和和睦睦的。慢慢的,武建勇有了改变,脸上有了阳光。我们每天和农民一样,日出而做,日落而归,谁都不知道今后的日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七〇年以后,第一批招工开始,本来相对平静地生活被一下子被打破,有人离开农村招到工厂去了,这说明,在农村安家落户不是必须的,也不是很现实。每个人的思想都有波动。武建勇尤为突出。有一天,他告诉我,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特别想出去挣钱,养活他妈妈,可是出身不好,走不了,急死了。我不知该怎么劝他,忽然想到他有一技之长,就提醒他:“你不是会拉二胡吗,在这方面做做努力,或许是条出路呢。”他是个聪明人,举一反三真的琢磨起这事来了。

    有一天傍晚,我们正在吃饭,远远看见武建勇从进城的小路往回走,手里拎着一个长长的黑盒子,不知是什么,等到了知青窑,才看清是一把小提琴。自那天起,我们知青的窑前就响起不绝于耳的练琴声。起初,这琴声刺刺拉拉的充满哀怨和愤懑,特别难听,有的同学提出了“抗议”,也是,大家干活都挺累的,听着这噪音休息不好,怎么劳动呀?我也说过他,要顾及大家的感受,他说:“我想了,这是我能离开农村的唯一希望和出路,我在城里拜了老师,一定要学成,一定要出去!”这次,我看到了他的倔犟和决心。我不能再说什么,只是默默的祝福他心想事成。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57

帖子

35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01
82#
 楼主| 发表于 2016-5-13 11:29:48 | 只看该作者
     从此,一早一晚,在我们知青窑的硷畔边上,都会看到他的身影,硷畔成了他的舞台,村前的那片川地和天空成了背景。春天,川地上播撒下种子,眼见小苗一天天长大,他的琴声也慢慢变得柔和起来;夏天,地里的庄稼绿汪汪的一片,呈现出蓬勃兴旺的景象,他的琴声,也从枯燥单一的练习曲,变成了完整的曲子;秋天高粱红了谷子黄了,一派丰收景象,他的琴声日渐成熟悦耳……天空像个大幕布,天天变换着色彩,有时,湛蓝而平静,有时绚烂而多彩,有时阴云密布,不管天空如何变幻,唯有他的身影却不变,肩头一副担粪用的垫肩,头稍稍歪着,用下巴夹着琴箱,一手按琴弦,一手拉弓,身体微微晃动,一拉就是一两个小时。大伙也逐渐习惯了琴声陪伴,还说,到就是拉过二胡的,有基础,学起来就是快。也有人知道了他的家事,对他有了一份理解和同情,不再微词埋怨,还支持鼓励他,希望他有机会早日出去。

    那天,我们正在后川地里刨红薯,忽然队长跑来找武建勇,说来了什么文工团的人。只见他扔下镢头就往村里跑,我预感他的机会来了。果然,是渭南地区文工团来招人。七十年代,中国文艺只有八个样板戏,武建勇分析了形势,觉得二胡派不上用场,改学小提琴,应了那句名言“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他真的成功了,迫不急待的办了手续,离开农村,到渭南地区文工团报到去了。后来大家都各忙各得,招到不同的单位,中断了联系。

    七九年,我调到西安工作不久,收到一个同学李作元的来信,信中说,武建勇已于三年前过世。这个消息令我震惊。我算了一下,他去世时,只有二十四五岁。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借回京探亲的机会,我约了一个程宏烈到他的家去拜望。他家就在西单附近的一条胡同里,狭窄的小院,简陋的平房。我们敲开门,他二姐和他母亲都在,她母亲的头发苍白,双目迷茫,腰背微驼,十分憔悴。屋子小,一眼就看见,迎面墙上,挂着武建勇面带笑容的遗像,桌子上,放着他曾经爱不释手,改变他命运的小提琴,黑盒子上面盖着紫红色的金丝绒,旁边摆放着几朵小白花,很是凄凉。落座,他姐姐告诉了我们这些年他的情况。

    武建勇到文工团后,就是参加演出,配合乐队拉拉提琴,生活很平静,不久他看上一个吹黑管的女孩,想和她谈恋爱,遭到拒绝后,情绪一直低落,还是渴望回京和家人团聚。听说不少知青想方设法回北京了,那时,没有政策,想回北京比登天都难。于是,他给中国青年报、中央团委等部门写信、找关系,费了很大气力,还是没办成,心中始终承受着一种没有完结的,比山还重的思想压力。日积月累,无法排解,苦思冥想,他终于想了一个无比残忍的法子,就是自残,硬是把自己的一个手指弄断了,拉不成琴,逼着单位放人,辞了工作回到北京。

    几年的折腾,和高度的思想紧张,已埋下了隐患,起初总是头疼昏厥,误以为是患了癫痫,殊不知,已是脑瘤晚期,无法医治,英年早逝,离开了最爱他的母亲和姐姐,酿成一场无可挽回的悲剧。

    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生命脆弱,琴殇人殇,自文革开始,痛苦似乎是伴随他一生的影子,最后,变成恶魔,吞噬了他年轻的生命, 我有时常想,痛苦带给人的是什么?有的人把痛苦视为一种锤炼,经过凤凰涅槃,获得新生;有的人把痛苦视为成功的积淀,变不利为有利,成就一番事业;有的人把痛苦视为大负担,压得自己透不过气来;武建勇也曾在痛苦中沉沦过、沮丧过、挣扎过、努力过,奋斗过,但终究没有跨过那道我们知青一族大多都经历过的坎。痛苦可以造就人,也可以伤害人,武建勇没有走出苦难的折磨,人走灯灭。留给活着的人太多的思念、思索、痛苦、遗憾。我们同样走过风雨,走过曲折,走过苦难的沼泽,我们还活着,我们走出来了,比起来,我们是幸运的,是坚强的、是乐观的。想想许多逝去的知青朋友。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武建勇是我的同学,是我的同乡,一同上过课,一同唱过歌,一同喝过延河水,一同吃过小米饭,一同上山收过麦子,一同玉米地里锄过草,一同猪圈里垒过粪,一同进城卖过菜,一同担粪上过山……知青生活的岁月一生难忘,四十年,再祭斯人,琴声远去,余音袅袅,祝他黄泉路上,一路走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3

主题

7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7554
83#
发表于 2016-5-13 21:52:4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好!终于又看到你的文章了,这篇文章应该是你六七年前的随感吧,谢谢你对咱们论坛和延河水的感情。今天,我们读到的,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故事,让我们这些读者读后久久不能平静。咱们67届这拨儿知青,大多是1969年前后从北京来到农村的,插队年数长的达七八年以上。常年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农村,看不到前途,看不到希望,出身不好的贫寒子弟,更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像你同学这样的命运也不是个别。文中你分析了悲剧产生的历史和个人的原因,我同意你的看法,既然人已不在了,咱们就祝福他在天国安宁吧。

你写的文章很多、很深刻、很有文学素养,尤其你很掌握网络发文的技巧,一般是一网页一篇,下面的“空格”留给网友们议论,待满一页后再发新文。这种方式“盖楼”值得网友们借鉴。回北京一定来知青角,一定要多和你的读者、网友们见面。再次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主题

3878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8628
84#
发表于 2016-5-14 16:36:47 | 只看该作者
   看到山丹的文章,感到是真实的故事。同为知青命运各不相同,心里有一种很沉的感觉。
      能活到今天,我们很不容易,经历的坎坷太多了,但是我们战胜各种艰难挺过来了。花甲之年的朋友,在晚年的生活中,要重视自身的保健,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经常参加有益于身心快乐的活动,争取让我们的余生高兴度过每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976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844
85#
发表于 2016-5-17 08:31:36 | 只看该作者
“已经归于迷茫的岁月,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可是在知青一代的心中,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又看到山丹的文章,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1937

帖子

868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88
86#
发表于 2016-5-18 08:14:58 | 只看该作者
知青,这是一个沉重的名字,每个知青都有自己的上山下乡经历,也有着那份难以释怀的心灵纠结。读过你的故事和我所亲历和所见闻而言,或许只能用“知青悲歌歌一曲”来形容和概括那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问好山丹,争取知青角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1937

帖子

868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88
87#
发表于 2016-6-21 11:33:16 | 只看该作者
山丹在北京吗?争取来知青角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553

帖子

144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47
88#
发表于 2016-7-4 15:38:56 | 只看该作者
生物链相互预示后边生长状态是有一定道理的。农村有些经验有一定准确性,没有现在技术先进,那时对农耕有指导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553

帖子

144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47
89#
发表于 2016-7-6 16:48: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当年好风尚,永远怀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553

帖子

144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47
90#
发表于 2016-7-7 06:38:37 | 只看该作者
迟到的支持。槐树下,绿草香,是我们怀念过去的好地方。曹书记的见解,是他懂科学的体现,尊重自然,他知道会有今天,因为人类不想灭亡。我看见草和绿色就舒服,常在树下或草丛中久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1-27 13:12 , Processed in 0.114007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