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280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知青研究专稿]: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

[复制链接]

12

主题

12

帖子

7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3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11: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知青研究专稿]

                  

                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

         

                            孙成民

 

    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结束于80年代初年,大致经历了前后27年时间,是在共和国的特殊时期和环境中产生、发展和结束的。这一历史进程毫无疑义地表明:中国知青上山下乡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程中开展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的政府组织行动。这一段历史,无论是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还是对直接参与其中的广大下乡知青,都是刻骨铭心的。

    对新中国建立以后前30多年的历史,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作出过客观的评价:即“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总的来说,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这一历史时期,正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也正是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辉煌成就和经历曲折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而不懈奋斗,是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诚然,党和国家在这一历史时期走过曲折的道路,甚至犯过“文革”这样的错误,但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并没有丝毫动摇和改变,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主流和本质,也没有丝毫动摇和改变。

    几乎贯穿于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知青上山下乡,无论是从发动和组织的基本动因,还是从经济和社会的客观现实,它都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都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两个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我们正确研究、客观评价中国知青上山下乡最重要的历史背景和基本依托。

    正是基于这样的基本史实,我们同样可以得知,尽管中国知青上山下乡历来就存在着不少问题而且有些问题还十分突出,但这些都不是中国知青上山下乡历史发展的本质和主流。在中国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进程中,党所领导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与农民大众结合”的本质特征,其核心内容就是广大知识青年怀着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一切为了祖国,为国分忧,无私奉献。这一本质特征,贯穿于中国知青上山下乡的始终。既或是在“文革”期间,尽管知青上山下乡一度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也出现了更多一些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都仍然不会改变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关于“知识青年与工农民众相结合”思想的基本内涵,也不会超越中国共产党延绵不断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内容。当然,也不会丝毫动摇和改变中国知青上山下乡历史发展的本质和主流。这种本质和主流,与党和国家在这一历史时期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而不懈奋斗的主流和本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场探索实践中,我们这一代“知青”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我们为有亲身参加改变共和国“一穷二白”面貌的伟大实践而豪情满怀,为有直接参与毛泽东领导的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而无怨无悔,这也正是我们这一代人在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中至今都引以为骄傲、引以为自豪的根本所在。

    这段难以忘怀的历史记忆是一个发展着的过程,是一个多种复杂问题交织在一起的运动着的过程。这一过程如以“文革”为界,大致可划分为“文革”的前、中、后三个阶段。这些不同阶段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中国知青上山下乡历史的全过程。对这些不同的阶段,如果只看到其联系而看不到其区别,或者只看到其区别而看不到其联系;如果只看到某一个阶段而看不到其它阶段,或者以某一个阶段的片断来看待其整个阶段,乃至来评判中国知青上山下乡的全部历史,这都有可能出现认识上的偏差,甚至结论上的误判。就是“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也应当区分什么是党和国家的正确决策,什么是极左思潮的严重影响;什么是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现实,什么是超越当时阶段的意识形态;什么是健康力量的抗争,什么是邪恶势力的破坏,等等。这些问题既有重大区别同时又有密切联系,需要客观的辩证的分析,决不可视而不见,也不可一概而论。因此,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中国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放在当时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去分析,放在共和国的这一段历史全过程中去把握,防止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况且,知青上山下乡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其工作内涵来讲,它既包括下乡知青的动员、安置、教育、管理、保护等各个方面,还包括这些方面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调整、完善等各个环节;从其工作对象来讲,它既包括下乡知青这一主体,还包括与这一主体直接关联的他们的家长;从其工作实施来讲,它既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政及其工作部门,还包括城乡基层组织特别是农村社队组织等。这些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各具要素、结构、功能等特点,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系统。这些工作的正常运转、协调配合,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连接、互为补充、结构紧密、功能齐全的知青上山下乡的大系统。在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下,知青上山下乡进程中出现不少问题甚至较为严重的问题,一般来讲,都是在各自系统中出现的某个阶段的插曲,或在各自运行体系中出现的不协调、不配套等政策问题,不能以此就概括为是整个阶段性或全局性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必然会影响到某一方面甚至整个阶段的工作,对全局带来重要的影响和损害,但它毕竟在整个系统中不起主导的作用和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知青上山下乡不仅是国家的、社会的、人民的历史记忆,而对每一个曾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知青来讲,更是一段难以磨灭的历史记忆。由于不同阶段上山下乡的知青在理想、追求以及心态上有所差异,也由于他们各自所受教育程度、家庭熏陶和社会影响等有所不同,还由于他们下乡后的安置方式、劳动环境、生活基础、经济条件以及下乡时间、自身状况有所区别等,他们对各自曾有过的这一段亲身经历会有着不同的感受,也会就此产生不同的认识,这都在情理之中。这里的问题是,如以片断的经历来评判全部历史,或以个人的感受来评说整个过程,或以现在的认识来评论过去的历史,都有可能出现片面性。因此,审视历史,决不能简单地站在个人恩怨立场和个人得失角度,必须跳出个人局限、超越片断经历,站在国家全局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观察认识问题,方可能获得事物的真谛与本质。

    不论未来历史对知青上山下乡如何评说,但历史不会忘记的是,知青上山下乡是与共和国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的,因为它是共和国的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会遗忘的是,知青上山下乡是以解决城镇知青就业安置为初衷的,因为它是中国式劳动就业之路的一次探索实践;不会忘却是,知青上山下乡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曲折过程中逐步推进的,因为党和国家为解决好知青问题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不会忘怀的是,知青上山下乡是为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的,因为它用青春与热血谱写出这一代人为国分忧的重要篇章。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看待任何事情,都应当遵守历史主义的原则。列宁说:“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研究历史中国的事情,把它放在特定历史范围之内进行考察,这对曾经有过知青经历并现在致力于知青问题研究的人士来说,应当是方法论方面最起码的要求。

 

(作者系四川省社科院知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曾于1969年至1978年期间在四川省开江县红岩公社插队落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6

帖子

135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50
沙发
发表于 2014-4-1 15:26:00 | 只看该作者
等于没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8048
板凳
发表于 2014-4-1 20:22: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3

主题

8万

帖子

9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77138
地板
发表于 2014-4-2 00:28: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71
5#
发表于 2014-4-2 09:44:00 | 只看该作者

上山下乡是经济和政治因素促成的。

这应当是进行分析的一个基本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0

主题

1661

帖子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51
6#
发表于 2014-4-2 20:45: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96

主题

1284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8446
7#
发表于 2014-4-2 23:54:00 | 只看该作者
不论未来历史对知青上山下乡如何评说,但历史不会忘记的是,知青上山下乡是与共和国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的,因为它是共和国的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jimenyanshu404 http://www.china-designer.com/home/index.asp?accountid=222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8#
发表于 2014-4-3 18:28: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现在的“知青学”研究,已经明确了一个基本概念——群体记忆。
这个“群体记忆”是专指“知青学”而言的,它与当兵的群体,工人群体或农民群体等相比较,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时间短、影响大、涉及广泛,而且主要是老三届上山下乡的这一部分知青,当然也包括之前和之后的知青。
群体记忆是作为社会记忆和历史记忆的一部分而存在的,是一种比较被动的个人记忆的汇合,反映了社会发展变化的总的趋势。但知青这个“群体记忆”则不同,它的过程最为跌宕,它的场景最为宏阔,它的情节最为曲折,它的争议最为激烈……简而言之,当知青这个群体的绝大多数人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的群体之中的时候,又为这个“群体记忆”赋予了更其深刻的意义,仅仅是以“知识青年”来理解或解释上山下乡运动,已经是远远不够了,它需要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视野,才可能全景式地解读这个“群体记忆”的真实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1322

帖子

690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04
9#
发表于 2015-7-11 12:03:31 | 只看该作者
http://5sing.kugou.com/yc/2847816.html《我们是知青》


(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歌曲)

作词:人里人
作曲:人里人
演唱:齐萌 等


历史的征程 有千万脚印
风雨中走过来 一代知青。
半个世纪折腾 练就勤奋坚忍
中华好传统 在心中传承

苦乐年华里 遭遇多少逆境
作过无私的奉献与牺牲
田野山岗洒满血泪和汗水
广阔天地度过悲壮的青春

我们是知青 我们是知青
时代的变迁由我们见证
我们是知青 我们是知青
经历已成为无价珍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3

主题

8万

帖子

9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77138
10#
发表于 2015-7-11 23:09:5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10-16 04:49 , Processed in 1.232402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