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4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青生活那些年

[复制链接]

3

主题

3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7 13:3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知青生活那些年

李  明

    三十多年过去了,有些事情总是不能忘却,并且深深的印记在心底。1976年2月,我和二十名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离开了县城,来到了当年的富水公社王家庄大队茶场,开始了三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生活。
    一切都是新鲜的。从各个生产队抽调到茶场工作的当地农民热情的接纳了我们。但是茶场住地很偏远,要走过几公里长、仅住着三户人家的鲁家沟,再翻过一道连架子车(双轮人力车)都无法通过的山梁,才到达住地。大家随身携带的行李非常简单,除了一个被包(被褥)、一个手提包外,就是一只由包装箱改装或自己制作的木箱,用来存放衣服及私人用品,同时兼做书桌。宿舍更是简单,三间房,八个男生住一间,十三个女生住两间。全是通舖,麦草垫床,大家一留排开,一个挨着一个睡觉。在县城家庭里长大、年龄大都在十六七岁的孩子,就这样开始过起了农村生活。离开父母,离开家庭,一切都要学会自理,大家轮流做饭,自己种菜,自己上山砍柴;要学会做各种农活,挖地、除草、种茶、采茶、制茶,样样都要学习,事事都要亲自动手干。
    一切都是充满激情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那个时代城市年青人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也是大多数年青人渴望的选择,自豪的选择。我们自己花钱买书,学习养鸡、养猪知识,自学种植果树、栽培茶叶的技术,希望自己成为一名知识青年,能够有一番作为。即使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我们仍然精力充沛,早起绕着茶场周围的山头跑步锻炼。记得有一天晚上,不知谁听到外面风雨交加的声音,一声喊叫,要抢救白天茶场没有完工的用土坯垒的猪舍。大家从梦中惊醒,跌跌撞撞地冲向黑暗,冒着急风暴雨,豪不犹豫的用自己的床单,把猪舍盖上。这不是小说里描写的故事,而是当年我们二十一名知青几乎人人都做过的事,大家都有一个抢救集体财产做英雄的梦想。
    生活也是艰苦的。除生活上的自理,很难说是达到自给、自足。每个劳动日仅值三毛到六毛钱,一年的收入不到二百元,别的几乎没有任何收入,据说这在当地农村还是比较好的生产队了。知青点的集体伙食水平很差,普遍的油水不足。大家只有靠回家时才能略微改善一下生活,回知青点时,再带上一些熟猪油、小菜或白糖之类的小食品,以弥补伙食。
    农忙时,每个知青都会回到给自己分配口粮的生产队,帮助生产队割麦、插秧、收玉米。这个时候是一年当中最忙、最辛苦,但也是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回到生产队干活,可以轮流到各农户吃派饭。一般情况下,农家会拿出比较好的饭菜招待你,能够吃到白面馒头、腊肉,运气好的时候还能吃到很稀缺的大米饭。你还可以离开偏避的山沟见着更多的乡亲。
    一年最艰辛的要算上山砍柴了。砍柴要到十多里之外的松树沟,每到秋冬树木落叶之季,这个季节也是最寒冷的季节,都要全员出动,不论男女、年龄,人人都有定额任务,要乘这个季节,备足一年的生活烧柴。早上三点钟起床做饭、吃饭,摸黑行走两三个小时,再从山底爬到山上,砍好柴,打成梱,再从山上连拖带背到山下,然后集中放到架子车上运回茶场。砍柴的事是非常艰难的,近百斤重甚至一百多斤重的柴梱从山上运到山下,这样要跑几个来回。经常是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两头不见天。中途饿了吃点冰冷的干粮,渴了喝点山涧溪水。从山里到公路的这段路程是很危险的,山路很狭窄,一边是山,一边是沟或悬岩。在山路上驾驭架子车是需要一定技术、体力和胆量的,稍不留神就可能出事故。曾经有个伙伴连人带车翻下几米深的山崖下,好在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最艰辛的要数女知青了,她们要承受和男人一样的高强度劳动和危险,现在看来,真是难以想象,但当年就是这样。
大概是七六年吧,全国人民都在躲地震。知青点的知青全都回到县城去了,我一个人留守。在门前的菜地里用玉米桔杆搭起的防震棚里,度过了几个难忘的夜晚。整个山沟里就两个人,一个农民住在山梁的另一面,我一个人在这面。晚上寂静的山沟里风刮的防震棚吱吱乱响,吓得人难以入睡。据当地农民讲,这条沟里早些年曾有野狼出没。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年。如果说开始还有激情的话,到后来就是“熬”了。我是这个知青点第二批“熬”出来的。七九年底,在自己的争取下,大队同意我参加当年的征兵体检,体检、政审合格,我应征入伍了。在锣鼓和鞭炮声中我又回到了县城,很快就乘上西去的列车,在大西北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铁道兵战士。后来听说,知青点的知青都陆续分批被招工回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也宣告结束。
    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过去了,一直有一个心愿,想回知青点看一看。去看一看当年的茶山变成什么样了,看一看当年的老茶农是否还健在,看一看当年住过的农家生活的怎么样。在县城工作的时候,总认为时间很充足,随时都可以去,但就是没有去。1993年我再次离开了商南,来到了广东工作,一去就是近二十年。中间虽有回到县城探望父母,但总是来去匆匆,回知青点一直也未成行。我曾多次梦里回到茶场,梦到当年的茶农,梦到茶场通了公路,梦到茶树环绕山梁,茶山郁郁葱葱,茶香四溢。
    三十多年了,不论是三年军旅生涯,还是五年的公务员生活或商海博弈,直至现在移居广东,我至今仍然保持着喝商南茶的习惯。在茶场培养锻炼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至今也是我奋斗、工作的精神基础。每当遇到困难、荣辱得失的时候,想一想当年的知青生活,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有什么过不去的沟坎呢?还有什么感到不能满足的呢?一段经历,一段思念、一份精神、一份财福。
                                                                            2012年5月18日星期五于广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1-16 02:41 ,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