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2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创业队 二十一 创业队

[复制链接]

128

主题

141

帖子

71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7 13: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十一、 创业队
在二抚公路(富锦二龙山——抚远)一九七公里处有一个丁字路口,向东拐进一条笔直的小路,这条小路能有两米宽,明显是新铺设的,路基的石块还是有凌有角的灰褐色,上面铺着一层黑土。
小路的南面是茂密的树林子,北面是一片宽阔的草垡甸子(沼泽地),里面长着密密麻麻的塔头墩子,每个塔头墩子都有五六十公分高,枯黄的草齐刷刷的倒垂着,那形状酷似一颗颗从地狱里钻出来的魔鬼的头,披头散发,显得极其古老和神秘。
向东走约两里多的路程,有两栋草泥房,南北相向,中间形成一块空地,长约六十多米,宽约三十多米,我们称之为操场或院子。
北面这趟房是知青宿舍,西边是女生寝室,东边是男生寝室,中间是食堂。南面那趟房,西边是一个小寝室,东边是仓库,中间是马棚。
在院子的西端,两趟房的中间有一个轱辘把井,井的西面有一幢独立的小房子,能有二层楼那么高,上面还有几个小通风口,是装粮食种子的地方,每次看见它都会让我想起日本鬼子的炮楼子。院子的东端,偏南方向有一个简易厕所,男女各一个蹲位,中间用木板隔开。队里有三匹马和一架马车。
这就是我们的创业队。
这里曾经是狼群、野猪、黑瞎子经常出没人迹罕至的荒蛮之地,蒿草丛生,森林茂密,一切还都是原始状态。我们的到来使这片沉睡了多年的荒原,涌进来一股人类文明的气息和曙光,让这片肥沃的黑土地焕发了蓬勃盎然的生机。
知青宿舍的南北两面是黑压压的树林子,一直向东延伸,望不到尽头,树林里的灌木和蒿草能有两米多高。创业队的东面也就是南北两片树林的中间,是一片狭长而又宽阔的无边无际的草垡甸子(沼泽地),宽度约一百多米,里面全是烂泥塘和塔头墩子,长满了荒草和灌木,经常有野鸡或野鸭突然飞起。
创业队的环境和情景让我惊愕不已,似曾相识啊!这不就是我在文化馆画的那幅画吗?我惊呆了,怎么回事?难道是我有先见之明?亦或是心灵感应?
后来,我渐渐的明白了;其实,我的脑海里早已形成了“创业队在树林子里”的这个概念。所以在描绘知青宿舍这幅画时,不知不觉的便接受了这种倾向性的心里暗示。
女生宿舍比较大些,南北两排大通炕,男生宿舍让食堂占去了一半,只好在屋内的北面搭了一个上下二层铺。
食堂还没有建好,男女宿舍间还是通透的,中间只是竖立了一些东倒西歪的木桩,说话或洗脸都能清晰可闻,如同在一间房屋里。窗扇和门还没有安上,只是在窗框上钉了几块板皮,防止夜间野兽蹿进来。
在男生宿舍的后面修建了一个篮球场,挨着篮球场是一片小树林,里面杂草丛生黑黢黢的,我们称之为“无名林”。
在轱辘把井的旁边有一个帐篷,是临时食堂,帐篷里面放一些粮食和怕淋湿的东西,炊事员在里面和面,切菜。在帐篷外面砌了两个大锅台,一个蒸发糕,一个炖菜汤。
那天我回来时已经黑天了,我的行李被放在南面的炕上紧靠着窗户。
我们队又调来了一位新连长,叫“李金煜”,是从二零一村调来的。他原是那里的民兵连长和团委书记,二十四五岁的样子,中等个,小白脸五官清秀,到创业队上任已有十多天了。
李金煜,年轻有文化且又熟悉农活,在那些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的农民当中算是出类拔萃的白面书生了。我们创业队主要任务就是开荒种地,当然需要一个会农活,懂得农业生产规律的人来当领导人。
李光哲,刚刚十九岁的城市知青,对开荒种地的农活一窍不通,自然排列为副连长。
这里的村屯都叫什么;“红卫、红旗、红星”什么的,我们也记不住,常常弄混,便于清晰,所以就以公路里程的数标为其名称。
知青进驻创业队就开始了紧张而又繁重的土木建筑。在砖厂时我们经常能听到汽车的喇叭声,时常还能逛逛百货商店。然而,在这里我们所能听到的只有风声和鸟声,所能看到的是一片蓝天和望不到尽头的树林子和荒草地。砖厂时代那种松散、逍遥的美好幸福的日子一去不复还了。从此,我们真正进入了“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真枪实干的开荒创业了。
第二天早饭后在女生宿舍开会,李连长站在地中间,穿着高腰水靴背着双手说;“天气越来越凉了,晚间已有霜冻了,当务之急是要把食堂建起来,”他说话时左腿不停地晃动,似乎是一种习惯,“另外咱们的木工组也要抓点速度,尽快把窗户和门安上,现在屋里太凉了也不安全。”然后又做了一些具体分工。
和泥可真是个力气活,粘泥里面裹着草,铁锹很难插进去,只能用四齿叉子才能把泥和草搅拌开。这堆泥是头一天晚上,在事先挖好的一个大坑里,撒上一层干草再杨上一层土,一层一层地填满后,再浇满水闷上一夜,经过浸泡,泥土的黏性更强,蒿草也更柔软。我们把泥装在破麻袋片上拽到墙边,再由其他人往墙上甩和抹,还有一些人在树林里伐木头,截成固定的长度再扛回来。
这个地方盖房子很简单,基本都是就地取材,在地上挖出一条沟码上一排木桩,两面用木板夹好再用铁线拧固,把泡好的蒿草和着泥拧成麻花劲,缠绕在木桩上,然后再抹上厚厚的粘泥,俗称“拉和辫”房,这样的房子坚固耐用,防潮保温,既经济又便捷,我很钦佩当地人的聪明和智慧。
我们进驻之前,公社已为我们铺通了这条小路,挖掘了轱辘把井,还有那个炮楼似的种子库。其余的房舍和宿舍等都是我们自己建造的。
知青们从砖厂刚来到这里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荒芜的草垡甸子和黑压压的树林子,他们住着简易的帐篷,外面刮大风里面小风嗖嗖。风餐露宿,挖坑,割草,伐木,和大泥,起早贪黑,付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体力和艰辛。半个多月的时间就把创业队建起来了,真正的自食其力,名副其实的艰苦创业啊。我虽然没有参加这个建造的过程,但是通过这几天的劳动,我还是深深地体会到了其中的辛苦和劳累。
往墙上甩泥这个活很好玩,抓起一团泥在双手间团一团就往墙上甩,“啪”地一声响,粘泥裹着草就贴在墙上了。泥点子迸溅在头上,脸上,总之全身上下沾满了泥点子。
我和史长明,王涛,戴士杰等几个人比试着看谁甩得高,甩得准。
冯玉琴,个矮,也没多大劲,说话喵声喵气的。她在后面抓起一团泥,跳着脚使劲地往墙上甩,“啪”地一下,那团泥不偏不倚,正糊在了史长明的后脑勺上。
“妈呀!”冯玉琴吓的一声惊叫,慌忙用手捂住脸,不敢看史长明。
史长明受到惊吓,缩着脑袋转回头,叽歪的嚷道;“你有点准啊!那么大的墙你不往上甩,怎么偏偏往我头上甩?、、、”
“我是往墙上甩呀,可是这泥它不走直道啊,我也不知道是咋回事,怎么甩你头上去了呢?呵呵呵、、、”冯玉琴的脸上也是沾满了泥,歉意地看着史长明。
休息时我们坐在木堆上,杨念怀的一只手指缠着厚厚的白纱布,捻卷旱烟时显得很笨拙,烟沫洒在了地上。
“你的手怎么了?”我问他。
“前段时间脱坯时被草扎破了,二十来天了到现在也没好,里面都化脓了。”说着他把旱烟口袋递给我说,“卷一颗。”
我接过旱烟口袋卷了一颗,抽了一口呛得我差点背过气去,那旱烟辛辣无比,劲头十足,犹如十二级台风猛然冲到嗓子眼,噎得我有些窒息。一阵剧烈的咳嗽,眼泪都憋出来了,周围的人哈哈大笑。
安兴胜大哥笑着说;“那烟你也敢抽,那叫蛤蟆头,旱烟中最辣。
他说话的语速比较快,让人感觉舌头好像在嘴里打卷,像家雀的叫声那样连续和细碎。接着他又递给过来一支烟说;“来,抽颗这个。”
由于咳嗽得厉害,嗓子还感到有些痛,忙摆手谢绝了。
董学坤会木匠活,下乡时他把在家里干活的木匠工具全带来了,这时派上了用场。在砖厂时他就和曲师傅经常交流,何伟华也学过木工活,听说他们三个在所有人还没来之前就已经来这里数次了,因为他们是木匠,事先要把宿舍的位置,房梁及门窗用料等等事宜要有个大概的预算。
盖房子木工活很多,像房架子,门窗套等工作量很大,而且还要赶时间,何伟华作为徒弟跟着董学坤、曲树国负责队里所有的木工活。
干活时还有几个当地的农民,盖房子搭火炕他们是行家里手,我们只能充当力工。
吃和住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缺一不可。我们的宿舍是盖好了,可是食堂的两口大锅还在露天中,如遇刮风下雨,炊事员们可是心急如焚,发糕半成熟,菜汤不开锅,吃饭的人更是叫苦不迭。
所以,食堂的建设是当前的工作中心,重中之重,好在这些日子天气一直晴朗,当地的师傅也是起早贪黑,大家齐心协力,先把食堂的两面墙封好。在靠女生宿舍那面墙砌了两个大锅台,靠男生宿舍这面的墙上留下了一个售饭窗口。经过三天时间食堂建好了。
张东贤身体很喜欢运动,他说应该有一个双杠,于是在他的号召下,大家齐动手,精挑细选出几根圆木,剥去皮,磨光削园。在男宿舍的房头建了个双杠,闲余时我们都要去弄两下,有时还互相比试看谁弄得多。要说力气大的还属张东贤和周树春,他俩都能弄个三四十下,基本不分上下。
至此,“曙光公社创业队”基本完成了雏形,犹如一头刚出生的牛犊,跃跃欲试,准备在这片古老荒蛮的黑土地上开荒耕耘,成长成熟,以青春和热血向荒原宣告,——我来了!!!

以文会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1866
沙发
发表于 2023-11-27 15:10:18 | 只看该作者
从无到有建营房,
开天辟地创农场,
双手开拓创业队,
知识青年干劲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3 22:16 , Processed in 0.167009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