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2662|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寄钱》

[复制链接]

62

主题

78

帖子

62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21:0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78

帖子

62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21:11:06 | 只看该作者
友林的那条街2013年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主题

1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685
板凳
发表于 2015-8-2 22:57:0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董建国同学!给我们讲了40多年前,第一次拿到工资后的那件事,非常生动,也非常有意义。拿到工资的第一天的心情,非常真实、非常孝顺、历历在目、就像是眼前发生的事情,很能勾起大多数同学们的回忆。
          希望您继续回忆过去的生活经历,同学们都期待您的更多、更好作品,展现给大家,太好了!谢谢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0

主题

2227

帖子

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3866
QQ
地板
发表于 2015-8-7 17:34:42 | 只看该作者
看到楼主的文章,不禁想起了下乡后的第一次往家里寄钱。
    我们是69年5月24日离开的北京,到农场是6月3日晚,按说到7月份,就该发工资了,听说只要是上半个月到达,就发全月的工资。工资是26元(农工一级,十类地区)加上2元钱粮贴(至今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一共28元。可是过了“七一”党的生日,许久没有动静,跑到场部去问,答复是上面还没拨下钱来,究竟什么时候发,不清楚。这下子同学们着急了,倒不是等着用钱,而是,久久不发工资,怕家里的父母为我们着急。我们几个同学就商量,先寄笔钱回去,好让父母放心。
   我是临走带了30元钱,牙膏、香皂都带的够够的,这一个月没花什么钱,(就是买东西,在连队也没处买去,又赶上插秧“大干”,也没怎么休息。只是趁着星期天去5公里以外的弄岛街上,吃了一次面食),花了好像是一毛几。我们几个为“寄多少”争论了起来,寄多了又没有,寄少了又不好意思。吵了半天,大家统一了思想,每人寄15元钱回家。我们想“发28元,吃饭花了8元,还有20元,寄回15元,证明我们还是顾家的,家长肯定会认为我们生活还好,不会为我们担心。”说了就干,第二天,邮递员来了后,我们围住他,集体填写汇款单,他还奇怪,农场还没发工资,这几个知青怎么就往家寄钱呢?我们只好一遍一遍地给他解释,他才恍然大悟。连连称赞我们想的周到。
   就这样,我们几个把家里给的钱,当做我们的工资寄回了家,在留言里还煞有介事地写上:“我们按时发工资了,寄去15元,以补家用。”心里想我们也能挣钱养家了。钱寄出后,我们又后怕,万一下个月还发不了工资,拿什么往家寄钱呢?……
   好在,八月份,工资按时发了下来,我们也都接到了家里的回信,父母都认为我们寄多了,让我们少寄一些。我们又统一了思想,每个月都寄10元回去,又表示了“孝心”,自己还落了实惠。而父母始终不知道我们的工资经常是拖着不发,一直到出胶以后,日子才好过起来,工资也就按时发放了,不过那是71年的事了。
    后来,才知道:农场种橡胶是国家拨款,种一亩橡胶,26元,管理一亩橡胶,一年拨20元;水稻是自给自足,种的全是农场自己消费。只有你出了胶片,交上去,你才手里有了钱,所以农场自出胶后,随着开割的林地越来越多,胶片产量年年翻番,日子就越来越好过了,后来修了体育场、学校、服务社都是精心设计的。农场的面貌也大大改观了。
    我们几个经常回忆起刚下乡时的事情,那一天三顿的米饭、那二分五一份的炒菜、那每个月一次的吃肉、为了吃一顿面食而走上10多公里的休息日,那每年一次的开荒(现在算来每人每天要挖45立方土石,而且是一个男生和两个女生的组合,完不成任务不会下山),那每年“七、一”前“关秧门”的大干(手指插到指甲都磨光)、那跪在水田里收割新品种“广二矮”一天都直不起腰来、……
    知青的生活,总是我们永远的话题。怪不得女儿上高中以后,再也不跟我们去聚会,用她的话说:“跟你们去,没意思!你们老说旧社会的事儿!”哈哈……就是,老了就喜欢怀旧,年轻人当然不会喜欢了。呵呵……
欢迎来到《彩云之南》——我的第二故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1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241
5#
发表于 2015-8-7 21:18: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曾在电视里看过一个作者采访行人,问你参加工作了领到的第一份工资怎么用?有的人说请朋友吃一顿饭,有的为自己添置点东西,有的买书看,有的说给爸爸妈妈寄去。我想起自己在北大荒时,把两个月工资除二十多元上交的伙食费,剩余三十元托熟人带给我父母了。一表父母的养育之恩,二表证明自己独立了,不用花家里的钱了。可是父母带回话说,一个人在外面留着自己花吧。家里不需要你的泧,心意我们领了。所以说,通过给家里寄钱一事,可以看出我们这代人,受了苦才体会到当父母的艰辛。养育子女的不易。可以说我们是不忘本的一代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8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951
6#
发表于 2015-8-8 13:32:21 | 只看该作者
难忘的回忆,永生的记忆。苦难能让人更坚强。苦难从来都不会毫无意义,它或者毁灭人,或者成就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主题

1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685
7#
发表于 2015-8-15 21:21:38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兵团同学们的帖子,心里酸酸的,你们命好也是好幸运啊,我们插队的同学们在农村都是挣工分啊。
           插队的同学们,赶上好的生产队,年底就拿钱多一点,赶上差的生产队,白干一年不说,还得管父母要钱交自己的口粮钱,这就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命苦不能怨政府,都是自己的命不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78

帖子

62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1
8#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07:31:47 | 只看该作者
家贫出孝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7

帖子

282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824
9#
发表于 2015-8-28 19:37:50 | 只看该作者
难忘的知青年代,,
平平安安开口笑,健健康康乐逍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主题

1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685
10#
发表于 2015-8-29 14:10:21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国同学的文章又真实、又感动,希望您多到知青角来,为同学们多写这样的好文章,同学们好期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9-3 03:02 , Processed in 1.248002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