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华西集团前身面对经济建设的新局面(3)
三、建立经济特区,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铺开
深圳是邓小平亲自倡导建立的经济特区,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地区之间自然和人文差别悬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的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战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打开的突破口。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深谋远虑地提出:“在全国的统一方案没有拿出来之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做起,逐步推开;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一伟大构想,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立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颁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宣告诞生。
华西集团前身——省建总公司把建设深圳经济特区作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从进入深圳经济特区之日起就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率先冲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在许多领域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如率先进行建筑业体制改革,率先打破传统的建筑企业管理体制,允许建筑业实行公平竞争,承揽工程任务由市场调节;率先打破经营任务由国家分配的“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这些改革探索一石激起千层浪,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创造出八十年代著名的“深圳建设速度”,点燃了全中国的改革发展激情。人们的目光开始关注中国南海之滨这座沸腾的新城。1984年1月,邓小平带着巨大的关怀,带着热切的希冀,第一次亲临深圳视察,在目睹了这个“试验场”的勃勃生机之后,欣然挥毫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特区的建设者从邓小平斩钉截铁的肯定中备受鼓舞,全国人民从总设计师掷地有声的话语中看到了前途和希望。大潮涌起,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迅速在全国铺开。
正当我国亿万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深圳经济特区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苏联、东欧相继发生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疑虑与思考。1992年初,邓小平再次亲临深圳等地视察,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明确肯定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和要求特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我国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建筑业深化改革的目标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