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知青淘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91#
 楼主| 发表于 2016-3-19 16:35:48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3-19 08:16
往事钩沉忆中秋,
有家难回队长留,
酩酊大醉受误伤,

感谢龙行超版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92#
 楼主| 发表于 2016-3-19 16:37:08 | 只看该作者
激情岁月 发表于 2016-3-19 14:17
教师者,教的是书,育的是人。身卑未敢忘忧国是教师的真实写照。值得敬佩。 ...

向教师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93#
 楼主| 发表于 2016-3-19 16:45:39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二十九

难忘的知青岁月(一)

张春英
原抚顺一高中一年四班学生。1968年11月到北镇市青堆子镇六屯接受再教育;1970年7月~1985年3月在青堆子化肥厂工作;1985年3月~2001年在北镇市委档案局工作;2001年至今落叶归根在抚顺同女儿生活在一起。


难忘的知青岁月
时间过得真快。一高中一年四班的大部分同学聚会结束虽然已有一个月的时间了,但是我们还沉浸在相聚的快乐时光里,重温年轻时的旧梦。我仿佛又回到了我的高中时代,那一年半的知青岁月犹如发生在昨日,历历在目。这如歌的岁月、奋斗的年华,无时无刻不在我心底升腾……
1968年11月13日,那是令我终身难忘的日子。之前下了一场大雪,那天早晨当我走出家门时,雪止天晴,阳光灿烂,我满怀深情留恋地望着这亲切而熟悉、走过上万次被白雪装扮的街道,它犹如素颜美女令我心动。此刻迈在家乡的小路上的脚步是沉重的,因为我即将告别养育自己二十年的家乡抚顺老虎台日本街,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惆怅与眷恋,还有几分伤感!寒风吹拂着我的脸颊,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我缓缓地走在继母、大舅的身后。啊!我在心里想,这弯弯的小路是我离家走过的路,也是我童年走过的路,路旁的小花曾给过我多少欢乐和幸福,过了此刻,它将是我梦中思念的小路了!我们登上电车,十多分钟就到了矿务局,下了电车,又走了近二十分钟,才到了抚顺南站。此时站台上早已来了许多人在等车。
一声长鸣,站台上马上安静了下来,只听到火车的轰隆声由远而近带着不可抗拒的威力和惊天动地的声音,沿着发亮的路轨进站。带着震撼与晕眩,它一节一节地驰来,然后昂然地站住,喘息着,吐着白色的蒸汽。我们这些老三届的知青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送往的亲人,登上了火车。此时有许多同学都留下了热泪,我当时是一滴泪都没有流下来,面目呆板地坐在座位上。火车开动了,坐好的同学又都站了起来,挤向窗口,同家人再次告别。此时此刻,车上车下哭声一片,我完全被这动情的一幕所震动,鼻子一酸,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涌了出来,每个人都泪眼涟涟,是啊!最忆故乡草木,难忘慈母生养,思乡,思乡,此情此景久长。我们都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思绪还沉浸在难舍难分的离别那一刻……
火车离家乡越来越远,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伴随着火车轰轰隆隆的节奏,我俯在窗口望着外边瞬息万变的景物,我的思绪也在起伏变化。我们这些离家的学子脸上慢慢有了笑容,热情编织着共同的憧憬,我们是在向着一个永恒的、最高的、至美的目标奔赴,而火车一定会把我们带到那个地方。我陷入了沉思中,同学们熟悉而亲切的身影在我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闪现,我在心里暗自发问,他们现在怎么样了?经过一个多月的劳动锻炼,他们会适应那里的一切吗?他们看到我的到来一定会倍感惊奇与欣喜吧!我更多的思绪是在极力猜想青堆子——六屯将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呢?当我在聚精会神地想着自己的心事时,不知是谁先在车厢的尾部引吭高歌起来,这样一句“北国风光”把整个车厢的同学都带动了起来,整个车厢立刻充满了歌声。火车的节奏配上我们的旋律,成为壮丽的交响曲。就这样,在同学们一首接一首欢快的歌声中,大家都不再沉闷,都不知疲倦地唱起来,我真愿意时间能永远定格在这一刻,我们能随着火车的奔驰而永久地唱下去……四个多小时的火车旅途终于结束了!当我们走下火车后,“青堆子”三个大字闯入了我的视野之中。啊!这是一个极小而又平常的车站。四周也没有什么建筑物,车站南北都是一马平川的黑土地。哇!抬眼望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我想我们一定会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的!来接站的有几名大队领导,我们一同坐上了社员赶的马车,一路颠簸,很快就到了目的地——六屯。我被幸运地分到了四队,高桂玲被分到五队,杜盛福被分到六队。六屯大队当时在北镇县是先进大队,大队部设在屯最南端的中间位置,几百平米的大四合院,总机、广播室、小卖部都设在这里,十米开外修建了一座忠字塔。屯东边是一队、二队、三队,屯西边是四队、五队,六队、七队相对离屯中心有二里多地吧!当我一来到了四队,就看到了我们班的部分同学,我很激动,女同学有赵华、郭凤荣、龚振秋、杜文静,男同学有朱庆红、郭永平、李喜春、白俊山、孟祥富、刘文华,还有二年五班的三名同学杨长春、李士杰、闻德坤。在学校时我和赵华就是最要好的朋友,还有男同学李喜春,曾和他一同串联,在新疆、西安、兰州、延安度过了一段两个多月快乐难忘的时光。对于能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里,我内心很有安全感,心底暗暗庆幸。从这一刻开始,我正式成为了一名下乡知青,开始了我的人生——到农村生活劳动锻炼之旅,从此即将展开我生命中新的一页。
当时农村条件十分艰苦,男同学全部住在小队部的东屋(西屋是仓库),伙房也设在这里,做饭是轮班。我们女同学则被分别安排住在社员家里,因为后街的郑二姐的男人在外地工作,龚振秋、杜文静就被安排住在她家的西屋,我和赵华、郭凤荣则住在豆腐匠石大叔家的东屋。让我毕生难忘的是这里没有电,由于城乡差异的天壤之别,到了晚上从此看不到灯火通明、亮如白昼的景象,相反只有一盏小油灯陪伴我和赵华、郭凤荣,而且灯油还要靠供应,需要到小卖部去买,灯芯还要时不时地捻几下,我不曾忘记的是在这盏忽明忽暗的油灯下,我们三人挤在一起看书的情景,还有相互背诵唐诗的一幕幕,望着这盏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小油灯,我们会更加思念家乡抚顺昔日的一切一切……我们在油灯的陪伴下畅谈着我们共同的理想和人生,相互共勉,有时我们也会高歌一曲,互相鼓励。我至今还在怀念着那盏小油灯……
在家里吃穿要靠父母的我们,此时一切都得靠自己,做饭轮班做,大家首先要过好这一关。当时的大锅是最大号的,先把高粱米饭焖好了,再起出来装到大盆里盖上盖,再去做菜。菜就是大锅炖白菜、土豆、萝卜。我清楚地记得盛饭的勺子竟是一把小号的锹。我们在尽量学会照顾自己,劳动了一天虽然很累很累,但是我们从来没有睡过一次凉炕,因为我们深知女同学怕睡凉炕,懒一点儿就会落下病根。在我们的心里都深深懂得这一点,所以不管有多累,我和赵华每天吃完晚饭后在回宿舍时,都会从队部的伙房柴垛里拿一捆回来烧炕,烧炕这件事一直坚持着,直到我离开六屯的那一天。这件小事让我记忆犹新,更增进了我同赵华的友情。
劳动也是一大难关,我没赶上秋收,但是水稻收割完了需用机器打下来,7个生产队需要轮班打,常常是晚上、白天不停地打,人休息,机器不休息。我们这些知青轮到晚上打稻子,到了后半夜,真是又困又冷、又饥又渴,虽然没有人给做夜宵,但是我们却会去寻找自己心中的美味佳肴,此时,萝卜、白菜都没有被收回,谁也不曾统计春天种了几个萝卜、几棵白菜,到成熟时再去按数收回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饥渴的我们就会到附近的菜地里弄回几个萝卜、几棵白菜,吃萝卜常常是你掰一块,他掰一块,三下五除二,几个甜丝丝的萝卜就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胃里,白菜就是生吃白菜心,那股清香味至今令我难忘。这些萝卜、白菜不但解渴,而且解饿,在那漆黑的半夜,虽然看不清同学们的面部表情,但是我能听到同学们欣慰的笑声,现在吃鱼、吃肉也不会再有那种满足与兴奋感。何时我们能再相聚,旧地重游,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半夜,在菜地里弄几个萝卜、几棵白菜再吃上一次呢?这是再也不可能的事情了!这一切只有发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发生在这群少男少女的身上,高强度体力劳动的确把我们彻底地变成了爱吃、总想着吃的猪八戒了!我们丢掉了娇气、清高,成为了一个真实的人。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我们在六屯过的第一个春节。平时由于劳动强度大,油水少,年三十的晚上,十几名同学分工合作包饺子,从晚上10点开包,一直包到曦晖朗曜,是一边包,一边煮,一边吃。记得刚煮头锅饺子时,饺子刚下锅里就有几个男同学停下了手里的活,走过来问:“煮好了吗?”两眼直勾勾地看着锅里的饺子,那种急不可待,立即就要吃到嘴的表情,让人看了真想笑,加了三次凉水,这头锅饺子刚端上来,男女同学都兴奋地抢着吃。这一锅饺子只花几分钟就被大家消灭干净了,同学们相互看着,笑了笑。在这几个饺子下肚后,更激发出了大家吃的欲望。那么就继续包,继续煮,继续吃。当时杨长春统计了大家吃饺子的数量,饭量小的女同学也吃了六七十个饺子。记得女同学赵华吃得最多,有八十多个,男同学最多有吃一百三十多个。听到这个数字你不惊讶吗?你会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谁又能相信这是真的发生过的事情呢?在当时这的确是真事。这大半宿大家包了有近二千个饺子!真是海量。我们边吃边笑,笑每个人都成了大肚皮猪八戒。至今吃饺子的一幕幕让我记忆犹新,想想我就会自己哈哈大笑,笑得儿女们莫名其妙。
春节刚过,就开始挖鱼塘,挖鱼塘的情景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中。7个小队的知青聚集在大队最南端的一块坡地,一起挖,一个小队挖一段,当时的劳动场面非常壮观,轰轰烈烈、彩旗飘飘、歌声阵阵,年轻人是最有精力、有生气的一代。头天晚上用尺把冻土块分割成许多大方块,第二天早晨用镐一刨,这大方块就下来了,两名男知青一抬就放在弯着腰等着背的男女知青的背上,每人背一块,我们女知青同他们男知青一样背,背时还一路小跑,像比赛一样。冬天的严寒,在这群少男少女的劳动热潮中也失去了它的威力,我每背一趟,身上都热气腾腾,汗流浃背。每个人的劳动热情都达到了极点,青年人的朝气与热情,充分地释放了出来。现在想想,这真是一份苦差事,但在当时丝毫没有半点苦与累的感觉,反而觉得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美妙,在战天斗地之中升华了每个人的灵魂,只有热爱劳动的人才会有真正、永远的幸福与快乐。三米深、一千多米长的鱼塘在我们知青的奋战中,一冬天终于胜利圆满地完成了!劳动的确提高了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也是一剂上好的良药,在学校当时有胃病、神经衰弱等各种疾病的我们,经过几个月的劳动锻炼都不治而愈了。当初离家时瘦弱的我们都变黑了,变胖了,增加了体重。青春永驻,天地不老。这时白菜、萝卜、土豆都已经吃光了。因为是头一年,也没有咸菜吃,吃饭时大家只有抓一把大粒盐放在饭里,就这样吃下去,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受,我是一端饭碗眼泪就会唰唰流下来,哭一会儿再吃饭。这种情景持续了好多时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94#
 楼主| 发表于 2016-3-19 16:48:18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三十

难忘的知青岁月(二)

张春英

光阴似箭,开春这里桃花盛开,柳丝绽绿,榆钱初肥,掩映在浅红新绿间是那静静成片的村田垄间那整齐的小葱已经抢先由泥土中伸出来,向我们报告大地已经复苏了,于是老农带领我们开始在绿莹莹的田野里整修稻田、倒粪、往大田里送粪、育稻田苗、翻地、耙地,春忙开始了。虽然这些农活很繁重,但是我们每天都在咬着牙坚持了过来。接着到了五月份,我们就开始插秧苗了,刚进五月,水也是很凉的,在那刺骨的凉水里,挑苗、插秧对我们来说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插秧也是一项技术活,不会插不仅插得慢,而且插得歪七竖八,很不整齐,让人看了啼笑皆非,插不好就只得重新返工,直到插好为止。经过了十多天的历练,虽然谈不上得心应手,但基本上也都学会了这项农活。这时伙食也稍有改善,不再是单一的大粒盐,而是小葱蘸盐水,偶尔也有小白菜蘸盐水,这我们就很知足了。男同学淘气顽皮,有时从伙房的窗户钻出去,到社员家的酱缸里捞些咸菜吃,看他们吃得那么兴奋、香甜,真的好羡慕呀!
插秧结束,犁地就开始了。长垄有的大约有五百米长吧。没有体力,没有经验,也是弄不直的,直到现在我心里也十分敬佩那些真正的男劳力。当你走到大田里,从南往北看,或从东往西看,那笔直的长垄一趟一趟整齐划一,是十分美妙的。田园多娇,春晖寸草;苍穹多娇,云淡天高;你会陶醉在其中的。我曾被他们的杰作所感动,我生活劳动在他们中间,他们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和与世无争的安详态度又一次启迪了我的心灵。我真正感觉到了他们的伟大、自己的渺小。现在也有此爱好,每到一个村屯,我都爱去寻找那笔直的一趟趟的长垄,会站在长垄前久久不愿离去,完全陶醉在这美妙之中,我发自内心地为这些劳动农民而歌唱,我将永远地去赞美他们!不仅赞美他们的智慧,也赞美他们的心灵。垄趟好了,开始播种了。播种这活一般都是由妇女来干。我们女知青跟随老社员,一人挎一个小筐,筐里装上种子,沿着垄沟一边往前走,一边往事先挖好的小坑里撒上几粒种子,随后用脚一趟,把种子埋在坑里,再用力踩一下,这一片全种好后,再用石滚子从头到尾滚压一遍。这样以免不严透风,怕种子被风吹干,小苗出不来。五六天的时间,小芽就会从土里钻出来,渐渐长大变成小苗。此时整片土地都披上了新绿,各种秧苗在田里如大海的波涛随风起伏荡漾,心中的快乐随着这浓浓的绿意迅速上升。晚上收工时,我和赵华、郭风荣每个人手中都会带回一束野花或几棵青草,鞋上带回的是潮湿清香的泥土,心中带回的是一片绿、红、黄、白如彩色织锦般的记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劳累与不适在明媚的春光中就那样淡去了。生活仿佛变得简单、容易而又充满着希望。
时值六月份了,开始除草、补苗。这种活虽然不是什么技术活,但是很累,需要很强的蹲功。从地头开始一直到这条垄的终点,才能站起来喘口气。这类活也都是女社员领着我们女知青一人拿一垄,由不得你慢,真像比赛一样,谁慢谁就活受罪。只有快干,才能早一点儿直起腰来在地头上休息一会儿,等落在后边的人。当时女社员崔大嫂、韩大嫂、薄大嫂都会在暗中帮我带一段,所以一般情况下无论是插秧、除草,还是间苗这些农活,我都没有被落下来。现在回想起来,我很感激他们,她们干这类活真是如草上飞一样,一边讲着笑话,一边干着,十分轻松,真是小菜一碟。
这时和我一起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胡景媛从前五粮来六屯看我,当时大队主任赵晓庭主管我们知青工作,那天晚上他来看望我们这些知青,当时我们这些知青正在一起唱歌,景媛很擅长唱歌,她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歌友。我当时提议让景媛给大家唱一首,景媛马上就很大方地唱了一首《浏阳河》。景媛唱得十分动听,令在场的人刮目相看,赵主任也被景媛有如此深厚的歌唱功底所打动,后来又让她唱了一首《地道战》的电影插曲,唱完后就立即答应她六屯大队可以接收她,以壮大六屯的文艺队伍。就这样景媛从前五粮调到了六屯四队。我又多了一个好朋友,同我住在一起,此时我们屋已是四个人了。景媛从前五粮调来六屯那天是我同赵华借了一辆手推车把她的行李及日用品推过来的。来回近五十里地,那天风很大,早晨出发,晚上都有点黑了才到六屯。赵华的无私宽厚、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永远留在我的心底。我为有这样一位真诚的好朋友而欣慰。
这时伙房管理又有了新的举措。四队、五队合在一起,四队、五队分别派出一名同学,两人一干就是两个月,再轮下去,我只记得当时景媛和祝林排在一个班,我和刘英杰排在了一个班。刘英杰俨然像一个大哥哥一样十分照顾我,一般粗重的活,买菜、搅米、做饭菜,他都抢着干,让我十分感动。这时伙食大有改进,偶尔也能吃上一顿大米饭和白面馒头,各种青菜也都下来了,茄子、辣椒、豆角、西红柿、土豆应有尽有。在我们干完活的空闲时间里各自会看自己喜欢的书,当时凭感情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实在是一种享受,所得到的更是一种灵魂上的休息与自由自在。书不仅是我寂寞时的良伴,苦闷时的知心朋友,而且是我彷徨无主时的灯塔。偶尔我们会在一起交流读书后的心得感受。有时他也弹琴奏琴,我会随着他弹奏的曲子高歌一曲。有时唱着思念家乡亲人的歌曲我们会怅然泪下;有时唱充满希望、理想的歌曲,我又会欣然起舞。我感觉做饭这段时光很惬意、温馨,也很快乐,发自同学心底的这种真正的友情让我永远难忘。
转眼到了夏季,小苗也长大了。玉米、高粱等一些农作物都需要喷洒农药。天气十分炎热,没有一丝风,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因为要喷洒农药,所以尽管是炎热的夏季,也要穿长裤、长衫,戴口罩、帽子,全副武装,在比我们高的高粱地、玉米地里,背着药桶,时不时按上几下,喷在作物的茎秆上,来回钻,这种滋味十分难受,不仅酷热难耐,而且弥漫在空气中的农药味也十分呛人,喷药大约也得干十天左右,这种活终于干完了,就该挂锄了。终于迎来了农闲的时间,真令人兴奋。
说起农闲,还有雨季和雪天,我们就可以不出工了!我们这些女知青在宿舍里看书、唱歌、睡觉、聊天,成天谈的都是些虚无缥缈的事情。有时兴致来了也谈诗、谈音乐,谈对将来的憧憬,谈属于少女们的罗曼蒂克的梦。我们一边说着,手上也在钩织一些小物件,笔带、书包、毛衣、毛裤。我们也曾跟女社员学习织布、纺线……我曾利用农闲时间纳了三双鞋底。我们最快乐的是去赵屯赶集,到小饭店要一碗小米粥、几个花卷、一盘小炸鱼,吃得十分香甜,临走时再买几个馒头带回去。有时在集上买斤河鱼,2角钱一斤,回来放上葱花、酱油放在饭盒里在大锅里蒸一下,真解馋。我们有时也相互看望。我去五队、六队看望好朋友,他们有时也来看望我。农闲在快乐之中就这样匆匆度过去了。
说起个人感情的事情,我们女同学头脑都十分清醒,立场也十分坚定。我在心底暗暗立下誓言,在农村坚决不考虑个人感情之事。假如在农村一辈子不让回城,就坚决打一辈子光棍。在六屯的这段日子里,我已深深感受到了农村女人的艰辛,基于此想法,所以我尽量回避同男同学单独相处,回避不了的,我会巧妙地把我已有男友的信息传递过去。前途渺茫,不能贸然相处,只要环境有变就会伤了同学之间的这份真诚而纯洁的友情。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我与同学的关系都十分的亲近,虽然我早早失去了亲情,但是我是在同学的友情之中长大的。我很珍惜,也很看重同学间的这段世界上最珍贵的友情。我今日能叶落归根,晚年生活得这样幸福安稳,全靠同学们的鼎力相助,我不会忘记同学们对我的每一次帮助。我愿意用自己的真诚、热情、怜恤去回报每位同学和在我身边的我所结识的每一个人。
一年四季中,我最爱秋天。爱秋天的天,高远而纯净;爱秋天的风,清新而凉爽;爱秋天的雨,绵密而灵逸;爱秋天的色彩,缤纷而绚丽;爱秋天的气氛,成熟而迷人。秋收开始了,割玉米秆先把玉米棒从秆上掰下来,黄灿灿的玉米棒堆积如山,再把玉米秆割下来。红红的高粱穗如涨红了脸的醉汉,先把高粱秆割下来,攒成一垛垛的,再把高粱穗掐下来。接着割稻子,黄黄的稻子清香四溢。收豆子、摘棉花,把这些胜利品都运到生产队的场院里。在繁忙的秋收时,我们也曾拢火烧些豆子、玉米吃,看着那旺旺的、红红的火一蹿很高,豆子、玉米在火里噼啪乱响,真是十分兴奋。吃上一口烧烤过的玉米和豆子,简直香透了全身。多年后这种香味似乎再也找不到了。这种经历怎么能不让我终生难忘呢?高粱秆和玉米秆会分到各家各户当柴烧。一阵大忙之后,秋菜也开始运回了家。这一切正是应了千字文里的秋收冬藏之名句。
秋收结束后,在我们知青的倡议下,大队又办起了电。以崔玉珍为首的大部分抚顺知青,回抚顺求助父母、亲戚朋友买回了办电所需的物品,从此结束了六屯煤油灯的历史。来电的那个夜晚,我们同学都到后半夜才睡觉,从黑暗走向光明会是怎样激动的心情,我完全体会到了。我不会忘记这一天的。六屯的每一位农民也都会记着这一天的。他们会感激这些抚顺知青的。这时候我们用大缸腌了许多咸菜以防青黄不接时备用,有胡萝卜、香菜……
年底,由于六屯小学一名女老师怀孕待产,不能上课,所以我被调到了六屯小学,接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从此我彻底结束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知青生活的劳动锻炼。我是白天到校上课,吃住还在四队。天天要和孩子们打交道,不仅教语文、数学,我还教他们唱歌、跳舞、做各种游戏、讲故事、背古诗,凡是我喜欢的东西我都会尽自己的能力一股脑地教给他们。在我的教育下,我教的这个班级是六屯小学最出色的班级。我像一个大姐姐一样细心呵护照顾着我的学生们。当时我还学会了理发,时常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理发、钉扣子,班主任这段快乐的时光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之中。我非常热爱这一职业。
时间在向前,生活在继续。6月中旬,我突然又接到大队的通知,被调到青堆子化肥厂(全民企业)工作。我们大队只有3个名额,2名下乡知青,1名还乡知青。当时我欣喜若狂,从此以后我就可以真正地离开农村了,大有鲤鱼跳龙门的喜悦。同学们发自心底为我庆贺。从我下乡到6月中旬,正好是一年半的时间!这是第一次抽调,这将意味着我们这些知青,不会在这里待一辈子了。他们从我被抽调之中看到了曙光,找到了希望。我先要过体检关。身体合格后,6月底就到了青堆子化肥厂报到。6月28日我正式成为了一名化肥厂的工人。我的工种是一名化验员。一年半的知青生活终于结束了!但是这一年多的经历给了我十年从书本中不曾学到的知识和阅历。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农民生活的艰难与不易。他们是很容易满足、知足的这么一个阶层。他们对生活没有过高的企盼,对早出晚归、日夜劳作更没有什么怨气,大自然培养了他们快乐的心境。他们擅于开玩笑,口才表达能力极强,在繁重的农活之中,他们会滔滔不绝地讲一些发生在民间下层的小笑话、传闻来逗乐、取乐,他们身上那种豁达、善良、宽厚、仁慈、正直、勤劳的高尚品德给了我精神上与心灵上的滋润与启示。恐怕比在学校中所学到的更为深沉而丰富。多么怀念那种脚踏实地与黑土地、青苗为伴的日子。那日子才可以使你有余情认识山,认识水,认识大地,认识生命的真味,才可以使你有机会找到你真正的自己。在那种劳动生活之中,我学会了坚强与忍耐,我更懂得了怎样去快乐地生活。他们的高尚品德在同我们这些知青的交往中得到了传承。
让阳光见证我们这一代人所付出的青春与智慧,让岁月来体会我们洒下的汗水与眼泪。我们无怨无悔,我们问心无愧。我会怀念这里的老乡,更会怀念这片热土,青堆子——六屯将是我梦绕情牵的第二个故乡。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小地方,它是那样宁静、亲切、自然、简朴,而又富于人情,情悠悠,思悠悠,我会把这段知青岁月永远装在自己的心里。
我把这篇文章献给与我共同度过艰难岁月的同学们,献给我自己六十岁的生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16-3-19 17:18:57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3-19 16:48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三十

难忘的知青岁月(二)

张春英的《知青岁月》写的感情真挚,她在六屯,我在前陆都是青堆子公社(那时都叫公社,就是现在的乡或镇),知青岁月大同小异,那个岁月永远留在回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96#
 楼主| 发表于 2016-3-19 18:40:3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知青张希伟 发表于 2016-3-19 17:18
张春英的《知青岁月》写的感情真挚,她在六屯,我在前陆都是青堆子公社(那时都叫公社,就是现在的乡或镇 ...

"那个岁月永远留在回忆了。"说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16-3-19 20:08:39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3-19 18:40
"那个岁月永远留在回忆了。"说得好!

感谢评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0

主题

74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38
98#
发表于 2016-3-19 21:03:13 | 只看该作者
这些事情是我们的亲自经历,至今想起来历历在目,倍感亲切。上山下乡锻炼了我们的身体,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坚定了我们的信仰,丰富了我们的情感,加深了我们对社会的理解。使我们具有了坚韧的毅力,不屈的精神,不服输的品格,永远向上的信念。在今后我们还应继续发扬知青精神,为社会贡献我们的余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99#
 楼主| 发表于 2016-3-19 21:55:56 | 只看该作者
激情岁月 发表于 2016-3-19 21:03
这些事情是我们的亲自经历,至今想起来历历在目,倍感亲切。上山下乡锻炼了我们的身体,磨练了我们的意志, ...

激情岁月同学道出了知青朋友们的心声,我们虽然都已年近古稀,但精神不倒,余热还在,定会在有生之年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70
100#
发表于 2016-3-20 09:11:03 | 只看该作者
下乡当天最难忘,
乡间生活劳动忙,
好多事件记得清,
还当教师进工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8 19:07 , Processed in 0.191011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