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石建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弯弯的石板路

[复制链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31#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08:53:38 | 只看该作者
                                     马   灯

                    成都市32中初67级五班下乡知青石建华
    在洪雅县罗坝光荣一队插队落户当知青的时候,在我那个小木屋的高坎上边,就住着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我称他为肖大爷。
    他虽然是光荣二队社员,但和我们相邻的距离不远,只有五六十米,从地理上看算是邻居,我和大队里的知青经常到他们家里聊聊天。他家堂屋里案桌上总放着一盏马灯。
    这盏马灯,是用煤油做燃料,用一截灯芯和玻璃罩做成的一种灯具,在用电灯以前的一种照明工具。外壳是金属的,高有200MM左右,照出的光亮可供十来平方米的范围内照明,孩子们可以在灯下写作业,互相追逐打闹着做游戏,女人们在灯下缝补衣裳,家里的男人手里卷着叶子烟陪伴着家里的老人们,在煤油灯下围着火盆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一家人坐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过小日子到也还可以,也算是乐在其中。
通过大队干部们的介绍,我们大队的所有知青都知道,肖大爷是1958年在重钢一次事故中受伤双目失明的,以后就一直呆在家里。靠着用竹子编一点儿箩筐、背篼,托别人带到集市换点零花钱贴补家用。
在晚饭后,我有时候会到大队部去开会,时常也帮着大队里抄写点什么书面材料,到大队部去就必须经过他家的门口,每次走过他家门前的那条夹杂着几块大小不一的碎石板小土路上,都能看到:他坐在堂屋门前,用一双大手始终不停顿地在编着什么,身后地下总是拖着一些长长的细竹篾条。
尽管他已经双目失明,但每次我路过他家大门前十来步远的小路上,他都主动和我打招呼:“小石,到哪去?”
我顺口回答:“到大队部去。”
他就在嘴里边哦哦哦地嘟哝着,算做是对我答话的回应,然后低下头继续编织着他手上的竹制半成品。
这个问题,经常让我弄不明白,他的眼睛的确是什么也看不见,但他又咋个会准确地晓得是我经过他家门口的呢?
    记得第一次晚上到大队部去开会,回来已是深夜里。当我一个人走到离他家不远的三岔路口,凭想当然地走,果不其然就走错了路……
那是刚到生产队不久的一天,在白天路过此地的时候,只顾观望周围的群山,欣赏着天上飘动着朵朵时刻变幻着的白云,观赏者层层依山而筑灌满水发出银光的块块梯田。梯田里有几只白鹭欢快地疾驶奔跑着、跳跃着。在远处的冬水田里翩翩起舞,水面上激起了一片片雪白的浪花。还有更远的山边,那一只只白鹭,高傲地拍打着雪白的翅膀,在低空中竞相翱翔着,打着盘旋奋力腾空而起,一行行白鹭直上青天……
我顺着这条田坎小路,一边欢快地朝前走着,一边兴致勃勃地观赏着这难得一见的壮观景色,而忘了记路,到了深夜,我又途经此处,站在这个三岔路口,就不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了。
此时,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两条路:一条是土路,一条是石板路。我连想也没想,顺着石板路就继续走下去了,结果还没走到三十米远,前方就没有路了。在这片长满野草的乱石岗坟地里,我脚下的周围,全是一座又一座的坟墓,眼前所见的全是一座又一座篆刻着隶书文字的墓碑。为了急于马上要脱离这片墓地,想尽快找到出去的路。
我紧紧握着手电筒,此刻,手电筒里的电池也不多了,射出的光亮很弱,在昏暗的手电光照射下,一米以外的前面,什么都看不清楚。我慌慌张张地踩着坟墓之间的野草,一个人不歇气地急速向前奔走,越慌越乱就越出错,我在这片乱坟地中转了不知多少圈。
令人感到奇怪和恐惧的是:可能是遇上人们常说的鬼打墙了,不论我怎样走,结果总是走回到原点。在这极度慌乱之中,我不但没有找不到出去的路,反而就连咋个进来的路也找不到了。   
漆黑的夜里,伸手不见五指,耳边只听到风吹树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我孤零零地在这片乱坟地中盲目往前走,一块又一块刻着篆体着楷书文字的阴森森的墓碑,在暗淡的月光下反射着惨淡恐怖的银光,还有那些一座连一座长满杂草的半圆球形土坟包,数不清的萤火虫围绕在我周围,不停地上下翻飞起舞盘旋,每个萤火虫的尾部都喷发着一股鬼影般微弱的绿色光亮,使这片乱坟地更加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恐惧。
当时的我,早已是三魂儿吓掉了两魂儿,两条腿哆哆嗦嗦地站在乱坟地中间,一双眼睛毫无目标地四周张望着,总感觉到周围的草丛和灌木丛中,有数不清的眼睛充满敌意地盯着我,我实在太害怕了,浑身颤抖着站在墓群地中间,惊慌失措地大声呼喊道:“有没有人?人在哪儿?” “有没有人?人在哪儿?”
就在这时候,奇迹出现了,就是这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家,一只手里举着一盏马灯,另一只手拄着一根一米多长油光锃亮的竹筒棒棒。
在我左侧的高坡顶上边,他弯着腰向着山坡下大声喊道:“小石,不要慌,不要害怕,看到这盏灯,顺到我这儿的灯光方向爬上来,不要慌。”
一听到这些话,我顿时感到有了底气,心里不再害怕了,胆也壮了,立刻鼓起全身勇气,朝着这盏马灯发出光亮的方向,双手死命地抓着面前陡坡上的野草,不顾一切地往上攀爬,三步并作两步,飞快地爬上了这个陡坡坎顶。
当我走到马灯前,赶紧用双手拉住他的手,含着眼泪哽咽着向他表示感谢。不料他老人家这时却来了脾气,把手狠劲一甩,挣脱了我的双手,很不满意地回了我一句:“我最见不得哪个小伙子家家的,抹眼泪,没出息。”随后便缓慢地转过身,习惯地朝前摸索着,提着马灯,挪动他那步履阑珊的双腿,颤颤巍巍地走进了堂屋右边的小门。
从那以后,我但凡是晚上到大队部,再经过他家的大门口,走到距离他家那所木房子还有十来步远的小路上,仍然看见他坐在堂屋门槛,手里不停的编织着什么,脚下依然拖着很多根长长的细竹篾条,还是那么关心地问我:“到大队去吗?早点回来。”
当深夜我要经过他家门口时,远远地就能看见,肖大爷家堂屋外的房檐下,总是高高的挂着那盏马灯,马灯里被煤油浸透了的灯芯通过燃烧发出的亮光,为我照亮门前的小路,指示着我返回小木屋的方向,当我回到小木屋,站在小条桌前,从窗口往左面望过去,就能看到,那盏马灯已经收进屋了。
我下乡两年的日子里,这几乎成为不成文的惯例,只要我晚上出去经过他家的门口,夜里回来时,必然在老远就能看见这盏马灯。以后我调回成都工作了,这盏马灯就在我眼前消失了。不,这盏马灯永远留在我的心里,几十年来一直念念不忘。
三十多年以后,我又路过那座木屋门前的小路,可是肖大爷的那所房子已经不存在了,堂屋门前的小路也被比人还高的野草所掩没,山涧里卷起的猎猎寒风,顺着山势习习掠过,吹拂着小路两旁摇摆不定的野草。路旁的大树随着风势不断变化,不住地摇晃着身上每一根长长的枝条,把茂盛的树叶搅动得哗啦啦地阵阵作响,枯黄的落叶翩翩起舞,飘然落地,视乎想要告诉我一些什么。我不知道那位双目失明的肖大爷是否还健在。他还好吗?也许还在另外的其他什么地方,拄着那根竹筒棒棒,高举那盏马灯,还在为夜间的行路人照路呢!
刚到生产队几天后的一个夜晚,我正在大队部办公室里帮着抄写一份资料,只听得门口发出一点儿很轻微的声响,一个黑影在门外一晃,紧接着,就从隔着门缝递进一封信,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黑影很快就消失在夜色里了。要知道这封信主要内容是什么?
请看下一节《生产队里揪出了特务》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32#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08:58:37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7-3-30 08:50
河边坡上小木屋,
青花大蛇捉老鼠,
屋后开成小菜地,

当时我也感觉到,有点像世外桃源。只是生活实在太艰苦。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33#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09:01: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建华 于 2017-3-30 09:07 编辑

                                      马   灯

                    成都市32中初67级五班下乡知青石建华
     在洪雅县罗坝光荣一队插队落户当知青的时候,在我那个小木屋的高坎上边,就住着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我称他为肖大爷。
      他虽然是光荣二队社员,但和我们相邻的距离不远,只有五六十米,从地理上看算是邻居,我和大队里的知青经常到他们家里聊聊天。他家堂屋里案桌上总放着一盏马灯。
      这盏马灯,是用煤油做燃料,用一截灯芯和玻璃罩做成的一种灯具,在用电灯以前的一种照明工具。外壳是金属的,高有200MM左右,照出的光亮可供十来平方米的范围内照明,孩子们可以在灯下写作业,互相追逐打闹着做游戏,女人们在灯下缝补衣裳,家里的男人手里卷着叶子烟陪伴着家里的老人们,在煤油灯下围着火盆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一家人坐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过小日子到也还可以,也算是乐在其中。
      通过大队干部们的介绍,我们大队的所有知青都知道,肖大爷是1958年在重钢一次事故中受伤双目失明的,以后就一直呆在家里。靠着用竹子编一点儿箩筐、背篼,托别人带到集市换点零花钱贴补家用。
       在晚饭后,我有时候会到大队部去开会,时常也帮着大队里抄写点什么书面材料,到大队部去就必须经过他家的门口,每次走过他家门前的那条夹杂着几块大小不一的碎石板小土路上,都能看到:他坐在堂屋门前,用一双大手始终不停顿地在编着什么,身后地下总是拖着一些长长的细竹篾条。
      尽管他已经双目失明,但每次我路过他家大门前十来步远的小路上,他都主动和我打招呼:“小石,到哪去?”
       我顺口回答:“到大队部去。”
       他就在嘴里边哦哦哦地嘟哝着,算做是对我答话的回应,然后低下头继续编织着他手上的竹制半成品。
      这个问题,经常让我弄不明白,他的眼睛的确是什么也看不见,但他又咋个会准确地晓得是我经过他家门口的呢?
      记得第一次晚上到大队部去开会,回来已是深夜里。当我一个人走到离他家不远的三岔路口,凭想当然地走,果不其然就走错了路……
       那是刚到生产队不久的一天,在白天路过此地的时候,只顾观望周围的群山,欣赏着天上飘动着朵朵时刻变幻着的白云,观赏者层层依山而筑灌满水发出银光的块块梯田。梯田里有几只白鹭欢快地疾驶奔跑着、跳跃着。在远处的冬水田里翩翩起舞,水面上激起了一片片雪白的浪花。还有更远的山边,那一只只白鹭,高傲地拍打着雪白的翅膀,在低空中竞相翱翔着,打着盘旋奋力腾空而起,一行行白鹭直上青天……
       我顺着这条田坎小路,一边欢快地朝前走着,一边兴致勃勃地观赏着这难得一见的壮观景色,而忘了记路,到了深夜,我又途经此处,站在这个三岔路口,就不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了。
       此时,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两条路:一条是土路,一条是石板路。我连想也没想,顺着石板路就继续走下去了,结果还没走到三十米远,前方就没有路了。在这片长满野草的乱石岗坟地里,我脚下的周围,全是一座又一座的坟墓,眼前所见的全是一座又一座篆刻着隶书文字的墓碑。为了急于马上要脱离这片墓地,想尽快找到出去的路。
       我紧紧握着手电筒,此刻,手电筒里的电池也不多了,射出的光亮很弱,在昏暗的手电光照射下,一米以外的前面,什么都看不清楚。我慌慌张张地踩着坟墓之间的野草,一个人不歇气地急速向前奔走,越慌越乱就越出错,我在这片乱坟地中转了不知多少圈。
      令人感到奇怪和恐惧的是:可能是遇上人们常说的鬼打墙了,不论我怎样走,结果总是走回到原点。在这极度慌乱之中,我不但没有找不到出去的路,反而就连咋个进来的路也找不到了。   
      漆黑的夜里,伸手不见五指,耳边只听到风吹树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我孤零零地在这片乱坟地中盲目往前走,一块又一块刻着篆体着楷书文字的阴森森的墓碑,在暗淡的月光下反射着惨淡恐怖的银光,还有那些一座连一座长满杂草的半圆球形土坟包,数不清的萤火虫围绕在我周围,不停地上下翻飞起舞盘旋,每个萤火虫的尾部都喷发着一股鬼影般微弱的绿色光亮,使这片乱坟地更加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恐惧。
       当时的我,早已是三魂儿吓掉了两魂儿,两条腿哆哆嗦嗦地站在乱坟地中间,一双眼睛毫无目标地四周张望着,总感觉到周围的草丛和灌木丛中,有数不清的眼睛充满敌意地盯着我,我实在太害怕了,浑身颤抖着站在墓群地中间,惊慌失措地大声呼喊道:“有没有人?人在哪儿?” “有没有人?人在哪儿?”
      就在这时候,奇迹出现了,就是这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家,一只手里举着一盏马灯,另一只手拄着一根一米多长油光锃亮的竹筒棒棒。
       在我左侧的高坡顶上边,他弯着腰向着山坡下大声喊道:“小石,不要慌,不要害怕,看到这盏灯,顺到我这儿的灯光方向爬上来,不要慌。”
       一听到这些话,我顿时感到有了底气,心里不再害怕了,胆也壮了,立刻鼓起全身勇气,朝着这盏马灯发出光亮的方向,双手死命地抓着面前陡坡上的野草,不顾一切地往上攀爬,三步并作两步,飞快地爬上了这个陡坡坎顶。
      当我走到马灯前,赶紧用双手拉住他的手,含着眼泪哽咽着向他表示感谢。不料他老人家这时却来了脾气,把手狠劲一甩,挣脱了我的双手,很不满意地回了我一句:“我最见不得哪个小伙子家家的,抹眼泪,没出息。”随后便缓慢地转过身,习惯地朝前摸索着,提着马灯,挪动他那步履阑珊的双腿,颤颤巍巍地走进了堂屋右边的小门。
      从那以后,我但凡是晚上到大队部,再经过他家的大门口,走到距离他家那所木房子还有十来步远的小路上,仍然看见他坐在堂屋门槛,手里不停的编织着什么,脚下依然拖着很多根长长的细竹篾条,还是那么关心地问我:“到大队去吗?早点回来。”
       当深夜我要经过他家门口时,远远地就能看见,肖大爷家堂屋外的房檐下,总是高高的挂着那盏马灯,马灯里被煤油浸透了的灯芯通过燃烧发出的亮光,为我照亮门前的小路,指示着我返回小木屋的方向,当我回到小木屋,站在小条桌前,从窗口往左面望过去,就能看到,那盏马灯已经收进屋了。
      我下乡两年的日子里,这几乎成为不成文的惯例,只要我晚上出去经过他家的门口,夜里回来时,必然在老远就能看见这盏马灯。以后我调回成都工作了,这盏马灯就在我眼前消失了。       不,这盏马灯永远留在我的心里,几十年来一直念念不忘。
       三十多年以后,我又路过那座木屋门前的小路。
       可是肖大爷的那所房子已经不存在了,堂屋门前的小路也被比人还高的野草所掩没,山涧里卷起的猎猎寒风,顺着山势习习掠过,吹拂着小路两旁摇摆不定的野草。路旁的大树随着风势不断变化,不住地摇晃着身上每一根长长的枝条,把茂盛的树叶搅动得哗啦啦地阵阵作响,枯黄的落叶翩翩起舞,飘然落地,视乎想要告诉我一些什么。
      我不知道那位双目失明的肖大爷是否还健在。他还好吗?
      也许还在另外的其他什么地方,拄着那根竹筒棒棒,高举那盏马灯,还在为夜间的行路人照路呢!
       刚到生产队几天后的一个夜晚,我正在大队部办公室里帮着抄写一份资料,只听得门口发出一点儿很轻微的声响,一个黑影在门外一晃,紧接着,就从隔着门缝递进一封信,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黑影很快就消失在夜色里了。要知道这封信主要内容是什么?
       请看下一节《生产队里揪出了特务》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218

帖子

69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1
QQ
34#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14:32: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建华 于 2017-3-30 14:36 编辑

                             生产队里揪出了特务

                    成都市32中初67级五班下乡知青石建华
      记得刚下放到生产队几天后的一个夜晚,当时整个公社正在搞清理阶级队伍运动,有人从大队部的门缝里塞进来一封信,信中检举揭发,说我们生产队里有暗藏的特务分子。
      我当时在大队斗批改小组帮忙做些抄抄、写写的杂事,一接到这样的检举信,丝毫不敢怠慢,我立刻就向大队斗批改小组领导做了汇报。领导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内查外调。终于在我们生产队里查到了这个人,这个人叫王福昆。
       大队斗批改小组的负责人杨庭必下令,要他马上到大队来开会,以研究工作的名义,先把王福昆诓到大队部来,结果不难想象:王福昆的前脚刚跨进大队部的堂屋大门,立刻就被大队里的基干民兵控制住了
      大队斗批改小组的领导请他坐下来,对他反复交待党的一贯政策,要他坦白交代。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不但不承认自己是特务,反而是一个劲口口声声地喊冤枉。再三申辩说他从来就没有参加过任何特务组织,而且在解放前他根本就没有文化,连自己的名字都认不到。国民党的特务组织即使是再缺人,也总不至于尽都花钱去发展那些一字不识的文盲吧。他就现有的这点文化都还是49年参加解放军以后,在部队里跟着文化教员现学的。核实王福昆特嫌的工作顿时陷入僵局,彻底被卡住了。
       我立即把这个问题向大队和公社的有关领导做了书面汇报。公社又派人出面外调通过了解提供检举信的人,经过进一步的内查外调反复核实,终于查清楚了王福昆的特务嫌疑,纯属不实之词。
       所谓无风不起浪,别人能揭发他是特务,不管咋个说嘛,总该还是有点依据吧。经过多方查证,那个揭发他的人,就是当年卖给王福坤那张卡片的那个人。在批斗会上的他,实在熬不过,顶不住了,为了保护自己,争取立功和宽大,就顺势坦白交代,也算是检举揭发。事实嘛当然也还真该算有,确真有那么一点点儿贴边。这件事情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1948年冬天,国民党的军队到处抓壮丁。王福昆在当时是年轻力壮,身体状况完全符合壮丁的基本条件,为了逃避被抓壮丁,他经常到处东躲西藏。正好在这个时期段内,就有人拿着一张蓝色的小卡片找上门来,(要按論亲排辈算过来,这个人还应当是他的远房老俵兄)手舞足蹈地在他面前炫耀着:“看在我们都是亲戚的缘分上,只要你能给我一块大洋,我就把这张蓝卡片拿给你,如果再有人要抓你的壮丁,你就把这张卡片给他们看一下,他们不仅不得再抓你的壮丁,还要给你敬礼。” 王福昆家里当时的确也没有钱,就在家里拿了100多个鸡蛋顶了一块大洋,半信半疑地接过那位老表兄手里的蓝色小卡片,小心翼翼地揣到贴身的衣兜里。
       果然,不出三天,王福昆手里拎着一把锄头,打算到地里干点儿农活,出了家门一转弯踏上石板路,就在离开家门不远的地方,迎面撞上了一群正在抓壮丁的国民党军队,一看情况不对,他赶忙扔下锄头,掉转身立刻拔腿就逃,结果还是被发现了。
      这群国民党军队的士兵立刻散开队形,分几个方向同时包抄上来,很快就抓住了他,这些个大兵们,不愧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抓起个把人来,简直不费事,动作太麻利了。三下五除二,围上去舞弄几下,立马就把他五花大绑捆起来,在好几支阴森森黑幽幽的枪口威逼之下,一个大个子的士兵,斜挎着步枪,在他身上里外熟练地搜查着,很快就从他的衣服里,翻出这张蓝色的小卡片。
      果不其然,这几个士兵立刻慌乱起来,纷纷向他打立正敬礼。立马让他走。一个国民党军队的小军官还跟在他身边,喋喋不休地陪着小心,一个劲儿向他道歉:“对不起,实在对不起。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自家人了,我们真的不晓得你是自己人啊,希望你哥子不要在意。兄弟们都是奉命行事,在人家手底下给人家当差,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通过这一次差点儿被抓壮丁的真实遭遇 ,王福昆亲身体验到这张小小的卡片,竟会有那么大的威力。它的作用,已经在这一次差点儿被抓壮丁的全过程中,得到了非常充分的验证,对他来说,它所能起到的护身符作用实在太大了。
       别瞧不起这个小卡片,这的确是个宝贝。以后无论到哪儿,只要出门,他都把这张蓝色的小卡片揣在身上。以后的这段时间里,这个蓝色的小卡片,做为他的护身符,对他的确起到了多少次保护作用,他恐怕自己也记不清了。反正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再也用不着刻意躲避那些抓壮丁的国民党士兵,再也不会担心被抓壮丁了。在当时,王福昆的一家都还感到很庆幸,用那一百个鸡蛋的代价能换来不被抓壮丁,这样的结果,的确是很值得的。在当初来看,的确是一个不坏的选择。
       1949年冬天以后,这一带的地区已经解放,他也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投身到解放初期清匪反霸的战斗。几年以后,复员退伍回到家乡继续务农。时间隔得久远了,把这件事情也早就被他忘到脑袋后面了。但他连做梦都没未曾想到:过了二十多年以后的1969年,早已被遗忘这件往事,居然又被别人给翻腾出来了。
       我们在审查这件事情的过程比较长。一天,王福昆他主动找到我们,说有重要的事情报告,我们就带着他,一起都来到大队部,在大队长的办公桌前,他从衣服里拿出了那张蓝色的小卡片,放到桌子上。说是他最近在家里修猪圈,在挪动其中一个木头立柱的时候,在这个立柱基脚石墩底下找到的。
      我们拿着相互传看了一遍,只看见那张蓝色的小卡片,就像现在流行的名片一般大小,上面除了一个国民党军队狼牙旗的军徽,还有两行文字,清晰地写着:“国民革命军137师特务独立中队”还有一串阿拉伯数字组成的号码,没有注明姓名和职务。上面盖着的图章印已经模糊不清,根本无法辨认了。
       后来为此事我们向公社武装部的周部长做了专门汇报,并向他咨询:军队里的特务独立中队,是否全部都是由特务分子组成的。
       周部长笑了。他沉思了一会儿就给我们解释道:“军队里的特务独立中队,相当于负责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主要是执行侦察、奔袭、警戒、救援等特殊任务。按照军队的一般编制来推算,实际上也就是最最下层的普通士兵。不同的是他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按照任务的不同特征,可以具有相对较大的行动独自决定处置权。你们生产队的那个王福昆,当时也只是为了躲避国民党抓壮丁,才用鸡蛋换的那个卡片。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晓得啥子是特务独立中队,更不可能有机会加入过这个部队。顶多只能算是国民党军队特务独立中队的一个冒牌成员,仅仅只是冒充而已,所谓冒充就是假装的。不是真的。既然我们已经确定,他是一个冒充的,那就肯定,他不是特务独立中队的人。他这个的特务独立中队的身份,事实上也是不存在的。王福昆与这个特务独立中队,毫无相干。这个特务分子的帽子,根本就戴不到王福昆的脑壳上。以后国民党军队抓壮丁都不抓他,就更说明,他就连国民党军队的兵都不是,也就更谈不上什么特务的份。我们现在搞清理阶级队伍,一定要注意掌握共产党的一贯政策,千万不能只图为自己报成绩,就把自己的同志往敌人的阵营那边赶,干出来那些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接着,大队斗批改组的负责人杨廷必又向周部长请示:现在人早已被控制起来了,下一步怎么办?
       在全公社的干部里,周部长的涵养相当好,是个非常有耐性的人,这时候,他也终于忍不住,开始发火了:“啥子是下一步怎么办,我不晓得你们的脑壳是咋个长起的,你们的脑壳里都装些啥子?还在那里想啥子?我已经说的太明白不过了。都还没有转过弯来啊?好!好!我现在啥都不说了,你们马上回去安排,立即开大会,立马当众放人,立即当众赔礼道歉,凡是与此案有关的书面材料立即当面烧毁。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以后永远都不要再提了。”
      说实话,我对这些搞运动老想着揪斗人的那些事很反感,特别经过王福昆特务案平反之后,我直观地感觉到有那么一种上当受骗,被别人拿来当枪使的感觉,就开始有意识慢慢地逐步疏远与大队斗批改领导之间的关系。大队部我很少去了。
       说话间,就要到春节了,1969年的春节,一批下乡来的很多同学都回成都过年了。春节之前,吴乾刚和刘克刚回成都过年去了。邓成义,何群舒二人在正月初二也回洪雅去了。
       这个春节我又该在哪儿过呢?
       请看下一节《革命化的春节》
石建华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094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5437
QQ
35#
发表于 2017-3-30 17:59:27 | 只看该作者
石建华 发表于 2017-3-29 20:24
王满祥大哥,也许我们还是老乡呢?我的籍贯是辽宁抚顺的,在抚顺金华楼的。靠近铁岭。我是在四川长大的。 ...

你的文章写得真切、真实、真情。而且,有叙有议。叙之详尽,议之有度。可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4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5437
QQ
36#
发表于 2017-3-30 19:57:29 | 只看该作者
石建华 发表于 2017-3-28 16:05
五斤重的锄头

                    成都市32中初67级五班下乡知青 ...

刚刚下乡就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具体问题,均需慢慢地适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4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5437
QQ
37#
发表于 2017-3-30 20:02:37 | 只看该作者
石建华 发表于 2017-3-28 16:15
上山捡柴

                    成都市32中初67级五班下乡知青石建华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何况又是插队的生活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4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5437
QQ
38#
发表于 2017-3-30 20:05:51 | 只看该作者
石建华 发表于 2017-3-28 16:27
豌豆尖

                    成都市32中初67级五班下乡知青石建华 ...

既心酸又好笑的小故事,发人深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4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5437
QQ
39#
发表于 2017-3-30 20:07:35 | 只看该作者
石建华 发表于 2017-3-28 16:35
槇子饭好吃不好做

                    成都市32中初67级五班下乡知青石 ...

生活逐渐熟悉了,心也就安下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4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5437
QQ
40#
发表于 2017-3-30 20:14:24 | 只看该作者
石建华 发表于 2017-3-29 20:07
我的小木屋

                    成都市32中初67级五班下乡知青石建华

连一张小木屋的照片都没有留下,只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记忆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3 02:36 , Processed in 0.19301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