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知青淘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811#
 楼主| 发表于 2016-8-16 22:01:01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233

没有走完的长征路(四)

王绍华

我从知青走上了农村工作岗位
从1968年9月下乡当知青时起,到2006年退休时止,近四十年来,我从没离开过农村工作,这与我当知青的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是1966届高三毕业生。在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潮中,我下乡到哥哥所在的地方——抚顺县碾盘公社龙凤大队。那时上边有这样的政策:可以投亲靠友,自己选择下乡地点。
碾盘公社是一个半粮半菜、亦乡亦城的公社,龙凤大队以种菜为主,地处城乡结合部。其实,那个时候,要到城边子大队落户是很难的,要经过小队、大队和公社三级审批。当得知被批准落户后,我非常高兴和感激。当时心里就想:一定要好好干,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不辜负党组织的关怀和信任。
在我插队的第三生产队,也有本市来的下乡青年,但他们都是初中生,我是队里学历最高的。所以,社员们对我多有议论,说我念了那么多年书,下乡当农民,有点可惜了。
下乡头几个月,对我们这些从没干过农活的人来说,天天就像过关似的。农活又累又苦,尤其是在农忙的时候,常常是早晚两头见不到太阳。肩膀压肿了,手掌磨出了血泡,腰也酸得直不起来,每天收工都是拖着疲惫的身子,早晨起不来,晚上上不去床。那场景那滋味,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无法想象出来的。这期间,我干过很多农活儿,掏过厕所、挑过粪水、喂过猪,学会了种地、插秧、锄地、割地、打场等。这个时候,我才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农活儿”或“农民”了。
最困难、最难受的日子,终于挺了过来,心情稳定了,体力也适应了,与社员的关系也融洽了。老社员开始求我写家信、念家书,年青一些的就向我问这问那,大家都说我文化高,知道的事多,都愿意和我在一起。有时吃完晚饭,我常到社员家串门,同他们天南海北地扯淡,就这样,我了解到不少农民的真实生活,感触到了他们纯朴热情的性格。
队长开始启动我的文化能力了。有一天,队长让我写一份有关土地沉陷(因地下采煤所致)的报告,要向上级反映。我写完报告寄出不久,县长就带人来了解情况。县长问我们队长,报告是谁写的?队长就把我介绍给县长。县长夸我写的报告层次清晰,语言简练,还问了我其他一些情况。
这之后,小队和大队就像发现了“人才”似的,开始让我写各种材料。那时,“文革”还没有结束,各种会议和活动也多。五花八门的发言稿、批判稿、讲用稿、经验介绍,还有生产计划、年终总结之类的,都让我来写。还让我当大队业余报导员,每月要向上级新闻单位报送稿件。我写的稿件常被采用,有时还上了报纸、电台的头条。就这样,公社和县里也知道了我的名字,有时也把我借调到上边,帮着写材料,或参加巡回宣讲团等,有时,两三个月不在队里。
那时,由于年青,有精力,什么活儿都能干,组织上让干什么,都能及时高效地完成任务,所以,领导对我很看重。生产队也支持我,不管离队多长时间,照样给我记工分、分东西。组织上的关爱和重视,给我很大鼓舞,让我不断地学习和上进。
1975年,我被调到公社工作。从此,彻底离开了生产队,告别了知青生活。虽然当时被称为“以农代干”,工资只有43元,但毕竟是当上了干部,迈上了职业之路第一个台阶。
1979年,我转为正式干部。1983年之后,先后当过副乡长、乡长、农村部部长等职。就这样,我一直干着与三农有关的工作,直到退休。这中间,虽然也有坎坷和挫折,比如,我考过大学,因体检不合格而未能被录取,也因得罪过上级而受到打压,但从没有消沉和后悔过。我热爱自己的职业,更热爱接纳我的田野、山村和纯朴的乡亲。我用忠诚勤奋的工作,把毕生的精力和汗水,洒在了这片丰收的大地上,我感到由衷的自豪、满足和欣慰。
我感恩我的母校,给予我知识和智慧;感恩热情的父老乡亲们,让我知道了如何生活;感恩各级组织的教诲和培养,不断推助我成长和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56
812#
发表于 2016-8-17 09:31:16 | 只看该作者
两首七律颂实景,
人人读来疑仙境,
自从插队触农人,
毕生奉献为农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813#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22:08:19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8-17 09:31
两首七律颂实景,
人人读来疑仙境,
自从插队触农人,

多谢龙行超版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814#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22:08:37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234

没有走完的长征路(五)

王绍华

访乡友范桂艳夫妇




访乡友范桂艳夫妇
我在龙凤大队当知青时,和一些社员成了朋友,我称他们为乡友,其中范桂艳夫妇俩,就是乡友中来往密切的一对。
范桂艳比我大一岁,老公比她大五岁。1969年我下乡到龙凤三队时,范桂艳已当了多年妇女队长,她老公也当了多年队里的出纳员。范桂艳一米七多的个子,容貌也好,用现在时髦的话,可称得上“美女队长”。她性格开朗,干活儿泼辣,有些农活儿男人也比不过她。而她老公性格则相反:内向,少言寡语,但工作很认真,将队里的财物管理得井井有条,说话总是笑呵呵的,从来不与人争吵。在大家的眼里,范桂艳在家里既主内又主外,老公从来不计较这些,小日子过得挺殷实。可能就是这些原因,每年生产队改选班子,社员们都把她俩选上来。
在生产队里,社员们朝夕相处,大家都喜欢和范桂艳在一起干活儿。那时我们都年青,农活虽然很累,但大家有说有笑,觉得亲近无忌。有一次,范桂艳带年青人到沈阳玩,晚上往回返时,因我们两口子没按约定时间集合,他们竟把我们扔下,连人带车走了,害得我们在沈阳火车站过了一夜。第二天回到队里,我很不高兴地问她,怎么不多等一会儿。她笑着说:“你们俩对沈阳熟,丢不了。”她哪知道,当晚已没有往东来的火车了,也没有客运班车。这件事虽然让我不高兴,但并没有影响到我们之间的关系,因为我已了解了她的性格,是一个心直口快、不计较小事的人。
后来,她家搬到我家不远处,两家成了邻居,互相走动得更频了。她有三个儿子,小儿子乳名叫“老肥”,和我儿子是同年同月生,相差只有七天。两家常带着孩子相互串门,亲密得像姐俩似的。直到现在,她儿子和我儿子都还记得他们小时在一起玩的情景。1980年以后,我们搬到城里,但一直没有断了与乡友的来往。有时我借工作之便,常到龙凤大队去看他们。退休以后,我和老伴也常过去,约几个乡友聚聚,聊聊过去乡下事,觉得又亲切又开心。
记得十多年前,有一次,一个下过乡的青年看望范桂艳。范桂艳就打电话邀了几个人,自然不能少了我们两口子。她在家里做了一大桌子菜,我们喝了很多酒,一直聊到很晚。从这次以后,我没有再见过范桂艳夫妇。后来才知道,生产队解体后,夫妻俩带着两个儿子,到云南租地种菜去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愕然:六十多岁的人了,到那么远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种菜能行吗?不免为他们担起心来。
过去,我到过云南,走过云南不少地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产生了想到云南去看看范桂艳夫妇俩的念头。
2014年4月,我和老伴坐上了沈阳到昆明的列车。
坐在南去的列车里,我时而望着窗外,观赏着沿路风景,时而陷入沉思,回想起下乡当知青的日子。与社员相处的场面,像过电影似的一幕幕地浮现在脑海里。
记得有一次,范桂艳老公和我哥哥,到浑河边炸鱼,因出意外险些被炸伤。还有一次,范桂艳和社员们坐在生产队的大汽车箱里外出,因车侧翻出车祸,范桂艳险些丧命。还有一件很风趣的事,有一次我和范桂艳一起在地里丈量土地,我们俩一边量地一边说笑,别人说我俩很亲近,后来这话还传到我老伴耳朵里……
范桂艳在云南种菜的地方,是安宁市八街镇的一个村子,距昆明约有六十多公里。到达昆明后,我用手机告知她我乘坐的车辆和大约到达的时间。当听说我们快到时,范桂艳夫妇俩早就在路边等候了。见了面后,自然都很惊喜,都说对方见老了。看上去,范桂艳还挺精神,脸上已有了皱纹,但说话还像当妇女队长时那样,仍很爽快有力,而她老公却显得老多了,走路慢慢的,我几乎认不出来了。
在她简陋的屋子里,我们聊起了各自的情况,聊的最多的还是过去在一起的事,时而高兴,时而叹息。他乡遇故人,而且相隔那么遥远,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呢!晚上,她把我们安排在八里地外镇里一个宾馆,范桂艳和我老伴一直唠到下半夜两点多钟,还觉得有聊不完的话。
从聊话中得知,他们共承包了一百多亩地,建了十三个塑料大棚,里面栽有黄瓜和西红柿。菜摘下来后用汽车运到昆明等市的批发市场。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黄瓜大批采摘,一天能运出四千多斤。我走进大棚,看到宽敞明亮的大棚里,黄瓜秧葱绿,上面挂满了黄瓜,地面上有自动灌溉设施。她说每年要雇四十多人干活,成了当地有名的种菜大户。种的菜都是按照上级要求的有机菜。看到一大片大棚和正在采摘的黄瓜,我很惊讶,真的出乎我意料:当年风风火火的“美女队长”,花甲之年竟敢跑到三千多公里外的地方,另辟出一条致富路。我不得不用一种新的视角,重新认识这个时代造就的女强人。
她说在那边已习惯了,趁着身体还好,打算再干几年,最终还要落叶归根回到老家。
老乡友的实干创业劲头,让我感动、钦佩,我祝他们梦想成真,平安、幸福。

摘菜的乐趣
我下乡的生产队,地处城郊,以种植蔬菜为主。
每年6月份以后,蔬菜开始陆续上市,生产队里的活儿也忙了起来。社员们都高兴这个季节的到来,因为蔬菜一上市,队里就有了进项,会按月给社员预支。男社员每月发35元,女社员30元。到了年末核算完总收入,扣除各项花销外,剩余的钱再分给社员。这个季节,社员干活儿的时间也长,常常两头不见太阳,工分也相应高些。所以从6月份以后,上班的人也多,虽然累点,但大家都想多挣点工分。
在这个季节里,田里到处都是绿色,笑声、歌声、嬉闹声交织在一起,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时不时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最有趣的莫过于摘菜时偷着吃,尤其是摘柿子、黄瓜时,大家就会背着组长,猫着腰边摘边吃。组长也心知肚明:这是管不住的,也不去管。其实,大家对这样的行为并没当回事,只要不往家偷拿就行。但组长要发现咬几口就扔的,也会大声吼“这是谁吃的,再发现就要扣工分了”,这话已习以为常,大家都不以为意,照吃不误。
我刚摘菜时,却不敢这样,认为这是集体的东西,不能随便吃,心里这样想,嘴却馋得慌。社员们似乎看出我的心思,就把菜果塞到我手中:“吃吧,没事的。”后来,我也像他们那样,不考虑“瓜地不提鞋”了,也偷着吃。人可能有馋癖,像西红柿、黄瓜之类,吃两三个就会饱的,但一看见熟透、鲜新的就忍不住想吃。自然,吃多了尿也多,这时也不上别的地方,就地一蹲就方便了。因为菜秧子很高,叶子又密,蹲下来谁也不会看到,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人们最爱吃的是西红柿,西红柿中最好吃的叫“香蕉柿”。这种柿子呈黄色,个头不大,有点水果味,但产量低。现在的市场上几乎见不到这个品种了。那时我们生产队长,知道社员们都爱吃这种柿子,所以,每年总栽上一块地,到了摘柿子的时候,社员们自然吃得更欢了。
摘菜也有遭罪的时候,如摘芸豆、豇豆之类,就不像摘柿子、黄瓜那样兴奋了。这类菜秧架高,叶子密,若遇到太阳高照、天清风静的时候,菜地里又湿又闷,人在里面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浑身湿漉漉的。而这类菜也不能生吃,加上闷热得难受,谁也不爱多说话,地里显得很静。一到了地头,急忙找阴凉处,或用帽子使劲地扇着,这时有股凉风吹来,顿时就好受了许多。
到了夏秋季节,随口吃的菜就更多了:茄子、辣椒、萝卜、大葱、白菜等。不知是习惯,还是真的好吃,有人顺手就会摘下来,也不管泥不泥的,往围裙或套袖上蹭几下就吃。当然这也要背着组长的。尤其是吃萝卜很有办法,挑选个头儿大的,用萝卜叶子擦擦泥,往大石头一碰,萝卜就碰碎成几块,分着大家吃。有的萝卜真的很好吃,水水的、甜甜的,就像吃苹果似的。
那时,生产队要按上级要求计划种植,生产出来的菜都要送到商店,不能私自出卖。但生产队也会找些理由,每到年节,会给社员们分点鲜菜,当然也是要钱的,只不过便宜些,当时记上账,到年终从个人收入中扣下。平时,我也特意多买点,送给城里的家人,让他们尝尝有我劳动的果实。
我虽然在队里的时间不长,却学会了种菜的一套技能,包括偷吃菜蔬的技巧,至今想起来,还觉得挺有意思,挺可笑的。
词二首

满江红
白发翁媪,聚一堂,畅叙前缘。
忆往昔,蹉跎岁月,并非等闲。
五十同窗话情谊,七十春秋说苦甜。
人生路,岂止你我他,难写全。
闹“文革”,遭劫难。
知青路,苦相伴。
人间有正道,干坤复原。
历尽沧桑廉颇老,
试问余生如何安?
君勿忧,快乐每一天,颐天年。
水调歌头
——青春在哪里?
青春在哪里?白发在呼唤。
越时空半世纪,回到省重点。

朝气托举学子,理想促我向前。
苦读伴窗寒,骤然风云起。
学生无书念。
简行装,到农村,挥锄镰。
乏我体肤,劳我筋骨得历练。
含一粒粟之辛,茹万颗子之苦
知青多体验。
大地春风荡,明月照我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56
815#
发表于 2016-8-18 08:28:20 | 只看该作者
亲密乡友总联络,
老来居然创业多,
摘菜欢乐记忆清,
两首美词诉心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8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18 22:52:16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8-18 08:28
亲密乡友总联络,
老来居然创业多,
摘菜欢乐记忆清,

感谢龙行超版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817#
 楼主| 发表于 2016-8-18 22:52:35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235

诗三首

王治中
原抚顺一高中三年六班学生。1968年插队到辽宁省北镇县青堆子公社东砖台大队四小队。回城后在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一厂工作,2006年退休。退休前为总工办工程师,高级主管,抚顺市九三学社石油一厂支社主委。


诗三首
相逢是首歌

丙戌花甲裹红妆,不减当年国色香。
举杯共祝同生日,相邻相伴诉衷肠。
红酒应助话沧桑,无奈离别太匆忙。
欣喜今生有相知,祈祝来时再同窗。

怀念
天气初肃近中秋,山庄静穆庭院幽。
与君漫步乡间路,不知何时再重游。

灵犀
年轻无初恋,老来钟晚情。
来自同生缘,更有心相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56
818#
发表于 2016-8-19 08:32:15 | 只看该作者
知青诗歌最真挚,
全是心态诉当时,
相聚相离都感慨,
万千心思凝聚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2534

帖子

74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7
QQ
819#
发表于 2016-8-19 21:04:47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8-17 22:08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234

没有走完的长征路(五)

实实在在倾诉农村苦乐生活。两首诗也写得好,刻画了知青生活场景和无奈的人生经历。
张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2534

帖子

74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7
QQ
820#
发表于 2016-8-19 21:08:40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8-17 22:08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234

没有走完的长征路(五)

难忘的乡情,难忘的缘分。
张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8 07:00 , Processed in 0.20501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